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很辛苦操勞的小官兒,寫了一首詞――


    綠樹聽鵜?,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


    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這首詞也不長,一開頭就說了三隻鳥兒。第一隻鳥鵜?又叫伯勞,它的叫聲聽起來是挺難受那種,皇阿瑪不讓你吃糖,你嗚哩哇啦地吵鬧,就是那樣兒地……”


    胤?聞言使勁搖著康熙皇帝胳膊,不依不饒扭著身體:“才不是哩,不是的。”


    “好,不是就不是。”康熙帝拍拍寶寶的胖屁股,接著又講:“然後那個鷓鴣的聲音啊總是叫成‘行不得也哥哥’,這隻鷓鴣鳥是讓你記著以後見著胤?要叫哥哥。”


    胤?驚訝地瞪大眼睛問:“鷓鴣有這麽聰明嗎?”康熙樂得點直頭,“當然啦,那個杜鵑的叫聲還說‘不如歸去’,它是提醒你不許貪玩,要早點回來吃晚飯。”


    胤?聽得大是疑惑,轉轉眼睛問“皇阿瑪,端嬪娘娘有一隻鸚哥從來不會說話。”


    康熙皇帝笑了,“書裏寫的小鳥兒可聰明啦,什麽都懂。”康熙一本正經問胤?:“你還聽不聽皇阿瑪講故事啦?不聽了就乖乖地,早點睡覺好不好?”


    胤?精神抖擻爬起來,挺著胸脯立在康熙龍床上顯示自己一點都不困。康熙隻好繼續說:“詞裏又講了幾個古人的典故,一半是女人,一半是男人。馬上琵琶是說王昭君出塞的故事,長門是說漢武皇後陳阿嬌的故事,看燕燕是出自詩經莊薑送戴媯的……”


    康熙皇帝還沒說完呢,小太子打岔:“我要聽男的。”


    康熙當下把女人帶過,接著講道:“將軍百戰身名裂。這個將軍指的是漢朝的李陵,他曾經帶領幾十萬大軍去北邊和匈奴打仗。李陵領兵布陣挺厲害,也打了好多好多勝仗。匈奴人敬畏英雄,還給李陵起了個外號叫做飛將軍。但是李陵立得功勞實在太大,朝廷裏有奸臣嫉妒他,就和漢武帝說,不要給李陵發援兵,免得他手中兵權太大太危險。李陵跟匈奴大戰了幾百回合,但是兵力不夠,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落敗,最後他隻好做了匈奴人的俘虜。漢武帝知道李陵被俘虜後十分惱火,就下令殺掉了李陵全家……。”


    胤?皺著眉頭問:“啊?怎麽會這樣?”


    康熙半是期望、半是鼓勵地問皇太子:“那你怎麽看?”


    胤?想了半晌才回答:“奸臣不好,不應該挑唆漢武帝。”


    康熙眼中光芒深沉:“那漢武帝呢?他是不是也有錯呢?”


    胤?咬著小手,一臉發愁發呆狀。


    康熙把太子的手指頭從嘴巴裏拉出來,抱著他問:“怎麽這會兒膽子又小了呢?”


    胤?嘟著腮幫$淫蕩小說http://.shubao2/ss12/1.html子回答:“可他也是皇帝,皇帝不會犯錯。”


    康熙失笑:“小傻瓜,皇帝也是人,自然會犯錯。其實犯錯不可怕,但是要知錯就改。如果皇帝昏庸,朝治**,天下都會民不聊生,世道也就不安穩。所以做皇帝很容易,要做個好皇帝,卻很難很難。皇帝不光是要頭腦聰明,更要心胸寬大,兼濟蒼生。”


    胤?似懂未懂看著皇帝。康熙哄他,那現在回去睡覺了,好不好?胤?點頭應下,然而回去之後卻在自己小床上翻來翻去,折騰了大半宿,次日青了眼圈。


    康熙把會磨人的胖兒子送走,終於安靜地思考著有關科道言論諫議之事。


    …


    次日早朝,康熙皇帝特意召集滿漢官員,意態端嚴、深沉說道:


    “朝廷所設六部官員,各議其事,因人材不一,有能理繁者,有有操守者,有練習其事者,不能一概而論。原上諭、廷議、部議準行條陳,又有科道官言其不可行者。今日之所謂是,明日又轉而為非。治國大事,倘若朝令夕改,茫無成憲,難取信於天下。豈治道至理哉?科道風聞言事,乃是前朝陋習,一切事例,廷眾爭執不休,君臣遊移不定,如此上無道揆,下無法守,社稷危亂矣。”


    康熙皇帝威嚴坐於龍椅上,嚴肅地望著庭下文武百官。剛才那篇仿古的小論不過百來字言語,卻是康熙昨夜孕育了一個時辰方才產下的胎,懷得尤為艱難。所幸這些時日他也不算白穿,於古文造詣上總有點小成。


    大學士明珠原有腹擬含而不露出列聲援姚締虞,忽然臨時改變主意,轉而躬稱:


    “皇上所言甚是,言官奏事疏陳,當利於國計民生,不可隨意妄指。”


    康熙帝點頭稱是:“言官所奏,不可風聞其事,須有事實依據,言之確鑿。且多關心民生民治,少涉人事人情,方顯君子立身持正、兼濟天下的根本。”


    內大臣索額圖亦道:“啟稟皇上,言官奏事,今若不加處分,恐有借稱風聞,挾私報怨者,亦未可定。”


    康熙帝很同意索額圖的言語:“處分原屬應當,然而言官俸微,罰薪不妥,職司錯謬亦不累家小。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亦不可折辱。言官心係百姓,當為百姓所倚重,特譴之微服往通州城鄉,為期三月,考察地災後百姓安置、城衢重建以及土地開墾情況。酌將地方鹽糧油菜價格、民生狀況擬折詳細奏報。”


    都察院左都禦史徐元文聽罷,出列遵旨頒行。心中大是歎惋:這一滴雨不好好做愜意的清水君,偏要往那廂染缸裏跌落。這回皇帝把你送到通州去,那裏可真正是缺雨水,聽說連續幹旱有一陣子,地都快荒了,你且去彼處好好忙春耕吧。


    康熙帝處理完言官疏議之事,最終把姚締虞打發下鄉,勞動改造一段時間。康熙心裏尚且自鳴得意,因某主席曾經的手筆,提醒他靈機一動。朕不罰錢使你等家庭窮困,也不傷你等身體發膚,更不會侮辱士大夫名聲。朕往後就派你們上山下鄉、去民間體驗體驗。國家幹部坐久了辦公室,缺得就是下基層鍛煉,拜托回到地頭田間,搞搞生活實踐。


    此事方了,又有事起。兵部尚書午喀進呈了新晉雲貴總督趙良棟提出的進兵方略策。康熙皇帝當即命其他各部官員暫且散朝,回各自衙門理事。康熙隻留下內閣相輔與兵部諸大員共商戰事。


    細觀趙良棟諫疏,他根據自己臨戰經驗,並綜合考慮了湖南、四川、廣西等地實際的戰事進程,提出了三路合擊,全麵進取雲貴的方案。康熙皇帝帶領數位重戚權臣,站在禦書房裏,麵對著大清帝國輿圖研究半天,終於搞明白了三路大軍分兵挺進雲貴的攻勢方向。


    安親王嶽樂經驗豐富,且才剛從前線戰場退下,很說了些中肯意見。康熙默默聽了嶽樂的發言,又參考了康親王傑書還有索額圖、明珠的建議,最終敲定了戰略方案。


    康熙帝任命貝勒彰泰為定遠平寇大將軍,作為東路軍,從湖南進兵雲貴。又命令喇布為南路軍,從廣西挺進。命令將軍吳丹和趙良棟等為北路軍,從四川進發。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呈半扇形之勢共向雲貴進軍,勢爭包圍吳逆,一舉克複雲貴。


    此議已決,康熙心中略安。當初召安親王嶽樂班師回京,一方麵原因為,嶽樂年事已高恐其體力不勝;另有一深層原因為,戰局大勢已然底定,嶽樂接連幾場勝戰聲望已隆,不須大將軍從頭至尾地收場終局。何況嶽樂又是親王,這其實亦有名分上的考量。至於後來皇帝再派貝勒彰泰過去前線收尾,也不過是借機給彰泰一個立功創業的機會罷了。


    指揮一場事關國運的戰役,豐功偉績的勝者隻須有一人,惟皇帝耳。臣子們聽君命行職事,贏者理所當然,功不可至偉至極,君臣麵子大家皆須好看,這個才是王道。尤其是皇親國戚,即便皇帝不主動召,他自個擔著心事,贏幾場也會找借口要求回京。


    本來人家皇親國戚就不是靠軍功上位,自身安全乃是人生第一重要。何況功高震主這個名聲,輕易不能擔,皇親反而更招皇帝忌諱。不是親戚還好辦,皇帝想殺就殺,想貶就貶,端得個直接痛快。最怕就是皇帝不能殺、不能貶、還得不停抬舉,心裏頭卻不斷地猜疑,跟淩遲似的膩味人。


    安親王嶽樂得勝回朝了,因為人家年紀大、身體不好。


    康親王傑書也得勝回朝了,這一個年紀正當壯年,身體也好。反正傑書是想堂弟(皇帝)、想老婆、想孩子、想家了。傑書的確不容易,何況他也冒過生命危險把耿精忠搞定了,聲望榮譽達到極點。再追求,可就容易過了。人生,就是見好就收唄。


    …


    [[[cp|/chapters/20111/22/1742077634313326377968750226364.jpg]]]


    寫一個意態。看一種生活。各尋各的愜意罷了。


    敬謝昊天55激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是康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自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自在並收藏重生之我是康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