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跟著24師,一起從蒙古和黑龍江交界的地方進入到蒙古境內,這是參謀們根據實際情況,載入了無數的參數之後,最終計算出來,考慮到了可能出現的問題,容錯率較高,通知24師的時候,已經留有了足夠的餘量,24師一路順利,隻用了4天,就越過了560公裏,每天的速度高達140公裏,之所以這麽快,是因為在東北和內蒙境內的時候,是用汽車運輸的,前麵差不多480公裏都是采用汽車,隻有最後的60公裏,才是用腳走下來的。


    這裏是俄軍的後路,俄軍的大部隊已經通過這裏超過一周的時間了,荒漠好無人跡,俄軍通過的痕跡還清晰可見,超過70公裏的縱深,分成了3個部分,每隔部分都相當的龐大。


    人上一萬浩浩蕩蕩,百萬大軍過境,更是如此,吳佩孚當年在北洋之中,最後的時候,北洋的總兵力也超過一百萬,可從來都沒有聚集到一起過,加入西北之後,大部分的北洋被整編了,當然,不是爭權奪利的那種整編,所有入伍都是一個標準,並沒有因為你是北洋的,而看低你一眼,也沒有因為你是西北出身而高抬一手,統一的入伍標準之下,僅僅是身體,就清理掉了8成以上的北洋士兵,吸過大煙的肯定是不要的,身體有暗疾,不夠強壯,甚至是身高不夠的,也不會要,優中選優之下,北洋的百萬大軍,最終加入到新兵行列的不超過5萬,正是這種嚴格,才造就了西北軍的強大。


    可是抵達了之後。就算是想要建功立業的吳佩孚,也有些不知所措,70公裏的幅麵。就算是西北的師,遠比北洋的大。一個是超過了2.8萬人,除以70的話,一公裏才三四百人,對麵的可是百萬大軍,一旦回轉,他們一個師,根本就不夠看。在吳佩孚看來,300人守衛公裏。在無險可守的荒漠之中的,那不是困難,那是不可能的。


    很快,師裏麵的命令下達了,以營為單位,就地構築陣地,西北的營,基本上都是1000人左右,這樣的部隊構築陣地的話,防護度應該是夠了。可是總共才20多個營,難不成每一個營都防護幾公裏。


    接下來的命令,更加讓吳佩孚摸不著頭腦了。他們20多個營,包括他的團內的4個,都是比較集中的地方,等於一個團防護5公裏左右的地段,70多公裏的寬度,隻是重點防護了一半左右,剩下的不管了。


    這不是阻擊任務麽,為什麽會這樣,難不成。他們隻是阻斷一部分。


    不得不說,吳佩孚的敏感度非常的強。他的猜測你是無責任的猜測,卻已經接近了最終的事實。類似24師一樣的防線一共有3條,起到的都是阻隔一部分的敵軍的作用,裝甲部隊如果能夠突破俄軍,把俄軍的整體陣營打破的話,第一波追擊到的地方會放置一個師的兵力,吳佩孚他們所在的,是第二波,三道鐵索攔截,加上還有裝甲力量的肆虐,真正跑回去的不多。


    之所以這樣布置,原因在於閻錫山手頭上的兵力不足,要說主攻的是裝甲力量,還從東北軍區借調了3個師,負責阻擋,而蒙北軍區的主要力量,差不多60多萬人的主力大軍,並沒有用在追擊和阻擋之上,他們用在攻擊之上。


    按照閻錫山的計劃,用裝甲部隊突擊俄軍主力,即便不能夠分割包圍,全殲俄軍軍隊,也最少能夠衝散對方,把對方分成一個個的小的軍事集團,分布在超過3萬平方公裏的廣闊區域之中,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攻擊和反擊,至於蒙北軍區的主力,則會轉向向北,隻守不攻從來不是閻錫山想要的,從一開始,他就製定的是一個防守反擊的策略,殲滅俄軍的有生力量隻不過是開始,他的目的是全麵攻擊西伯利亞鐵路中段的城市,拿下比如新西伯利亞,赤塔等西伯利亞鐵路沿線一係列大中城市,徹底的把西伯利亞,隔斷成一東一西的兩節。


    雖然赤塔是俄羅斯經營多年的要塞,一直都是遠東方麵和中東路方麵的支持,即便是布魯西諾夫冒險的進攻,率領百萬大軍突入到蒙古境內,可是在赤塔依然保留了兩個精銳的集團軍15萬人,依托著赤塔完善的要塞,足以抵擋數倍的敵人進攻。


    這一點閻錫山早已經考慮在內了,赤塔的位置太關鍵了,而且防護嚴密,隻有拿下赤塔,這一次防禦戰既定目的才會達成,雖然西北從上到下都盡可能的避免傷亡,可閻錫山清楚,麵對著俄羅斯這樣實力強大,動員能力強悍的大國,如果懼怕犧牲,懼怕傷亡,那幹脆就不用打了,畏手畏腳,肯定打不了大仗。


    按照西北的紀律,這個作戰計劃,當然會交給參謀部審核的,計劃報上來之後,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不少人反對,強攻赤塔的計劃,參謀部也曾經做下過,但是詳細偵查了赤塔的防護之後,發現這是一個僅次於海參崴的強大要塞,如果不動用空軍和戰略火炮的前提之下,最少要犧牲15萬以上,才有可能拿下這個要塞。


    這還是赤塔的守軍不超過10萬的時候做下來的,如果赤塔的守軍數量增多,攻擊方的傷亡也會進一步的提升。


    別說是15萬的傷亡,就算是1.5萬的傷亡,在西北,這個責任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擔的起。但是這個作戰計劃,偏偏得到了部分軍方高層的支持,赤塔的戰略地位相當的重要的,之前他們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更多的是考慮到下麵的人會不會執行的問題,西北重視傷亡,這讓每一個指揮官都不會考慮傷亡較大的選擇,要執行這個任務,必須要下麵主動,否則上麵強壓下去。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會有巨大的反彈,這不利於的計劃的執行。


    現在閻錫山主動的製定了這個計劃。按照規則,參謀部甚至檢查了上麵全部團以上主官的同意書。最少要有75%以上的主官同意,才會有這個作戰計劃的製定,顯然,整個蒙北軍團是同意這個計劃的,這就意味著最困難的地方,已經得到了解決。


    之所以軍方和參謀部的高層,都認為,即便違反了西北傳統。用傷亡來取得赤塔,原因非常簡單,赤塔的位置太重要了,連接整個西伯利亞鐵路的中央核心,俄羅斯雖然占據了廣闊的西伯利亞,可是高寒帶的西伯利亞,這個時代科技水平,還無法在維度更高的地方大規模的生存,就算是俄羅斯,也隻是保證了西伯利亞鐵路沿線。其他地方根本沒有政府的力量,這就形成了較為單一繁榮地帶,赤塔這邊。更是重要,所以俄羅斯在這裏構築了赤塔要塞。


    可成也要塞,敗也要塞,赤塔要塞保護了赤塔和西伯利亞鐵路的安全,一旦要塞被攻破,被別人占據之後,那麽整個西伯利亞鐵路就會被截斷,位於東方俄羅斯遠東軍團,就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了。


    幾番爭論。甚至驚動了楊元釗,楊元釗聽說可能會有15萬的傷亡。大驚失色,要求動用權利製止這個計劃。卻比馮玉祥,蔣百裏,蔡鍔等幾人聯手勸住了,看起來攻克赤塔,傷亡慘重,可是長期看,這個傷亡不算什麽,解決了是他,俄羅斯跟中國之間的國境線交界,最少少了近千公裏,俄羅斯跟日本的聯絡也徹底的斷絕,整個中國核心區域得到了保護,畢竟從新疆進入,跟從蒙古進入,最大的區別就是,新疆進入之後,還需要轉戰整個西北,才能夠進入到核心區域,而蒙古和東北,隻要突破了他們,就是京津地區,甚至是西北核心區域。


    詳實的證據,完善的理論,最終說服了楊元釗,楊元釗最終同意了這個計劃,但是要求隻有一個,不惜一切代價,即便是暴露空軍的存在,也必須要瓦解掉赤塔防禦體係,赤塔的戰略地位,不完全是要塞給予,即便打成廢墟,西北也有實力,在短時間之中,重建的赤塔,讓他擁有足夠的防禦力。


    閻錫山的計劃終於得到了完美的貫徹,這讓他心情激蕩,立刻命令下去,整個蒙北軍區,甚至是遠在東北,新疆軍區的兵力都被動用到了。


    蒙古北部,無人荒漠,隻有旱地的植物可以在這裏生存,動植物的群落極少,西北開始的環境整治工程,目前隻能夠滿足的工業區旁邊的和更加內陸的地方,比如黃土高原,蒙古這種太過偏遠,還是沒有辦法照顧的到的。


    這樣的荒漠,對於人來說,是一個瀕臨禁區的地方,可對於大兵團行軍而言,卻很適合,特別是偵察隊已經把這裏麵的情況都已經偵查了個通透的前提下,有水源的地方唄他們標注出來,並且派人把守。


    荒漠或者沙漠,水的重要性是第一,布魯西諾夫也擔心,西北在水源地下毒,好在這些不是水井,而是地下暗河,這樣的水源,要下毒的話,真的是難於上青天,即便算準了俄羅斯軍隊到達的時間,提前下毒的話,他們隻用把上遊控製下來,下麵在等待之前的河水流走之後,再飲用。


    事實上,在抵達水源地之後,所有的俄軍軍官首先檢查水源,畢竟100多公裏,需要幾天的時間,每一個水源都相當的重要,不過這是活水,水裏麵不停遊動的魚兒,告訴他們,水非常幹淨,對方沒有選擇在水中下毒的方法。


    水裏下毒的方法,在西北參謀部的作戰計劃之中,是有這個計劃,不過到最後被否決了,因為那個計劃太不靠譜,需要巧合的地方太多了,很容易被對方發現,充其量,隻是讓對方缺水而已,可是遍布在荒原的地下暗河不止一條,要全部下毒,對於這一片環境的損壞是不可逆轉的,中國已經開始注意到了環境問題,用人力來改造環境,怎麽可能為了殲滅一部分敵人,而選擇這樣的方法呢,這個方法實際上是被否決的。


    蒙古不靠海,全部都是內陸,並且荒漠氣候多,山脈不多,在距離俄羅斯人150多公裏遠的地方,這裏有一個小小的山脈,山穀之中,最少700輛裝甲,其中400輛都是裝甲車,由於西北在動力上麵的優越性,這些裝甲車實際上,也可以作為坦克來使用,隻要不遭受到炮火就好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重型坦克,在t32外觀的基礎上麵,西北用更強大的動力,更優秀的防護裝甲,甚至把計算機也引入到了坦克之中,特別的瞄準係統,可以讓坦克的命中率大幅度的提升,總之這是一個武裝到了極點的殺人凶器。


    目前一般火力根本打不破它的防禦,至於超過120毫米的重型火炮,這些多是集團軍或者方麵軍級別的戰略炮火,一般不會布置在前沿,從火炮發出到打到目標,即便命中率是100%的情況之下,都要飛出幾秒,甚至是十幾秒鍾,以坦克45公裏的時速,一分鍾就足以跑出750米,十幾秒的時間,一百多米開外。


    雖然重型火炮,對於十幾米,幾十米之外的目標,也有一定的殺傷力,可那是無防護的目標,還多是指的步兵,防護非常嚴密的坦克,也隻有120毫米以上的火炮,使用穿甲彈的情況之下,才有可能被攻破裝甲,用120毫米以上火炮,用穿甲彈打中接近10公裏遠的目標,而且還是在高速移動之中的,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些重型坦克,在這一次的計劃之中,會衝在最前頭,他們是吸引前方師屬火炮的,普通的裝甲車和輕型坦克,50毫米左右的戰防火炮,就能夠對它產生威脅,隻能夠跟隨著重型坦克突擊。


    先進的無線電,可以超越空間,把各方麵的力量整合到一起,裝甲集群隻用在山穀之中,等待著的俄軍到來的消息的,而廣闊的蒙古大地上,除了俄羅斯的百萬大軍之外,西北同樣動用了百萬大軍,特別是北方買賣城附近,閻錫山帶著蒙北軍團的主力,直撲赤塔。(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鋼鐵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鋼鐵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