掃視了眾人一眼,袁世凱定下了主基調,對著三傑吩咐道:“你們三個,明天開始,就開始實質性的接觸吧,有些事情拖太長了也不好,對於你們的將來很不利!”


    袁世凱說完,拄著拐棍離開了,不知道視錯覺還是別的,眾人總感覺他走的沒有那麽顫抖了,一直到他徹底離去之後,才有人開始在房間之中小聲議論,而段祺瑞看著眾人的表情,沒有多說什麽,人心散了,北洋在袁世凱的首肯,在西北強大的力量壓製之下,已經沒有可能繼續存在了。


    三傑分別從對方的眼裏看出來了什麽,本來,因為袁世凱的老去和逐步放開權利,萌生的爭權奪利的想法,似乎一瞬間,在三傑的心中徹底的散去,取而代之的,則是從小站練兵開啟,雙方之間深受的感情,在一瞬間萌發了出來,本來都沒有什麽矛盾,隻不過為了那個位置而已,現在,別說釜底抽薪了,連桌子都沒有了,他們將要麵臨的是未知,這其中多年感情頓時占據了上風。


    不提三傑和北洋的眾多軍官,因為袁世凱的決定,而彌合了派係的分歧,甚至相互之間的仇怨,也都煙消雲散了,北洋不複存在了,可是北洋軍官,北洋精神,卻從某種程度上麵,繼承了起來,他們成為了未來,中國國防軍,中國陸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體係。


    袁世凱看到了西北的演習內容和結果之後。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徹底的放開了心事,他幾乎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身體之上。是不可為,急流勇退,這是儒家的做法,這點先見之明還是有的,至於手下的人的,他們能夠在最後時刻,還看重他的意見。已經足夠的讓他滿意了,既然的沒有必要繼續下去。還死攀著他們幹什麽,放他們去吧。


    3天的演習,或許那些年輕的軍官看不出來什麽,可是老謀深算的袁世凱。甚至三傑已經看懂了的,那個負責演習的第三軍,一定不是隨便拉出來的普通軍隊,王牌軍,甚至是西北第一強軍,在一方已經決定投降的前提之下,派出這麽的強大軍隊,目的是什麽,無外乎展現實力。打消傲氣,讓他們認同西北,甚至渴望前來西北軍。


    如果。西北隻是要接收北洋的地盤,讓北洋的人員解甲歸田,那麽稍稍的亮出力量,然後就會來談實質,可是現在,絲毫都沒有談的意思。隻是亮,很明顯。在展現西北的力量,這種軍事上麵的力量,對於年輕的軍官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


    如果是之前,或許袁世凱會憤怒,可現在來說,已經決定要解甲歸田了,都五六十歲的人了,還有什麽看不開的,他的手下,無論是三傑,還是吳佩孚,孫傳芳等人,都是帶兵的好手,能夠從北洋之中脫穎而出的人,都是出色的軍人,這樣的軍人,恐怕隻有在西北,才能夠找到他們的歸宿。


    不知道是不是解決問題的關係,還是因為結石逐步排出的關係的,受到了結石的侵襲,日夜都不能睡覺的袁世凱,在經過了幾天之後,居然有些緩解,居然成功的進入到了睡眠之中,這是從幾年前開始,到今天,他從來沒有過的,對方不但織好的病症,還給他開出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計劃,主要是用藥物清理結石,順帶的,治療一下其他的病症。


    得到了袁世凱的首肯,接下來,三傑找到了閻錫山,沒有讓閻錫山繼續的安排演習的項目,而是直接找上了閻錫山,閻錫山對於他們的目的當然是心知肚明的,否則幹嘛卯足了勁來演練,演習雖然不是戰爭,可是在閻錫山的要求之下,幾乎跟戰爭差不多了,這三天花費的錢,比得上一個師打一場高強度,最少10天以上的戰鬥了。


    這樣演習當然不能持續下去,原則上,閻錫山準備用三五天的時間完成,沒想到提前到來了,討論北洋的事情,閻錫山當然不能插手的,自然有外交部和政府方麵的插手,北洋三傑雖然是軍官,卻也熟知政務,雙方開始,就北洋並入西北的問題,進行實質性的討論。


    首先,就是軍隊的安置,在北洋看來,應該並入到西北軍之中,他們甚至可以接受整編,但是被西北拒絕了,不是說西北不近人情,關鍵在於,西北征兵有一定的規程,首先,有傳染病不能要,吸食鴉片不能要,沒有團隊精神或者先天性的疾病,比如扁平足等等不能要。


    北洋百萬大軍,可能篩選出來,一大半都未必能夠合乎西北的標準,之後,還要新兵訓練,整合,逐步的融入到了西北軍之中,這樣才是最好的辦法。


    西北所說的是事情,三傑哪怕心中稍稍有些不爽,可對於遣散費和安置方麵,西北卻做的非常到位,第一,城市化的過程,需要眾多的工作人員,特別是一些適合士兵的崗位,而一些預備役,內衛部隊,還有工廠,也需要大量的人手,加上每人500大洋的遣散費,足以讓升鬥小民的過上不錯的日子,一想到這裏,三傑都暗暗咋舌,這才隻是士兵層麵,百萬北洋士兵,隻是西北一次性拿出來的,就有5億,果然是財神爺,財富如海啊。


    士兵方麵達成共識之後,軍官方麵也是同樣,需要通過考核,考核通過之後,進行3-5個月的學習,從中間脫穎而出,就可以進入到軍隊之中,西北軍隊不看出身,哪怕是北洋也一視同仁,不願意進入軍隊,可以考慮到安排工作和進入政府部門,這其中,西北的代表還專門提到了三傑,他們如果願意,最少也是廳局級的虛位以待,在地方上,幾乎是一個城市的副市長,在中央,也是廳長副廳長以來的實權。


    對於這樣*裸的招攬,三傑都沒有多說什麽,既沒有同意,也沒有否認,他們都很清楚,這個時候同意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身居高位這麽多年,他處理這些方麵的問題,都非常的熟稔,繼續下一個議題,那就是交接的問題,如何平穩的把北洋控製的地盤交到西北的手中,這可不是一城一池的交接,這是包括湖北,河南,河北,直隸,東北三省,安徽的大部分和一部分湖南江蘇的地盤,幾乎是整個北方中國,倉促交接,釀成的動蕩足以影響社會的穩定。


    這時候,西北方麵拿出了一係列的東西,厚厚的文件夾,幾乎包括了北洋控製的所有的城市和地區的,因為鐵路的貫通,位於鐵路線上,所有的城市,無論大小,是第一時間接受的,這占據了北洋控製範圍的37.5%,幾乎是三分之一多一點。


    鐵路帶來了財富,帶來了便捷的出行環境,西北控製著鐵路的大部分節點,可以很輕易的通過節點,影響到鐵路沿線的大部分城市和地區,這是一個龐大的,幾乎集中了北洋大部分精華的區域。


    第一個區域,按照西北的計劃是一個星期,最少有110萬左右的西北軍,會通過的鐵路運輸,抵達到各個節點的位置,北洋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用從上到下的政令,要求這些城市的北洋軍和北洋政府人員,和平和平穩的交接,一旦這個最重要的一個星期完成的話,


    解決了這個,等於說北洋的大部分精華已經入手了,接下來,是漫長的足足三個星期的時間,逐步的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的歸屬,保證從政令到軍隊方麵的統一,隻有兩個方麵結合起來,才是成功的接收。


    至於之後,還有關於整體的規劃和發展,比如說,在北洋的區域之中,興建公路鐵路,擴建城市,建立工廠礦山,把北洋納入到西北的範疇之中,繼續發展,那就是更加遠的事情了,西北因為之前的兼並經驗,有一套整體的辦法,再加上各個節點城市為依托,比一窮二白之中發展起來,要容易很多,這樣多管齊下之下,很快北洋的這些地區,就會跟西北差不多了,畢竟華北和東北,屬於是傳統的精華地區,相對於西北的某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好,隻要改造好,是會有人員回流過來。


    厚厚的,設計到了整個北洋各個層麵的文件,這讓三傑麵麵相覷,他們隻是以為慢慢談,沒想到,西北準備的這麽的專業,看來,除了軍隊上麵,北洋在很多方麵,都跟西北有較大的差距,難怪,西北發展的這麽快,仔細的看著條款,講的都很分明,各方麵的資金,也會在第一時間抵達,防止因為解散或者替換帶來的危險,士兵和各級政府人員,都會得到妥善的安置,這就放下了大半的心。


    雙方都是真心的,西北方麵準備也十分的完善,異議很少,隻有幾個微不足道的方麵進行的修正,雙方也很快的達成了共識,最終愉快的簽署了協議,北洋並入西北,從合約上麵,被確定了下來,接下來,就是按照步驟一步步的實施了,這一切,除了西北和北洋之外,沒有任何的一個人知道,這也直接影響了接下來,統一全國的一戰,就連現在西北和北洋簽約的雙方,都沒有意識到,全國的統一,會那麽快的來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鋼鐵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鋼鐵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