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戰局產生了對中方有利的變化,這是之前中國所沒有想到的,在中國看來的,澳大利亞本身就是一個產量區,在戰爭爆發之前,每年會出口300萬噸的糧食,50萬噸的牛羊肉,這些澳大利亞的人口,澳大利亞的糧食自給率會超過180%以上,也就是說,口糧八成,這樣的糧食自給率,讓中國,還真的沒有考慮到,澳大利亞會斷糧,可是現實擺在麵前,澳大利亞並不是依靠科學種植而獲得較高的糧食子給率的,他更多的是依靠龐大的麵積和天中天收,在大片的領土,都被中國占據的前提下,澳大利亞的糧食開始減少了,雖然伴隨著人口的大規模的減少,可是相對於土地,人口減少的總量並不算多。


    澳大利亞在最初,被中國打的有些疲於奔命,在發現中國的目標全部都是糧食的時候,也有意識的認識到了,中國已經發現了澳大利亞的弱點,哪怕處於最劣勢的程度,也必須要做出選擇,為此,澳大利亞放棄了一個又一個的邊陲之地,果斷的斷腕求生,這是最無奈的,也是最正確的選擇。


    英國和美國,也拿出了必要的支持,無法保證通暢的往來,每個月保證3艘萬噸貨輪還是可以的,5萬噸的糧食,基本上保證了持續,不過最終,誰都知道,持續的放血,會讓澳大利亞的抵抗,陷入到停滯之中的,他們陷落的日子不久了,說不定,下一次戰鬥,中國人麵對核心區域,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澳大利亞就會陷落了。


    跟澳大利亞的高層,惶惶不可終日的不同的是,澳大利亞的戰局一切順暢,張孝淮的穩重,得到了高層的一致好評的,中國在戰爭的同時,也沒有放棄澳大利亞的建設,大量的物資和機械設備運往澳大利亞,首批和接下來的移民,也開始抵達,中國人又一次在異國他鄉,開啟了新的生活之旅,可是這一次跟曆史上,中國移民的每一次努力不一樣,中國有了國家作為後盾,用強大的國家機器來保護移民的,相信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這裏會被中國人開發成為一片樂土。


    中國跟澳大利亞的實力對比上麵,中國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這一點從開始澳大利亞戰場之初,中方高層都是一致認可的,精心準備,突然襲擊,在中方高層看來,無論是誰來指揮,沒有理由失敗,可是戰爭的進程,比之前所有的預料都要出色的多,張孝淮是最適合澳大利亞戰略的指揮官,換其他任何的一個將軍,率軍前來的話,勝利是一定會勝利,甚至會比張孝淮更快,可能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能夠拿下澳大利亞,但是損失也是龐大的,最起碼30萬打底,甚至一些激進一點的,會損失50萬以上,甚至更多,哪像張孝淮這樣,進入到澳大利亞之後,總損失不過是8400人左右。


    在損失的8400人之中,隻有的不足四分之一是陣亡,剩下的都是輕重傷,陣亡和重傷殘疾的,加起來不超過3300人,這樣的傷亡,相對於首批120萬,還有後續大量的部隊進駐的澳大利亞戰場來說,連皮毛都算不上,一個軍7萬人,損失這麽多,都不能夠稱之為傷筋動骨,更何況澳大利亞方麵軍,最少是20個軍以上的單位,這樣損失,平均到一個師裏麵,可能才幾十個上百個,真的是非常稀少。


    從楊元釗包頭開啟的時候,一直都注重傷亡,不會跟對手拚死相爭,原因在於,包頭的基礎薄弱,可現在中國的程度,坐擁的30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七八億的人口,一次性損失三五十萬,這個根本無法動搖中國的根基,6000萬以上的動員能力,極限超過1億,30萬真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慈不掌兵,總是計較士兵的損失,恐怕也無法打大仗,可是在楊元釗看來,中國的基礎太薄弱了,他都盡可能的來增加中國的人口基數了,能夠避免的損失還是避免的好,無論是派日本到阿拉斯加,還是派遣張孝淮到澳大利亞,都是為了這個,中國目前的根基,隻要是休養生息下來,最多十年,根基講深厚的無法逆轉,雖然現在是有消耗的底氣,能夠少消耗一點就少消耗一點。


    現在張孝淮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任務,不但用最小的損失,拿下了澳大利亞的龐大的領土,並且在逐步的削弱對手,隻要不出現大的問題的情況下,最多到1917年,他們將會徹底的把澳大利亞的全境都給拿下來,最終讓這麽一片,位於大洋洲,總計超過7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納入到中國的領土範圍之中,當澳大利亞拿下了之後,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附屬的那些島嶼,基本上也會成為中國的囊中之物。


    小規模的衝突,依然沒有停歇,可是大型的軍事對抗就幾乎沒有了,中國是不想打,暫時恢複一下,等待著後勤的補充,並且為接下來的戰鬥,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澳大利亞則是沒有能力打了,隻是小規模的衝突,就讓澳大利亞疲於奔命,他們怎麽可能去攻擊重兵把守的中方陣營,澳大利亞的戰場開始退出了中國的視線。


    從澳大利亞向北的,越過赤道,就是東南亞,這個曾經是蘭芳,以蘭芳為借口,跟德國結盟,比中國更早的加入到了同盟國的序列,一下子成為了協約國的肉中刺眼中釘,可惜當時的協約國,根本就沒有力量幹涉東南亞,特別是英國,正有些岌岌可危害怕中國對印度進行攻擊的,把所有位於亞洲的力量,都調入到了印度的,一旦中國入侵印度,他們會在印度打一場女王戰。最終,中國隻是借助著蘭芳,在舍爾艦隊的幫助下,再印度洗劫了一遍,然後就把目光放在了東南亞,從蘭芳為基礎,開始了種田發展的過程。


    正因為有這樣的曆史,在蘭芳歸入中國之前,就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的東南亞,目前,在中國人的手中,煥發出了別樣的光彩,東南亞的位置太好了,不但是海洋性的氣候,還深處熱帶,多年未被開發過,肥沃的幾乎可以捏出水來的土壤,再加上一年三熟的獨特地理位置,讓這裏很自然的成為了中國的糧食基地,隻有整個中國十分之一的領土麵積,卻負擔了整個中國45%以上的糧食,所以在東南亞,看到最多的,就是大片大片整齊的農田了,然後就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了。


    農業為本,無農不穩,可是無工不富,沒有足夠的工業,就不可能提供足夠的財富,東南亞也是中國的核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麵,比起西伯利亞還要重要的,這裏是熱帶,相比較而言,氣候條件沒有西伯利亞那麽的惡劣,在西伯利亞,隻要是進入冬天,開始降雪,那就不是人適宜工作的地方,雖然熱同樣是一種災害,可在某種情況下,比冷強多了。


    在不斷的努力之下,東南亞早早的落地了一些基礎的重工業和輕工業,比如說的造船業,鋼鐵製造,還有一部分的輕工業,這些的轉移,讓婆羅洲和中南半島,都有了工業的蹤跡,產值從蘭芳成立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提升,提升的幅度早已經超過了中國平均增幅,成為了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不過現在蘭芳並入到中國之後,不可能把300多萬平方公裏的國土,都分成一個省,這裏是植被繁盛,物產豐富的地區,因為曆史的緣故,不可能如同國內,三四十萬平方公裏劃分一個省,可還是以曆史和地域的關係,分成了四個區域,中南省,馬來省,印尼省和菲省的,這個劃分就是中南半島,馬六甲海峽,婆羅洲以西屬於原來印尼的地盤和菲律賓。


    在區域上麵更加直觀,可是大小不一,都歸屬於中國了,四個省直屬中央的行政區劃,他們之間能夠比較的,就隻有經濟產值上麵了,這是全國一體的比較的,包頭那不能比,那是西北的龍興之地,即便到現在,去工業化了這麽久,大部分汙染嚴重,能耗較重的產業,基本上都離開了包頭,可是大量的集團公司的總部,加上一部分的高科技產業和半導體產業,還是讓包頭獨占鼇頭,基本上要比前十的最後五個加起來產值都要高。


    包頭不能相比,中國傳統的大城市,省會城市,天津,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東南亞也不能相比,他們的發展時間遠比東南亞強,並且承接工業轉移的時間也更久,改革的也比較的深入,最高的上海,已經在短短的幾年之中,排名中國第二,遠不是這些落後的省份能夠比較。


    東南亞的四個省之中,自身之間的比較,也跟一些國內落後省份比較,這些都是他們比較的重點,僅僅憑借著農業,無法達成這個目的,所以接下來的幾年,省長們都著力推動著工業建設,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東南亞開始從中國最差的省份,逐步的開始提升,目前已經處於中遊,這其中,值得一提的並不是承接了蘭芳核心的印尼省,雖然它的發展也相當強勁,可是東南亞的明星卻是中南省。(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鋼鐵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鋼鐵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