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敵是大眾類型的稱號,一階(0級)以上的黃巾兵或者玩家殺的多就能得到了。全國各地的玩家中永遠不乏嗜殺成性的人,即使等級、裝備不如淩風,但殺的人卻比他多了去了。
不過即使如此,現在就能拿到這個稱號的人,這些玩家在當地,也注定是凶名赫赫的頂級高手。
黃巾之敵的稱號固然不錯,但是和淩風連番大破黃巾軍,斬殺黃巾曆史名將,並且打出載入史冊的馬踏連營戰役才觸發獲得的“黃巾克星”稱號比起來,還是差的遠了。
與黃巾克星相比,颶風將軍的強襲狀態隻增加7%的力量,固然比不上黃巾克星削弱身周大範圍黃巾軍10%的全屬性好,但非戰鬥狀態下+7%移動速度的颶風狀態,卻是一個難得的極品。
淩風當即裝備上了“颶風將軍”稱號,武城騎軍的移動速度頓時又快了幾分。
短短三天時間內,大大小小數十支的黃巾軍相繼覆滅,潁川各縣和漢朝玩家士氣大震,論壇上一片霸王威武的歌功頌德的讚貼。
這個消息被複活過來的黃巾玩家傳遍潁川郡,並且得到整合後,剩下的黃巾軍都不敢再繼續分散作戰了,紛紛向著附近的友軍靠攏。頓時潁川郡除了主戰場長社外,又出現了兩支萬人級別的黃巾大軍,分別由兩名非曆史名將的黃巾武將統率,兵分兩路向著武城騎軍的活動地包圍而來。
連續不停的快速移動和高強度戰鬥,時間一長,即使是三階的精騎兵都禁不起這樣的折騰,體力儲備和隱性士氣已經達到臨界值了。
這一點,在神話中打了幾十年仗的淩風,從連番破敵的武城騎軍原本高漲的五星士氣,漸漸滑落至四星,並且擊破敵軍也不再上升,而且全軍體力消耗的速度增快,恢複的速度減慢,就可以看出了。
再繼續戰鬥下去的話,一旦突破臨界值,武城騎軍將進入疲憊作戰狀態,體力不足,士氣非常容易下降,這個時候展開戰鬥的話,會出現較大的傷亡。
因此淩風沒有再繼續遊擊黃巾了,而是進駐到了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潁陰!
曹操前期帳下的兩位頂級謀士,叔侄檔——荀或、荀攸,目前正居住在這裏。
“老夫潁陰縣令荀衢,臨縣尉輾轉數百裏,攻破黃巾賊無數,實在是辛苦了。”潁陰兵營內,一位身後跟著數名隨從的老者,主動找上了正在安置騎軍的淩風。
“縣令大人有禮了,在下隻不過是奉盧中郎將之令,馳援朱俊、皇甫嵩兩位將軍而已,沿途掃蕩黃巾這些都是分內之事,不值一提。”稱號多了之後,裝備不同的稱號,NPC對玩家產生的態度也會不同,淩風右眉一挑,還是維持著颶風將軍的稱號,並沒有換成獲取難度更大的黃巾克星。
他靠著打黃巾揚名,即使不把黃巾克星的稱號亮出來,大部分關心時事的智者都知道他這方麵的能力。而保持颶風將軍的稱號,便代表著他除了善於對付黃巾軍外,還有另外值得人側目的軍事能力,會讓人另眼相看。
馬上要見到向往已久的兩名頂級謀士了,淩風自然也注意起了一些細節來。
“臨縣尉現在是不是需要進行補給?”荀衢微微一笑,長者之風盡顯,讓人不禁心生好感。
“嗯,除了補給外,我部騎軍連續作戰多日,軍士疲憊不堪,希望能夠留在縣城內叨擾數日,望縣令批準。”淩風點頭。
“臨縣尉能夠進駐潁陰,縣城必定固若金湯,令黃巾賊不敢來犯。臨縣尉若是不嫌老夫家簡陋,請來縣府小住數日,讓老夫略盡地主之誼。”荀衢微笑道。
一邊安頓軍隊,淩風一邊拿出金錢命人購置酒肉,犒賞全軍。
聽聞可以留在潁陰縣休息,還有美酒香肉享用,在已經漸漸幹燥炎熱起來的豫州大地上連續奔馳廝殺了四五天,日日餐風露宿的500精騎兵頓時齊齊發出一聲歡呼,眼中大放光芒,略顯遲緩的行動頓時變得積極起來,仿佛渾身充滿了幹勁。
在城內紮好營地後,淩風又提前發放了本月的薪俸,下令允許全軍在城內自由行動,強調不得違反軍令,不得擾民後,500精騎兵頓時又發出了一聲歡呼,武城騎軍中,淩風提升緩慢的尊敬等級的威望,頓時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離下一層的崇拜不遠了。
士兵願意追隨能夠帶領他們不斷取得勝利的將軍,更願意追隨善待他們,愛兵如子的將軍。
一味的鐵血強硬治軍,固然能夠快速樹立主將在軍中的威望,使得將令在軍中能夠暢通無阻,得到快速有效的執行,但卻很難得到士兵的真心效忠。
自古以來,談到真正的王者應該具有什麽樣的品德,相信許多人都會給出相同的答案。
那就是一個字——仁!
仁者無敵,王者風範!
無論是百姓、士兵、武將、謀士,天下一切之人,願意追隨一位沒有能力的仁者的人,遠勝過追隨一名大能的不仁之人。
所有人都說曹操是一個奸雄,屠殺接待他的呂氏滿門,挾天子以令諸侯,夢中殺害親侍,徐州屠城,宛城迫不及待的就上了張繡的嫂子鄒氏等等。
盡管劣跡斑斑,但他仍然不失為一個仁德之人。
漢末著名的評論家對曹操的評價一點也沒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臣”。
曹操二十歲初入仕途,上任的第一天,就命人趕造五色棒十餘枚懸掛尉廨的大門左右,明令:“有犯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當時最有權勢的是所謂“十常侍”,大宦官蹇碩即為“十常侍”之一,蹇碩的叔父犯禁,曹操根本不畏強權,毫不客氣,將其棒殺。一時“京師斂跡,莫敢犯者”。
漢末亂世,群雄逐鹿,曹操與其競爭對手最大的區別就是對豪強的強硬態度。
東漢末年,豪強勢力無節製地膨脹,豪強其實就是依托官方勢力的經濟壟斷集團,誠如荀悅所言:“官家之惠優於三代,豪強之暴酷於亡秦”。
豪強揮舞行政權和財產權兩把利斧,所向披靡,將當時最重要的資源----土地大量囊括於自己的麾下,在形成“規模經濟”的同時,使大批農民淪為徒附(農奴)或流民。大規模的土地兼並使多數人口失去了賴以為生的憑據,又大大壓縮了政府的稅源,擁有大量資源的豪強利用其政治勢力,成為“不課戶”,政府的財政負擔幾乎全部壓在越來越少的自耕農身上。勢至於此,天下焉能不亂?
這才是黃巾之亂爆發的真正原因,張角隻不過是個導火索而已。
對此,曹操指出:“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發布《抑兼並令》,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以強硬手段對付豪強。
當時逐鹿天下的群雄中,勢力最大的是袁紹,袁紹素有“寬仁”之名,而袁紹寬仁的對象是什麽人?
毫無疑問,他的“寬仁”是給豪強的。
“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並,下民貧弱,代出租賦,衒鬻家財,不足應命”。對豪強的“寬仁”就是對小民的酷刻,失民心者失天下,想必曹操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不將其放在眼裏:“吾早晚必擒之”。
劉備也以“仁”著稱,但他的仁為什麽經常會被人罵做虛偽?一般人大都隻認為是劉備對手下將領謀士的假仁假義,殊不知出身草根的劉備,他的仁也是給豪強的。劉備集團進入四川後,執行籠絡當地豪強的政策,蜀漢政權是以劉備的東州地主集團和原來的巴蜀地主集團聯合統治為基礎。
至於東吳集團,本來就是北方南渡豪強和本地豪強的共生體,執行的什麽統治政策自然不言而喻。
其中北方豪強包括擁有宗族、部曲三百多口的臨淮東城人魯肅,有私客百人的汝南細陽人昌範,有僮客八百的南陽人甘寧,以及皖北大族周瑜等,武將謀士大都包括進去了。本地豪強則有被稱為吳郡四姓的顧、陸、朱、張和被稱為會稽四姓的虞、魏、孔、賀等江東大族。而孫堅家族本身就是江東的地頭蛇。
豪強肆虐是造成社會危機的根源,對豪強的態度從根本上決定了誰擁有“天命”。從這一點上看,曹操無疑是順應天命之人。
諸葛亮號稱足智多謀,而“隆中對”的視野僅局限於地緣政治與勢力均衡,卻看不到社會危機的根源。結果,盡管他揮舞“匡扶漢室”的旗號以示“正統”,盡管他夙夜憂慮,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也不得不承認“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而曹操寫到“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嗚。生民非遺一,念之斷人腸”,這被後人稱為“漢末實錄”。
對待豪強的態度表明,他看到了社會危機根源的所在,而這正是政治家必備的能力,他也為此付出了行動,這才是真正的仁德。
因此,雖然曹操有種種劣跡,卻不能因此而否認他的真仁,他的天命。最終統一天下的並非甚少傳出劣跡的劉備、孫權,而是被曆史罵的最狠的曹魏,由此可見一斑。
前世神話三國經曆了六十年時間,因為玩家的參入,曆史被改的一塌糊塗,但曹操還是如曆史般頑強的統一了北方,手下上億玩家齊心為其效力,南麵抵抗著孫劉聯軍的進攻,北麵抵抗著蒙古等國的侵略。
因為玩家之間的消息流通非常便利,所以在玩家眼中,魏蜀吳三國之間有著直觀的比較,漸漸的大家才發現,原來曹老大斑斑劣跡下,竟然隱藏著一顆仁心。
仁者無敵,王者風範!這是淩風從曹操身上學到的治軍、治城之法,現在看來,效果相當明顯。(未完待續)
不過即使如此,現在就能拿到這個稱號的人,這些玩家在當地,也注定是凶名赫赫的頂級高手。
黃巾之敵的稱號固然不錯,但是和淩風連番大破黃巾軍,斬殺黃巾曆史名將,並且打出載入史冊的馬踏連營戰役才觸發獲得的“黃巾克星”稱號比起來,還是差的遠了。
與黃巾克星相比,颶風將軍的強襲狀態隻增加7%的力量,固然比不上黃巾克星削弱身周大範圍黃巾軍10%的全屬性好,但非戰鬥狀態下+7%移動速度的颶風狀態,卻是一個難得的極品。
淩風當即裝備上了“颶風將軍”稱號,武城騎軍的移動速度頓時又快了幾分。
短短三天時間內,大大小小數十支的黃巾軍相繼覆滅,潁川各縣和漢朝玩家士氣大震,論壇上一片霸王威武的歌功頌德的讚貼。
這個消息被複活過來的黃巾玩家傳遍潁川郡,並且得到整合後,剩下的黃巾軍都不敢再繼續分散作戰了,紛紛向著附近的友軍靠攏。頓時潁川郡除了主戰場長社外,又出現了兩支萬人級別的黃巾大軍,分別由兩名非曆史名將的黃巾武將統率,兵分兩路向著武城騎軍的活動地包圍而來。
連續不停的快速移動和高強度戰鬥,時間一長,即使是三階的精騎兵都禁不起這樣的折騰,體力儲備和隱性士氣已經達到臨界值了。
這一點,在神話中打了幾十年仗的淩風,從連番破敵的武城騎軍原本高漲的五星士氣,漸漸滑落至四星,並且擊破敵軍也不再上升,而且全軍體力消耗的速度增快,恢複的速度減慢,就可以看出了。
再繼續戰鬥下去的話,一旦突破臨界值,武城騎軍將進入疲憊作戰狀態,體力不足,士氣非常容易下降,這個時候展開戰鬥的話,會出現較大的傷亡。
因此淩風沒有再繼續遊擊黃巾了,而是進駐到了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潁陰!
曹操前期帳下的兩位頂級謀士,叔侄檔——荀或、荀攸,目前正居住在這裏。
“老夫潁陰縣令荀衢,臨縣尉輾轉數百裏,攻破黃巾賊無數,實在是辛苦了。”潁陰兵營內,一位身後跟著數名隨從的老者,主動找上了正在安置騎軍的淩風。
“縣令大人有禮了,在下隻不過是奉盧中郎將之令,馳援朱俊、皇甫嵩兩位將軍而已,沿途掃蕩黃巾這些都是分內之事,不值一提。”稱號多了之後,裝備不同的稱號,NPC對玩家產生的態度也會不同,淩風右眉一挑,還是維持著颶風將軍的稱號,並沒有換成獲取難度更大的黃巾克星。
他靠著打黃巾揚名,即使不把黃巾克星的稱號亮出來,大部分關心時事的智者都知道他這方麵的能力。而保持颶風將軍的稱號,便代表著他除了善於對付黃巾軍外,還有另外值得人側目的軍事能力,會讓人另眼相看。
馬上要見到向往已久的兩名頂級謀士了,淩風自然也注意起了一些細節來。
“臨縣尉現在是不是需要進行補給?”荀衢微微一笑,長者之風盡顯,讓人不禁心生好感。
“嗯,除了補給外,我部騎軍連續作戰多日,軍士疲憊不堪,希望能夠留在縣城內叨擾數日,望縣令批準。”淩風點頭。
“臨縣尉能夠進駐潁陰,縣城必定固若金湯,令黃巾賊不敢來犯。臨縣尉若是不嫌老夫家簡陋,請來縣府小住數日,讓老夫略盡地主之誼。”荀衢微笑道。
一邊安頓軍隊,淩風一邊拿出金錢命人購置酒肉,犒賞全軍。
聽聞可以留在潁陰縣休息,還有美酒香肉享用,在已經漸漸幹燥炎熱起來的豫州大地上連續奔馳廝殺了四五天,日日餐風露宿的500精騎兵頓時齊齊發出一聲歡呼,眼中大放光芒,略顯遲緩的行動頓時變得積極起來,仿佛渾身充滿了幹勁。
在城內紮好營地後,淩風又提前發放了本月的薪俸,下令允許全軍在城內自由行動,強調不得違反軍令,不得擾民後,500精騎兵頓時又發出了一聲歡呼,武城騎軍中,淩風提升緩慢的尊敬等級的威望,頓時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離下一層的崇拜不遠了。
士兵願意追隨能夠帶領他們不斷取得勝利的將軍,更願意追隨善待他們,愛兵如子的將軍。
一味的鐵血強硬治軍,固然能夠快速樹立主將在軍中的威望,使得將令在軍中能夠暢通無阻,得到快速有效的執行,但卻很難得到士兵的真心效忠。
自古以來,談到真正的王者應該具有什麽樣的品德,相信許多人都會給出相同的答案。
那就是一個字——仁!
仁者無敵,王者風範!
無論是百姓、士兵、武將、謀士,天下一切之人,願意追隨一位沒有能力的仁者的人,遠勝過追隨一名大能的不仁之人。
所有人都說曹操是一個奸雄,屠殺接待他的呂氏滿門,挾天子以令諸侯,夢中殺害親侍,徐州屠城,宛城迫不及待的就上了張繡的嫂子鄒氏等等。
盡管劣跡斑斑,但他仍然不失為一個仁德之人。
漢末著名的評論家對曹操的評價一點也沒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臣”。
曹操二十歲初入仕途,上任的第一天,就命人趕造五色棒十餘枚懸掛尉廨的大門左右,明令:“有犯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當時最有權勢的是所謂“十常侍”,大宦官蹇碩即為“十常侍”之一,蹇碩的叔父犯禁,曹操根本不畏強權,毫不客氣,將其棒殺。一時“京師斂跡,莫敢犯者”。
漢末亂世,群雄逐鹿,曹操與其競爭對手最大的區別就是對豪強的強硬態度。
東漢末年,豪強勢力無節製地膨脹,豪強其實就是依托官方勢力的經濟壟斷集團,誠如荀悅所言:“官家之惠優於三代,豪強之暴酷於亡秦”。
豪強揮舞行政權和財產權兩把利斧,所向披靡,將當時最重要的資源----土地大量囊括於自己的麾下,在形成“規模經濟”的同時,使大批農民淪為徒附(農奴)或流民。大規模的土地兼並使多數人口失去了賴以為生的憑據,又大大壓縮了政府的稅源,擁有大量資源的豪強利用其政治勢力,成為“不課戶”,政府的財政負擔幾乎全部壓在越來越少的自耕農身上。勢至於此,天下焉能不亂?
這才是黃巾之亂爆發的真正原因,張角隻不過是個導火索而已。
對此,曹操指出:“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發布《抑兼並令》,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以強硬手段對付豪強。
當時逐鹿天下的群雄中,勢力最大的是袁紹,袁紹素有“寬仁”之名,而袁紹寬仁的對象是什麽人?
毫無疑問,他的“寬仁”是給豪強的。
“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並,下民貧弱,代出租賦,衒鬻家財,不足應命”。對豪強的“寬仁”就是對小民的酷刻,失民心者失天下,想必曹操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不將其放在眼裏:“吾早晚必擒之”。
劉備也以“仁”著稱,但他的仁為什麽經常會被人罵做虛偽?一般人大都隻認為是劉備對手下將領謀士的假仁假義,殊不知出身草根的劉備,他的仁也是給豪強的。劉備集團進入四川後,執行籠絡當地豪強的政策,蜀漢政權是以劉備的東州地主集團和原來的巴蜀地主集團聯合統治為基礎。
至於東吳集團,本來就是北方南渡豪強和本地豪強的共生體,執行的什麽統治政策自然不言而喻。
其中北方豪強包括擁有宗族、部曲三百多口的臨淮東城人魯肅,有私客百人的汝南細陽人昌範,有僮客八百的南陽人甘寧,以及皖北大族周瑜等,武將謀士大都包括進去了。本地豪強則有被稱為吳郡四姓的顧、陸、朱、張和被稱為會稽四姓的虞、魏、孔、賀等江東大族。而孫堅家族本身就是江東的地頭蛇。
豪強肆虐是造成社會危機的根源,對豪強的態度從根本上決定了誰擁有“天命”。從這一點上看,曹操無疑是順應天命之人。
諸葛亮號稱足智多謀,而“隆中對”的視野僅局限於地緣政治與勢力均衡,卻看不到社會危機的根源。結果,盡管他揮舞“匡扶漢室”的旗號以示“正統”,盡管他夙夜憂慮,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也不得不承認“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而曹操寫到“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嗚。生民非遺一,念之斷人腸”,這被後人稱為“漢末實錄”。
對待豪強的態度表明,他看到了社會危機根源的所在,而這正是政治家必備的能力,他也為此付出了行動,這才是真正的仁德。
因此,雖然曹操有種種劣跡,卻不能因此而否認他的真仁,他的天命。最終統一天下的並非甚少傳出劣跡的劉備、孫權,而是被曆史罵的最狠的曹魏,由此可見一斑。
前世神話三國經曆了六十年時間,因為玩家的參入,曆史被改的一塌糊塗,但曹操還是如曆史般頑強的統一了北方,手下上億玩家齊心為其效力,南麵抵抗著孫劉聯軍的進攻,北麵抵抗著蒙古等國的侵略。
因為玩家之間的消息流通非常便利,所以在玩家眼中,魏蜀吳三國之間有著直觀的比較,漸漸的大家才發現,原來曹老大斑斑劣跡下,竟然隱藏著一顆仁心。
仁者無敵,王者風範!這是淩風從曹操身上學到的治軍、治城之法,現在看來,效果相當明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