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前線,因為美軍攻擊的關係,留下的人員並不多,高級軍官也沒有幾個,因為前線太過危險了,所以當美國變換作戰方法的時候,日本底層軍官沒有應變能力,他們隻能夠按照固定的方法反擊,幾招之下,也沒有太大的作用的情況之下,就隻能夠拚命了。
美軍選擇這個方法,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考慮到了眾多的方麵,派遣的也是精兵,日本在麵臨著絕境的前提下,幾乎是前仆後繼的犧牲,可惜這些犧牲都帶不來勝利,反而損兵折將,失去了眾多的陣地。
不得不說,美國人居然把坦克弄成了這個樣子,等於一下子從二戰的戰法,改到了一戰的戰法,不能說美國這樣做是逆了潮流,現在的坦克還沒有形成朝裏,而是美國人選擇了此時此刻,最為適合的戰法,美國陸軍對於這種前沿戰法的研究深度很高,迅速的從目前到現狀上找到了方法,有時候更先進的戰法,需要各種技術指標作為支撐,美國的坦克無法支撐大規模的坦克集群衝鋒,這也是之前損兵折將的其中一個原因,現在,他們認識到了這一點,選擇了最適合的方法,一定程度上麵的,這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美國人不把坦克集中使用,分散使用,立刻產生了巨大的效果,就連美國之前也沒有預料到,可以讓單獨的步兵衝鋒,減少傷亡,連坦克的傷亡都少了,給對方造成了巨大壓力,迅速的占據了原來很難占據的陣地。
一輛坦克簇擁一個連的美軍士兵,這對於火炮來說,也不是那麽容易攻擊的,一個連的步兵也不是集中在坦克的身後,而是借助著坦克擋住的線路,呈現出散兵線的,大炮的轟擊或許可以針對部分步兵,可效果不算好,有步兵簇擁在坦克的外麵,即便是是那種隱藏的非常好的坦克壕,步兵踏上去也陷不下去的,也不可能瞞過步兵的實現,很容易被步兵發現,至於爆破筒和集束手榴彈,甚至是火箭筒,先通過步兵這一關來說,蜂擁而來的,借助著坦克死角接近坦克的戰法,在步兵的簇擁之下,幾乎失去了作用。
前線的日軍相當的精銳,也很有犧牲精神,在大量火箭筒手被清理掉了之後,一些人拿著集束炸彈,爆破筒,甚至抱著火箭彈就衝上來了,可是他們空有熱情和拚命的精神,卻沒有能夠威脅到坦克的能力,最終,坦克是毫發無傷,這些衝上來的士兵,基本上,都被擊斃在陣前了。
100米的距離,哪怕是5公裏每小時的散步,一分多鍾也就衝上來了,在前線的日軍軍官走神之際,地下士兵各自為戰,犧牲巨大的前提下,坦克也沒有趁著這個機會,加速的衝過這一個區域,而是逐步的減速,基本上,在陣地前沿50米左右的地方壓陣,身後的那些步兵,則越過了坦克衝上來了。
美軍的這個戰法,配合的相當的好,坦克上方的機槍,負責壓製這一片陣地,步兵則充當箭頭,60米距離,全力奔跑的話,不足10秒鍾,就已經衝到了陣地的前沿,先是一通的手榴彈,然後就是貼身相搏,給了日軍巨大的打擊。
隻是這樣的貼身相搏,前線最少2個中隊的日軍,絲毫不懼,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武士的傳統,在單兵肉搏上麵,相當的出眾,幾乎可以跟世界上最頂尖的肉搏力量相比的。
可是在步兵衝入到戰場,讓日本無法用常規的反坦克力量反擊的前提下,坦克開始加快衝入,繼續壓製著日軍,在後麵機槍,前方逼迫的前提下,日軍的前線陣地開始崩潰了,2個中隊的陣地,隻是守了不足30分鍾,甚至連後續的預備隊也沒有衝上來送死,而是在軍官的命令之下,撤出了陣地的。
30分鍾的時間崩潰,還沒有造成美軍多大的殺傷,坦克和步兵稍事休息,後方的重炮再一次的響起,美軍在這一片區域重炮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4萬門,155毫米這樣級別,射程在20公裏以上,給予了日本巨大的壓力,在區域的炮火之中,美國不但沒有落於下風,反而是占據了上風的的,他們哪怕沒有動用的全部的火炮,隻是一部分火炮,已經對日本後續陣地和前線撤下來的步兵產生了巨大的傷亡。
日本方麵,火炮也開始立刻環節,卻無法夠得到美軍的炮火,隻能夠對前線進行泄憤,還真的擊中了幾輛坦克,可惜,這樣的根本無法影響整個大局,在炮火準備之後,占據了陣地的那一部分美軍,繼續的前進,似乎之前占據的陣地還有些不知足,要繼續攻擊。
這可是打在了日本的軟肋之上,前線陣地雖然是突出麵,之前的防禦異常的穩定,或許今天攻擊可能會被占領,可美軍三天一次的攻擊,還是讓他們沒有在後方多準備,被他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美軍居然連續的前進,前行了1.2公裏,一直到後方防線,才被擋下來。
美軍後續部隊在火炮的支援下上來,可在這些原來屬於日本的防線上麵,構築防線,修複陣地,日本方麵,用火炮進行了報複性的覆蓋,可惜效果不佳,這些美軍也相當的油滑,隻是占據了有固定防禦的地方,剩下暫時放棄,一直等到晚上才行動,在美軍的兵鋒之下,日本已經處於戰略的劣勢,失去了大片的土地。
這一天之中,美軍隻是在10個切麵,動用了不足的200輛坦克,這跟之前一次性動用1000輛,有著巨大的區別,可是創造性的戰術,卻取得了難以想象的成果,一共拿下了日軍17個陣地,擊斃擊傷日軍1.2萬人,自身不過損失了的4輛坦克和300人員,可以說把損耗比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
美軍是歡欣鼓舞的,雖然說,在過去的戰鬥之中,美軍也在一次攻勢之中,取得過類似的戰果,一天擊斃的日軍數量要超過這個十倍,可是損失的人數最少是跟日本相當的,現在隻是損失了4輛坦克和300人,卻幹掉了1.2萬日軍,這樣的交換比例,讓前線指揮官恍如在夢中。
這恐怕是美國來到了的阿拉斯加之後,經曆過的最大的一次勝利,雖然這一次勝利,隻是把日本的幾個突出部的,徹底的幹掉了,陣線推進的並不算很遠,可是這個戰損比卻巨大,美軍不過是動用了一百多輛坦克,一萬多人,卻取得1.2萬人的戰果,自身損失才不過300人,如此的損耗比是聞所未聞的,最少說,美國人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原來,美軍一直都在猶豫,哪怕是幾百萬人重兵壓境,也等待了一整個冬天,就是因為沒把握,美國有1億以上的人口,可是每年動員的壯年兵員,也不是無休無止的,如果真的把年輕一代給拚光了,即便贏了日本,也失去了未來,人這一個要素,是永遠無法的快速補給的。
調動坦克上來,還有使用新的戰法,都是美軍調整的一部分,現在終於找到了方法,這樣傷亡對比,哪怕美軍的傷亡提升兩三倍,美國也願意,他們當天晚上,就總結了經驗,由成熟的坦克指揮官,分析這一戰術的優劣之初,然後做好了準備,第二天繼續攻擊。
原來,美軍是3天一次進攻,相當的有規律,可是這一次,第二天也就持續攻擊,原因就是這一次的攻擊,消耗不大,美軍的後勤物資還相當的充沛。這次攻擊,炮火準備的時間並不長,隻有幾千門火炮,最終準備的時間也不過是的20多分鍾而已,雖然在攻擊的時間,打的相當的奔放,這樣的消耗,比起之前,小了太多,後勤物資還有很多的剩餘,足以支撐每天的攻擊,從這個方麵說的,美軍的這樣的攻勢,可以持續不斷,而不是如同之前那樣,要兩三天才能夠來一次,這跟之前的差別巨大。
這才是最可怕的,美國的抓住了日本方麵的弱點,一定會放大這個弱點,並且逐步的攻擊,壓倒日本,這也是美國的戰法之一,這一點作為對手的日本是最清楚的。
美國之所以拿朱諾沒有辦法,不是說,美國拿不下朱諾,如果細細準備,還是有可能的,可是付出太大,為什麽美國不知道兵貴神速,在第一次的出兵400萬之後,停了幾個月,後麵陸陸續續又停了很久,原因就是,美軍不可能用巨大的代價拿下阿拉斯加的,如果為了拿下阿拉斯加,美軍最終的損失數量超過了200萬的話,即便拿下阿拉斯加,把日本徹底的消滅,又有什麽用,日本不過是跳梁小醜而已,雖然在阿拉斯加打的不錯,可是在美國人眼裏,日本根本不算什麽,真正的大敵永遠是身後的中國,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美國早就水陸並用,直接拿下日本了,不會放任日本成為目前的心腹大患,(未完待續。)
美軍選擇這個方法,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考慮到了眾多的方麵,派遣的也是精兵,日本在麵臨著絕境的前提下,幾乎是前仆後繼的犧牲,可惜這些犧牲都帶不來勝利,反而損兵折將,失去了眾多的陣地。
不得不說,美國人居然把坦克弄成了這個樣子,等於一下子從二戰的戰法,改到了一戰的戰法,不能說美國這樣做是逆了潮流,現在的坦克還沒有形成朝裏,而是美國人選擇了此時此刻,最為適合的戰法,美國陸軍對於這種前沿戰法的研究深度很高,迅速的從目前到現狀上找到了方法,有時候更先進的戰法,需要各種技術指標作為支撐,美國的坦克無法支撐大規模的坦克集群衝鋒,這也是之前損兵折將的其中一個原因,現在,他們認識到了這一點,選擇了最適合的方法,一定程度上麵的,這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美國人不把坦克集中使用,分散使用,立刻產生了巨大的效果,就連美國之前也沒有預料到,可以讓單獨的步兵衝鋒,減少傷亡,連坦克的傷亡都少了,給對方造成了巨大壓力,迅速的占據了原來很難占據的陣地。
一輛坦克簇擁一個連的美軍士兵,這對於火炮來說,也不是那麽容易攻擊的,一個連的步兵也不是集中在坦克的身後,而是借助著坦克擋住的線路,呈現出散兵線的,大炮的轟擊或許可以針對部分步兵,可效果不算好,有步兵簇擁在坦克的外麵,即便是是那種隱藏的非常好的坦克壕,步兵踏上去也陷不下去的,也不可能瞞過步兵的實現,很容易被步兵發現,至於爆破筒和集束手榴彈,甚至是火箭筒,先通過步兵這一關來說,蜂擁而來的,借助著坦克死角接近坦克的戰法,在步兵的簇擁之下,幾乎失去了作用。
前線的日軍相當的精銳,也很有犧牲精神,在大量火箭筒手被清理掉了之後,一些人拿著集束炸彈,爆破筒,甚至抱著火箭彈就衝上來了,可是他們空有熱情和拚命的精神,卻沒有能夠威脅到坦克的能力,最終,坦克是毫發無傷,這些衝上來的士兵,基本上,都被擊斃在陣前了。
100米的距離,哪怕是5公裏每小時的散步,一分多鍾也就衝上來了,在前線的日軍軍官走神之際,地下士兵各自為戰,犧牲巨大的前提下,坦克也沒有趁著這個機會,加速的衝過這一個區域,而是逐步的減速,基本上,在陣地前沿50米左右的地方壓陣,身後的那些步兵,則越過了坦克衝上來了。
美軍的這個戰法,配合的相當的好,坦克上方的機槍,負責壓製這一片陣地,步兵則充當箭頭,60米距離,全力奔跑的話,不足10秒鍾,就已經衝到了陣地的前沿,先是一通的手榴彈,然後就是貼身相搏,給了日軍巨大的打擊。
隻是這樣的貼身相搏,前線最少2個中隊的日軍,絲毫不懼,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武士的傳統,在單兵肉搏上麵,相當的出眾,幾乎可以跟世界上最頂尖的肉搏力量相比的。
可是在步兵衝入到戰場,讓日本無法用常規的反坦克力量反擊的前提下,坦克開始加快衝入,繼續壓製著日軍,在後麵機槍,前方逼迫的前提下,日軍的前線陣地開始崩潰了,2個中隊的陣地,隻是守了不足30分鍾,甚至連後續的預備隊也沒有衝上來送死,而是在軍官的命令之下,撤出了陣地的。
30分鍾的時間崩潰,還沒有造成美軍多大的殺傷,坦克和步兵稍事休息,後方的重炮再一次的響起,美軍在這一片區域重炮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4萬門,155毫米這樣級別,射程在20公裏以上,給予了日本巨大的壓力,在區域的炮火之中,美國不但沒有落於下風,反而是占據了上風的的,他們哪怕沒有動用的全部的火炮,隻是一部分火炮,已經對日本後續陣地和前線撤下來的步兵產生了巨大的傷亡。
日本方麵,火炮也開始立刻環節,卻無法夠得到美軍的炮火,隻能夠對前線進行泄憤,還真的擊中了幾輛坦克,可惜,這樣的根本無法影響整個大局,在炮火準備之後,占據了陣地的那一部分美軍,繼續的前進,似乎之前占據的陣地還有些不知足,要繼續攻擊。
這可是打在了日本的軟肋之上,前線陣地雖然是突出麵,之前的防禦異常的穩定,或許今天攻擊可能會被占領,可美軍三天一次的攻擊,還是讓他們沒有在後方多準備,被他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美軍居然連續的前進,前行了1.2公裏,一直到後方防線,才被擋下來。
美軍後續部隊在火炮的支援下上來,可在這些原來屬於日本的防線上麵,構築防線,修複陣地,日本方麵,用火炮進行了報複性的覆蓋,可惜效果不佳,這些美軍也相當的油滑,隻是占據了有固定防禦的地方,剩下暫時放棄,一直等到晚上才行動,在美軍的兵鋒之下,日本已經處於戰略的劣勢,失去了大片的土地。
這一天之中,美軍隻是在10個切麵,動用了不足的200輛坦克,這跟之前一次性動用1000輛,有著巨大的區別,可是創造性的戰術,卻取得了難以想象的成果,一共拿下了日軍17個陣地,擊斃擊傷日軍1.2萬人,自身不過損失了的4輛坦克和300人員,可以說把損耗比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
美軍是歡欣鼓舞的,雖然說,在過去的戰鬥之中,美軍也在一次攻勢之中,取得過類似的戰果,一天擊斃的日軍數量要超過這個十倍,可是損失的人數最少是跟日本相當的,現在隻是損失了4輛坦克和300人,卻幹掉了1.2萬日軍,這樣的交換比例,讓前線指揮官恍如在夢中。
這恐怕是美國來到了的阿拉斯加之後,經曆過的最大的一次勝利,雖然這一次勝利,隻是把日本的幾個突出部的,徹底的幹掉了,陣線推進的並不算很遠,可是這個戰損比卻巨大,美軍不過是動用了一百多輛坦克,一萬多人,卻取得1.2萬人的戰果,自身損失才不過300人,如此的損耗比是聞所未聞的,最少說,美國人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原來,美軍一直都在猶豫,哪怕是幾百萬人重兵壓境,也等待了一整個冬天,就是因為沒把握,美國有1億以上的人口,可是每年動員的壯年兵員,也不是無休無止的,如果真的把年輕一代給拚光了,即便贏了日本,也失去了未來,人這一個要素,是永遠無法的快速補給的。
調動坦克上來,還有使用新的戰法,都是美軍調整的一部分,現在終於找到了方法,這樣傷亡對比,哪怕美軍的傷亡提升兩三倍,美國也願意,他們當天晚上,就總結了經驗,由成熟的坦克指揮官,分析這一戰術的優劣之初,然後做好了準備,第二天繼續攻擊。
原來,美軍是3天一次進攻,相當的有規律,可是這一次,第二天也就持續攻擊,原因就是這一次的攻擊,消耗不大,美軍的後勤物資還相當的充沛。這次攻擊,炮火準備的時間並不長,隻有幾千門火炮,最終準備的時間也不過是的20多分鍾而已,雖然在攻擊的時間,打的相當的奔放,這樣的消耗,比起之前,小了太多,後勤物資還有很多的剩餘,足以支撐每天的攻擊,從這個方麵說的,美軍的這樣的攻勢,可以持續不斷,而不是如同之前那樣,要兩三天才能夠來一次,這跟之前的差別巨大。
這才是最可怕的,美國的抓住了日本方麵的弱點,一定會放大這個弱點,並且逐步的攻擊,壓倒日本,這也是美國的戰法之一,這一點作為對手的日本是最清楚的。
美國之所以拿朱諾沒有辦法,不是說,美國拿不下朱諾,如果細細準備,還是有可能的,可是付出太大,為什麽美國不知道兵貴神速,在第一次的出兵400萬之後,停了幾個月,後麵陸陸續續又停了很久,原因就是,美軍不可能用巨大的代價拿下阿拉斯加的,如果為了拿下阿拉斯加,美軍最終的損失數量超過了200萬的話,即便拿下阿拉斯加,把日本徹底的消滅,又有什麽用,日本不過是跳梁小醜而已,雖然在阿拉斯加打的不錯,可是在美國人眼裏,日本根本不算什麽,真正的大敵永遠是身後的中國,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美國早就水陸並用,直接拿下日本了,不會放任日本成為目前的心腹大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