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佛祖對策,西遊之始【求訂閱,求收藏】
卻說釋迦牟尼佛得知無當聖母之徒玄素、鄧禪玉二人解了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三難,頓時怒氣勃發,當即命眾人散去,隻留下燃燈古佛、彌勒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四人,打算與他們商議。可惜,商議來商議去,眾人還是未能想出什麽好的對策。
就在眾人失望之際,突然聽到上首的釋迦牟尼佛大笑道:“哈哈哈哈!貧僧想到辦法了!”
燃燈古佛等人聽此,紛紛看向釋迦牟尼佛,眼神有些奇怪。
釋迦牟尼佛見四人如此表情,微微有些尷尬,對四人道:“喃無阿彌陀佛,貧僧失態了。”
燃燈古佛等人相視一眼,皆是輕笑一聲,然後齊聲對釋迦牟尼佛道:“喃無阿彌陀佛,佛祖不必客氣。”說罷,四人齊齊看向釋迦牟尼佛,眼中盡是期待。
釋迦牟尼佛見此,便對四人道:“喃無阿彌陀佛,普賢師弟方才之計雖是不行,不過,若是我等稍稍修改一番,卻不失為一條妙計。”說罷,釋迦牟尼佛眼中精光一閃。
四人聽此,皆是一愣,然後更是疑惑的看向釋迦牟尼佛。
彌勒佛心急,直接問道:“喃無阿彌陀佛,不知佛祖究竟有何妙計?”說罷,一臉急切的望著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見彌勒佛如此表情,心中暗暗一歎,他又如何不知彌勒佛心思,可見彌勒佛如此急切,卻是失了佛心,對其日後修煉也是大為不利。不過,釋迦牟尼佛對此也是無可奈何,他也知彌勒佛之心結乃是無當聖母,可連他自己也不是無當聖母之敵手,彌勒佛又如何解開心結?
可是,此時卻不是想這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收拾一番心情,對四人道:“喃無阿彌陀佛,我等命眾人將各自童子、坐騎派下,長則三五月、短則三五日便將其召回,如此截教眾人自然來不及將其打殺,如此虛虛實實,待金蟬子取經到時,隻需稍稍為難一下,便可算作一難,九九八十一難很快便可湊齊。”
燃燈古佛等人聽了釋迦牟尼佛之言,皆是大喜,同時心中也是暗暗佩服釋迦牟尼佛心思靈巧,竟能將一條失敗的計策轉為一條絕妙好計,這讓眾人皆是欽佩不已。
彌勒佛當即說道:“喃無阿彌陀佛,佛祖此計甚妙。而且,如此做為還可迷惑截教眾人,讓其分不清虛實。”說罷,一臉欣喜。
一旁的燃燈古佛在聽到彌勒佛說到‘分不清虛實’之時,心中頓時一動。當下,燃燈古佛低頭想了片刻,然後笑道:“喃無阿彌陀佛,彌勒尊者所言甚是。不過若是想讓截教眾人分不清虛實,還可再進一步。”
彌勒佛聽此,趕忙問道:“喃無阿彌陀佛,不知燃燈古佛有何妙計?”其他幾人也是期待的望著燃燈古佛,便是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
燃燈古佛笑道:“喃無阿彌陀佛,我等隻需將眾人之童子坐騎分成幾波,然後不時的派下,截教來時,我等退去,截教退去,我等再出,如此反複幾次,他們定會被我等迷了暈頭轉向,到時我等在暗中取事,定能成功。”
眾人聽了燃燈此言,皆是眼中一亮,隻聽彌勒佛欣喜道:“喃無阿彌陀佛,古佛此計甚妙,如此一來,截教定會分身乏術,到時定會顧此失彼,我等便可從容謀劃傳道之事了。”
上首的釋迦牟尼佛眼中精光一閃,輕笑道:“喃無阿彌陀佛,古佛此計確實妙極,不僅能迷惑截教眾人,還可讓其疲於奔命,最重要的是,截教弟子不多,他們經不起如此奔波。”說罷,釋迦牟尼佛嘴角一挑,一副勝券在握的表情。
眾人聽了釋迦牟尼佛之言,皆是點頭不已,齊聲道:“喃無阿彌陀佛,佛祖所言甚是。”
釋迦牟尼佛笑著點了點頭,便對幾人道:“喃無阿彌陀佛,如此勞煩諸位師弟便依計行事。”
燃燈古佛等人聽此,趕忙應是,然後便各自散去。
..............................
卻說長安西門街上,有一個算卦的先生,這人卜卦術算文明整個長安。有一樵夫每日送那算卦先生一尾金色鯉,其便為這樵夫算上一掛,然後樵夫便按他予的方位,百下百著。如此幾番下來,長安城外的涇河水域之中的水族日漸減少,涇河龍王對此極為惱怒,便派其長子上岸查探事情原位。
大太子化作一凡人,與你樵夫相見,一番言語之後,便套出了那算卦先生之事。大太子得知此時,趕忙回到涇河龍宮,將事情一五一十的向涇河龍王稟報。
涇河龍王一聽長子之言,頓時大驚,若是那算卦先生當真如此厲害,那不久之後,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去請算,如此下去涇河水族豈不是要被人打撈幹淨了?想到這裏,涇河龍王心中不由得焦急不已,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個白衣秀士,出得龍宮,徒步來到長安城西門大街上。
而後涇河龍王與那算命先生袁守誠打賭一番,卻不想這涇河龍王一時糊塗竟然為了那賭約擅改降雨時辰,引得玉帝大怒欲殺涇河龍王。在死亡麵前涇河龍王再也顧不得什麽尊嚴、驕傲,向袁守誠求助,袁守誠在涇河龍王再三請求之下告訴他一個辦法就是去求唐太宗,使其代涇河龍王向人曹官魏征求情。涇河龍王聽袁守誠之言就好像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連忙離去準備。
那涇河龍王回去之後,準備一番,便於當晚子時給唐太宗托夢,與其說明原委向其求助。唐太宗聽龍王說如果自己能幫他躲過死劫,日後必定保長安百姓風調雨順,頓時大喜,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次日唐太宗便宣丞相魏征進宮陪自己下棋,本想在下棋之時為涇河龍王求情,卻不想魏征竟在夢中將那涇河龍王斬殺。
涇河龍王死後,魂魄卻是不得安息,雖然他也知自己觸犯天條,死有餘辜,可卻對唐太宗欺騙自己之事耿耿於懷,於是其陰魂每到夜晚便要入皇宮驚嚇太宗皇帝。
唐太宗一國之主萬金之體,日夜操勞國事如今又被這惡龍恐嚇,眾大臣怎能不憂,當年隨唐太宗南征北戰地兩位將軍秦叔寶、尉遲恭每當夜晚便在唐太宗寢宮之外守護,兩位將軍身經百戰自是能震嚇住那涇河龍王冤魂。這也是日後門神之來曆。
唐太宗大喜,可又不忍兩位將軍勞苦,便命公眾畫師將兩位將軍畫在紙上貼於宮門之上,以保宮廷平安無事。如此雖震懾住了龍王冤魂,可唐太宗當初取得帝位之時卻是從兄長手中奪來,那玄武門之變卻是血流成河。
之後一晚,唐太宗夢遊地府遍觀十八層地府後,險些禦駕歸天,而後皇宮之中便怪事接連不斷。後有金光寺主持方丈玄奘法師為唐太宗誦經祈福,這使得皇宮之中的詭異之事漸漸平息。唐太宗見此情況,心中對便佛法開始有了莫名的好感,對玄奘法師更是禮待有加,常常聽其宣講佛法。
這一日,玄奘法師正在宣揚佛法,唐太宗也是在場,卻見一長老大聲吆喝道:“賣袈裟錫杖,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在場眾人聽此,暗道:“即便是稀世珍寶,這價錢也未免太貴了點。”想罷,便看向那吆喝的長老,隻見其身著一件素衣,形容奇古,身後跟著一個小沙彌,這二人正是觀音菩薩與惠安行者所化。
太宗皇帝見此,掃了一眼這裏,見惠安行者手中的袈裟、錫杖寶光陣陣,又看了看正在高台宣講佛法的玄奘法師,心中一動,然後便命人將這二人請至皇宮之中。然後又命人待玄奘法師說法之後,將他也請過來。
待二人到了皇宮之後,太宗問道:“長老這袈裟錫杖有何妙處,竟要賣得如此價錢?”
觀音菩薩微微一笑,道:“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太宗聽了,微微一愣,低頭想了一下,便再次問道:“何為好?何為不好?”
觀音菩薩轉過身子,指著惠安行者手中的袈裟錫杖道:“穿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麵,這便是不好處。”
太宗聽此,眉頭一皺,心中卻是有些不信,不過見觀音菩薩說的認真,還是勉強相信了一些,於是便再次問道:“那何為要錢,不要錢?”
觀音菩薩回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太宗聽此,點了點頭正要說話,便見玄奘法師已至。
太宗見玄奘法師到來,對其笑道:“法師來的正好,朕觀這袈裟錫杖乃是不可多得的至寶,正想買下來賜予法師。”
玄奘法師聽此,趕忙躬身道:“貧僧多謝陛下之恩。”
太宗笑著點了點頭,然後轉向觀音菩薩,道:“長老這袈裟錫杖朕買下了。”
觀音菩薩笑著點了點頭,然後便將兩物交與玄奘法師。
待玄奘法師收下兩物之後,觀音菩薩便與其論起大乘佛法三藏真經,這一說,頓時將玄奘法師聽得眉開眼笑,上首的太宗也是高興不已。待二人說完之後,太宗便向問眾人道:“誰能前去西天求取真經,造福大唐子民?”
那玄奘法師出列道:“回稟陛下,貧僧願前去西天求取真經。”
唐太宗正要開口,卻聽那觀音菩薩道:“那西方遠去十萬八千裏之遠,路上無數妖魔鬼怪,你也敢去?”
玄奘一聽正色,舉步來到唐太宗麵前,拜道:“貧僧不才,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為天下百姓求取真經,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一聽玄奘之言大喜忙從王座上起身,來至玄奘麵前親手將其扶起道:“法師之心意使朕感動,朕願與法師結拜。”
一旁觀世音菩薩見此,微微一笑,然後與惠安行者現出法身,飄然離去。在場眾人見此,皆是大驚,趕忙追出殿外,跪地相送。太宗、玄奘與一眾大臣和長安城中百姓見到觀音菩薩之法身之後,心中皆是對西方佛教產生一絲向往。
數日後,玄奘西行之日,唐太宗率一眾大臣出城相送。臨行之時唐太宗又為玄奘取雅號三藏,意喻玄奘定能取回三藏真經之意。
唐三藏拜別唐王,打馬向西而去,從此西遊之路開啟。
卻說釋迦牟尼佛得知無當聖母之徒玄素、鄧禪玉二人解了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三難,頓時怒氣勃發,當即命眾人散去,隻留下燃燈古佛、彌勒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四人,打算與他們商議。可惜,商議來商議去,眾人還是未能想出什麽好的對策。
就在眾人失望之際,突然聽到上首的釋迦牟尼佛大笑道:“哈哈哈哈!貧僧想到辦法了!”
燃燈古佛等人聽此,紛紛看向釋迦牟尼佛,眼神有些奇怪。
釋迦牟尼佛見四人如此表情,微微有些尷尬,對四人道:“喃無阿彌陀佛,貧僧失態了。”
燃燈古佛等人相視一眼,皆是輕笑一聲,然後齊聲對釋迦牟尼佛道:“喃無阿彌陀佛,佛祖不必客氣。”說罷,四人齊齊看向釋迦牟尼佛,眼中盡是期待。
釋迦牟尼佛見此,便對四人道:“喃無阿彌陀佛,普賢師弟方才之計雖是不行,不過,若是我等稍稍修改一番,卻不失為一條妙計。”說罷,釋迦牟尼佛眼中精光一閃。
四人聽此,皆是一愣,然後更是疑惑的看向釋迦牟尼佛。
彌勒佛心急,直接問道:“喃無阿彌陀佛,不知佛祖究竟有何妙計?”說罷,一臉急切的望著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見彌勒佛如此表情,心中暗暗一歎,他又如何不知彌勒佛心思,可見彌勒佛如此急切,卻是失了佛心,對其日後修煉也是大為不利。不過,釋迦牟尼佛對此也是無可奈何,他也知彌勒佛之心結乃是無當聖母,可連他自己也不是無當聖母之敵手,彌勒佛又如何解開心結?
可是,此時卻不是想這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收拾一番心情,對四人道:“喃無阿彌陀佛,我等命眾人將各自童子、坐騎派下,長則三五月、短則三五日便將其召回,如此截教眾人自然來不及將其打殺,如此虛虛實實,待金蟬子取經到時,隻需稍稍為難一下,便可算作一難,九九八十一難很快便可湊齊。”
燃燈古佛等人聽了釋迦牟尼佛之言,皆是大喜,同時心中也是暗暗佩服釋迦牟尼佛心思靈巧,竟能將一條失敗的計策轉為一條絕妙好計,這讓眾人皆是欽佩不已。
彌勒佛當即說道:“喃無阿彌陀佛,佛祖此計甚妙。而且,如此做為還可迷惑截教眾人,讓其分不清虛實。”說罷,一臉欣喜。
一旁的燃燈古佛在聽到彌勒佛說到‘分不清虛實’之時,心中頓時一動。當下,燃燈古佛低頭想了片刻,然後笑道:“喃無阿彌陀佛,彌勒尊者所言甚是。不過若是想讓截教眾人分不清虛實,還可再進一步。”
彌勒佛聽此,趕忙問道:“喃無阿彌陀佛,不知燃燈古佛有何妙計?”其他幾人也是期待的望著燃燈古佛,便是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
燃燈古佛笑道:“喃無阿彌陀佛,我等隻需將眾人之童子坐騎分成幾波,然後不時的派下,截教來時,我等退去,截教退去,我等再出,如此反複幾次,他們定會被我等迷了暈頭轉向,到時我等在暗中取事,定能成功。”
眾人聽了燃燈此言,皆是眼中一亮,隻聽彌勒佛欣喜道:“喃無阿彌陀佛,古佛此計甚妙,如此一來,截教定會分身乏術,到時定會顧此失彼,我等便可從容謀劃傳道之事了。”
上首的釋迦牟尼佛眼中精光一閃,輕笑道:“喃無阿彌陀佛,古佛此計確實妙極,不僅能迷惑截教眾人,還可讓其疲於奔命,最重要的是,截教弟子不多,他們經不起如此奔波。”說罷,釋迦牟尼佛嘴角一挑,一副勝券在握的表情。
眾人聽了釋迦牟尼佛之言,皆是點頭不已,齊聲道:“喃無阿彌陀佛,佛祖所言甚是。”
釋迦牟尼佛笑著點了點頭,便對幾人道:“喃無阿彌陀佛,如此勞煩諸位師弟便依計行事。”
燃燈古佛等人聽此,趕忙應是,然後便各自散去。
..............................
卻說長安西門街上,有一個算卦的先生,這人卜卦術算文明整個長安。有一樵夫每日送那算卦先生一尾金色鯉,其便為這樵夫算上一掛,然後樵夫便按他予的方位,百下百著。如此幾番下來,長安城外的涇河水域之中的水族日漸減少,涇河龍王對此極為惱怒,便派其長子上岸查探事情原位。
大太子化作一凡人,與你樵夫相見,一番言語之後,便套出了那算卦先生之事。大太子得知此時,趕忙回到涇河龍宮,將事情一五一十的向涇河龍王稟報。
涇河龍王一聽長子之言,頓時大驚,若是那算卦先生當真如此厲害,那不久之後,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去請算,如此下去涇河水族豈不是要被人打撈幹淨了?想到這裏,涇河龍王心中不由得焦急不已,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個白衣秀士,出得龍宮,徒步來到長安城西門大街上。
而後涇河龍王與那算命先生袁守誠打賭一番,卻不想這涇河龍王一時糊塗竟然為了那賭約擅改降雨時辰,引得玉帝大怒欲殺涇河龍王。在死亡麵前涇河龍王再也顧不得什麽尊嚴、驕傲,向袁守誠求助,袁守誠在涇河龍王再三請求之下告訴他一個辦法就是去求唐太宗,使其代涇河龍王向人曹官魏征求情。涇河龍王聽袁守誠之言就好像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連忙離去準備。
那涇河龍王回去之後,準備一番,便於當晚子時給唐太宗托夢,與其說明原委向其求助。唐太宗聽龍王說如果自己能幫他躲過死劫,日後必定保長安百姓風調雨順,頓時大喜,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次日唐太宗便宣丞相魏征進宮陪自己下棋,本想在下棋之時為涇河龍王求情,卻不想魏征竟在夢中將那涇河龍王斬殺。
涇河龍王死後,魂魄卻是不得安息,雖然他也知自己觸犯天條,死有餘辜,可卻對唐太宗欺騙自己之事耿耿於懷,於是其陰魂每到夜晚便要入皇宮驚嚇太宗皇帝。
唐太宗一國之主萬金之體,日夜操勞國事如今又被這惡龍恐嚇,眾大臣怎能不憂,當年隨唐太宗南征北戰地兩位將軍秦叔寶、尉遲恭每當夜晚便在唐太宗寢宮之外守護,兩位將軍身經百戰自是能震嚇住那涇河龍王冤魂。這也是日後門神之來曆。
唐太宗大喜,可又不忍兩位將軍勞苦,便命公眾畫師將兩位將軍畫在紙上貼於宮門之上,以保宮廷平安無事。如此雖震懾住了龍王冤魂,可唐太宗當初取得帝位之時卻是從兄長手中奪來,那玄武門之變卻是血流成河。
之後一晚,唐太宗夢遊地府遍觀十八層地府後,險些禦駕歸天,而後皇宮之中便怪事接連不斷。後有金光寺主持方丈玄奘法師為唐太宗誦經祈福,這使得皇宮之中的詭異之事漸漸平息。唐太宗見此情況,心中對便佛法開始有了莫名的好感,對玄奘法師更是禮待有加,常常聽其宣講佛法。
這一日,玄奘法師正在宣揚佛法,唐太宗也是在場,卻見一長老大聲吆喝道:“賣袈裟錫杖,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在場眾人聽此,暗道:“即便是稀世珍寶,這價錢也未免太貴了點。”想罷,便看向那吆喝的長老,隻見其身著一件素衣,形容奇古,身後跟著一個小沙彌,這二人正是觀音菩薩與惠安行者所化。
太宗皇帝見此,掃了一眼這裏,見惠安行者手中的袈裟、錫杖寶光陣陣,又看了看正在高台宣講佛法的玄奘法師,心中一動,然後便命人將這二人請至皇宮之中。然後又命人待玄奘法師說法之後,將他也請過來。
待二人到了皇宮之後,太宗問道:“長老這袈裟錫杖有何妙處,竟要賣得如此價錢?”
觀音菩薩微微一笑,道:“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太宗聽了,微微一愣,低頭想了一下,便再次問道:“何為好?何為不好?”
觀音菩薩轉過身子,指著惠安行者手中的袈裟錫杖道:“穿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麵,這便是不好處。”
太宗聽此,眉頭一皺,心中卻是有些不信,不過見觀音菩薩說的認真,還是勉強相信了一些,於是便再次問道:“那何為要錢,不要錢?”
觀音菩薩回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太宗聽此,點了點頭正要說話,便見玄奘法師已至。
太宗見玄奘法師到來,對其笑道:“法師來的正好,朕觀這袈裟錫杖乃是不可多得的至寶,正想買下來賜予法師。”
玄奘法師聽此,趕忙躬身道:“貧僧多謝陛下之恩。”
太宗笑著點了點頭,然後轉向觀音菩薩,道:“長老這袈裟錫杖朕買下了。”
觀音菩薩笑著點了點頭,然後便將兩物交與玄奘法師。
待玄奘法師收下兩物之後,觀音菩薩便與其論起大乘佛法三藏真經,這一說,頓時將玄奘法師聽得眉開眼笑,上首的太宗也是高興不已。待二人說完之後,太宗便向問眾人道:“誰能前去西天求取真經,造福大唐子民?”
那玄奘法師出列道:“回稟陛下,貧僧願前去西天求取真經。”
唐太宗正要開口,卻聽那觀音菩薩道:“那西方遠去十萬八千裏之遠,路上無數妖魔鬼怪,你也敢去?”
玄奘一聽正色,舉步來到唐太宗麵前,拜道:“貧僧不才,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為天下百姓求取真經,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一聽玄奘之言大喜忙從王座上起身,來至玄奘麵前親手將其扶起道:“法師之心意使朕感動,朕願與法師結拜。”
一旁觀世音菩薩見此,微微一笑,然後與惠安行者現出法身,飄然離去。在場眾人見此,皆是大驚,趕忙追出殿外,跪地相送。太宗、玄奘與一眾大臣和長安城中百姓見到觀音菩薩之法身之後,心中皆是對西方佛教產生一絲向往。
數日後,玄奘西行之日,唐太宗率一眾大臣出城相送。臨行之時唐太宗又為玄奘取雅號三藏,意喻玄奘定能取回三藏真經之意。
唐三藏拜別唐王,打馬向西而去,從此西遊之路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