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刻,石磊把俄羅斯的消息告訴了斯大林,斯大林渴望得到俄羅斯的消息,可是消息這麽的突然,著實是出乎了他的預料之外,他本來以為,時間還有些,或許沒有個三年五年,最少一兩年是有,根據他獲得的情報,目前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遠沒有到結束的地步,可是現在卻突然來臨了。,
石磊給的消息相當的全麵,不但包括了目前俄羅斯的大致情況,也包括了列寧回國的消息的,如果說俄羅斯發生了大量革命,到處都是混戰的消息,不能夠左右斯大林的話,列寧回國的消息,卻讓斯大林再也坐不住了,布爾什維克之中,列寧是領袖,是精神導師,是整個布爾什維克的最高領袖,他都回國了,如果斯大林還不回去的話,要麽自立,要麽就隻有反叛。
前者很難,雖然斯大林也是不錯的革命者,可是在開宗立派這個高度上麵,斯大林還差的太遠了,他不可能開宗立派的,那也就是說,他隻有依附一方,雖然手頭上有了龐大的力量,有了反叛的力量,可是斯大林知道,還不是時候的,所有的宣傳學說,都是以布爾什維克主義和列寧主義為基礎傳出去的,甚至還有幾個資深的布爾什維克管理著軍隊和城市,他一個人最多帶走一半的力量。
合則兩利,斯大林清楚知道這一切,哪怕現在所掌控的力量,跟龐大的俄羅斯比起來,都有一定的差距,更別說分開,在拿不到革命的成功的前提下,一點點的實力是何必呢。
當然了,斯大林不後悔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早點掌握這些情報,早點入手的話,局麵會比現在好很多,最起碼不會這麽慌慌忙忙。
石磊的命令相當的苛刻,在一周之內做出決定的,要麽離開,要麽留下,無論離開還是留下,這些俄羅斯城市的控製權,再也不再他們的手中,需要按照中國的要求來,不可能擁有獨立的地位,甚至借助著俄羅斯的勞工來掙錢都很難,除非他能夠在未來,從占領的俄羅斯的領地之中,弄到俘虜,無論是俄羅斯的俘虜,還是其他國家的俘虜都可以。
這個當然被斯大林記下來了,未來要取得俄羅斯的政權,他們攜帶的這些資金,武器彈藥,甚至是人口,都未必夠用,但是三者之中,錢是最重要的,跟中國保持著某種聯係,用黃金和珠寶,還有其他的東西換取資金,甚至俘虜一部分人員送過來,那些大地主,大商人,大貴族,與其殺掉泄憤,還不如讓他們勞動改造,為革命做出貢獻。
一周的時間,能夠做的不多,其實在石磊提出了最後通牒的時候,斯大林已經做出了決定,離開是肯定,能夠帶走多少人,帶走多少財物,才是他未來所處的高度,為此,斯大林的動用了最後的努力,爭取帶更多的人去,不過斯大林沒有想到,安逸的生活,讓很多人失去了鬥爭下去的鬥誌,不但大部分的民眾寧願被打散,編入到中國的其他城市之中,甚至改變生活習慣,學習並不熟悉的中文,都不願意投身到革命進程之中,為新的俄羅斯貢獻力量,甚至連士兵之中,都有一些退出,好在最精銳的30萬沒有問題,否則的話,斯大林恐怕都不敢說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
最終,斯大林的最終帶走了140萬的人員,其中包括了80萬軍隊,還有60萬的民眾,這已經是極限了,這些要麽是布爾什維克的黨員,要麽是入黨的積極分子,當然了,還有一部分,有牽掛在俄羅斯國內,他們的目標並不純粹。
別管純粹不純粹,隻要願意離開,最起碼在反對俄羅斯的道路上麵,是一定的,他們也沒打算從烏拉爾直接進入俄羅斯的歐洲地區,那裏幾乎是俄羅斯最後的大本營了,按照中國的建議,他們會從中亞進入俄羅斯,在占據了中亞的那一片地區之後,再從側麵進入到俄羅斯,並且中國還承諾,會修通中國新疆進入到中亞的鐵路,以保證補給物資,隻要有足夠的資本,他們可以從中國買到任何東西,包括武器裝備。
為了回去,斯大林的準備還在深入,140萬人,他隻是弄出來了80萬的軍隊,其中精銳的隻有50萬,剩下的30萬更多的是輔助性部隊,可是無論是正規軍,還是輔助部隊的,都會裝備武器,為此,布爾什維克儲存的資金,開始流水的花出去。
對於這部分,中國方麵,也大方的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的,並沒有因為斯大林等人的需要而臨時漲價,甚至隻是很低平的價格,這一點不得不說斯大林不知道,因為賣給他們的裝備,大多數都是從俄羅斯繳獲的,還有從日本繳獲的,大概給斯大林配屬了30萬的俄羅斯裝備,20萬的日式裝備,補充都夠兩倍了,火炮打機槍什麽的,也都齊備。
最關鍵的是,臨走的時候,還送給了斯大林100門180毫米的火炮和8個基數的彈藥,這可是大殺器,180毫米火炮在過去俄羅斯軍隊之中,屬於是集團軍級別的戰略支援火力,是所有的火炮之中,最為強大,也是最為厲害,在之前裝備購買之中,中國從來沒有吐口,這裏開了才給了。
不過按照布爾什維克軍隊的素質,即便是180火炮,也可以很快的掌握,畢竟,2年多的時間,足以培養出幾百名精銳炮手,這是在大量訓練之中得到的,隻要稍稍熟悉,掌握到180火炮的規律,就已經能夠發揮作用,有了這些火炮,哪怕跟俄羅斯最精銳部隊碰上,同等規模之下,斯大林都確信可以戰而勝之。
除了軍火,更重要的事情在於,布爾什維克跟中國商定了未來軍購的價格,基本上是跟德國同樣的標準,可以用黃金,礦產,還有其他的有價值的東西來兌換,如果布爾什維克可以提供足夠的人力,這裏特指之後輸入中國,按照跟德國一樣的標準來結算,一個人每年50美元的工資,這對於這個時代,大部分的工人而言,都是極高的工資。
布爾什維克和斯大林還沒有取得政權,說白了,隻是一個地方割據勢力,能夠獲得跟德國一樣的待遇,甚至還有一點點的支援,這對於斯大林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支持了,最少他不擔心未來軍隊成為無根之水,無緣之木了。
布爾什維克的外來支持太少了,50多萬的軍隊不算少,如果俄羅斯傾國而出,他們還真的不是對手,彈藥補給也就是夠的2-3次大規模的戰役了,如果高強度的戰鬥,進行一年的時間的話,就會出問題。
之前一些高層認為,要更快的進入到俄羅斯腹地,幫助革命的話,需要度過烏拉爾,也不容易,雙方以烏拉爾山為界,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準備了大量的戰壕群,無法跟波爾多相比,卻是俄羅斯最大的,布爾什維克還沒有足夠實力,攻破這個烏拉爾山防線。
中國當然也沒有讓他從哪裏走,中國已經把周圍的情況調查的清楚了的,他們並沒有從蒙古這邊進入,而是從新疆,通過天山的山口,越過新疆,進入到中亞地區,中國恪守之前的邊境線,隻是拿下了被俄羅斯占據的土地,剩下的,就不在越過,或許的將來,會向前一點,也不會太多,中國已經擁有了太多太多的土地,這部分的土地的,已經足夠中國來發展了,其他的地方,特別是中亞這種不毛之地。
如果有出色的礦產,或許還能夠再進一步,可是在楊元釗的印象之中的,靠近中國國境線附近的,沒有聽說如同蒙古的金銅礦那麽大規模的,超級的世界級礦藏,中亞的資源很多,特別是石油方麵的,儲量相當的豐富,可是在一定程度上,拿下了中東和東南亞之後,甚至未來澳大利亞的資源,中亞的這些財富,跟可能會出現的麻煩相比,真的完全不時同日而語。基本上,不太可能吸引中國,這一片地方就便宜了布爾什維克了。
在其他的高層眼裏,這比較繞遠,可能會話費更多的時間,斯大林從這裏前去,那沒問題,對於中亞,斯大林非常熟悉的,他幾乎很自然的想到了阿塞拜疆,這是他的家鄉,隻不過現在則個阿塞拜疆是在德國的手中,雖然從中亞走,會繞過原來俄羅斯的重兵營地,順便的發動革命,搜羅財富和增強自身,到實力進展到一定的程度下,他們才會更進一步的,經濟決定上層建築,這是來到中國之後,才確立。
布爾什維克不但在中國受到了更加完整的軍事訓練,斯大林甚至加入到了西北軍校,旁聽了最少1年的時間,他的見識跟之前就完全不一樣了,在軍校教官所提到的,用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取得勝利的方法,從最開始的質疑,到後麵的認同,走過了相當的一段心路曆程,對於他而言,俄羅斯廣闊的土地,正好適合他來做的,雖然說,此時此刻,對他更加重要的是在莫斯科,那裏風起雲湧的革命方興未艾的,可是他必須做好失敗的準備,為未來的俄羅斯打下更加深刻的基礎。(未完待續。)
石磊給的消息相當的全麵,不但包括了目前俄羅斯的大致情況,也包括了列寧回國的消息的,如果說俄羅斯發生了大量革命,到處都是混戰的消息,不能夠左右斯大林的話,列寧回國的消息,卻讓斯大林再也坐不住了,布爾什維克之中,列寧是領袖,是精神導師,是整個布爾什維克的最高領袖,他都回國了,如果斯大林還不回去的話,要麽自立,要麽就隻有反叛。
前者很難,雖然斯大林也是不錯的革命者,可是在開宗立派這個高度上麵,斯大林還差的太遠了,他不可能開宗立派的,那也就是說,他隻有依附一方,雖然手頭上有了龐大的力量,有了反叛的力量,可是斯大林知道,還不是時候的,所有的宣傳學說,都是以布爾什維克主義和列寧主義為基礎傳出去的,甚至還有幾個資深的布爾什維克管理著軍隊和城市,他一個人最多帶走一半的力量。
合則兩利,斯大林清楚知道這一切,哪怕現在所掌控的力量,跟龐大的俄羅斯比起來,都有一定的差距,更別說分開,在拿不到革命的成功的前提下,一點點的實力是何必呢。
當然了,斯大林不後悔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早點掌握這些情報,早點入手的話,局麵會比現在好很多,最起碼不會這麽慌慌忙忙。
石磊的命令相當的苛刻,在一周之內做出決定的,要麽離開,要麽留下,無論離開還是留下,這些俄羅斯城市的控製權,再也不再他們的手中,需要按照中國的要求來,不可能擁有獨立的地位,甚至借助著俄羅斯的勞工來掙錢都很難,除非他能夠在未來,從占領的俄羅斯的領地之中,弄到俘虜,無論是俄羅斯的俘虜,還是其他國家的俘虜都可以。
這個當然被斯大林記下來了,未來要取得俄羅斯的政權,他們攜帶的這些資金,武器彈藥,甚至是人口,都未必夠用,但是三者之中,錢是最重要的,跟中國保持著某種聯係,用黃金和珠寶,還有其他的東西換取資金,甚至俘虜一部分人員送過來,那些大地主,大商人,大貴族,與其殺掉泄憤,還不如讓他們勞動改造,為革命做出貢獻。
一周的時間,能夠做的不多,其實在石磊提出了最後通牒的時候,斯大林已經做出了決定,離開是肯定,能夠帶走多少人,帶走多少財物,才是他未來所處的高度,為此,斯大林的動用了最後的努力,爭取帶更多的人去,不過斯大林沒有想到,安逸的生活,讓很多人失去了鬥爭下去的鬥誌,不但大部分的民眾寧願被打散,編入到中國的其他城市之中,甚至改變生活習慣,學習並不熟悉的中文,都不願意投身到革命進程之中,為新的俄羅斯貢獻力量,甚至連士兵之中,都有一些退出,好在最精銳的30萬沒有問題,否則的話,斯大林恐怕都不敢說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
最終,斯大林的最終帶走了140萬的人員,其中包括了80萬軍隊,還有60萬的民眾,這已經是極限了,這些要麽是布爾什維克的黨員,要麽是入黨的積極分子,當然了,還有一部分,有牽掛在俄羅斯國內,他們的目標並不純粹。
別管純粹不純粹,隻要願意離開,最起碼在反對俄羅斯的道路上麵,是一定的,他們也沒打算從烏拉爾直接進入俄羅斯的歐洲地區,那裏幾乎是俄羅斯最後的大本營了,按照中國的建議,他們會從中亞進入俄羅斯,在占據了中亞的那一片地區之後,再從側麵進入到俄羅斯,並且中國還承諾,會修通中國新疆進入到中亞的鐵路,以保證補給物資,隻要有足夠的資本,他們可以從中國買到任何東西,包括武器裝備。
為了回去,斯大林的準備還在深入,140萬人,他隻是弄出來了80萬的軍隊,其中精銳的隻有50萬,剩下的30萬更多的是輔助性部隊,可是無論是正規軍,還是輔助部隊的,都會裝備武器,為此,布爾什維克儲存的資金,開始流水的花出去。
對於這部分,中國方麵,也大方的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的,並沒有因為斯大林等人的需要而臨時漲價,甚至隻是很低平的價格,這一點不得不說斯大林不知道,因為賣給他們的裝備,大多數都是從俄羅斯繳獲的,還有從日本繳獲的,大概給斯大林配屬了30萬的俄羅斯裝備,20萬的日式裝備,補充都夠兩倍了,火炮打機槍什麽的,也都齊備。
最關鍵的是,臨走的時候,還送給了斯大林100門180毫米的火炮和8個基數的彈藥,這可是大殺器,180毫米火炮在過去俄羅斯軍隊之中,屬於是集團軍級別的戰略支援火力,是所有的火炮之中,最為強大,也是最為厲害,在之前裝備購買之中,中國從來沒有吐口,這裏開了才給了。
不過按照布爾什維克軍隊的素質,即便是180火炮,也可以很快的掌握,畢竟,2年多的時間,足以培養出幾百名精銳炮手,這是在大量訓練之中得到的,隻要稍稍熟悉,掌握到180火炮的規律,就已經能夠發揮作用,有了這些火炮,哪怕跟俄羅斯最精銳部隊碰上,同等規模之下,斯大林都確信可以戰而勝之。
除了軍火,更重要的事情在於,布爾什維克跟中國商定了未來軍購的價格,基本上是跟德國同樣的標準,可以用黃金,礦產,還有其他的有價值的東西來兌換,如果布爾什維克可以提供足夠的人力,這裏特指之後輸入中國,按照跟德國一樣的標準來結算,一個人每年50美元的工資,這對於這個時代,大部分的工人而言,都是極高的工資。
布爾什維克和斯大林還沒有取得政權,說白了,隻是一個地方割據勢力,能夠獲得跟德國一樣的待遇,甚至還有一點點的支援,這對於斯大林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支持了,最少他不擔心未來軍隊成為無根之水,無緣之木了。
布爾什維克的外來支持太少了,50多萬的軍隊不算少,如果俄羅斯傾國而出,他們還真的不是對手,彈藥補給也就是夠的2-3次大規模的戰役了,如果高強度的戰鬥,進行一年的時間的話,就會出問題。
之前一些高層認為,要更快的進入到俄羅斯腹地,幫助革命的話,需要度過烏拉爾,也不容易,雙方以烏拉爾山為界,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準備了大量的戰壕群,無法跟波爾多相比,卻是俄羅斯最大的,布爾什維克還沒有足夠實力,攻破這個烏拉爾山防線。
中國當然也沒有讓他從哪裏走,中國已經把周圍的情況調查的清楚了的,他們並沒有從蒙古這邊進入,而是從新疆,通過天山的山口,越過新疆,進入到中亞地區,中國恪守之前的邊境線,隻是拿下了被俄羅斯占據的土地,剩下的,就不在越過,或許的將來,會向前一點,也不會太多,中國已經擁有了太多太多的土地,這部分的土地的,已經足夠中國來發展了,其他的地方,特別是中亞這種不毛之地。
如果有出色的礦產,或許還能夠再進一步,可是在楊元釗的印象之中的,靠近中國國境線附近的,沒有聽說如同蒙古的金銅礦那麽大規模的,超級的世界級礦藏,中亞的資源很多,特別是石油方麵的,儲量相當的豐富,可是在一定程度上,拿下了中東和東南亞之後,甚至未來澳大利亞的資源,中亞的這些財富,跟可能會出現的麻煩相比,真的完全不時同日而語。基本上,不太可能吸引中國,這一片地方就便宜了布爾什維克了。
在其他的高層眼裏,這比較繞遠,可能會話費更多的時間,斯大林從這裏前去,那沒問題,對於中亞,斯大林非常熟悉的,他幾乎很自然的想到了阿塞拜疆,這是他的家鄉,隻不過現在則個阿塞拜疆是在德國的手中,雖然從中亞走,會繞過原來俄羅斯的重兵營地,順便的發動革命,搜羅財富和增強自身,到實力進展到一定的程度下,他們才會更進一步的,經濟決定上層建築,這是來到中國之後,才確立。
布爾什維克不但在中國受到了更加完整的軍事訓練,斯大林甚至加入到了西北軍校,旁聽了最少1年的時間,他的見識跟之前就完全不一樣了,在軍校教官所提到的,用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取得勝利的方法,從最開始的質疑,到後麵的認同,走過了相當的一段心路曆程,對於他而言,俄羅斯廣闊的土地,正好適合他來做的,雖然說,此時此刻,對他更加重要的是在莫斯科,那裏風起雲湧的革命方興未艾的,可是他必須做好失敗的準備,為未來的俄羅斯打下更加深刻的基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