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二年)夏四月戊申, 有如日夜出。”
這不是什麽好兆頭, 物反常即為妖,那麽,天呢?皇帝號稱天子, 天象上出了問題,日蝕, 有丞相頂著,前頭已經出了一回了, 丞相也定了新人了。如今再拿丞相說事兒, 就不厚道了。再說,這柏至侯自三月做了丞相,他可是什麽事兒都沒插手啊, 無為而治, 他做得挺好的。
於是,一幹修書的博學之士, 在劉徹憂鬱的眼神下, 開始為皇帝開脫。
先是分析:“如日夜出,非常象也。”
“日當晝出,此出於夜,孛天理。”
最後,扯出陰陽五行, 說這是日夜顛倒,最後就扯到當正君臣之別來了。淮南王劉安,身為藩王早該就國, 如今卻還在京,這不就是明擺著的不合規矩麽?天象示警,就是說他了。
於是,一群被新君“慈和向學”所感動的博學之士,輪番上書,請求皇帝和太皇太後讓淮南王歸國。
讀書人的嘴,其威力,非親身領教不能體會,何況是一群“博學宿儒”?因為對知識的敬畏,大家對於讀書人,從骨子裏帶著一種信服,識字的人說的話比不識字的人更讓人願意接納,讀書人說了,大家通常會不假思索地去宣傳。劉安再不走,他的好名聲也就算完了。
還有一些大臣,是景帝在世時用慣了的老人,諸如張歐、周仁等,在他們看來,太皇太後與皇帝鬥氣,是他們祖孫倆的事情,外臣不好插言,但是一牽扯到藩王,他們就要有話說了,也是支持請淮南王早日歸國的。再如石奮一家子,一向謹遵法度,對此事自是不會反對。武將早被劉徹連著韓嫣通過李家父子給拉攏了過來。朝中大臣,在此時,意見竟是出奇的一致。
於是,在劉徹帶三分陰險的微笑下,淮南王劉安,終於啟程了。
送走了劉安,劉徹真是太高興了!這些日子,劉安就是壓在他心頭的那塊石頭。劉安在長安裏四處活動,還真沒有明目張膽地做什麽大動作——真要讓個藩王在長安城裏大肆活動了,這帝與王,差不多就是攤牌了,也隻有梁王曾經這麽幹過,最後他也沒鬥過景帝,劉安還沒這個膽子——可他小動作不斷啊。長安關於劉徹“無子”的流言,跟他,是脫不了幹係,可他又沒有明著說,皇帝沒兒子,讓我來幹吧,瞧,我家兒子都這麽大了。再者,說這話的,是皇帝的親舅舅田`,事要是捅出來,劉徹更是麵上無光。劉安的一雙兒女偏又得竇太後喜歡,甚至還讓劉陵“過些日子再來玩”——劉徹能高興麽?不動劉安,劉徹憋屈,動劉安,沒個正當的理由也不行,劉徹還是憋屈,一直憋得快要內傷了。
劉安走了,如果允許的話,劉徹簡直要大宴賓客以示慶賀。
看著劉徹一直上翹的唇角笑彎的眉眼,韓嫣抖了一下,又溜回上林去了。
————————————————————————————————-————————
建章宮裏,氣氛還是不錯的,尤其,劉徹最近陪著阿嬌,鮮少有機會踏足此地,韓嫣能夠在這裏得到一絲安寧。
做衛青的文化課老師,其實就是晚飯後到睡前一小會兒,旁的時候,他也抽不出時間來。再者,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無端端的,也是給衛青惹麻煩。李當戶對於這樣,已經有些不解了:“沒事兒歇歇也是好的,教他做什麽?咱們也算是兄弟了吧?怎麽不見你待咱這麽熱乎?”言下之意,你很不對勁兒。
“你再小十歲,我也當弟弟似的教你,”韓嫣冷笑,“叫聲哥哥來聽聽。”
李當戶一巴掌拍下:“滾蛋!老子比你大!”尋思了一下,“小阿說該有8歲了吧?還真是差不多的年紀。”他當成是愛屋及烏,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以為韓嫣這是移情作用,值班見不著自家弟弟,所以對一個年紀小的孩子便親切了一些。
衛青也確實爭氣,凡是教的,都認真地去看,他還要當差,不比韓嫣當年,韓嫣的差使是伴讀,工作就是讀書學習,兩者不衝突,衛青還得當完了差才有時間做別的。雖然韓嫣也沒多少時間教他,每日的課程量不大,衛青卻也一直跟上了進度,這讓韓嫣真的很佩服。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累。大將軍的似錦前程,確是自己掙來的。
四月的一日傍晚,韓嫣正在教衛青寫字,數日不踏足此地的劉徹,來了。
建章不是長樂未央,因此,規矩就要鬆一些,劉徹擺了擺手,不讓通報,自己悄悄地走了過來。
“這誰啊?”劉徹聲音很低沉。
居然忘了這是他自個兒帶進來的,韓嫣見著衛青僵硬的表情,覺得悲涼:“這是衛青……”猶豫了一下,“不是你帶來的麽?”
劉徹想了一會兒,臉上有點掛不住:“呃,好像是,在幹嘛呢?”忙轉了話題,人家姐姐早被扔腦後了,此時見著人家弟弟他都沒認出來,劉徹不太好意思了。又有些惱,都因為他出軌,帶人回宮,這後頭才鬧出一堆的事兒,他心裏厭著阿嬌還得陪笑臉兒,如今見了衛青,這段很想遺忘的不光彩的事兒,等於又被翻了出來,他有些遷怒。
韓嫣怎麽也想不明白,為什麽現在劉徹會不待見衛青。不管後世如何評論,至少有一個論點是可以肯定的,建元三年遭到綁架以後,衛青便進入了劉徹的視野,並且一直恩寵不斷,衛青自己又爭氣,衛氏遂成五侯之勢。而在此之前,劉徹對衛青並沒有什麽特殊的照顧,基本上,整個衛家,都被他忘到了腦後,若非衛子夫“啼泣請出”大長公主綁架衛青,劉徹怕是連人家姓什麽都不記得了。
現在是在建元二年,劉徹就算是對人家沒有青眼有加,至少,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吧?
“怎麽在這兒了?”劉徹皺著眉頭,“這麽晚了,還有什麽事要報麽?”
“夜長無事,跟阿青識字呢。”
“沒事兒就早些歇了,別做無聊的事情,”劉徹不太高興,對著衛青,“你下去吧。”
“喏。”衛青垂首,退了出去。
————————————————————————————————————————
“陛下怎麽過來了?”劉徹明顯的低氣壓,韓嫣便開始找話題。
“我不能過來?”劉徹陰聲怪氣,“陛下?嗯?”歪著身子靠上來。
韓嫣忙扶住了他:“這些日子,不是忙麽?今兒怎麽得閑了?”
“忙了這麽久,還不許人閑一會兒了?”
“淮南王前腳走,您這後腳就閑了,他可還沒走遠,正五裏一回頭呢,小心他再回來。”
抱住了,在頸窩狠狠地親了一口:“他也就是個回頭看的命!”
推開那顆不正經的大頭,韓嫣坐正了,開始收拾案子上的筆紙:“還是小心些的好,別讓太皇太後麵上太不好看。”
“知道了,”奪下韓嫣手中的東西扔到案上,扳過韓嫣的臉,正對著自己,“倒是你,怎麽不冷不熱的?”
韓嫣咬咬唇,不說話。劉徹還在等答案。
歎口氣:“世情艱險,你,還是忙正事要緊。”
“我有什麽正事好忙的現在?”劉徹漏氣,抱住韓嫣的腰,“現在,我也就是沒什麽事做,到石渠閣泡泡,再到椒房殿泡泡,一點勁也沒有,”又坐直了,“劉安滾蛋了,我倒可以省心了,有空到上林玩了,”哀歎,“我現在,也就是混混日子罷了。”
“豈不聞《六韜》有雲‘鷙鳥將擊,卑飛斂翼’麽?”韓嫣嘴上這麽說著,心裏卻明白,劉徹已經這麽做了。壓抑得越深,爆發起來,就會越可怕。劉徹泡石渠、到上林,隻怕也不單是為了玩,一手文一手武,兩手抓,兩手都不軟。
蹭蹭脖子:“你又知道了?”
韓嫣掙開了他,起身道:“要備晚飯麽?”
“不用了,”伸手把人拉了下來,“你陪我坐會兒是真的,這兩個月,都沒正經坐在一塊兒過,倒不如以前……”執起手來細看了一下,“瞧累得,都剩一把骨頭了,好好歇幾天吧,我給你假。”
“事情正忙著呢,石渠那裏,諸位老先生都沒喊累,臣怎麽能先說要休息?再者,如今臣真不算是什麽大事,陛下,還是想想旁的吧。多陪陪皇後,這回的事兒鬧這麽大,還不是因為——”孩子……
劉徹陰了臉:“我跟她,必有一個不對勁兒,能生,早就生了!”阿嬌與大長公主,畢竟有些心裏不安,求醫問藥的事兒,他也頗知道一些,愈覺得是阿嬌的問題了。虧得以前待她那麽好,關鍵的時候,卻不頂用還會扯後腿!劉徹現在的心情,好比一個辛勤耕作了一年的農夫,最後發現,精心選好的種子種在了鹽堿地裏,不但是白瞎了種子,連帶的一整年來的功夫也全費了,心中懊惱可想而知。
平陽公主因著衛子夫的事情被斥,王太後又讓他安份,劉徹心下煩躁,想著阿嬌的大靠山竇太後還在,開始琢磨著怎麽樣才能做得順利些。
韓嫣見劉徹心思轉了,心下鬆了一口氣,大家對同一件事情的概念壓根就不一樣,還是離遠些好。帝王身邊永遠不會缺乏新的鮮的人和事,就算他們自己不想要,自會有湊上去討好的。韓嫣不用做什麽,相反,隻要什麽都不做,就能脫身了。
—————————————————————————————————————————
“(建元二年四月)初置茂陵邑。”
劉安走了不久,朝上開始議立茂陵,也就是劉徹死後的安葬之所。
別以為要給劉徹造墳就是咒他早死,這是確認他地位的大喜事,漢製,皇帝登基一年就要準備修陵的事了,“事死如事生”,喪葬,實在是件了不得的大事情,越隆重,越顯得承認這個人的地位。漢製,天下租稅三分之一用來修建帝王陵墓,諸侯、藩王也是這樣,用自己封地收的三分之一來營建自己的死後之所。
漸漸偏向劉徹的大臣,瞅個機會就提了出來,大家一起附和,劉徹自然是準奏了此事。
下了朝,劉徹很高興,到竇太後那兒應了卯,就順便請了假要去未來茂陵的地界上去看看,竇太後同意了,讓他多帶些人去以策安全。
劉徹幹脆放了石渠閣的假,參與修書的人凡是身體還行的,都一塊兒去了。眾人雖是一門心思要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好來個青史留名,畢竟已經做了這麽多天了,工作比較枯燥,大家精神比較緊張,此時有個機會放鬆一下,也很樂意。
茂陵,日後最大的漢代帝陵,此時還是一片荒地,隻是劃了個大致範圍,真正的測量工作都還沒有正式展開,滿眼青草,實在是沒什麽好看的。隻是大家這些日子被拘得久了,能出來散心也是好的,興致都還不錯。
劉徹意氣風發,指指點點,也不管真正的規劃還沒有呈上來,就決定了不少事情。其中,特意提出了陪葬墓的問題。能陪葬帝陵,每年皇室祭祀的時候,陪葬的人,也能得以分一杯羹,是極大的榮耀,再清高的人,也難免有些心動的,都豎起了耳朵聽。
劉徹似是不經意:“忠於朕者,豈能無葬身之所?除了朕的陵寢,這些陪陵也要好好準備才是。”言下之意卻是大家都有可能,而且,還順帶提了一下因為年老而不能到場的一些大臣——隻要對皇帝忠心,哪怕是死了,劉徹也會給他們身後哀榮。
劉徹果然是成熟了,不是那個在自己跟著膩膩歪歪耍無賴的家夥了,兩相對比,簡直如同精神分裂一樣的兩個人。距離太近了,反而會看不清一些事情,以前跟劉徹挨得太近了,有點太不把這個人當皇帝看了,現在才猛然覺得,他真的是個合格的權術者。韓嫣背上全是冷汗,以前是太放肆了,得收斂了,這個人不是十年前那頭香香軟軟的小豬了,已經進化成口生獠牙身披重甲的野豬了。
看著眼前一片生機盎然,韓嫣心裏卻沒有感受到這種蓬勃。
忽又想起,茂陵,修了53年,漢王朝最鼎的53年,武帝入葬時,裏麵財寶多得已經放不下了。進又想到天下帝陵多被盜,有些,還不止被盜了一回,茂陵陪葬豐厚若此,招來的覬覦更多。最著名的,就是東漢末年,董卓竟是派了專門的軍隊開墳掘墓,以充軍資,金縷玉衣被翻出棺外,劉徹——曝屍荒野!同時,西漢所有皇陵、陪陵之墓、後妃之葬,無一幸免。爾後,東漢末年、三國初年的軍閥們,沒少打這些古時陵墓的主意,真是慘不忍睹,一次次的盜掘。馬王堆漢墓能保存到建國後才被比較科學地發掘,雖然也是死後不得安寧,還算是祖上積德了。
打了一個寒顫,實在不能想像眼前這些活生生的人,會有那樣的結果。自己死後呢?雖說,人死不問身後事,可就這麽讓人給挖了,怎麽也是件很沒麵子的事情啊。自己周圍熟識的人,地位都不低,卻在王侯將相之列,大家,都要在死後,還要受這樣的折辱麽?
甩甩腦袋,不行,為了死後不這麽慘,怎麽著也得再拚一把了。這樣的大難,實在不想經受啊,自己可以說,我要火葬,死後骨灰入海,可要用什麽理由才能說服大家一起這樣呢?根本不行啊。這樣的事情又不能自我安慰“我勸過你們了,可你們不聽”然後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的安心去死。要知道,祖父、父親都已下葬,萬無開墓之理,韓則的死後之所也在營造中,還有許多自己熟悉的人……之前還在為曖昧之事煩惱,兩相一比,那點子風花雪月,實在算不得什麽了——死後曝屍啊……
人,還是無知,會比較幸福。
直到此時,才有了對這個時代極其鮮明的代入感,才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後人眼中的“古人”。以前正視了自己周圍的人,就覺得是直麵了現實,如今才想起,我們,都生活在這個朝代,光決定認真生活是不夠的,還要明白,自己所生活的究竟是怎麽樣的一個時代。周圍的人,固然不是書本上冷硬的文字,這個時代,它也不是隻存在於書上的描述中的,也是要麵對的。
————————————————————————————————————————
ps:韓嫣正坐在衛青背後,前胸貼著衛青的後背,右手從後麵伸出來握住衛青的右手,腦袋趴在衛青左肩上,一筆一畫地教他寫字。劉徹進來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哥哥教弟弟的溫馨景象。^0^
這不是什麽好兆頭, 物反常即為妖,那麽,天呢?皇帝號稱天子, 天象上出了問題,日蝕, 有丞相頂著,前頭已經出了一回了, 丞相也定了新人了。如今再拿丞相說事兒, 就不厚道了。再說,這柏至侯自三月做了丞相,他可是什麽事兒都沒插手啊, 無為而治, 他做得挺好的。
於是,一幹修書的博學之士, 在劉徹憂鬱的眼神下, 開始為皇帝開脫。
先是分析:“如日夜出,非常象也。”
“日當晝出,此出於夜,孛天理。”
最後,扯出陰陽五行, 說這是日夜顛倒,最後就扯到當正君臣之別來了。淮南王劉安,身為藩王早該就國, 如今卻還在京,這不就是明擺著的不合規矩麽?天象示警,就是說他了。
於是,一群被新君“慈和向學”所感動的博學之士,輪番上書,請求皇帝和太皇太後讓淮南王歸國。
讀書人的嘴,其威力,非親身領教不能體會,何況是一群“博學宿儒”?因為對知識的敬畏,大家對於讀書人,從骨子裏帶著一種信服,識字的人說的話比不識字的人更讓人願意接納,讀書人說了,大家通常會不假思索地去宣傳。劉安再不走,他的好名聲也就算完了。
還有一些大臣,是景帝在世時用慣了的老人,諸如張歐、周仁等,在他們看來,太皇太後與皇帝鬥氣,是他們祖孫倆的事情,外臣不好插言,但是一牽扯到藩王,他們就要有話說了,也是支持請淮南王早日歸國的。再如石奮一家子,一向謹遵法度,對此事自是不會反對。武將早被劉徹連著韓嫣通過李家父子給拉攏了過來。朝中大臣,在此時,意見竟是出奇的一致。
於是,在劉徹帶三分陰險的微笑下,淮南王劉安,終於啟程了。
送走了劉安,劉徹真是太高興了!這些日子,劉安就是壓在他心頭的那塊石頭。劉安在長安裏四處活動,還真沒有明目張膽地做什麽大動作——真要讓個藩王在長安城裏大肆活動了,這帝與王,差不多就是攤牌了,也隻有梁王曾經這麽幹過,最後他也沒鬥過景帝,劉安還沒這個膽子——可他小動作不斷啊。長安關於劉徹“無子”的流言,跟他,是脫不了幹係,可他又沒有明著說,皇帝沒兒子,讓我來幹吧,瞧,我家兒子都這麽大了。再者,說這話的,是皇帝的親舅舅田`,事要是捅出來,劉徹更是麵上無光。劉安的一雙兒女偏又得竇太後喜歡,甚至還讓劉陵“過些日子再來玩”——劉徹能高興麽?不動劉安,劉徹憋屈,動劉安,沒個正當的理由也不行,劉徹還是憋屈,一直憋得快要內傷了。
劉安走了,如果允許的話,劉徹簡直要大宴賓客以示慶賀。
看著劉徹一直上翹的唇角笑彎的眉眼,韓嫣抖了一下,又溜回上林去了。
————————————————————————————————-————————
建章宮裏,氣氛還是不錯的,尤其,劉徹最近陪著阿嬌,鮮少有機會踏足此地,韓嫣能夠在這裏得到一絲安寧。
做衛青的文化課老師,其實就是晚飯後到睡前一小會兒,旁的時候,他也抽不出時間來。再者,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無端端的,也是給衛青惹麻煩。李當戶對於這樣,已經有些不解了:“沒事兒歇歇也是好的,教他做什麽?咱們也算是兄弟了吧?怎麽不見你待咱這麽熱乎?”言下之意,你很不對勁兒。
“你再小十歲,我也當弟弟似的教你,”韓嫣冷笑,“叫聲哥哥來聽聽。”
李當戶一巴掌拍下:“滾蛋!老子比你大!”尋思了一下,“小阿說該有8歲了吧?還真是差不多的年紀。”他當成是愛屋及烏,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以為韓嫣這是移情作用,值班見不著自家弟弟,所以對一個年紀小的孩子便親切了一些。
衛青也確實爭氣,凡是教的,都認真地去看,他還要當差,不比韓嫣當年,韓嫣的差使是伴讀,工作就是讀書學習,兩者不衝突,衛青還得當完了差才有時間做別的。雖然韓嫣也沒多少時間教他,每日的課程量不大,衛青卻也一直跟上了進度,這讓韓嫣真的很佩服。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累。大將軍的似錦前程,確是自己掙來的。
四月的一日傍晚,韓嫣正在教衛青寫字,數日不踏足此地的劉徹,來了。
建章不是長樂未央,因此,規矩就要鬆一些,劉徹擺了擺手,不讓通報,自己悄悄地走了過來。
“這誰啊?”劉徹聲音很低沉。
居然忘了這是他自個兒帶進來的,韓嫣見著衛青僵硬的表情,覺得悲涼:“這是衛青……”猶豫了一下,“不是你帶來的麽?”
劉徹想了一會兒,臉上有點掛不住:“呃,好像是,在幹嘛呢?”忙轉了話題,人家姐姐早被扔腦後了,此時見著人家弟弟他都沒認出來,劉徹不太好意思了。又有些惱,都因為他出軌,帶人回宮,這後頭才鬧出一堆的事兒,他心裏厭著阿嬌還得陪笑臉兒,如今見了衛青,這段很想遺忘的不光彩的事兒,等於又被翻了出來,他有些遷怒。
韓嫣怎麽也想不明白,為什麽現在劉徹會不待見衛青。不管後世如何評論,至少有一個論點是可以肯定的,建元三年遭到綁架以後,衛青便進入了劉徹的視野,並且一直恩寵不斷,衛青自己又爭氣,衛氏遂成五侯之勢。而在此之前,劉徹對衛青並沒有什麽特殊的照顧,基本上,整個衛家,都被他忘到了腦後,若非衛子夫“啼泣請出”大長公主綁架衛青,劉徹怕是連人家姓什麽都不記得了。
現在是在建元二年,劉徹就算是對人家沒有青眼有加,至少,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吧?
“怎麽在這兒了?”劉徹皺著眉頭,“這麽晚了,還有什麽事要報麽?”
“夜長無事,跟阿青識字呢。”
“沒事兒就早些歇了,別做無聊的事情,”劉徹不太高興,對著衛青,“你下去吧。”
“喏。”衛青垂首,退了出去。
————————————————————————————————————————
“陛下怎麽過來了?”劉徹明顯的低氣壓,韓嫣便開始找話題。
“我不能過來?”劉徹陰聲怪氣,“陛下?嗯?”歪著身子靠上來。
韓嫣忙扶住了他:“這些日子,不是忙麽?今兒怎麽得閑了?”
“忙了這麽久,還不許人閑一會兒了?”
“淮南王前腳走,您這後腳就閑了,他可還沒走遠,正五裏一回頭呢,小心他再回來。”
抱住了,在頸窩狠狠地親了一口:“他也就是個回頭看的命!”
推開那顆不正經的大頭,韓嫣坐正了,開始收拾案子上的筆紙:“還是小心些的好,別讓太皇太後麵上太不好看。”
“知道了,”奪下韓嫣手中的東西扔到案上,扳過韓嫣的臉,正對著自己,“倒是你,怎麽不冷不熱的?”
韓嫣咬咬唇,不說話。劉徹還在等答案。
歎口氣:“世情艱險,你,還是忙正事要緊。”
“我有什麽正事好忙的現在?”劉徹漏氣,抱住韓嫣的腰,“現在,我也就是沒什麽事做,到石渠閣泡泡,再到椒房殿泡泡,一點勁也沒有,”又坐直了,“劉安滾蛋了,我倒可以省心了,有空到上林玩了,”哀歎,“我現在,也就是混混日子罷了。”
“豈不聞《六韜》有雲‘鷙鳥將擊,卑飛斂翼’麽?”韓嫣嘴上這麽說著,心裏卻明白,劉徹已經這麽做了。壓抑得越深,爆發起來,就會越可怕。劉徹泡石渠、到上林,隻怕也不單是為了玩,一手文一手武,兩手抓,兩手都不軟。
蹭蹭脖子:“你又知道了?”
韓嫣掙開了他,起身道:“要備晚飯麽?”
“不用了,”伸手把人拉了下來,“你陪我坐會兒是真的,這兩個月,都沒正經坐在一塊兒過,倒不如以前……”執起手來細看了一下,“瞧累得,都剩一把骨頭了,好好歇幾天吧,我給你假。”
“事情正忙著呢,石渠那裏,諸位老先生都沒喊累,臣怎麽能先說要休息?再者,如今臣真不算是什麽大事,陛下,還是想想旁的吧。多陪陪皇後,這回的事兒鬧這麽大,還不是因為——”孩子……
劉徹陰了臉:“我跟她,必有一個不對勁兒,能生,早就生了!”阿嬌與大長公主,畢竟有些心裏不安,求醫問藥的事兒,他也頗知道一些,愈覺得是阿嬌的問題了。虧得以前待她那麽好,關鍵的時候,卻不頂用還會扯後腿!劉徹現在的心情,好比一個辛勤耕作了一年的農夫,最後發現,精心選好的種子種在了鹽堿地裏,不但是白瞎了種子,連帶的一整年來的功夫也全費了,心中懊惱可想而知。
平陽公主因著衛子夫的事情被斥,王太後又讓他安份,劉徹心下煩躁,想著阿嬌的大靠山竇太後還在,開始琢磨著怎麽樣才能做得順利些。
韓嫣見劉徹心思轉了,心下鬆了一口氣,大家對同一件事情的概念壓根就不一樣,還是離遠些好。帝王身邊永遠不會缺乏新的鮮的人和事,就算他們自己不想要,自會有湊上去討好的。韓嫣不用做什麽,相反,隻要什麽都不做,就能脫身了。
—————————————————————————————————————————
“(建元二年四月)初置茂陵邑。”
劉安走了不久,朝上開始議立茂陵,也就是劉徹死後的安葬之所。
別以為要給劉徹造墳就是咒他早死,這是確認他地位的大喜事,漢製,皇帝登基一年就要準備修陵的事了,“事死如事生”,喪葬,實在是件了不得的大事情,越隆重,越顯得承認這個人的地位。漢製,天下租稅三分之一用來修建帝王陵墓,諸侯、藩王也是這樣,用自己封地收的三分之一來營建自己的死後之所。
漸漸偏向劉徹的大臣,瞅個機會就提了出來,大家一起附和,劉徹自然是準奏了此事。
下了朝,劉徹很高興,到竇太後那兒應了卯,就順便請了假要去未來茂陵的地界上去看看,竇太後同意了,讓他多帶些人去以策安全。
劉徹幹脆放了石渠閣的假,參與修書的人凡是身體還行的,都一塊兒去了。眾人雖是一門心思要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好來個青史留名,畢竟已經做了這麽多天了,工作比較枯燥,大家精神比較緊張,此時有個機會放鬆一下,也很樂意。
茂陵,日後最大的漢代帝陵,此時還是一片荒地,隻是劃了個大致範圍,真正的測量工作都還沒有正式展開,滿眼青草,實在是沒什麽好看的。隻是大家這些日子被拘得久了,能出來散心也是好的,興致都還不錯。
劉徹意氣風發,指指點點,也不管真正的規劃還沒有呈上來,就決定了不少事情。其中,特意提出了陪葬墓的問題。能陪葬帝陵,每年皇室祭祀的時候,陪葬的人,也能得以分一杯羹,是極大的榮耀,再清高的人,也難免有些心動的,都豎起了耳朵聽。
劉徹似是不經意:“忠於朕者,豈能無葬身之所?除了朕的陵寢,這些陪陵也要好好準備才是。”言下之意卻是大家都有可能,而且,還順帶提了一下因為年老而不能到場的一些大臣——隻要對皇帝忠心,哪怕是死了,劉徹也會給他們身後哀榮。
劉徹果然是成熟了,不是那個在自己跟著膩膩歪歪耍無賴的家夥了,兩相對比,簡直如同精神分裂一樣的兩個人。距離太近了,反而會看不清一些事情,以前跟劉徹挨得太近了,有點太不把這個人當皇帝看了,現在才猛然覺得,他真的是個合格的權術者。韓嫣背上全是冷汗,以前是太放肆了,得收斂了,這個人不是十年前那頭香香軟軟的小豬了,已經進化成口生獠牙身披重甲的野豬了。
看著眼前一片生機盎然,韓嫣心裏卻沒有感受到這種蓬勃。
忽又想起,茂陵,修了53年,漢王朝最鼎的53年,武帝入葬時,裏麵財寶多得已經放不下了。進又想到天下帝陵多被盜,有些,還不止被盜了一回,茂陵陪葬豐厚若此,招來的覬覦更多。最著名的,就是東漢末年,董卓竟是派了專門的軍隊開墳掘墓,以充軍資,金縷玉衣被翻出棺外,劉徹——曝屍荒野!同時,西漢所有皇陵、陪陵之墓、後妃之葬,無一幸免。爾後,東漢末年、三國初年的軍閥們,沒少打這些古時陵墓的主意,真是慘不忍睹,一次次的盜掘。馬王堆漢墓能保存到建國後才被比較科學地發掘,雖然也是死後不得安寧,還算是祖上積德了。
打了一個寒顫,實在不能想像眼前這些活生生的人,會有那樣的結果。自己死後呢?雖說,人死不問身後事,可就這麽讓人給挖了,怎麽也是件很沒麵子的事情啊。自己周圍熟識的人,地位都不低,卻在王侯將相之列,大家,都要在死後,還要受這樣的折辱麽?
甩甩腦袋,不行,為了死後不這麽慘,怎麽著也得再拚一把了。這樣的大難,實在不想經受啊,自己可以說,我要火葬,死後骨灰入海,可要用什麽理由才能說服大家一起這樣呢?根本不行啊。這樣的事情又不能自我安慰“我勸過你們了,可你們不聽”然後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的安心去死。要知道,祖父、父親都已下葬,萬無開墓之理,韓則的死後之所也在營造中,還有許多自己熟悉的人……之前還在為曖昧之事煩惱,兩相一比,那點子風花雪月,實在算不得什麽了——死後曝屍啊……
人,還是無知,會比較幸福。
直到此時,才有了對這個時代極其鮮明的代入感,才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後人眼中的“古人”。以前正視了自己周圍的人,就覺得是直麵了現實,如今才想起,我們,都生活在這個朝代,光決定認真生活是不夠的,還要明白,自己所生活的究竟是怎麽樣的一個時代。周圍的人,固然不是書本上冷硬的文字,這個時代,它也不是隻存在於書上的描述中的,也是要麵對的。
————————————————————————————————————————
ps:韓嫣正坐在衛青背後,前胸貼著衛青的後背,右手從後麵伸出來握住衛青的右手,腦袋趴在衛青左肩上,一筆一畫地教他寫字。劉徹進來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哥哥教弟弟的溫馨景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