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以發代顱,沮授歸心


    並州戰事結束,一番論功行賞自然是少不了的,隻可惜呂布仍舊下不來床,隻能躺在床榻上,與不久前剛剛從昏迷中清醒的曹性,共享內心喜悅。


    是夜,州牧府內大擺慶功宴,並州一幹人等與甄堯一行人皆坐於廳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番喧囂一直持續到深夜子時,眾將才盡歡散場。


    第二日醒來,甄堯依舊感到頭疼,他已經不有多少年沒這樣暴飲暴食了,依稀記得昨晚後好像還吐了一地,也不那狼狽模樣有沒有被人看見。


    揉了揉腦袋,甄堯勉強起身穿衣,見到一旁案桌上有茶水,連忙端過茶壺便直接往嘴裏灌。喝下幾大口清茶,腦袋才感到好過一些,甄堯打著酒嗝,穿上靴子便向屋外走去。


    碰到府內的兵丁,從兵丁口中得知張遼、高順早就起來了,現在似乎是趕往兵營去辦些要緊的事。甄堯自覺閑著也是閑著,便走向去趙雲吧、閻柔所住屋室。


    走進二人所住的偏院,兩人同樣也是早早起床,此刻正在比較槍術,兩杆長槍在小院中舞動,帶著‘呼呼’的風聲,場麵異常熱鬧。


    甄堯武藝稀鬆,不過因為時常看手下眾將比拚武藝,所以這眼界是很高的,僅僅看了幾個回合,就趙雲依舊要勝過閻柔一籌,兩人比拚,更多的是趙雲在給閻柔喂招。


    “好了,就到這吧。”了想要了解的,甄堯也就沒了再繼續觀戰的念頭,擺擺手示意兩人停下來,並開口道隨我一同去兵營,昨日戰事結束,堯還未好好犒勞一番,我麾下英勇作戰的將士”


    趙雲二人聞言收槍,利索的用掛在一旁枝椏上的毛巾擦了擦汗,就直接穿著尋常寬衣,跟在甄堯身後走向州牧府大門。


    沒有騎馬,三人步行半盞茶才走到晉陽兵營。兵營外的守兵是認識甄堯三人的,連忙躬身讓路,並好意詢問是否需要派人引路。


    甄堯倒不是路癡,基本上去過某地一次,就能記得七八,謝絕了好意的守兵,就直接前往兵營內部校場。不過三人才剛剛走了一半路,就聽見前方傳來一陣喧鬧。


    “不要殺我,不要殺我,”看押俘虜袁軍文士的大帳內,逢紀跪地求饒前餘日,紀也是為了我主,才使了詭計。如今紀願降,願降,還望兩位將軍繞我一命。”


    甄堯三人走近一聽,才張遼、高順兩人一大早跑來兵營,是為了處理這些俘虜而來。按照高順的想法,是要把這些人都給哢嚓掉的,不過一旁張遼極力勸阻,才放棄了斬殺所有人的想法。


    不過有的人可以不殺,但又有一些人不能不殺,就如設計讓晉陽城內亂的逢紀,與出謀假退埋伏的沮授。沮授十分硬氣,高順說要殺他,連眉毛都不曾皺一下,就站了出來任由兩名兵卒押著。而那逢紀,就十分不堪了,又哭又鬧還裝可憐,就為了能保住一條性命。


    高順本就是剛毅之人,如沮授那般絲毫不低了骨氣的文士,心底還是有些佩服。但看向逢紀,就很不屑了,冷聲道這些話,你死後與我帳下亡卒說吧,拖出去斬了”


    “高將軍且慢。”見高順就這樣草率的斬人,甄堯不得不走入帳內阻攔道逢紀雖然該死,但卻不能死在營內。不如帶去當日亡卒墳頭,以他的鮮血祭奠並州將士的英魂。”


    張遼見到甄堯,禮貌點頭示意後,也開口勸道叔循,州牧言之有理,斬殺俘虜,總是需要一個場合,隨意殺戮必會遭人病垢。”


    甄堯、張遼兩人相勸,高順本來就隻是代理並州事務,並非新任州牧,如何能不考慮考慮。略微頷首,收回手中刀刃,大喝道那好,把這兩人,都給我帶走”


    有這檔子變故,甄堯也顧不得去看麾下的白馬騎了,跟著高順離開軍營,並沿著城中街道走出了北門,來到距離北門外足有五裏地的一個小山頭。


    小山頭遍地都是墳包,而此刻眾人眼前的數十座,不用多瞄也能看出是新建的。站在一座墳包前,高順拉著逢紀的衣領讓他跪下,低沉說道眾兒郎,順帶著賊子前來拜祭你們了。”


    “今日,順要用此賊的頭顱與鮮血,來告慰眾兒郎的英魂逢紀,你且睜開眼仔細看清楚,周圍都是因你毒計而慘死的兒郎。”一番怒吼,高順拔出了腰間佩刃,同時身後兩名兵卒適時的走上前,一左一右將逢紀按在墳前無法動彈。


    ‘哢’僅僅一刀,逢紀還沒感覺到痛楚,人頭就向著墓碑處滾了三四圈,猩紅的鮮血噴出,沾染在高順衣襟、臉頰上,顯得有些駭然。


    在眾墳包下矗立了足足一炷香,高順才回頭看向沮授,這位袁軍第一智囊,出征必定隨行的軍師將軍。沮授臉色依舊淡然,完全沒有把高順此刻的凶悍眼神放在心上。


    作為一名合格的軍師,謀人必先謀己。毒士賈詡謀劃萬事之前,都會有各種保全的辦法;郭嘉在出謀為甄堯規劃步伐時,會考慮能否撐到那一日。


    而沮授,他出謀隻為取勝,哪怕命不久矣,名聲會因此有損,也不會有半點退縮,因為他已經完全拋棄‘己念’。


    “走吧,去成廉那。”轉身直走,在與沮授擦肩而過時,開口道。


    成廉作為晉陽城外受伏兵敗而陣亡的並州大將之一,與高順、張遼等人關係也很融洽。是以即便戰敗乃兵家常事,也會遷怒於沮授。


    成廉的墳頭就在小山頂部,同樣是剛建不就的墳包,墓碑上的字跡一點也沒被風化。沮授這時突然走上前,看著這位並州大將的墓碑,不禁想起那日的情景。


    若不是成廉拚死相護,呂布就不可能逃出設下的埋伏。呂布若死,或被生擒,這並州應該早已是自家主公的了。


    這麽一位扭轉局麵的大將,沮授心底悲切的同時,也十分敬重。是以早默哀片刻後,沮授開口道動手吧,能死於成廉將軍墓前,授也不枉此生了”


    高順臉上閃過一抹異色,不過這時候也由不得他不動手,右手握上刀柄,就要將剛剛才染血歸鞘的利刃抽出。


    甄堯願意跟著來看這砍頭事件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沮授。作為大漢最頂尖的謀士之一,甄堯不希望他這麽早就退出曆史舞台。同樣,能將這麽一位大才收入帳下,那受益絕非幾座城池幾畝地可以比肩的。


    看到高順要動手,這時候再不動作的話,恐怕就救不下人了。跨步上前,將高順的右手握下,並讓他將刀刃緩緩歸鞘這一刀,就讓堯來替將軍,也算堯對成廉將軍的些許祭慰。”


    高順沒有阻攔甄堯,撤退一小步,算是同意了甄堯的做法。甄堯麵色凝重的看向沮授,開口道得罪了”話音落下,拔出腰間利劍,在沮授腦袋上走了一遭。


    不過奇怪的是,這一劍似乎斬空了,沮授的腦袋依舊好好的,連半點傷痕都沒有。就在眾人以為甄堯失手時,沮授腦袋上盤著黑發蓬鬆散開,並隨之飄落。


    “堯以為,沮之過,以發代首,便夠了。”清晰的話語傳入在場每個人耳邊,讓眾人明白,他不是失手了,而是早就有此打算。


    “沮授設計害死成廉,致使主公重傷,就連軍中將士亦有上萬人喪命。”趙雲等人不會對甄堯做出的決定有所遲疑,張遼也不是好殺之人,隻有高順怒聲道如此,州牧也以為他不該死?難道我並州兒郎該死不成”


    對於沮授臨死仍不低頭的行為,高順表示讚賞,但他絕不會因為這點‘讚賞’就不殺他。就像沮授在站在成廉墓碑前,也不後悔當日所設的埋伏一樣。


    “行軍打仗,豈有不敗之理?”甄堯說出這話時,一點也不臉紅,因為他就憑借著先知先覺,很少在戰場上吃過虧。“沮授設下伏兵,並非針對並州的某一人,而是為了整個戰局。”


    “身為謀士,在戰場出謀劃策,是他們的職責。如逢紀那般,也隻是行跡惡劣罷了。逢紀為人奸詐,看風使舵毫無骨氣可言,叔循殺之泄憤堯並不阻攔。”


    “可沮授一身傲骨,臨死不懼,甚至為成廉將軍哀悼。如此謀士?難道不能留其性命?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如今沮以發代顱,孝道已然不全,如此惡懲還不夠?叔循如今代理並州一幹大小事務,萬事當有分寸。此乃堯心中肺腑,聽與不聽,皆看叔循一念之間。”說罷,甄堯將手中利劍倒提,送至高順麵前。


    高順終究沒有接過甄堯的寶劍,閉目轉向,再次睜開雙眼時,在沮授的後背開口道今日若非州牧如此說,順定不會饒你性命。”說罷擺袖離開,向下山小道走去。


    “眾位,遼去看看叔循”高順怒氣離開,張遼對著甄堯幾人苦笑告罪一聲,便轉身追了。


    高順等人離開,沮授忽然睜開雙眼,含淚道冀州牧,你欲陷授於不忠不孝之境地?”


    “何謂不孝?”甄堯將手中寶劍歸鞘,開口道家中老母、妻兒尚在,你身死無心撫養,才是最大的不孝何謂不忠?對袁紹一人死忠,就是心中的忠君之道?”


    “暫且好好想想,堯並不是要以活命之恩脅迫與你。”說完這句話,甄堯也帶著趙雲等人下山,獨留劈頭散發的沮授,一個人呆呆的望著成廉墓碑。


    回到城中,甄堯心情也有些低沉,拒絕了呂布派人前來邀他相敘的瑣碎小事,一個人回到院落中,獨自仰望天空。


    “讓高順來此,布有話與他說。”與此同時,回到城中的張遼也把今日的事情悉數告訴了呂布,呂布聽完後,思慮良久才開口道伯高所說不差,殺逢紀泄憤也就夠了。”


    呂布這麽說,讓張遼心底大為舒緩,若是主公也讚同高順把那些俘虜都殺了,夾在主公與新交好友之間的他,就會十分尷尬。


    高順沒過多久就來到臥室,呂布便對他耳提麵命一番,身受一場大難,讓呂布的心性也出現了轉變,至少不會像以往一樣隻追求極致的征戰殺伐。


    曹性也在旁邊默默聽著,作為呂布帳下狼騎的副統領,他的忠心自然不用懷疑。而他的脾氣,較之高順那內斂的憤怒,就更為火爆。


    若這事落在他手裏,那肯定是誰求情也沒用,絕對一個都不放過。不過他現在也是重傷之軀,隻能躺著聆聽自家主公對高順所說的每一句。


    一向以呂布之言唯命是從的曹性,見自家主公也讚同甄堯所言,便消了報仇的念頭。而高順在得到呂布首肯後,自然不會再去為難其他俘虜。


    轉眼間又是兩日,在並州協助高順、張遼開始戰後重建工作的甄堯,接到了一封並不算好的信報。信是從洛陽傳來的,言及西取潼關的張飛,遇上了突然領兵殺來的張濟、張繡叔侄,原本大好的形勢忽然轉變,洛陽方麵張頜已經帶兵前去支援。


    司隸戰事橫生變故,甄堯也無法安定呆在晉陽了,讓趙雲二人打點行李,並準備領兵出城。就來到呂布住所,向他辭行。


    “潼關戰事緊急,布便不留伯高於此。”呂布聽完甄堯辭行的理由後,略微點頭,同時招手示意張遼上前,接著說道文遠乃布麾下驍將,此次便讓文遠與你同去,再另調五千狼騎隨行。伯高不可相拒,你我互相援馳,本該如此。”


    甄堯聞言莞爾,又開起玩笑道既如此,堯便多謝嶽父大人了。”


    “你還本將是你嶽父”呂布倒是很快就擺起了嶽丈的派頭,瞪了瞪甄堯後開口罵道你前餘日可是把我帳下大將氣的不輕啊”


    “這,當日事急,堯未與叔循商量,是堯之過。”口頭上的道歉,甄堯從來都不吝嗇,當即就對著高順略微行禮。


    經過這麽兩天,高順的氣也消的差不多了,見甄堯當真要向賠禮,連忙將其扶住州牧言重了,那日順也有些氣急,有許多失禮之處,往州牧海涵。”


    一番客套話說完,甄堯也不再浪費,帶著張遼走出州牧府,點齊了白馬騎與五千狼騎,就呼嘯著領兵離開晉陽城,直奔南麵洛陽。當然,要走,好不容易保下性命的沮授,也是不能落在晉陽不管的。


    因為麾下都是騎兵,是以雖然是大股兵馬行進,但也不會耽誤多少。花費八日腳程,甄堯帶著一幹人等風塵仆仆的回到洛陽城。


    自家主公現在最關心,出城迎接的高覽很快就遞上一封戰報主公,潼關恰好有戰報送來。”


    甄堯點頭接過並打開翻閱,上麵寥寥數十字,卻把近日戰況都說了個大概。因為張頜援馳及時,張飛本部並未受損太多,隻是鎮守潼關的袁軍已經潰散。


    現在關隘是在董賊手裏,而張濟叔侄,正以援軍的身份,裏寨於潼關東南,與關隘互為犄角,隨時都要挾著張飛大營。


    “子龍,我命你領麾下白馬義從星夜趕往潼關,相助益德擊破張濟叔侄,奪取潼關。”走進太守府,也就是往日的袁府,甄堯沉聲開口文遠,此戰恐怕還要勞煩你與子龍同去,望文遠能助我一臂之力。”


    張遼來這就是想要參戰的,聽甄堯這麽說哪會出言拒絕遼,必全力相助幾位將軍奪取關隘。”


    有了趙雲、張遼這兩隻兵馬西去,甄堯也就放心了,當下開口道倉促,今日午飯就在這湊乎著吃一頓飽食,抓緊小憩,夜晚領兵出城”


    “諾”趙雲、張遼一齊抱拳,後者似乎已經把帶入到甄堯麾下部將的角色當中。


    當夜,甄堯親自將趙雲二人送出洛陽西門,望著數萬鐵騎離開,嘴角不禁上揚。就算潼關出現變故又如何?帳下兵強馬壯,完全不懼任何意外。


    第二日,甄堯事也不做,一大早就把沮授帶了出來,並來到一間有不少兵卒把守的小院前。這種模樣的院落,幾乎已經成了甄堯關押重要戰俘的場所。


    眼前這一處院落也不例外,當甄堯命人把門打開後,走進去就看見一位身著藍色粗布的中年男子,正在院下品讀竹篾。


    甄堯沒有,跟著他走進院中的沮授,在看到眼前男子後,不禁失聲元皓。”


    “誰來煩”被關在這間院落的正是田豐,田元皓。忽然聽到有人喊表字,不禁皺眉回頭。不過看清了對方樣貌後,不耐的話語啞然而止,換上的是不可置信的驚訝公允,你不是隨主公出征了?會?”


    舊友相見免不了一陣寒暄,寒暄過後沮授就把袁紹兵敗的事情說了出來,就連腦袋上頭發少了一大截的事情也沒落下。


    田豐默默聽著,在得知主公兵敗後,也是一陣無奈歎息。而得知甄堯為了保全好友的性命,將其頭發剪掉。又不免為甄堯的行為感到憤慨、失笑。


    第三百七十五章以發代顱,沮授歸心


    第三百七十五章以發代顱,沮授歸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第一妹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軍閥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軍閥啊並收藏三國第一妹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