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風雲起山河動25
重生抗戰之豫西北傳奇 作者:枕石聽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第二天開始,李青林著重訓練了步兵班的進攻防守的戰術。
此時**班排進攻戰術也是學習德軍,都是假設在強大火力準備以後的的班排進攻,隊形相對密集,根本不符合中國戰場的實際情況。
李青林提出的這個戰法也不是他發明的,而是他這幾天在戰場上親眼看到日軍波浪式攻擊的強悍,再聯想到共軍林大元帥著名的“一點兩麵”、“三三製”、“三猛”、“四快一慢”等戰術所設計的。
這個戰術其實主要還是學自日本人的作戰方式,具體就是將全班分成三個小組,每組四人。每組由一個小組長指揮,他自己做作為班長指揮三個組長。全班在進攻時一組前進,二、三組掩護射擊;當一組到達預定位置,二組再前進,一、三組掩護,如此循環往複。三個組在戰場上互相掩護,交替進攻,呈跳躍起伏的波浪式前進。雖然實際進攻人數並不多,但是給敵人的壓力始終不減。
當李青林第一次見到日軍這種進攻方式時就大吃一驚,當時他就認為日軍采取的就是“一點兩麵”和“三三製”的班排進攻戰術。李青林甚至已經認為林大元帥的那些戰術是不是借鑒了日軍的戰法,隻不過將日軍的戰法用精煉以後,再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給戰士而已。
李青林這個戰法一提出來,就得到了小六子和李狗剩的的堅決支持,因為他們已經見識過這種進攻方式的強悍威力。
當別的班還在忙碌著打槍投彈刺殺訓練時,李青林他們已經重點練習分組進攻防禦戰術了。排長也是見識過日軍進攻的威力的,他在一邊注視了一會,最後也翹著大拇指讚揚起來。
雖然李青林他們都在加緊戰前訓練,可戰爭並沒有給他們留更多的時間。
八月二十三日淩晨,第十師五十七團集中兵力發動反攻,對麵日軍陣地已被突破,日軍已經潰敗。衛立煌命令第十師五十七團乘勝向鎮邊方向攻擊前進,以接應第十三軍。
連長匆匆趕來命令所有官兵立即集合,部隊緊急向鎮邊方向急行軍。
其實不僅僅五十七團遭遇了日軍阻擊,其他各團在大致相同的時間敵人交火。日軍派來的阻擊部隊目的就是為攻克南口爭取時間。
八月二十二日,其他部隊已經突破了日軍陣地。為了及早增援十三軍,他們甚至連戰場都沒時間打掃。部隊丟掉了一些輜重,官兵們輕裝前進,隻帶隨身了必要的武器彈藥跑步前進。
從八月二十二日起,天降大雨。大雨使山間道路濕滑難行,隊伍裏不時有人摔倒掉隊。但是大雨也給第十師帶來了一個好處,那就是日軍的飛機不能起飛,不能對第十師進行偵察或者轟炸。
八月二十三日,第十師主力到達青白口。青白口是永定河上的一個渡口,是第十師增援鎮邊**的必經之地。
平時永定河水量不大,河水也不深,一般情況下士兵可以趟著河水過河。可連日的大雨使永定河河水暴漲,要過河必須用船渡人。
李默庵當即下令:第十師分散強渡。
過河以後,第十師繼續強行軍,南口已經近在咫尺。
就在大家認為大功告成之時,第十師在南口以西幾公裏處遇到了日軍第十一旅團的阻擊,敵我雙方都是突然相遇,都未設堅固陣地,雙方戰鬥極為激烈。
從交火的情況看,日軍第十一旅團也是強弩之末。衛立煌命令電台呼叫守衛南口的湯恩伯部隊,希望他們配合作戰、前後夾擊,一舉殲滅當前之敵。
可電台無論怎樣呼叫,就是沒有十三軍的回答,十三軍聯係不上了。
衛立煌不愧為**虎將,他當即下令:不管有沒有十三軍的配合,第十師必須打進鎮邊。
五二七團因為最後突破日軍陣地,他們成為全師後衛部隊。李青林他們二營因為剛剛才整編,所以被安排全團為預備隊,所以行軍途中的戰鬥沒有他們的份。不過這對新兵們有好處,他們可以慢慢適應戰爭的環境。
大雨也破壞了道路,日軍的坦克、裝甲車無法助陣,飛機也無法起飛轟炸。第十師一鼓作氣,各部隊連續進攻,第十師一部終於在二十六日下午攻進南口以西的鎮邊,另一部占領了南口附近的大村。
可這兩個地方十室九空,人民早已跑得不見蹤影,甚至連湯恩伯的部隊也不見蹤影。
衛立煌命令部隊堅強警戒,原地待命,同時讓電台緊急同南京統帥部聯係。良久始得複電,謂湯恩伯部已自行撤離!
湯恩伯的第十三軍自八月七日同日軍交火以來,雖奮力反擊,無奈武器和兵力都不如日軍,因此傷亡慘重,戰線岌岌可危。
湯恩伯於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得到消息,增援的衛立煌部遭日軍阻擊,他的內心開始動搖;與此同時,他的左翼劉汝明部在萬全也遭到日軍攻擊,二十三日敗退到張家口。
二十五日,日軍猛攻橫嶺城及八達嶺長城一線。此時湯恩伯認為增援無望,他手中的預備隊已經全部投入戰鬥,而自己的左翼已經不存在,此時日軍的猛攻更加重了他的恐慌,於是他在二十六日淩晨下達命令:各部於二十六日下午一時三十分自行撤退。
守衛南口**已經撤退,可各部隊在撤離中仍未脫離與日軍的接觸,轉移中的部隊仍與四麵而來的日軍苦戰。
二十七日,日軍左翼第五師團、右翼**混成第十一旅已經分別占領南口附近的懷來、延慶,再加上日軍香月清司第一軍的航空兵部隊、炮兵部隊早已對第十師虎視眈眈,第十師有了被敵人圍殲的可能。
正在原地待命的衛立煌已無可增援之對象,而自己的部隊有可能被敵人圍殲。二十九日,衛立煌命令停止增援,部隊回撤。
李青林的一班這段時間沒有參加戰鬥,他們一直在強行軍中度過,但是李青林並沒有放鬆對新兵的戰前訓練。在行軍的路上,在休息的空閑時間裏,李青林、小六子、李狗剩都分別想新兵們反複講解分組戰術的要點。
分組戰法隻不過是將那些單兵戰術合理組合起來而已,最為關鍵的是戰鬥人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配合。
新兵們也是經過新兵營訓練的,已經受過最基本的單兵戰鬥訓練。但是沒有文化是新兵們的普遍現象,他們的接受能力確實很差,經過反複的強調,新兵們好不容易才掌握了最基本的理論,實際的效果還要在戰鬥中檢驗。
麵對此等情況,李青林不禁暗地裏感慨:還是毛太祖說的是真理,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就是愚蠢的軍隊!
;
此時**班排進攻戰術也是學習德軍,都是假設在強大火力準備以後的的班排進攻,隊形相對密集,根本不符合中國戰場的實際情況。
李青林提出的這個戰法也不是他發明的,而是他這幾天在戰場上親眼看到日軍波浪式攻擊的強悍,再聯想到共軍林大元帥著名的“一點兩麵”、“三三製”、“三猛”、“四快一慢”等戰術所設計的。
這個戰術其實主要還是學自日本人的作戰方式,具體就是將全班分成三個小組,每組四人。每組由一個小組長指揮,他自己做作為班長指揮三個組長。全班在進攻時一組前進,二、三組掩護射擊;當一組到達預定位置,二組再前進,一、三組掩護,如此循環往複。三個組在戰場上互相掩護,交替進攻,呈跳躍起伏的波浪式前進。雖然實際進攻人數並不多,但是給敵人的壓力始終不減。
當李青林第一次見到日軍這種進攻方式時就大吃一驚,當時他就認為日軍采取的就是“一點兩麵”和“三三製”的班排進攻戰術。李青林甚至已經認為林大元帥的那些戰術是不是借鑒了日軍的戰法,隻不過將日軍的戰法用精煉以後,再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給戰士而已。
李青林這個戰法一提出來,就得到了小六子和李狗剩的的堅決支持,因為他們已經見識過這種進攻方式的強悍威力。
當別的班還在忙碌著打槍投彈刺殺訓練時,李青林他們已經重點練習分組進攻防禦戰術了。排長也是見識過日軍進攻的威力的,他在一邊注視了一會,最後也翹著大拇指讚揚起來。
雖然李青林他們都在加緊戰前訓練,可戰爭並沒有給他們留更多的時間。
八月二十三日淩晨,第十師五十七團集中兵力發動反攻,對麵日軍陣地已被突破,日軍已經潰敗。衛立煌命令第十師五十七團乘勝向鎮邊方向攻擊前進,以接應第十三軍。
連長匆匆趕來命令所有官兵立即集合,部隊緊急向鎮邊方向急行軍。
其實不僅僅五十七團遭遇了日軍阻擊,其他各團在大致相同的時間敵人交火。日軍派來的阻擊部隊目的就是為攻克南口爭取時間。
八月二十二日,其他部隊已經突破了日軍陣地。為了及早增援十三軍,他們甚至連戰場都沒時間打掃。部隊丟掉了一些輜重,官兵們輕裝前進,隻帶隨身了必要的武器彈藥跑步前進。
從八月二十二日起,天降大雨。大雨使山間道路濕滑難行,隊伍裏不時有人摔倒掉隊。但是大雨也給第十師帶來了一個好處,那就是日軍的飛機不能起飛,不能對第十師進行偵察或者轟炸。
八月二十三日,第十師主力到達青白口。青白口是永定河上的一個渡口,是第十師增援鎮邊**的必經之地。
平時永定河水量不大,河水也不深,一般情況下士兵可以趟著河水過河。可連日的大雨使永定河河水暴漲,要過河必須用船渡人。
李默庵當即下令:第十師分散強渡。
過河以後,第十師繼續強行軍,南口已經近在咫尺。
就在大家認為大功告成之時,第十師在南口以西幾公裏處遇到了日軍第十一旅團的阻擊,敵我雙方都是突然相遇,都未設堅固陣地,雙方戰鬥極為激烈。
從交火的情況看,日軍第十一旅團也是強弩之末。衛立煌命令電台呼叫守衛南口的湯恩伯部隊,希望他們配合作戰、前後夾擊,一舉殲滅當前之敵。
可電台無論怎樣呼叫,就是沒有十三軍的回答,十三軍聯係不上了。
衛立煌不愧為**虎將,他當即下令:不管有沒有十三軍的配合,第十師必須打進鎮邊。
五二七團因為最後突破日軍陣地,他們成為全師後衛部隊。李青林他們二營因為剛剛才整編,所以被安排全團為預備隊,所以行軍途中的戰鬥沒有他們的份。不過這對新兵們有好處,他們可以慢慢適應戰爭的環境。
大雨也破壞了道路,日軍的坦克、裝甲車無法助陣,飛機也無法起飛轟炸。第十師一鼓作氣,各部隊連續進攻,第十師一部終於在二十六日下午攻進南口以西的鎮邊,另一部占領了南口附近的大村。
可這兩個地方十室九空,人民早已跑得不見蹤影,甚至連湯恩伯的部隊也不見蹤影。
衛立煌命令部隊堅強警戒,原地待命,同時讓電台緊急同南京統帥部聯係。良久始得複電,謂湯恩伯部已自行撤離!
湯恩伯的第十三軍自八月七日同日軍交火以來,雖奮力反擊,無奈武器和兵力都不如日軍,因此傷亡慘重,戰線岌岌可危。
湯恩伯於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得到消息,增援的衛立煌部遭日軍阻擊,他的內心開始動搖;與此同時,他的左翼劉汝明部在萬全也遭到日軍攻擊,二十三日敗退到張家口。
二十五日,日軍猛攻橫嶺城及八達嶺長城一線。此時湯恩伯認為增援無望,他手中的預備隊已經全部投入戰鬥,而自己的左翼已經不存在,此時日軍的猛攻更加重了他的恐慌,於是他在二十六日淩晨下達命令:各部於二十六日下午一時三十分自行撤退。
守衛南口**已經撤退,可各部隊在撤離中仍未脫離與日軍的接觸,轉移中的部隊仍與四麵而來的日軍苦戰。
二十七日,日軍左翼第五師團、右翼**混成第十一旅已經分別占領南口附近的懷來、延慶,再加上日軍香月清司第一軍的航空兵部隊、炮兵部隊早已對第十師虎視眈眈,第十師有了被敵人圍殲的可能。
正在原地待命的衛立煌已無可增援之對象,而自己的部隊有可能被敵人圍殲。二十九日,衛立煌命令停止增援,部隊回撤。
李青林的一班這段時間沒有參加戰鬥,他們一直在強行軍中度過,但是李青林並沒有放鬆對新兵的戰前訓練。在行軍的路上,在休息的空閑時間裏,李青林、小六子、李狗剩都分別想新兵們反複講解分組戰術的要點。
分組戰法隻不過是將那些單兵戰術合理組合起來而已,最為關鍵的是戰鬥人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配合。
新兵們也是經過新兵營訓練的,已經受過最基本的單兵戰鬥訓練。但是沒有文化是新兵們的普遍現象,他們的接受能力確實很差,經過反複的強調,新兵們好不容易才掌握了最基本的理論,實際的效果還要在戰鬥中檢驗。
麵對此等情況,李青林不禁暗地裏感慨:還是毛太祖說的是真理,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就是愚蠢的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