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九年,三月十六日。


    京城,官道,十裏坡。


    老賀正在自家的茶棚裏燒開水,小孫子柱兒蹲在道旁的樹根底下,看兩隊螞蟻群忙忙碌碌地搬家。忽然地麵的灰塵震動浮起,轆轆地車軸聲音從遠處傳來。小柱兒一驚,趕緊跑回爺爺身邊。祖孫倆一起望著威風凜凜的開道鑼,趟子手,護車手,一輛銜接一輛、鱗次櫛比的馬車,嚴整的隊形,直往京城駛去。兩柱香的功夫,百十輛的大車隊已經成了小小的黑影,官道上隻留下深深的車轍和徐徐地灰煙……。


    小柱兒好奇地問老賀:


    “爺爺,我看見第一輛馬車的車頭上,掛著一隻好大好大的老虎頭啊。”


    老賀慈愛地摸摸小孫子的腦門告訴他:


    “乖柱兒,那個呀,就是亢老虎。”


    …


    京城,朝陽門外,大八仙樓,午時三刻。


    大八仙樓是一座統共三層的茶飯?,市口好,酒菜道地,熟客多,財源廣進,日賺鬥金。今日的大八仙樓卻安靜地有些非比尋常,也不曉得哪位財大氣粗的爺們,竟然把大八仙上下三層樓整個都給包場了。


    陸陸續續得了請柬或者被傳遞音訊趕過來的賓客,很有幾位老爺,瞧著是極其普通平凡的麵相,甚至於連服飾衣著,也是那不顯山露水的赭石、藏藍、紫棠、玄青……。然而這些衣袍的裁質、布料卻大有講究,哪怕$淫蕩小說http://.shubao2/ss12/1.html是袖口上幾條暗紋黑線的繡法,不懂行地可辨不出究裏。


    來賓之中,有些是家族內結有姻親和宿緣的,有些是常有生意來往場麵上互相熟識地,有些卻是久聞其名的……,隻消低聲互相垂詢一句,在下榆次常氏,敢問先生貴姓?答曰祁縣渠家。雙方根底立知。


    五十多位賓客,分別按照桌位指示坐了八張圓台麵,左右之間細細打量一番,著實令人心驚。其中三十餘位,全是能在北地山西、河北呼風喚雨的當家財神爺,另有十餘位也是江南徽商、浙商派駐在京城裏掌舵的大掌櫃。能把這許多身價億萬的神人聚集一處,能量委實嚇人。


    未時。內務府大臣淩普大人,踱著小官步準時出現在大八仙三樓的樓梯口。淩普大人也是尋常老爺地裝扮,鬆花色的長袍,黛藍的坎肩兒,可沒有著那套嚴肅的頂戴官服。然而淩普渾身不大自在,因為康熙也穿著一套石青色的袍子,就跟在淩普身後冒充隨員一同過來了。雖然康熙嘴上說是微服出巡,不必在意禮數,自然就好。然而他畢竟是大清皇帝的身份,讓淩普很有架勢地走在皇帝前頭,淩普行得是膽戰心驚,恨不能趕緊坐下來縮著,可以矮皇帝一頭。


    淩普的出現,使得一眾賓客們紛紛起身見禮,畢竟官商身份有別,何況士農工商裏排排行,商賈的地位又是最低的。難得內務府正二品高階的總管大臣,竟會以私人的名義下帖子宴客,雖不曉得鴻門宴裏有沒有陷坑深淵,硬著頭皮也得風雨兼程地趕來啊。代表太穀王家坐鎮的便是大當家王宏昌,他也是前日才得著傳訊、快馬加鞭趕到上京,帶著滯留京城的嫡孫王永齡一同出席“八仙宴”,而大少爺王鶴祥則被留在官道上親自押運銀車隨後趕來。


    康熙也不說話,安靜地跟在淩普身邊坐下,兀自翻看一本小冊子進行人物比對。這是康熙吩咐淩普事先準備好的來客背景調查簿,但凡是有頭有臉的豪商世家,包括家主、嫡係、祖籍、各家商鋪的名號、經營範圍、財力估算……再看各人桌麵前都立著一張小白卡片,榆次常氏、榆次聶氏、平陽亢氏、張原範氏、萬榮潘氏、祁縣渠氏、平遙李氏、蒲州王氏、靜升王氏、太穀王氏……兩廂對照辨識,雖不中、亦不遠矣,參考價值十分可觀。


    內務府大臣淩普首先站起身來,按照皇帝老爺既定地安排,簡單介紹了一下會議主題精神,《旨在建立京城商戶的業界同盟會,開展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大標題一經淩普發表出去,頓時酸倒場中一大片。眾人心中皆想,俺們/阿拉(山西幫/江浙幫)自有穩定堅固的同鄉商會組織,您這內務府牽頭、搞得什麽業界同盟,豈不是又要找由頭圈錢?明說納捐也就是了,整這些妖蛾子幹啥,當俺們/阿拉不懂行情啊。


    接下來淩普宣布,由內務府宣傳幹事張玉書先生,發表演講。


    這位火熱出爐的宣傳幹事張玉書,乃是由大領導康熙從張英同誌為他準備好的備選夾袋裏,順手摸出來的新委青年幹將。並且康大領導還親自口述,令張玉書同誌事後潤色,合作執筆搞出來一篇經典演講稿。全文的出處,卻是康熙後世曾經參加過一次那種由商界人士組織的儒商精神研討會,當時聽完發言後康熙記憶猶深,如今特地挪用過來作為開篇講稿。


    人家張玉書本來就是翰林院科班出身,又實打實掛著從五品翰林侍講的銜頭,這麽一篇千把多字的文章,背誦起來簡直輕而易舉,朗朗的音調抑揚頓挫,感情投入地聲色並茂,辭藻妍麗、極盡華彩……。


    “夫天下紛擾,物各有道,舞華庭之將相,枕江山之漁樵。能自得其樂者,可謂之高;能使天下同樂者,堪稱為妙。儒商之要,乃以感懷天地之德,生造化陰陽之智。躬行人事,秉承天道。知人之需謂儒,供人之求謂商。儒而商者,守常而知變,善知而易通,義之則生其利,仁之則廣其財。能固本而培元,當枝葉而生發……。”


    這樣一篇洋洋灑灑地儒商厚義高論,可把眾人聽得是心熱意動,如履青雲。


    古之世賈豪商,並非是隻知單純市利的家族。許多顯赫世族溯本循源,例如平陽亢氏、榆次常氏、太原王氏、蒲州王氏等等,皆是書香門第、詩禮傳家的望族,先輩亦有不少大儒。象太原晉商王惠的先祖王瓊,曾作《四部備要》和《萬有文庫》。而蒲州王氏先祖王現,則能提出“利以義製,名以清修,恪守其業。”的宗旨,把利義雙修的儒學精髓,進行了“商”與“儒”最佳典範的合璧。


    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學問。老話極有道理。古代世賈豪門,最聰明伶俐的孩子,往往被送去經商;最老成持重且會讀書的孩子,才去做官;而那些資質平平的子弟,則會留在故鄉做舍家翁,顧守祖田。如同現代的諸多豪門,無論上一代是世家傳承還是白手起家的暴發戶,第二代,第三代的後輩接班人往往都會被送到國外,去名牌大學進修工商管理之類的專業鍍鍍金。而所謂傳承數百年、屹立不倒的世家,也全是因為子弟教育得力才籍以成功延續。


    世族商賈更為崇敬士儒的精神與身份,聽到張玉書如此正麵地宣揚儒商奧義,所有家主的心潮湧動,望向張翰林的眼光,登時熱切地如同鬥星明燈一般。


    [[[cp|/chapters/201012/14/1742077634279472072037750897364.jpg]]]


    小雁!加油!


    敬謝午夜降?^_^\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是康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自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自在並收藏重生之我是康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