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動靜逐步的大了,即便馮玉祥也知道了,日理萬機的他最開始他沒有在意,最開始沒有關注的原因在於,他的所有精力都被另外一件事情給拖住了的,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讓馮玉祥都親自處理,是因為他可能會影響整個陸軍的根基。
陸軍最大一件事就是,從1916年開始,海軍部擴大了海軍陸戰隊的規模,陸軍需要向注入力量,保證這個擴大順利的完成。陸軍是三軍之中,最早成立的,也可以稱之為其他的軍隊之母,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從成立到發展,一直到他們擁有了自身的造血能力之前,大部分人員和編製,都是從陸軍調集的,對於此陸軍也很無奈,抽調的大部分都是精兵強將,對於陸軍是一種傷害,可對於選擇的軍官而言,去了海軍和空軍,有更好的發展,對他們是有利的。
海軍陸戰隊一直都有,在海軍成立之後,就擁有了一個師的編製,後麵擴大到了一個軍6個師,後來就一直保證這個數字,隻不過,伴隨著太平洋的諸多島嶼的落手,海軍需要控製的地盤太大了,一個個的小島,最大不過是幾百平方公裏,一些小的,隻是一個島礁,陸軍即便占據下來,也很難的對他進行控製,最終,還是決定交給陸戰隊,6個師的陸戰隊就有些不夠了,最終確定下來60個師的規模,150萬人。
一下子從15萬左右,提升都150萬,提升了10倍,這種情況下,以海軍陸戰隊本身的實力,很難的完成這一次擴張工作的,這一點整個軍事委員會也非常清楚,這下子,就找到了陸軍的頭上。
陸軍對於此,也是無可奈何,好在之前海空軍成立的時候有過先例,這一次的數量很多,陸軍向陸戰隊支援的也隻是大部分的軍官和大概45萬左右的士官,這部分對於陸軍來說,隻是戰爭潛力和未來發展減少,不會對基本實力有太大的影響,這也是陸軍最終接受下來的原因。
從陸軍之中,先就意向上麵進行篩選,主要選擇個人素質較好的,能夠會水就更好了,選拔標準要強於普通的陸軍士兵,卻要弱於特種部隊,如果隻是兩三個軍,全部都是特種部隊的標準,這沒有什麽問題,可是現在是要成立最少60個師,150萬人,這樣全部都按照陸軍特種部隊的標準,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必須進行調整,基本達標就可以了,不過要求大量基層軍官和士官,最起碼也是誌願兵,剩下的,基本上會征召新兵,以陸軍的士官和基層軍官為基礎,建設新兵營,進行訓練,然後逐步的擴大編製。
事實上,這樣的工作,從1915年開始,就開始小批量的進行了,畢竟島嶼的建設和駐紮,需要時效的,最開始投入的力量並不大,後麵,伴隨著時間的延續,投入的力量會逐步的增加,最終達到可以守衛整個島嶼的程度。
從去年到今年,島嶼興建的工程已經差不多了,擁有了可以駐紮的條件了,陸戰隊的擴張速度,就開始大規模的擴大,而征召工作的深入進行,也讓這些中堅的年輕軍官心思浮動,動靜就有些大了起來。
陸軍目前,差不多有千萬以上的常規部隊,還有兩倍左右的預備役的,真的抽調150萬,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不過這一次,想要轉去海軍的人員太多了,多到連馮玉祥都有些動容的程度,基本上,陸軍培養的預備幹部,最少有三分之一,想要轉過去的,這批人的數額高達7萬人。
整個陸軍,千萬的人員,從中間優中選優的預備軍官,這些不能說上到的馮玉祥的案頭,起碼說,在陸軍的機要之中,是有記錄,進了這個名錄,基本上是表現極好,或者是在很多方麵,有特長的,這些人之中,三分之一,最少也是七八萬人,都跑到海軍陸戰隊之中紮堆了,陸軍怎麽辦,將來發展需要這些預備人員的話,又往那裏去尋找。
這也是馮玉祥最終知道的根本原因,剛開始,馮玉祥也嚇了一跳,難不成海軍這麽大膽,明目張膽的挖角,陸軍預備幹部名錄,這可是陸軍未來潛在的力量,挖這個,等於是在短陸軍的根子,海軍建立陸戰隊他知道,他當時是提出的反對的意見,卻沒有更好的辦法,眾多的執委們同意的前提下,他隻能夠保留意見。
可最為陸軍的最高長官,中國陸軍的奠基人之一,馮玉祥還是提出了,不允許大規模的,擴大的宣傳,以資源為主,行政命令為輔,在馮玉祥看來,這樣做的話,最多有一些不入流的軍官,會選擇前往海軍陸戰隊,海軍方麵的大部分精華,是可以得到保留的。
可誰曾想到,居然這麽多的精英都要離去,這可是出乎陸軍的所料,在馮玉祥看來,如果真的海軍宣傳過界了,哪怕把官司打在楊元釗那裏,也要徹底的打下去。可是調查了一圈之後,馮玉祥鬆了一口氣,卻又同時歎了一口氣。海軍是有過來,宣傳,可是力度不大,所有的宣傳,都是在之前平穩過渡的前提下,是符合之前的預定政策的,之所以這麽多人過去,原因很簡單,是這些軍官們自己的原因,說白了很簡單,找仗打。
能夠進入到陸軍預備軍官的名錄的,基本上,都是有野心,想要向上爬的,這些人看中,是在某個部隊的機會,伴隨著陸軍逐步的發展壯大,原有既得利益,牢牢的占據著位置,陸軍升級的通道沒有被堵塞,可是卻非常緩慢,很多都花費了幾年的時間,才能夠躍升一個階級被的,跟幾年前,接二連三的提拔,可能一年就三遷的完全無法相比。
當然了,如果呆在陸軍,陸軍有動員的餘地,未必不能使用上,可是伴隨著澳大利亞一戰的結束,從上層傳來消息,除非本土遭遇到危機,否則,原則上,中國的陸軍,將會很難的動用陸軍的力量,真正要打仗的就是海軍和空軍,那才是真正向外攻擊的軍隊。
能夠成為軍官,成為中國陸軍後備力量的軍官,他們一方麵有眼光,另外一方麵,也有各自的渠道,他們很清楚,中國已經太強大了,即便是世界上所有的強國,都集中到中國的周圍,要想在陸地上麵,打敗中國,也是不可能,英法德美,如果沒有陷入到戰爭狀態之中,他們全部加在一起,戰爭的動員能力都不是現在中國的對手,更別說在他們陷入到世界大戰的消耗之中,中國反倒是趁著這個機會,不停的發展,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作為軍人,作為一個有天賦,想要有作為的軍人,他們之中的大部分,都不希望在安逸的生活之中消磨自身,中國跟其他的世界各國都不一樣,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年輕國度,古老是因為,中國的曆史古老,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恢弘曆史,傳承從未斷絕過。年輕也是因為,中國從沉淪之中,重新崛起的時間太短暫了,才不過是短短的八年時間,八年之中,中國從一窮二白,奠定了如今的強國之姿。
就千萬陸軍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而言,究其本源,就是從當時包頭的54混編協發展起來的,快速的發展,展現了中國強橫之外,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中國的高層太年輕了,就拿現在中國的幾大巨頭來說,馮玉祥跟蔣百裏同歲,都是1882年出生,到現在不過是36歲,36歲,在軍事成熟的國度,可能最多就是一個上校軍官,作為中層軍官的巔峰,已經相當不得了了。
二戰美軍統帥,在44年被授予五星上將軍銜的麥克阿瑟,在成為少校的時候,已經35歲了,借助著一戰美軍參加戰爭,才成為上校,如果不是戰爭的緣故,他還在少校的崗位上,慢慢磨著資曆。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眾多的美軍和英軍的序列之中,能夠以40歲的年齡,登陸將級,這已經是不得了的事情了,可是這一點,在中國被打破,目前34歲的馮玉祥和蔣百裏,全部都是五星上將,是上將之中最高的,一個作為軍事委員會的副主席,陸軍總司令,一個同樣是軍事委員會的副主席,西北軍校校長,都是軍人身份的巔峰。
他們踏足將級的時間,同樣是在7年前的西北立足一戰上麵,到了的俄羅斯一戰,又跟隨著中國打敗俄羅斯,收回了蒙古之後,踏足到了中將軍銜,基本上都是在中國軍銜的最高峰。
除了他們之外,蔡鍔同樣才36歲,張孝淮也不過是37歲,小一點的35歲,30歲左右的上將也不是沒有,他們就差了那麽幾歲,最多不過是10歲,可是地位卻天壤之別,當然了,他們或者是踏足到西北軍中晚了一點點,或者是生不逢時,卻隻能夠跟他們競爭,無論是天賦,還是根基,他們都完全無法相比,要等到他們都退休了,恐怕新一代的精英也都成長起來了,他們成為了在中間的尷尬一代。(未完待續。)
陸軍最大一件事就是,從1916年開始,海軍部擴大了海軍陸戰隊的規模,陸軍需要向注入力量,保證這個擴大順利的完成。陸軍是三軍之中,最早成立的,也可以稱之為其他的軍隊之母,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從成立到發展,一直到他們擁有了自身的造血能力之前,大部分人員和編製,都是從陸軍調集的,對於此陸軍也很無奈,抽調的大部分都是精兵強將,對於陸軍是一種傷害,可對於選擇的軍官而言,去了海軍和空軍,有更好的發展,對他們是有利的。
海軍陸戰隊一直都有,在海軍成立之後,就擁有了一個師的編製,後麵擴大到了一個軍6個師,後來就一直保證這個數字,隻不過,伴隨著太平洋的諸多島嶼的落手,海軍需要控製的地盤太大了,一個個的小島,最大不過是幾百平方公裏,一些小的,隻是一個島礁,陸軍即便占據下來,也很難的對他進行控製,最終,還是決定交給陸戰隊,6個師的陸戰隊就有些不夠了,最終確定下來60個師的規模,150萬人。
一下子從15萬左右,提升都150萬,提升了10倍,這種情況下,以海軍陸戰隊本身的實力,很難的完成這一次擴張工作的,這一點整個軍事委員會也非常清楚,這下子,就找到了陸軍的頭上。
陸軍對於此,也是無可奈何,好在之前海空軍成立的時候有過先例,這一次的數量很多,陸軍向陸戰隊支援的也隻是大部分的軍官和大概45萬左右的士官,這部分對於陸軍來說,隻是戰爭潛力和未來發展減少,不會對基本實力有太大的影響,這也是陸軍最終接受下來的原因。
從陸軍之中,先就意向上麵進行篩選,主要選擇個人素質較好的,能夠會水就更好了,選拔標準要強於普通的陸軍士兵,卻要弱於特種部隊,如果隻是兩三個軍,全部都是特種部隊的標準,這沒有什麽問題,可是現在是要成立最少60個師,150萬人,這樣全部都按照陸軍特種部隊的標準,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必須進行調整,基本達標就可以了,不過要求大量基層軍官和士官,最起碼也是誌願兵,剩下的,基本上會征召新兵,以陸軍的士官和基層軍官為基礎,建設新兵營,進行訓練,然後逐步的擴大編製。
事實上,這樣的工作,從1915年開始,就開始小批量的進行了,畢竟島嶼的建設和駐紮,需要時效的,最開始投入的力量並不大,後麵,伴隨著時間的延續,投入的力量會逐步的增加,最終達到可以守衛整個島嶼的程度。
從去年到今年,島嶼興建的工程已經差不多了,擁有了可以駐紮的條件了,陸戰隊的擴張速度,就開始大規模的擴大,而征召工作的深入進行,也讓這些中堅的年輕軍官心思浮動,動靜就有些大了起來。
陸軍目前,差不多有千萬以上的常規部隊,還有兩倍左右的預備役的,真的抽調150萬,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不過這一次,想要轉去海軍的人員太多了,多到連馮玉祥都有些動容的程度,基本上,陸軍培養的預備幹部,最少有三分之一,想要轉過去的,這批人的數額高達7萬人。
整個陸軍,千萬的人員,從中間優中選優的預備軍官,這些不能說上到的馮玉祥的案頭,起碼說,在陸軍的機要之中,是有記錄,進了這個名錄,基本上是表現極好,或者是在很多方麵,有特長的,這些人之中,三分之一,最少也是七八萬人,都跑到海軍陸戰隊之中紮堆了,陸軍怎麽辦,將來發展需要這些預備人員的話,又往那裏去尋找。
這也是馮玉祥最終知道的根本原因,剛開始,馮玉祥也嚇了一跳,難不成海軍這麽大膽,明目張膽的挖角,陸軍預備幹部名錄,這可是陸軍未來潛在的力量,挖這個,等於是在短陸軍的根子,海軍建立陸戰隊他知道,他當時是提出的反對的意見,卻沒有更好的辦法,眾多的執委們同意的前提下,他隻能夠保留意見。
可最為陸軍的最高長官,中國陸軍的奠基人之一,馮玉祥還是提出了,不允許大規模的,擴大的宣傳,以資源為主,行政命令為輔,在馮玉祥看來,這樣做的話,最多有一些不入流的軍官,會選擇前往海軍陸戰隊,海軍方麵的大部分精華,是可以得到保留的。
可誰曾想到,居然這麽多的精英都要離去,這可是出乎陸軍的所料,在馮玉祥看來,如果真的海軍宣傳過界了,哪怕把官司打在楊元釗那裏,也要徹底的打下去。可是調查了一圈之後,馮玉祥鬆了一口氣,卻又同時歎了一口氣。海軍是有過來,宣傳,可是力度不大,所有的宣傳,都是在之前平穩過渡的前提下,是符合之前的預定政策的,之所以這麽多人過去,原因很簡單,是這些軍官們自己的原因,說白了很簡單,找仗打。
能夠進入到陸軍預備軍官的名錄的,基本上,都是有野心,想要向上爬的,這些人看中,是在某個部隊的機會,伴隨著陸軍逐步的發展壯大,原有既得利益,牢牢的占據著位置,陸軍升級的通道沒有被堵塞,可是卻非常緩慢,很多都花費了幾年的時間,才能夠躍升一個階級被的,跟幾年前,接二連三的提拔,可能一年就三遷的完全無法相比。
當然了,如果呆在陸軍,陸軍有動員的餘地,未必不能使用上,可是伴隨著澳大利亞一戰的結束,從上層傳來消息,除非本土遭遇到危機,否則,原則上,中國的陸軍,將會很難的動用陸軍的力量,真正要打仗的就是海軍和空軍,那才是真正向外攻擊的軍隊。
能夠成為軍官,成為中國陸軍後備力量的軍官,他們一方麵有眼光,另外一方麵,也有各自的渠道,他們很清楚,中國已經太強大了,即便是世界上所有的強國,都集中到中國的周圍,要想在陸地上麵,打敗中國,也是不可能,英法德美,如果沒有陷入到戰爭狀態之中,他們全部加在一起,戰爭的動員能力都不是現在中國的對手,更別說在他們陷入到世界大戰的消耗之中,中國反倒是趁著這個機會,不停的發展,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作為軍人,作為一個有天賦,想要有作為的軍人,他們之中的大部分,都不希望在安逸的生活之中消磨自身,中國跟其他的世界各國都不一樣,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年輕國度,古老是因為,中國的曆史古老,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恢弘曆史,傳承從未斷絕過。年輕也是因為,中國從沉淪之中,重新崛起的時間太短暫了,才不過是短短的八年時間,八年之中,中國從一窮二白,奠定了如今的強國之姿。
就千萬陸軍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而言,究其本源,就是從當時包頭的54混編協發展起來的,快速的發展,展現了中國強橫之外,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中國的高層太年輕了,就拿現在中國的幾大巨頭來說,馮玉祥跟蔣百裏同歲,都是1882年出生,到現在不過是36歲,36歲,在軍事成熟的國度,可能最多就是一個上校軍官,作為中層軍官的巔峰,已經相當不得了了。
二戰美軍統帥,在44年被授予五星上將軍銜的麥克阿瑟,在成為少校的時候,已經35歲了,借助著一戰美軍參加戰爭,才成為上校,如果不是戰爭的緣故,他還在少校的崗位上,慢慢磨著資曆。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眾多的美軍和英軍的序列之中,能夠以40歲的年齡,登陸將級,這已經是不得了的事情了,可是這一點,在中國被打破,目前34歲的馮玉祥和蔣百裏,全部都是五星上將,是上將之中最高的,一個作為軍事委員會的副主席,陸軍總司令,一個同樣是軍事委員會的副主席,西北軍校校長,都是軍人身份的巔峰。
他們踏足將級的時間,同樣是在7年前的西北立足一戰上麵,到了的俄羅斯一戰,又跟隨著中國打敗俄羅斯,收回了蒙古之後,踏足到了中將軍銜,基本上都是在中國軍銜的最高峰。
除了他們之外,蔡鍔同樣才36歲,張孝淮也不過是37歲,小一點的35歲,30歲左右的上將也不是沒有,他們就差了那麽幾歲,最多不過是10歲,可是地位卻天壤之別,當然了,他們或者是踏足到西北軍中晚了一點點,或者是生不逢時,卻隻能夠跟他們競爭,無論是天賦,還是根基,他們都完全無法相比,要等到他們都退休了,恐怕新一代的精英也都成長起來了,他們成為了在中間的尷尬一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