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我拿麵子換銀子


    當萬花筒和西洋鏡送到宮中後,無數奇巧物品都見過的朱瞻基最初將這兩個小東西拿到手時,原本以為不過是從西洋流傳過來的一些簡單小玩具兒,不過是拿在手上稍稍把玩一下。


    但是當他拿起萬花筒,眼睛湊到鏡孔前一看時,頓時被裏麵五彩斑斕的世界給吸引了。


    萬花筒中呈現出了一個光怪陸離奇妙的幻覺,隻看了不到五秒,朱瞻基就立馬把萬花筒從眼前拿了下來,然後緊張的看了看周圍,還好,確定自己還在原來的那個世界,在某一瞬間朱瞻基甚至以為自己來到了另一個世界般。


    接下來他終於放心的把萬花筒放到眼前,隨著他身子的晃動,萬花筒中的花樣也不停的變幻,五色使人迷,古來有之,對於剛開始認識世界的小孩來說,萬花筒中呈現的絕對是一個奇妙的世界。


    看了老半天後,連旁邊服侍的宦官都害怕這皇長孫是不是著了什麽魔,朱瞻基才終於意猶未盡的放下了萬花筒,因為在他旁邊還有一個好東西。


    他又拿起西洋鏡,此刻外界光線已經暗了,對著燈光,他才看到西洋鏡中有惟妙惟肖的全身被鐵甲包的嚴嚴實實的古怪騎士、穿著巨大傘裙的黃頭發小姐,他的嘴巴也不知不覺的變成了o型。


    想不到在那些蠻夷中也有和大明一樣的文明國度。


    當掌燈時分,用膳時間都已經過去後,朱瞻基才放下了這兩個小玩意,說道:“這西洋的物件實在是奇妙的緊,可惜我也沒有什麽好東西能回贈葉國公的,來福,明天把這個環佩送予葉國公,就說謝謝他的這兩個小禮物。”說完朱瞻基接下了腰間懸掛的環佩,遞給了麵前隨侍的小宦官。


    此刻朱明正在府中與幾名心腹聊著事情,他不會想到今天這一隨手而為製作小工藝品的舉動讓他在朱瞻基心中形成了一個見多識廣待人和善的好印象,這名皇長孫在未來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政治力量。


    而朱明正在商討什麽呢?正是今後在大明發展的策略問題。


    事情已經很明顯了,朱棣對自己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好感,而按照曆史上的情況來看,來訪的使者一般在大明待上幾個月的時間就將被鄭和禮送回國。朱棣是否會也將自己禮送回國呢?


    這個問題暫時還不得而知,但是在這幾個月中,自己必須要多做些什麽為黑水明國謀取切身利益了。


    黑水明國還沒有得到大明的正式承認,朱明就這在與陳善禮幾人琢磨著上書一事,正式提出黑水明國的國號,同時承認大明宗主國的地位,願意向大明稱臣,黑水明國的國王接受大明皇帝的冊封。


    朱明並不認為這是難以接受的事情,至少在目前看來,黑水明國的力量還小的可憐,若是要靠自己這樣慢慢發展去征服其餘的國家,也許憑借自己的見識和手段,確實可以勢如破竹,但是人口的劣勢將越來越明顯,巨大的土地也需要巨額的人口來開發,沒有大明這個龐然大物的支撐,急速擴張之路最後換來的也許就是以前蒙古人的下場。


    隻要能得到大明的正式承認,朱棣在麵子上得到了巨大的滿足,但是實惠嘛,自然都落進自己的口袋了,大明最多象征性的派遣幾個使節,還是屬於那種在朝中不受待見的流放發配對象。


    幾人琢磨了一夜,一篇國書新鮮出爐了。


    國書中極盡對大明的溢美之詞,表示黑水明國乃是新近立國,國王朱明親自前來大明朝貢可以看出自己的誠心,黑水明國臣服於大明的天威之下,願意每年稱臣納貢(這個等於變相的要錢),望大明皇帝成全黑水明國十萬海外漢人遺民的拳拳之心雲雲。


    朱明這晚睡的很香,不管怎麽說,朱棣看到了這樣一封熱情洋溢的上書,伸手不打笑臉人這點他還是要懂的吧。


    當這封按照國書形式來走的上書到達皇帝禦案之上前,已經經過了內閣大學士的閱讀討論,以解縉為首的閣臣們意見是:既然懷有拳拳之心,爪哇及其附近島嶼孤懸海外,朱明此人願意稱臣也是想要借著大明的這塊虎皮,而大明要威服萬邦,有這樣一個南洋的支點,倒也不錯,不妨答應下來,將朱明送歸的時候正式冊封。


    朱棣沉吟半晌,這個朱明思路敏捷,雖然傳說此人不通文墨,連首詩也是做不來的,但是頗有怪才,不管是南邊過來的各式各樣的貨物還是錦衣衛奏報的昨日裏送給皇長孫的那兩個小禮物,聽聞都是由此人一手製作研究出來的。


    雖然一些文人士子把很多東西都斥責為奇巧淫技,但是對於朱棣這種並非在深宮婦人之中成長起來的皇帝來說,一些先進工具技術的作用,他在心中比誰都清楚,這也是他為何會組建神機營的原因。


    “先緩一緩,但是可以傳朕口諭給他,安心的待在大明,他海外的那片地,朕是不會坐視它荒了的。”朱棣頓了頓,又說道,“傳口諭並賞賜葉國公玉帶一條,金瓜一對,白銀千兩,另外傳諭廣東布政使,吩咐廣州市舶司從南洋爪哇自由城過來的商船稅金一律折半征收。”


    “如此葉國公必感恩不盡,皇上英明。”眾位大臣一起例行公事的讚歎了一句,便繼續開始下一個議題的討論起來。


    下午時分朱明正坐在家中靜靜的練習著書法,這東西以前自己沒有好好的琢磨,到了這個時代後才發現,古代漢字的美感實在是無法用言語形容,在一筆一劃的寫作這些漢字的同時,似乎覺得浮躁的情緒也慢慢的平複下來,整個人有一股飄飄悠悠的感覺。


    正當朱明陶醉其中時,門外的李亮進門通報道:“國主,外麵有宮內來人。”


    哦,難道這國書遞上去這麽快就有結果了,朱明快步走出門外,隻見一名小宦官在屋外正垂首肅立。


    “不知這位公公?”朱明知道這肯定不會是來傳旨的宦官,但也是客氣的問道。


    “折煞奴婢了,小的來福,乃是皇長孫身邊的使喚,這次前來是受皇長孫之命,感謝國公爺送上的西洋奇物,也是來送皇長孫的賞賜。”說完來福躬身遞上朱瞻基給他的玉佩。


    朱明雙手接過,一看這塊環佩,玉色青綠中透出一絲明黃,清澈而發亮,正是適合皇家貴胄佩戴,入手溫潤不已,絕非凡品。


    拿著這塊價值數百倍於自己送出去的那兩個小玩意的玉,這朱瞻基從小就知道禮尚往來的道理,難怪有早慧之名,惹得朱棣喜愛。


    既然是好東西,也就卻之不恭了,有時候大方收下別人的禮物更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隨後李亮將來福送出門外時,也恭恭敬敬的送上了紋銀十兩權作炭敬了,這時候還沒有後世那麽多各式各樣的行賄名目,李亮聽從朱明的吩咐說上了炭敬的名頭,這數九寒天巴巴的跑一趟還能不給點好處麽?


    來福推脫不過也隻得收下,此時明初時節十兩銀子對他們這種小宦官來說真算是一筆飛來橫財,頓時喜上眉梢的跑回去複命了。


    而此刻門口又是唱喏:“昌盛公公駕到。”


    朱明這會知道,真正的戲肉來了,這才是朱棣身邊的人呐。


    迎入昌盛,朱明正準備擺上香案,管你好的壞的,反正咱都接旨唄。


    誰知昌盛伸手攔下,說道:“國公爺,小的這可不是來宣旨的,傳聖上口諭……”


    劈裏啪啦一通內容,雖然沒有直麵黑水明國的問題,但是給出的甜頭還是頗多的,光以現在市舶司收取的稅金減半就是一條十分優厚的待遇,而且這個命令下去後那些港口官員也知道從此黑水明國的商船算是掛上了一張保護符,堪比後世的最惠國待遇。


    看到上書取得了這麽好的效果,朱明下定決心以後筆耕不輟,多多上書,反正大印自己身上帶著呢,爭取把自由通商、移民、甚至是武器交易造船技術的權利都通通都搞到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外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不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不假並收藏海外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