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專家們說可以,上麵的將軍們算是鬆了一口氣,如果說,這麽一款武器出現,沒有任何的一個克製的武器,等於生產的數萬輛坦克徹底的廢掉,這對於他們而言,有些不能接受,按照一輛坦克,軍方采購的價格7萬美元來說,5萬輛坦克,就是35億美元的耗費,雖然美元早已經被限製兌換黃金,但是僅僅是實物和勞動力成本,這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看著他們變成了廢鐵的話,恐怕在座的這些,中間最少有不少人烏紗帽要不保。
可是還沒有等這口氣,徹底的回到肚子裏,專家們的話語讓他們的心再一次的提出來了的,因為按照專家的說法,要抵擋這麽一款武器,需要的裝甲數量,非常驚人,可能會超過幾噸。
幾噸,看起來不多,可是真的要把這個數字乘以萬輛,甚至是幾萬輛的情況下,這個數據就非常驚人了,當時立刻有將軍提出異議,真的有必要麽,雖然這個武器很可怕,但是加裝一點點的鋼板,跟加裝大量的鋼板,這是完全不同意義。
看著有些激動的將軍們,到時那些專家表情平靜,數據是騙不了人的,雖然樣本沒有送到司令部來,可是按照電報上麵的描述,這些親曆者的描述,這種武器可以直接擊穿坦克的炮台,這可是相當可怕的穿甲能力。
這些專家之中,有一部分就是坦克的設計師,他們或許對於日本方麵的這種新式武器,不算特別的了解,可是對於他們設計出來的坦克本身,了解的程度極高,基本上坦克的大致數據就了然於胸的。
按照目前坦克2公分鑄鐵的厚度,貫穿起碼是40毫米的殺傷力,當然了鑄鐵跟鋼鐵無法相比,折算下來,也是30毫米以上,如果再加上在坦克內擊穿人體,還有射出之後,繼續穿透的幾個人的人體的話,這種武器的穿甲能力足夠的可怕了。
在武器這個情況下,美國還是相當的專業的,隻是前線研究出來的部分數據,卻已經把這一款武器的穿甲能力分析的七七八八了,這一款武器的穿甲能力在80毫米到90毫米之間,這樣的穿甲能力,跟戰列艦的艦炮相比,遠遠不如,甚至一般驅逐艦的主炮相比都相差甚遠,甚至是一些陸軍大口徑火炮,他們在加裝了穿甲彈之後,都能夠超過這個穿甲能力,可是放在坦克上麵,就足夠可怕了。
坦克在最初研究的時候,也考慮過防護的性能,仔細的研究之後,才發現,要完成他非常的不容易,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數據,坦克的重量有限,在動力固定的情況下,要達到一定的速度,一定的火力穿甲能力就不能考慮,事實上,2厘米厚的鐵板,足以抵擋住大部分的子彈和機槍在近距離的攻擊,坦克需要考慮防護能力並不高,從創造出來之後,就從來沒有考慮過,坦克會遇到如此克製的武器。
速度這一方麵,已經加強到了極致,不可能再在這個方麵想辦法了,那麽能夠想到的辦法,恐怕就隻有防護上麵了,坦克能夠做出來,就是因為相對比較的廉價,再坦克的外麵,再加上一層的防護的話,以坦克的重量,一輛坦克的噸位最少上升5噸以上,在坦克上麵,加強這麽的噸位,不是不能成功的,如果把坦克上麵的機槍減少一個,差不多就可以了,減少一個機槍的位置和一個人,空間和噸位都可以差不多節約出來,這點上麵不成問題,最多降低坦克的最大速度,最大速度減少3公裏,對於坦克性能的減弱,沒有防護能力提升的那麽的大。
真正製約坦克裝甲安裝的,不是是否能夠安裝上去的問題,而是造價,按照一噸裝甲鋼的價格,是普通鋼材的五倍的話,5噸的裝甲鋼,已經相當於坦克的造價的1倍以上了,具體要提升多少,要看裝甲的性能,總之性能越高的裝甲,造價越高。
造價永遠是製約著武器的一個關鍵方麵,就拿最高端的戰列艦為例,他安裝的裝甲也不是最高端,在使用的時候,必須要平衡產量,製造難度,造價等諸多的方麵,達到某一個平衡點之後,才能夠安裝到戰列艦上。
當專家把所有能夠分析到的,還有不能夠分析到的,都給軍官們講了一遍之後,所有的將軍都不說話了,數據是騙不了人的,作為非專業人士,他們之前接到戰報的時候,隻是考慮到了這麽一款武器的可怕,卻沒有想到,這麽一款武器,會可怕到什麽程度,專家們用簡單的話語分析這一款武器的強大,穿甲能力在8厘米到9厘米之間,這對於一般的戰艦來說,比如驅逐艦和輕巡而言,都是一個可怕的穿甲能力,更別說是坦克,難怪坦克那麽脆弱,近千輛坦克,幾乎在短時間之中,都被摧毀了。
可是要答應這也不容易的,如果隻是加裝一兩塊,平均每一輛坦克加裝個幾十個公斤,甚至是上百公斤的裝甲,到了他們這個地位,調集一下資源,還是可以滿足的,左右不過是幾百噸,不到千噸的樣子,可是每輛5噸,這代表著什麽,一想到超過20萬噸的裝甲,即便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也有些心驚肉跳。
說實在的,在參加歐洲大戰之前,美國還認為,美國地大物博,龐大的國土麵積,和發達的工業,足以支撐美國在眾多方麵的的作戰,可是真正作戰的時候,特別是太平洋戰爭還有美國本土的作戰,兩線作戰之下,不但美國的人力資源跟不上,在阿拉斯加巨大的消耗的前提下,美國的經濟也不能彌補這些消耗,甚至軍方為了資金撥款的份額,開始了一步步的爭奪,坦克的造價上升一倍,對於製造企業是一個利好,因為更大的造價,會保證他們足夠的利潤,有利於他們的集團發展壯大。
可是對於陸軍部和參謀聯係會議來說,並不是什麽好消息,最關鍵的是,裝甲鋼,本身需要配額,這不是錢能夠解決的問題。
美國之所以能夠在一年多的時間之中,生產出50艘戰列艦,數量龐大的附屬戰艦,組成一個規模龐大的艦隊,這是基於美國強大的生產能力,美國不但利用戰時經濟,把整個美國的鋼鐵力量都調動了起來,甚至強行從威廉姆斯實驗室得到了氧氣吹頂的技術,這個幾乎在美國全部的煉鋼廠都改裝完畢,本身美國已經擁有8000萬噸的鋼鐵產量,有了氧氣吹頂,更是提升了2倍,達到了1.6億噸,這已經超越了一戰之前,協約國和同盟國總數的數倍。
一戰時期,鋼鐵代表這力量,代表著武力,代表著持續作戰能力,這也是美國能夠短時間,生產出數萬輛,累積接近十萬輛坦克的根本原因,一輛坦克25噸,絕大部分都是鋼鐵材料,緊緊是鋼鐵的消耗就高達250萬噸,換做之前的美國,在生產規模龐大的戰艦,數量龐大的武器支援協約國的根本原因。
鋼鐵是鋼鐵,1.6億噸的鋼鐵產量之中,裝甲鋼的產量,可能隻有幾十,甚至是上百分之一,到1916年,全年裝甲鋼的生產能力,也不過是57萬噸左右,基本上,都撥付給了造艦工廠。
裝甲是一艘戰列艦的強大的根源,沒有裝甲防護的戰列艦,是脆弱的,即便擁有強橫的火力,也無法保證他的生存,這個時代的戰列艦對決,就如同兩個身披了巨型盔甲的戰士,不停的對砍,防護能力達到了至關重要的方麵。
按照現在,吸收了屬於英國方麵的戰列艦技術,並且在青出於藍的前提下,美國的戰列艦,已經超過了一般的超無畏艦,總噸位達到了4.9萬噸,基本上可以達到跟幻想級同樣的檔次,不但攻擊力超群,防護能力上麵,也相當的強大。
戰列艦的防護,可以通過重點防護和部分裝甲帶來完成,可是在怎麽的采用技術的手段,足夠裝甲噸位,也是必不可少的,沒有這個,一切的技術手段,都不可能讓戰列艦變成一個威力無窮的武器。
一艘戰艦,4。9萬噸,其中1.6萬噸,也就是占據了全部戰艦三分之一的是裝甲,這也是戰列艦強大的根源,50艘戰列艦,2年的時間之中,占據了80萬噸的裝甲鋼,這不能說是占據了兩年全部的產量,卻也相差不大,畢竟,除了戰列艦需要裝甲鋼,重巡,輕巡,甚至是驅逐艦的部分關鍵區域,也需要有。
美國的裝甲鋼產量總數比較大,可是需求量就更大了的,這種情況下,一輛坦克,隻需要5噸,看起來不多,可是目前美國坦克的保有量超過了5萬輛,未來,還在不斷增加的,這樣如果全麵的裝備裝甲鋼的話,對於裝甲鋼的需求量,已經達到了一個讓人測距的數量了。
僅僅是現在的保有量,美國隻是普及全部的坦克,就需要裝甲鋼的總數25萬噸,這代表著什麽,差不多20艘戰列艦使用的裝甲鋼,而5萬噸的坦克所發揮出的能力,遠不如20艘戰列艦,如果美軍可以在太平洋戰場上麵的徹底的壓倒中國的話,阿拉斯加的日軍,基本上就是困獸之鬥了,沒有外援,阿拉斯加那麽一個貧瘠的地方,又能夠有多少的產出。
不得不說,美國人的夢想很好,如果美國知道,即便不依靠海運,中國也可以通過上3000架戰略運輸機,形成每天9萬噸的運輸數量,雖然耗費大了一點,在短時間的運輸量還是要超過運輸艦,運輸艦速度緩慢,雖然單一的噸位大,中國保證阿拉斯加的物資,在北太平洋海域活躍的運輸艦一共有250條,總噸位超過400萬噸,按照一個月來一次,兩個月來回的話,每個月大概是200萬噸,平均到每天上麵是6萬噸左右,甚至不如3000架戰略運輸機的運量。
先不說美國能不能得到太平洋上麵的製海權,哪怕是海軍占據優勢,中國在阿拉斯加群島和從庫頁島向北的一連串的島嶼上麵,興建的基本的機場和防禦,足以保證,阿留申群島以北的航線,不過是稍稍繞路而已,甚至退一萬步說,失去了整個太平洋上麵的製海權,被美國封鎖了,又會如何,日本會的一蹶不振麽,不可能。
中國已經在一年多的時間,給日本基本建立起了工業化,一定程度上麵,日本的工業化程度,比起在日本本島的時候,還要強大一點,隻是依靠本身的工業的,日本或許跟美國打不起現在的現代化戰爭,也不是如同美國所想的那樣,一下子就打敗了。
這些美國不知道,他們隻能夠依靠現有了解,對整體局勢做一個評估,等於事情再一次的回到了原點,對於美軍而言,這是一個選擇,是否要做出裝甲坦克的選擇。
技術人員的分析,告了一個段落,幾位將軍,稍稍的商議了一下,最終,詢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加裝裝甲的話,能否抵擋住這樣的攻擊,這對於這些將軍而言,是至關重要,讓幾萬輛坦克變成廢鐵,不過是讓他們丟掉位置,如果加裝了裝甲鋼,依然變成了廢鐵的話,那就不是丟官這麽簡單了,這存在著巨大的浪費,甚至影響到戰列艦的製造,那是要命。
回答是肯定的,因為本身在坦克的設計之中,本就有加裝裝甲的選項,坦克的防護能力更強,當然威力也就更大,甚至也有加裝火炮的,隻不過因為造價的關係的,無法的實現,現在,事實擺在麵前,如果美軍再不調整的話,上百萬的大軍,數萬輛坦克,卻不得不困在那裏,這時候,這個已經被否定的選擇,卻擁有了難得的生命力。
可是還沒有等這口氣,徹底的回到肚子裏,專家們的話語讓他們的心再一次的提出來了的,因為按照專家的說法,要抵擋這麽一款武器,需要的裝甲數量,非常驚人,可能會超過幾噸。
幾噸,看起來不多,可是真的要把這個數字乘以萬輛,甚至是幾萬輛的情況下,這個數據就非常驚人了,當時立刻有將軍提出異議,真的有必要麽,雖然這個武器很可怕,但是加裝一點點的鋼板,跟加裝大量的鋼板,這是完全不同意義。
看著有些激動的將軍們,到時那些專家表情平靜,數據是騙不了人的,雖然樣本沒有送到司令部來,可是按照電報上麵的描述,這些親曆者的描述,這種武器可以直接擊穿坦克的炮台,這可是相當可怕的穿甲能力。
這些專家之中,有一部分就是坦克的設計師,他們或許對於日本方麵的這種新式武器,不算特別的了解,可是對於他們設計出來的坦克本身,了解的程度極高,基本上坦克的大致數據就了然於胸的。
按照目前坦克2公分鑄鐵的厚度,貫穿起碼是40毫米的殺傷力,當然了鑄鐵跟鋼鐵無法相比,折算下來,也是30毫米以上,如果再加上在坦克內擊穿人體,還有射出之後,繼續穿透的幾個人的人體的話,這種武器的穿甲能力足夠的可怕了。
在武器這個情況下,美國還是相當的專業的,隻是前線研究出來的部分數據,卻已經把這一款武器的穿甲能力分析的七七八八了,這一款武器的穿甲能力在80毫米到90毫米之間,這樣的穿甲能力,跟戰列艦的艦炮相比,遠遠不如,甚至一般驅逐艦的主炮相比都相差甚遠,甚至是一些陸軍大口徑火炮,他們在加裝了穿甲彈之後,都能夠超過這個穿甲能力,可是放在坦克上麵,就足夠可怕了。
坦克在最初研究的時候,也考慮過防護的性能,仔細的研究之後,才發現,要完成他非常的不容易,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數據,坦克的重量有限,在動力固定的情況下,要達到一定的速度,一定的火力穿甲能力就不能考慮,事實上,2厘米厚的鐵板,足以抵擋住大部分的子彈和機槍在近距離的攻擊,坦克需要考慮防護能力並不高,從創造出來之後,就從來沒有考慮過,坦克會遇到如此克製的武器。
速度這一方麵,已經加強到了極致,不可能再在這個方麵想辦法了,那麽能夠想到的辦法,恐怕就隻有防護上麵了,坦克能夠做出來,就是因為相對比較的廉價,再坦克的外麵,再加上一層的防護的話,以坦克的重量,一輛坦克的噸位最少上升5噸以上,在坦克上麵,加強這麽的噸位,不是不能成功的,如果把坦克上麵的機槍減少一個,差不多就可以了,減少一個機槍的位置和一個人,空間和噸位都可以差不多節約出來,這點上麵不成問題,最多降低坦克的最大速度,最大速度減少3公裏,對於坦克性能的減弱,沒有防護能力提升的那麽的大。
真正製約坦克裝甲安裝的,不是是否能夠安裝上去的問題,而是造價,按照一噸裝甲鋼的價格,是普通鋼材的五倍的話,5噸的裝甲鋼,已經相當於坦克的造價的1倍以上了,具體要提升多少,要看裝甲的性能,總之性能越高的裝甲,造價越高。
造價永遠是製約著武器的一個關鍵方麵,就拿最高端的戰列艦為例,他安裝的裝甲也不是最高端,在使用的時候,必須要平衡產量,製造難度,造價等諸多的方麵,達到某一個平衡點之後,才能夠安裝到戰列艦上。
當專家把所有能夠分析到的,還有不能夠分析到的,都給軍官們講了一遍之後,所有的將軍都不說話了,數據是騙不了人的,作為非專業人士,他們之前接到戰報的時候,隻是考慮到了這麽一款武器的可怕,卻沒有想到,這麽一款武器,會可怕到什麽程度,專家們用簡單的話語分析這一款武器的強大,穿甲能力在8厘米到9厘米之間,這對於一般的戰艦來說,比如驅逐艦和輕巡而言,都是一個可怕的穿甲能力,更別說是坦克,難怪坦克那麽脆弱,近千輛坦克,幾乎在短時間之中,都被摧毀了。
可是要答應這也不容易的,如果隻是加裝一兩塊,平均每一輛坦克加裝個幾十個公斤,甚至是上百公斤的裝甲,到了他們這個地位,調集一下資源,還是可以滿足的,左右不過是幾百噸,不到千噸的樣子,可是每輛5噸,這代表著什麽,一想到超過20萬噸的裝甲,即便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也有些心驚肉跳。
說實在的,在參加歐洲大戰之前,美國還認為,美國地大物博,龐大的國土麵積,和發達的工業,足以支撐美國在眾多方麵的的作戰,可是真正作戰的時候,特別是太平洋戰爭還有美國本土的作戰,兩線作戰之下,不但美國的人力資源跟不上,在阿拉斯加巨大的消耗的前提下,美國的經濟也不能彌補這些消耗,甚至軍方為了資金撥款的份額,開始了一步步的爭奪,坦克的造價上升一倍,對於製造企業是一個利好,因為更大的造價,會保證他們足夠的利潤,有利於他們的集團發展壯大。
可是對於陸軍部和參謀聯係會議來說,並不是什麽好消息,最關鍵的是,裝甲鋼,本身需要配額,這不是錢能夠解決的問題。
美國之所以能夠在一年多的時間之中,生產出50艘戰列艦,數量龐大的附屬戰艦,組成一個規模龐大的艦隊,這是基於美國強大的生產能力,美國不但利用戰時經濟,把整個美國的鋼鐵力量都調動了起來,甚至強行從威廉姆斯實驗室得到了氧氣吹頂的技術,這個幾乎在美國全部的煉鋼廠都改裝完畢,本身美國已經擁有8000萬噸的鋼鐵產量,有了氧氣吹頂,更是提升了2倍,達到了1.6億噸,這已經超越了一戰之前,協約國和同盟國總數的數倍。
一戰時期,鋼鐵代表這力量,代表著武力,代表著持續作戰能力,這也是美國能夠短時間,生產出數萬輛,累積接近十萬輛坦克的根本原因,一輛坦克25噸,絕大部分都是鋼鐵材料,緊緊是鋼鐵的消耗就高達250萬噸,換做之前的美國,在生產規模龐大的戰艦,數量龐大的武器支援協約國的根本原因。
鋼鐵是鋼鐵,1.6億噸的鋼鐵產量之中,裝甲鋼的產量,可能隻有幾十,甚至是上百分之一,到1916年,全年裝甲鋼的生產能力,也不過是57萬噸左右,基本上,都撥付給了造艦工廠。
裝甲是一艘戰列艦的強大的根源,沒有裝甲防護的戰列艦,是脆弱的,即便擁有強橫的火力,也無法保證他的生存,這個時代的戰列艦對決,就如同兩個身披了巨型盔甲的戰士,不停的對砍,防護能力達到了至關重要的方麵。
按照現在,吸收了屬於英國方麵的戰列艦技術,並且在青出於藍的前提下,美國的戰列艦,已經超過了一般的超無畏艦,總噸位達到了4.9萬噸,基本上可以達到跟幻想級同樣的檔次,不但攻擊力超群,防護能力上麵,也相當的強大。
戰列艦的防護,可以通過重點防護和部分裝甲帶來完成,可是在怎麽的采用技術的手段,足夠裝甲噸位,也是必不可少的,沒有這個,一切的技術手段,都不可能讓戰列艦變成一個威力無窮的武器。
一艘戰艦,4。9萬噸,其中1.6萬噸,也就是占據了全部戰艦三分之一的是裝甲,這也是戰列艦強大的根源,50艘戰列艦,2年的時間之中,占據了80萬噸的裝甲鋼,這不能說是占據了兩年全部的產量,卻也相差不大,畢竟,除了戰列艦需要裝甲鋼,重巡,輕巡,甚至是驅逐艦的部分關鍵區域,也需要有。
美國的裝甲鋼產量總數比較大,可是需求量就更大了的,這種情況下,一輛坦克,隻需要5噸,看起來不多,可是目前美國坦克的保有量超過了5萬輛,未來,還在不斷增加的,這樣如果全麵的裝備裝甲鋼的話,對於裝甲鋼的需求量,已經達到了一個讓人測距的數量了。
僅僅是現在的保有量,美國隻是普及全部的坦克,就需要裝甲鋼的總數25萬噸,這代表著什麽,差不多20艘戰列艦使用的裝甲鋼,而5萬噸的坦克所發揮出的能力,遠不如20艘戰列艦,如果美軍可以在太平洋戰場上麵的徹底的壓倒中國的話,阿拉斯加的日軍,基本上就是困獸之鬥了,沒有外援,阿拉斯加那麽一個貧瘠的地方,又能夠有多少的產出。
不得不說,美國人的夢想很好,如果美國知道,即便不依靠海運,中國也可以通過上3000架戰略運輸機,形成每天9萬噸的運輸數量,雖然耗費大了一點,在短時間的運輸量還是要超過運輸艦,運輸艦速度緩慢,雖然單一的噸位大,中國保證阿拉斯加的物資,在北太平洋海域活躍的運輸艦一共有250條,總噸位超過400萬噸,按照一個月來一次,兩個月來回的話,每個月大概是200萬噸,平均到每天上麵是6萬噸左右,甚至不如3000架戰略運輸機的運量。
先不說美國能不能得到太平洋上麵的製海權,哪怕是海軍占據優勢,中國在阿拉斯加群島和從庫頁島向北的一連串的島嶼上麵,興建的基本的機場和防禦,足以保證,阿留申群島以北的航線,不過是稍稍繞路而已,甚至退一萬步說,失去了整個太平洋上麵的製海權,被美國封鎖了,又會如何,日本會的一蹶不振麽,不可能。
中國已經在一年多的時間,給日本基本建立起了工業化,一定程度上麵,日本的工業化程度,比起在日本本島的時候,還要強大一點,隻是依靠本身的工業的,日本或許跟美國打不起現在的現代化戰爭,也不是如同美國所想的那樣,一下子就打敗了。
這些美國不知道,他們隻能夠依靠現有了解,對整體局勢做一個評估,等於事情再一次的回到了原點,對於美軍而言,這是一個選擇,是否要做出裝甲坦克的選擇。
技術人員的分析,告了一個段落,幾位將軍,稍稍的商議了一下,最終,詢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加裝裝甲的話,能否抵擋住這樣的攻擊,這對於這些將軍而言,是至關重要,讓幾萬輛坦克變成廢鐵,不過是讓他們丟掉位置,如果加裝了裝甲鋼,依然變成了廢鐵的話,那就不是丟官這麽簡單了,這存在著巨大的浪費,甚至影響到戰列艦的製造,那是要命。
回答是肯定的,因為本身在坦克的設計之中,本就有加裝裝甲的選項,坦克的防護能力更強,當然威力也就更大,甚至也有加裝火炮的,隻不過因為造價的關係的,無法的實現,現在,事實擺在麵前,如果美軍再不調整的話,上百萬的大軍,數萬輛坦克,卻不得不困在那裏,這時候,這個已經被否定的選擇,卻擁有了難得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