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訓練


    人形需要訓練嗎?


    不……與其討論這種軟綿綿的垃圾問題,倒不如更直白的提問。


    機器需要訓練嗎?


    雖然被稱為生命,雖然獲得了人權。但和十月懷胎,從母親的子宮裏出生的人類不同,人形的出生遠比人類要簡單的多。


    可以批量生產,可以預輸入知識。


    雖然人類也有試管嬰兒和基因操作,但相比起在出生前隻是‘源代碼’的人形,人類的出生確實要複雜的多。


    和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學習成長的人類不同,人形在出生後的第一秒內便擁有了‘知性’。


    在源代碼發生不可逆轉的異變後,這些電子生命從出生起便是成人。


    能夠熟練的操作數據,能夠完美的進行運算。雖然也有pkp這種照著菜單都能做出黑暗料理的奇葩,但對於大多數人形來說。她們都保留著‘機械單位’最基礎的一個特征。


    她們是極端可控的。


    隻要不出故障,她們的動作就永遠精確。無論是按照樣本進行複印作業,還是使用銑刀對金屬工件進行精加工。


    人形們都能做到。


    她們即是電腦也是車床,當然,再怎麽說也不會是熔爐、台鉗、還有水泵。


    那麽再問一遍。


    機器需要訓練嗎?


    顯然是不需要的。


    機器的工作原理是複現——按照既定的流程和邏輯,進行無思考的工作。既不需要賭博也不需要訓練,隻要能做到就一定能做到,隻要做不到就一定做不到。


    ——像pkp做不好飯這種事真的是例外中的例外,任格裏芬的軟件工程師們想破了腦袋,也實在想不明白發生了什麽。


    總之。


    機器確實是不需要訓練的。


    而人形們正是機器的一種。


    而現在,她們正在進行訓練。


    從常識來講,這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雖然手握槍械,像人類一樣作戰。但人形與其說是‘戰士’倒不如說是‘槍塔’。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戰鬥的本質。


    在古代,在冷兵器主導戰爭的時代裏,即使有弓弩和標槍的存在,人類‘最強大’的戰鬥方式卻仍是近戰。


    在那個時代裏,人類的戰鬥方式是‘變得強大’。


    穿更厚的盔甲,拿更鋒利的武器。如果比對手強壯,就能在角力中掀翻對手,如果比對手敏捷,就能閃避開對手的攻擊,伺機反咬一口。


    在那個年代,武器從屬於人類,是為了讓人類‘發揮出更多的力量’而存在的道具。所以武術誕生了,所以流派出現了。人們通過思考來發現技巧,通過努力來學會技巧。因為技巧的存在,人類能變得更強,讓手中的武器發揮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力量。


    而到了現代,一切都不同了。


    槍械的發明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人類的戰鬥方式不再是追求‘變強’。


    雖然身體的素質仍舊重要,雖然經驗的積累仍舊寶貴。


    但槍械是過於方便的武器——無論是老人還是孩童,婦女還是壯漢。槍械所能發揮出的威力都是‘固定的’。


    扣下扳機、射出子彈、隻要能做到這一點,無論是誰,都能發出同樣強大的攻擊。


    手持槍械,人類的強弱區分不再是‘誰能變得更強’,而是‘誰能減少失誤’。


    隻要瞄的準就一定能擊中對手,隻要瞄的準就能造成殺傷。距離是條件、裝藥是條件、風速是條件、濕度也是條件。甚至就連彈頭的形狀、槍管的長度、以及射手的呼吸都是條件。


    槍械的威力不會因經驗和練習而獲得提高,之所以仍舊要進行努力,所為的也隻是減少失誤,更好的發揮出槍械的威力。


    這與防彈衣是否存在無關、也與槍械加工的精度無關。縱使早期的滑膛槍射程可憐、精度堪憂、材料低劣——但當一顆鑄造鉛彈便能奪走武士的生命時,一個嶄新的時代便已經到來了。


    由武士們來決定戰爭勝負的時代一去不返,從那以後,將由生產力來決定成敗。


    而人形的誕生,正是這個時代的巔峰。


    自動武器、無人武器、智能武器、人形——隨便怎麽稱呼她們都可以,隨便怎麽定義她們都沒問題。


    因為無論如何,當第一個軍用人形在實驗室裏睜開眼睛,開始為人類服務的時候——它的存在的目的有且隻有一個。


    ‘代替人類’


    減少人類的死亡,減少人類的失誤。


    人類會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拒絕冒險,但人形不會。人類會因為對傷痛的猶豫而產生躊躇,但人形不會。


    它們能將槍械的性能發揮到極限、能在一秒內驗算上千遍彈道、這一切都是因為一點,它們是機械。


    在這一階段,戰場,已經與大部分人類無關了。


    然而問題來了。


    既然不需要訓練,那麽和平行者小隊在訓練什麽?


    古人將‘對完美的修飾’稱作畫蛇添足。


    那麽,東南分部的畫蛇添足又是為了什麽呢?


    答案其實意外的簡單。


    ——演練戰術。


    “iws,你的支援慢了0.2秒。”


    “了解。”


    “如果是人形戰,我會在這裏損失一台僚機。能確認問題的原因嗎?”


    “百葉窗的反光對我的光學鏡頭產生了影響,調整入射量用掉了一點時間。”


    “下次有辦法避免嗎?”


    “已經將預防措施加入到了備忘錄裏,沒有問題,可以進行規避。”


    “了解——還有pkp,你剛才沒有和我同步射線信息,為什麽?因為無法取得你的情報,我的運算壓力上升了百分之五百。”


    通過訓練來模擬各種狀況下可能遭遇的‘運算壓力’,讓自身的效率獲得更高解放。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形在做的事情和人類沒有什麽不同。但從做的方式和難度來看,這確實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境界。


    如果說人類的訓練是:如何更好的使用槍械、如何多人間互相配合。


    那麽人形在做的事情就誇張多了——她們在演練的,是如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戰鬥。


    並不是人類所說的teamwork,而是基於人形間的情報共享,宛如一個人般進行戰鬥。


    玩過sc2的都聽過那句話吧?


    神聖的f2連接著我們。


    說的就是這回事了。


    “……”


    “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pkp,你的效率影響到了整體。”


    這當然很誇張。


    別說是人類,就算是精英等級的格裏芬人形都難以進行這種訓練——真正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實戰的,基本上都是軍用人形。


    雖然說是人形,但那些戰爭機器其實並不一定有人類的樣子——它們大多是些多足、或者幹脆是履帶底盤的重型單位、作為舍棄了人形的‘補償’,它們擁有著超出常識的武裝。


    民用人形裝備什麽?


    輕兵器,最多不過是重機槍和反器材狙擊槍。


    而軍用人形裝備了什麽?


    25自動炮,多管火箭彈,甚至加農榴彈炮。


    再加上不需要訓練,從‘出生’起就預裝完畢的協同作戰模式,軍用人形能夠發揮的威力,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限定戰場寬度的前提下,一個打十個,十個打兩百個,再多……可能就連麵都見不到了。


    克魯特……或者說ppk追求的就是這種境界。因為底子隻是民用娛樂人形,不可能加裝軍用模塊的ppk隻能通過‘努力’來自行開發。


    在完美的基礎上尋找第二重的完美,這就是她們在做的事——突破極限。


    她們不是在與命中率作戰。說到底,同樣都是機械,期待對手的失誤簡直是一種愚蠢。到了這一步,她們在挑戰的東西……是硬件的反應時間。


    就算是全自動的機槍塔,鎖定需要時間、轉動需要時間、從撞針激發到底火引燃到子彈出膛又是一段時間。


    隻要能在自己被擊中之前開火,這就是一次優秀的反擊,而如果能在敵人開火前率先命中,那這就是一次完美的突擊。


    光是聽起來就讓人覺得瘋狂。但如果能做到的話,那就確實有用。


    說到底這並不是什麽新奇的理論,而是在百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在軍事上被廣泛應用的理論。


    “我明白。”


    “真的嗎?”


    “當然。”


    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ppk點了點頭。


    “再來一次。”


    寬闊的訓練室裏堆積著打印殘骸——由紙漿和塑料顆粒快速成型的牆壁結構上布滿了漆彈的顏料。


    在ppk的控製下,這些隨機生成的建築結構被可升降結構送入了地板,在地下完成了分解回收後,開始了新一輪的打印。


    根據規模的不同,這種打印一般要花上十五到三十分鍾,而在這段時間裏,人形少女們則會進行戰術籌備。


    畢竟打印要花時間,但圖紙卻能夠瞬間生成。雖然東南分部沒有配備專屬的副官,但隻要有ppk存在就不需要那些多餘的女人。


    先閱讀整體情報,部署防禦陣容,然後再將存儲器內的情報予以剪切刪除。通過這種手段,ppk便能獨立製作關卡,並率領著姐妹們進行攻堅練習。


    這真是太方便了。


    “下一個任務……”


    但就在ppk準備分析情報的時候,突如其來的強震將少女們掀翻在地。


    沉悶的轟鳴聲中,正個東南基地都在劇烈的顫抖。


    是地震嗎?


    開什麽玩笑。


    “敵襲——!!”


    下一個瞬間,刺耳的警報聲盈滿了所有人的耳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誓約勝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羽風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羽風鈴並收藏誓約勝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