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的發展,也曆經的幾個方麵,從最開始的黑火藥魚雷,苦味酸魚雷,到現在,魚雷的發展經過了很多的階段,現在的德國魚雷,最多就是威脅到老式的戰列艦和普通的巡洋艦,對於新式戰艦的威脅能力極小,關鍵就是裝藥量和速度。


    隻有不到3公裏,速度隻是在35節左右的魚雷,或許對於15節左右的,鐵甲艦時代的主力艦,有著巨大的威脅,可是對上平均速度在25節,甚至更快的戰艦來說,相對速度就降低到了一個極低的程度,隻有不到10節的相對速度,又有多少的危險呢?


    相對速度是船隻可以躲避的關鍵,之前20節的相對速度,艦艇即便想要躲閃,也非常困難,現在隻有10節而已,甚至極限的開出加力的話,不到6節的速度,這樣的速度,稍稍的變換一下,就可以躲過,對於戰鬥之中的主力艦來說,魚雷真的隻是輔助的作用了。


    目前的魚雷,還處於多種魚雷的時代,中國從德國引進的,是一種電動魚雷,本身還準備引進壓縮空氣魚雷,可是在楊元釗知道了電動魚雷之後,立刻發現了它的優勢,相對於普通魚雷,他水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運行平穩,噪聲也小,至於裝藥量,速度和射程方麵,他有辦法改進的。


    電動魚雷的速度,來源於電動機,楊元釗對於魚雷並不太了解,他雖然知道一些出色的魚雷,比如說日本二戰時期的氧氣魚雷,德國在二戰時期的,磁性魚雷,聲音導向魚雷等等,這些魚雷隻是知道名字,而不知道如何的製作的,楊元釗不是魚雷專家,也沒有能力製作出一款新的魚雷。這跨越式太大了。


    可是對於一款魚雷,進行改動。卻是可以,特別是電動上麵,電動機和發動機方麵,楊元釗的實力非常的強大,本身的動力專家的他,電動機跟發動機還有一些共通性,楊元釗穿越的時候。也攜帶了一些電動機,加上特拉斯這個大拿,大功率的電動機製作出來了,可是如果不解決電池的問題,那一切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大功率電動機的耗電量更大,魚雷的提升就是空的。


    電池領域,是最難獲得提升的。如果說所有電動機介紹,能夠裝滿一間房子,電池的介紹。或許幾頁紙就能夠寫完,也就是從二戰之後。新材料普開始,出現了進一步的提升,製約他的主要是材料,隻要材料研究上一個檔次,找到適合成為電池的材料,那麽電池的性能就可以得到巨大的提升。


    材料從來都不是困擾中國的問題,有一體機在,材料學上,中國等於是站在了21世紀的肩膀之上。當然了,不是全部行業。在一些比較高精尖的行業,中國在材料上麵的實力,甚至超過了21世紀。


    材料,本身就帶有著某種的偶然性,後世是各大國用強大的投入和基礎,占據了上風,這是一個一人通吃全贏的行當的,一體機的出現,讓中國擁有了這個先機,隻要是市麵上出現的產品,一體機都可以通過分析,掌握它的材料配方,甚至一些加工渠道都可以獲得。


    每天一萬種材料的配方,絕大多數都是垃圾,是無用的材料,可是無數堅持之中的靈光一閃,特別是西北的材料學進入到了某種快車道的前提下,他可以有規律向那些材料靠攏,這樣效率就有了,隻是在楊元釗的手上,適合作為電池的材料就有萬種之多,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副產品,可是其中最少有20種是相當出色的,在電池能力上麵,甚至超過了後世。


    西北擁有不錯的電池材料,後世的鎳氫,鋰電,甚至是太陽能電池都有,這些都是他攜帶的電子產品之中的,還有一些新的產品,通過一體機的分析功能之中,很輕易的得到了這些東西的電池性能是相當出色的,這些如果使用到電動魚雷之中,電動魚雷才是可怕的武器。


    楊元釗也沒打算把電池推進到那個時代,那些玩意,幾乎是斷代,在鉛酸電池沒有發展到極致的時候,貿然的進入到另外的電池時代,基礎不牢固,就如同沙灘上麵的城堡一樣,一旦有浪花衝過來,就會便沒有,中國要的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生生的拔高,也就是計算機方麵,由於特殊的原因,沒辦法之下,隻能夠先拿出來,發展軟件,然後用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來彌補。


    就算是鉛酸電池,在使用了一些添加材料之後,就可以提升它的效能,目前中國使用的魚雷,基本上是在德國的基礎上,對電動機和蓄電池進行了一定的改裝,一定程度上麵,讓電池的容量增加了4倍,電動機的功率提升了3倍,這在速度接近倍增的情況之下,射程,最少提升了50%.


    魚雷最關鍵的就是速度,從35節提升到了65節,隻是提升了30節左右,可是對於戰艦來說,基本上就相當困難了,因為航速提升帶來躲閃優勢,再一次的不存在了,更加可怕的是50%的射程,這對於魚雷的威力來說,提升非常大,別小看這50%,在突襲戰和潛艇作戰之中,50%的射程,極為的關鍵,當然了,流體力學這些,還是被楊元釗進入到了魚雷之中,進一步的增加了魚雷的速度,其實,艦船,飛機,甚至是所有跟速度有關的東西,都會收到流體力學的影響,特別是伴隨著速度的提升,流體結構還會發生改變。


    打個比方吧,在一戰二戰時期,船隻都是差不多了,可是在現代艦船上麵,大部分都使用的方形尾舵,原因就在於高速上麵的性能和穩定性,就楊元釗所知道的魚雷之中,後世甚至會出現一款的類似於的空泡效應的暴風雪,那玩意就跟導彈一樣,速度在180節以上,那可是幾百公裏的時速,如果在這個時代開發出來,絕對是殺器之中的殺器,那就不用潛艇了,直接驅逐艦,瞄準了直接去打好了,一下一個戰列艦是沒問題的。


    電動機和電池這點,很好的解決,在電機和射程擴大的情況下的對於裝藥量的改變就成問題了,裝藥量多了,可靠性,就比較的薄弱,一定程度上麵,不安全,潛艇本身就是攻強守弱的,這種情況之下,任何的一個,危險性對於潛艇的危害極大的。潛艇畢竟是高危的行業,任何的一丁點的破損,都會讓整個潛艇麵臨滅頂之災,如何平衡魚雷的威力和安全性,也是潛艇的持續作戰能力。關於魚雷的開發,電動魚雷隻是一個方向,射程比較的近,速度比較的慢,在一戰時候,隻是勉強夠用,對上快速戰列艦和戰巡,非常的不太適用,可是增加了中國的改進之後,增加了速度和威力,魚雷也成為了強橫的武器。


    新一代的攻擊潛艇,除了對於魚雷的改造,潛艇本身的改造也在進行這,動力這方麵,一直以來,都是西北的最強項,柴油機和電池的結合,讓潛艇在水下,可以用相對比較靜音進行突破,這對於沒有聲納,隻是憑借著感覺來尋找潛艇來說,簡直是一個隱身的裝置,這種情況之下的,對於潛艇的安全性,有著極高的保證。


    更大的噸位,這才是潛艇的重點,從1200噸,提升到2400噸,不但需要對動力等方麵的改進,也需要對於堅挺結構,龍骨等很多方麵,新式的合金,不但堅固,而且輕盈,一定程度上,同樣體積,比別的金屬,最少輕了50%,最關鍵的是,他的強度極大,經過改造的大型柴油機,提供的動力,比德國最先進的類型,最少提升了2倍,直接的顯示到了潛艇的性能上麵,水麵23節,水下16.5節,續航水麵的7000海裏/14節,水下165海裏/16.5節,安全下潛深度220米得,魚雷發射管也是前四後二,擁有6個533mm發射管,儲存魚雷數量達到了64枚,


    這已經是二戰級別潛艇的實力,水麵7000海裏航程,按照一天340海裏來說,潛艇哪怕全速在外麵作戰,也可以持續20天的時間,如果加上潛伏和作戰任務,輕鬆可以達到一個半月的時間,這樣的潛艇,才是真正的適合遠洋作戰和長期作戰,64枚魚雷,按照一次戰鬥發出4枚的話,可以支撐最少16次戰鬥,幾乎天天可以作戰。


    這樣的潛艇,絕對可以稱之為值得期待,因為改動的項目巨大,甚至連船體都需要重新設計,水下的潛艇設計上麵,比水麵艦艇困難的多,中國擁有計算機輔助設計,最終成型的也需要不斷的海試,也就是在1915年的秋天完成了大部分的海試,最終定型,目前整個中國擁有的新式攻擊型潛艇的數量,達到了41艘,除了10艘留在中國之外,剩下的,都會在這一次對協約國的行動之中,被派到北大西洋。(未 完待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鋼鐵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鋼鐵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