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沒有接觸過反坦克火箭炮,不過聽楊元釗的訴說,似乎很厲害的,可是沒有見到實物之前,他心中還是沒底,主動提出要看一看演習,楊元釗看到石磊的堅持,苦笑了一下,同意了,雖然楊元釗能夠用強壓的方法,讓石磊最終屈服,把3000套的送出去,以楊元釗對石磊的了解,他一定會動手腳的,與其這樣,還不如把冬幾擺在明麵上。


    過去的幾年之中,楊元釗影響了整個中國的科研體係,特別是在軍事科研體係之中,他影響的最多,獨立指導和開啟的項目不知道凡幾,坦克,裝甲車,飛機,高射機槍,幾乎有影響的,對於戰爭的進程有著深遠意義的項目,大部分都跟楊元釗有關係,不過在所有的項目之中,恐怕這個反坦克火箭筒的項目,是楊元釗沒有多少成果,進度也不是太高的項目。


    哪怕有楊元釗後世的眼光,哪怕楊元釗推動者這個項目進行,這個項目進行的都相對的比較的緩慢,炮彈的問題很難的解決,反坦克火箭筒,他的火箭筒本身,隻是一個鐵管,最多加入了一點控製的東西,科技含量根本不高,真正搞的是火箭彈本身。


    火箭的出現,可以直接追訴到幾千年前,在煉丹師意外的製作出火藥開始,煙花就是早期的火箭,利用炸藥的能力推動的某些東西前進,到宋朝和明朝,類似的火箭也很多,甚至有一定的殺傷力和破壞力,可是這些跟專業的火箭彈不一樣,火箭彈必須要有一定的戰鬥部位,還必須在動力的推動下,沿著某種直線前進,這樣才能夠精準的命中目標,這不但需要火藥上麵的知識,甚至還需要火箭動力,流體力學,很多方麵的知識。


    別看這個比較的簡單,卻是未來火箭體係和導彈體係的基礎,雖然進展不快,還是投入巨大,甚至一些最簡單的成品,沒有應用到軍隊之中。目前的中國對付裝甲武器最佳的武器,不是反坦克火箭炮,而是高射機槍,伴隨著對於空軍的重視,高射機槍的口徑越來越高,從35的,到55的,到現在88毫米的.


    特別是88毫米的,這玩意放在普通的火炮上麵,已經不能稱之為很小的火炮,又經過了中國方麵的加強,增加了射速,用更加平直的曲線,增加命中率,並且讓威力更大,這樣口徑的火炮,可以輕鬆的打上7000米的高度,射速甚至可以達到一秒鍾2發以上,這樣的速度,這樣的威力,足以撕破100毫米左右的均質裝甲,這對於坦克來說,就算是二戰之後的坦克,都很難抵擋這樣威力的高射炮放平射的攻擊,更別說,這個時代的坦克。


    一個電話打出去的,下麵人很快的就準備好了試驗場的,特別是火箭研發實驗室的,更是高興,火箭研發實驗室,算的上整個中國軍事體係之中,最大實驗室之一了,幾乎流體力學,火藥學,控製學,甚至是半導體體係,一批優秀的專家都進入到了其中,資金保證上麵,幾乎是最高端的,按需給予,隻要是需求,很快就批下來了。


    雖然這麽一個實驗室,遠景非常的好,研究的也是比較深入的知識,可是沒有什麽成果,也讓這些科學家的壓力相當的大,唯一有些成果的就是這個火箭炮的項目,略微的產生點效果,卻被陸軍拒絕了,在陸軍看來,隻要是超過了20毫米的高射機槍,在對付莊家力量的時候,都比這個好用,完全沒有必要采購這個。


    好容易做出來的產品,卻被陸軍拒絕了,如果不是的楊元釗這樣的精神領袖,一直都支持,這些科學家甚至喪失了繼續下去的勇氣的,他們沿著火箭的理論和實踐,繼續開發,終於開發出了第二代火箭筒,比起第一代最少強了一倍以上,可是依然沒有獲得陸軍的青睞,因為陸軍已經普及了50毫米以下的高射機槍,並且開始想65毫米,75毫米,甚至是88毫米的高射機槍邁進,這樣的火箭筒,哪怕性能提升了一倍,也無法滿足陸軍的使用。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楊元釗和一批陸軍軍官將要來視察,會檢驗他們全係列火箭筒,隻要能夠獲得軍方的訂單,也算是對的上他們這麽長時間的辛苦了,雖然火箭實驗室一直都是最高標準的訂單,包括楊元釗在內,也沒有催促他們出成果,楊元釗很清楚,火箭筒不算什麽,甚至火箭炮這樣的絕對大殺器也不算什麽,真正有影響力的是運載火箭,是導彈體係,這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武器,但這些不是一兩年時間能夠完成的,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耗費大量的時間。


    目前中國在軍事領域,無論是海陸空軍,都處於領先的地位,暫時不太需要導彈錦上添花,可是中國的未來,是站在世界巔峰的未來,導彈這樣一個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要走在前麵,這就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


    這一點楊元釗清楚,一些頂尖科學家也認識到了,可是底下做事的人不知道的,甚至包括了火箭筒項目的負責人,他總認為自己是吃幹飯的,在同僚那裏抬不起頭來,也就不斷的推銷火箭筒,這一次楊元釗親自安排下來的實驗,他更加不會放棄。


    第一代火箭筒,射程是300米,彈頭爆炸部位是2公斤********,第二代的火箭筒,射程提升到了450米,裝藥量提升到了5公斤,穿甲能力和速度有一定的增強。


    為了完美的展現火箭筒的威力,兩款火箭筒,分別準備了5個實驗者,這種新加入的武器,沒有多少人熟練使用這些東西,更別說如同步槍那樣,擁有神射手,好在火箭筒的控製容易,幾乎是直瞄的,精銳的士兵,經過了稍稍的學習,就基本上掌握了火箭筒的使用方法,隻要把瞄準性對準了目標,最少可以達到7成以上的命中率。


    對於一個遠距離的單兵武器來說,7成的命中率已經算不低了,這不但是中國標準化的勝利,讓每一個火箭彈的軌跡和運行方向都差不多,而且根據火箭彈的特性,使用了特定的瞄準裝置。


    因為士兵的關係,再加上的火箭筒的實力不錯的,10發火箭彈,一共命中了8發,第一代的火箭筒也倒罷了,2公斤的裝藥量,在300米左右,看起來並不是特別的驚人,可是第二代就足夠驚人了,5公斤的********,450米的距離,直接把一堆臨時構造起來的沙包,給全部炸飛,這不但表現了火箭炮的特點和威力,也表現了他的一定穿甲能力。


    在戰場上,沙包的作用,就是為了構築簡單的防護陣地和機槍陣地,簡單的幾個沙包,就足以給機槍手提供足夠的防護,這是戰場上,比較讓人頭疼的目標,之前往往是借助著迫擊炮的精準射擊的,現在似乎多了一個,架起火箭炮直瞄攻擊就可以了,方便快捷。


    整個展示的過程,隻持續了不到15分鍾,把這兩個射程都給展現了出來,也把雙方的威力給展現出來,火箭筒直瞄的能力,還是得到眾多軍方高層的認可,在戰線的最前方,需要一個威力巨大,對於機槍陣地,火力點,甚至是半永固防禦工事都有一定的殺傷作用,特別是第二代的產品,450米的射程,也足夠一線部隊使用,5公斤的裝藥量,威力是可以保障的。


    很快的,軍方各個部隊,共計下達了20萬套的訂單,這對於目前中國1000萬的陸軍來說,這不是一個的龐大的數字,也算是對火箭炮的認可。


    不過,這中間石磊看的是別的東西,畢竟,火箭筒研製的根本是為了對付裝甲力量,他也在演習之中,對相熟的陸軍軍官詢問這一點,卻被陸軍軍官鄙視了,火箭筒反裝甲,別開玩笑了,哪怕火箭彈的威力足夠對付大部分的裝甲,可是450米的射程太近了,而且發射是賭博式的,一旦發射不成功,沒有命中,負責發射的人就危險了,這不符合陸軍的需要。


    陸軍的看法,讓石磊若有所思,在石磊看來,這玩意不是舍近求遠麽,既然機槍是陸軍對付裝甲力量的最強武器的,而且中國在高射機槍領域已經相當的成熟了,在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使用了固定的模具的,高射機槍的城北已經降低到了相當的程度,不會出現最開始的那樣,同樣規格的情況下,比普通機槍貴10倍以上,最多就是2倍左右,這是可以接受的。


    使用高射機槍的時候,甚至不用專門的設廠生產,隻要把相關廠商的一部分產能,調過來就可以了,高射機槍總共120萬的采購量,隨便調整就可以出來成千上萬的,對中國的軍工生產,沒有任何的影響。


    石磊的看法,讓楊元釗有些好笑,沒錯,高射機槍是很強,這個時代的坦克的,恐怕英國人製作出來,根本沒辦法的抵擋哪怕任何一款普通的高射機槍的威力,如果這個方法擴散出去的話,對於中國沒有一點的好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鋼鐵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鋼鐵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