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太監聽到這兒,目芒忽然收縮了起來,一雙眸子閃耀著喜悅的光芒,光芒一閃而過,便恢複了剛才的憨傻之色,微微一笑道:“可不是麽,當年的太子,雖說不管事,但在成祖麵前,說出的話兒,那可是比當今聖上好管用呢?更別說漢王、趙王了?”
海公公嘿嘿一笑,道:“誰說不是呢?”
中年太監目光飛快的瞥了一眼海公公,小心的道:“當今聖上體弱多病,偏偏不知修養,這般癡迷女色,這身子隻怕是吃不消了?”
與中年太監說了一番話兒,海公公似乎也熟悉了幾分,輕輕歎息了聲道:“可不是麽,皇帝如此不愛惜身子,夜夜如此,隻怕是沒幾年了,太子遠在南京,宮中的消息未必知道啊,反而是漢王、趙王,一直蠢蠢欲動,到時隻怕——?“
中年太監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海公公,歎了聲,道:“南京乃陪都,地位不輸京城,太子是國家儲君,自當鎮守南京,宮中消息全耐海公公一幹人竭力堅持,太子多少才知曉一些,不至於以為所知啊?說起來還要多謝海公才是?”
海公公扭過頭看了一眼中年太監,此人乃是朱瞻基的貼身太監,名叫陳蕪,備受寵信,乃是太子自幼的心腹之人,所以他不敢輕視,嗬嗬一笑,道:“陳公公說笑了,奴才嘛,自是忠於皇家,乃是份內之事,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國之儲君,咱家豈能不多幫忙啊?”
陳蕪點了點頭,道:“難得海公公如此忠心太子,如今太子遠在南京,漢王、趙王不懷好意,一旦聖上稍有不測,樂安州靠近京城,漢王性情凶悍,作戰勇猛,於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在武將中威信很高,振臂高呼,兵臨城下怕是對太子不利啊?”
海公公細細的眼眸微微閃爍了一下,掃了一眼陳蕪,不緊不慢的道:“你說得極是?隻可惜咱家是一介太監,不能為太子殿下效力?”
陳蕪微微一笑,隨即正色道:“海公此言差言,太監便可不成就大事麽,想當年唐玄宗時,太監高力士唐玄宗平定韋皇後和太平公主之亂,深得玄宗寵信,終於累官至驃騎大將軍,渤海郡公。唐室權臣如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等,雖有才寵,然皆厚結力士,故能位至將相。大臣稱之為“翁”,皇帝亦呼之為“將軍”而不名,被後人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便是我朝三保太監,因戰功顯赫,獲成祖賜姓”鄭”的殊榮,從此改稱鄭和,並擢拔為內官監太監。奉成祖命,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太倉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回國,立下赫赫戰功,聲名遠揚,我大明一朝滿朝文武那個不是高看一眼!“
海濤素來以唐朝高力士為榜樣,聽陳蕪這麽一說,頓時心生羨慕。
陳蕪見海濤神色看在眼裏,不動聲色的一笑,道:“海公公文韜武略,可不是高力士,三保太監麽,比起他們不過是少了些機遇而已,如今,皇帝沉迷女色,外有趙王、漢王窺視皇位,太子遠在南京,若海公能及時送消息給太子,他日太子榮登皇位,海公的從龍之功,還能少得了麽,到時太子親自賜姓,授予官爵,這些可是不世之功,是貨真價實的功勳,世人那個不得高看公公一眼?“
“是啊,聖上如此不愛惜龍體,還能有幾年好活呢,本等本是殘缺之人,去哪裏世人低看一眼,尤其是那些文人,更是對我等恨之入骨,何曾拿正眼瞧過我等,高力士,鄭和被世人稱讚,莫不是建立了不世功勳,他們可以,我海濤也一樣行!“海濤眼裏灼熱,充滿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
陳蕪見海濤依然心動,心中大喜,繼續說道:“世人皆以我等乃殘缺之人,不可成就大事,實乃世人不曾給我等機會,你別看那些文人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可是他能做出這麽多大事來,若不是有科舉,有皇帝信任,他們能做成麽?“
海濤心中萬分激動,忙不迭的點頭道:“不錯,不錯,說得極是,若沒有皇帝信任,他們幾個能成就大事?”
陳蕪道:“所以,這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如今天子地位岌岌不保的時候,隻要我等抓住機會,力挽狂瀾,幫助太子殿下,太子仁厚,一旦登基,必厚待你我,到那時滿朝文武百官,那個不得高看你我一眼,成就高力士、鄭和之聲名,指日可待啊?”“對,對,不能錯過這等機會?“海濤心中澎湃不已。
陳蕪道:“眼下太子遠在南京,京城消息難以知曉,海公大可給將消息一一送給太子,也好讓太子做好準備,不至於日後聖上有何不測,太子一無所知?”
海濤點了點頭,道:“陳公公言之有理!北京與南京一北一南,相隔何止千裏,太子與南京監國,的確難以知曉,這樣吧,你是太子的貼身大伴,傳遞消息便有你送往南京?也好讓太子有所準備?“
陳蕪大喜道:“卑職一定不負所托!”
海濤點了點頭,伸手入懷,從懷中摸出一封信來,交給陳蕪道:“這是聖上這些時日的所吃的丹藥,你也一並送給太子吧?“
陳蕪接過信箋,正要轉身,門口急急忙忙的走進來一個太監,焦急的道:“海公公,皇上已經入了慈寧宮,催促卑職前來告知海公公,皇帝索要的丹藥,快些送去?“
海公公與陳蕪相視一望,各自歎了聲。海公公點頭道:“我知道了,這就去!“說完轉身出了東暖閣,仿佛想起了什麽,一拍腦門道:”我險些忘了,皇上命我傳旨給漢王,繼續進貢丹藥,你,去將此事告訴門前的侍衛,讓漢王盡快進貢丹藥,這一次要三十粒!“
“是!”門口那太監應了聲,急急忙忙的去了。
……………………
《禹貢》青州之域,又兗州之域。春秋為齊地,管仲曰:“北至於無棣。”
秦並天下,為齊郡。漢為平原、渤海、千乘三郡地。曹魏屬樂陵國,晉石苞為樂陵公是也。隋開皇十七年,割滄州陽信縣置棣州,大業二年廢入滄州。武德四年又置棣州,六年又廢。貞觀十七年又置棣州,治厭次,領陽信、商河、厭次、蒲台四縣。屬河南道。垂拱四年,析蒲台、慶次兩縣置渤海縣屬棣州。五代因之,至永樂元年,因避朱棣名諱改棣州為樂安州,屬濟南府。
這裏原本算不什麽繁華之地,但自從於永樂十四年漢王朱高煦徙封樂安州(今山東惠民縣)後,這個小小的樂安州便熱鬧了起來,呈現一片繁華之相。
朱高熙的漢王府位於樂安州最繁華的地帶,自從十五年三月,朱棣因漢王所為不法,稱其長史史程棕、紀善周巽等不能匡正,皆斥交趾為吏,嚴厲嗬斥了漢王朱高熙,隻可惜朱高煦仍然不收斂,在府中私募軍士三千餘人,不隸籍兵部;縱容士兵在京師內外掠奪,並肢解無罪的人投江;此外殺死兵馬指揮徐野驢,及僭用乘輿器物。朱棣聽聞後,在返回南京時候質問蹇義。蹇義不敢對答,堅持稱自己不知道。又問楊士奇,楊士奇對答:“漢王最初封國在雲南,他不肯去任;之後改為青州,又堅持不行。現在朝廷將遷都北京,他卻要留守南京。他的想法路人都能知道了。希望陛下盡早處理,使得其有定所,用父自之恩,能夠留下永世之利。”朱棣聽後默然。幾天後,朱棣又得知朱高煦私造兵器,陰養死士,招納亡命,及漆皮為船,教習水戰等事,因而大怒,當麵訓話,將其衣冠奪走,掛在西華門內。皇太子朱高熾力求營救,才免去此事。至此朱高熙已經在樂安州整整八年了,這八年他毫無收斂,將自己的王府重新修建了一番,新建的漢王府闊別宮殿,占地八百餘畝,竟占了大半個樂安街。讓人驚訝。
整幢王府坐北朝南,處處殿閣樓台、金碧輝煌。中軸線上的建築主要有承運門、承運殿、端禮殿、昭明殿等。莊嚴的正門點綴著樂亭、表柱、三橋、石獅等皇家建築,令人感到肅殺之氣。
府內布置十分精巧華麗,園林精致優美,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隻是按照朝廷的對藩王的府邸多有規定,從王府的周長,到城牆的高度,從占地的麵積,到王府的結構,都有著統一的標準,像漢王王府這樣的氣勢巍然的府邸,府總亭台樓閣,人數不下千人,或多或少有僭越之嫌,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止朱高熙的怒氣。
此刻的漢王府的大堂裏,漢王朱高熙正背負著雙手踱來踱去,兩道濃眉幾乎擰成了一道疙瘩,仿佛有重大的心事難以解決一般。幾位心腹都小心翼翼的端坐在一旁喝茶,不敢貿然說話,生怕一不小心說錯了話兒,哪裏開罪了這位性情暴躁的王爺。
海公公嘿嘿一笑,道:“誰說不是呢?”
中年太監目光飛快的瞥了一眼海公公,小心的道:“當今聖上體弱多病,偏偏不知修養,這般癡迷女色,這身子隻怕是吃不消了?”
與中年太監說了一番話兒,海公公似乎也熟悉了幾分,輕輕歎息了聲道:“可不是麽,皇帝如此不愛惜身子,夜夜如此,隻怕是沒幾年了,太子遠在南京,宮中的消息未必知道啊,反而是漢王、趙王,一直蠢蠢欲動,到時隻怕——?“
中年太監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海公公,歎了聲,道:“南京乃陪都,地位不輸京城,太子是國家儲君,自當鎮守南京,宮中消息全耐海公公一幹人竭力堅持,太子多少才知曉一些,不至於以為所知啊?說起來還要多謝海公才是?”
海公公扭過頭看了一眼中年太監,此人乃是朱瞻基的貼身太監,名叫陳蕪,備受寵信,乃是太子自幼的心腹之人,所以他不敢輕視,嗬嗬一笑,道:“陳公公說笑了,奴才嘛,自是忠於皇家,乃是份內之事,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國之儲君,咱家豈能不多幫忙啊?”
陳蕪點了點頭,道:“難得海公公如此忠心太子,如今太子遠在南京,漢王、趙王不懷好意,一旦聖上稍有不測,樂安州靠近京城,漢王性情凶悍,作戰勇猛,於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在武將中威信很高,振臂高呼,兵臨城下怕是對太子不利啊?”
海公公細細的眼眸微微閃爍了一下,掃了一眼陳蕪,不緊不慢的道:“你說得極是?隻可惜咱家是一介太監,不能為太子殿下效力?”
陳蕪微微一笑,隨即正色道:“海公此言差言,太監便可不成就大事麽,想當年唐玄宗時,太監高力士唐玄宗平定韋皇後和太平公主之亂,深得玄宗寵信,終於累官至驃騎大將軍,渤海郡公。唐室權臣如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等,雖有才寵,然皆厚結力士,故能位至將相。大臣稱之為“翁”,皇帝亦呼之為“將軍”而不名,被後人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便是我朝三保太監,因戰功顯赫,獲成祖賜姓”鄭”的殊榮,從此改稱鄭和,並擢拔為內官監太監。奉成祖命,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太倉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回國,立下赫赫戰功,聲名遠揚,我大明一朝滿朝文武那個不是高看一眼!“
海濤素來以唐朝高力士為榜樣,聽陳蕪這麽一說,頓時心生羨慕。
陳蕪見海濤神色看在眼裏,不動聲色的一笑,道:“海公公文韜武略,可不是高力士,三保太監麽,比起他們不過是少了些機遇而已,如今,皇帝沉迷女色,外有趙王、漢王窺視皇位,太子遠在南京,若海公能及時送消息給太子,他日太子榮登皇位,海公的從龍之功,還能少得了麽,到時太子親自賜姓,授予官爵,這些可是不世之功,是貨真價實的功勳,世人那個不得高看公公一眼?“
“是啊,聖上如此不愛惜龍體,還能有幾年好活呢,本等本是殘缺之人,去哪裏世人低看一眼,尤其是那些文人,更是對我等恨之入骨,何曾拿正眼瞧過我等,高力士,鄭和被世人稱讚,莫不是建立了不世功勳,他們可以,我海濤也一樣行!“海濤眼裏灼熱,充滿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
陳蕪見海濤依然心動,心中大喜,繼續說道:“世人皆以我等乃殘缺之人,不可成就大事,實乃世人不曾給我等機會,你別看那些文人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可是他能做出這麽多大事來,若不是有科舉,有皇帝信任,他們能做成麽?“
海濤心中萬分激動,忙不迭的點頭道:“不錯,不錯,說得極是,若沒有皇帝信任,他們幾個能成就大事?”
陳蕪道:“所以,這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如今天子地位岌岌不保的時候,隻要我等抓住機會,力挽狂瀾,幫助太子殿下,太子仁厚,一旦登基,必厚待你我,到那時滿朝文武百官,那個不得高看你我一眼,成就高力士、鄭和之聲名,指日可待啊?”“對,對,不能錯過這等機會?“海濤心中澎湃不已。
陳蕪道:“眼下太子遠在南京,京城消息難以知曉,海公大可給將消息一一送給太子,也好讓太子做好準備,不至於日後聖上有何不測,太子一無所知?”
海濤點了點頭,道:“陳公公言之有理!北京與南京一北一南,相隔何止千裏,太子與南京監國,的確難以知曉,這樣吧,你是太子的貼身大伴,傳遞消息便有你送往南京?也好讓太子有所準備?“
陳蕪大喜道:“卑職一定不負所托!”
海濤點了點頭,伸手入懷,從懷中摸出一封信來,交給陳蕪道:“這是聖上這些時日的所吃的丹藥,你也一並送給太子吧?“
陳蕪接過信箋,正要轉身,門口急急忙忙的走進來一個太監,焦急的道:“海公公,皇上已經入了慈寧宮,催促卑職前來告知海公公,皇帝索要的丹藥,快些送去?“
海公公與陳蕪相視一望,各自歎了聲。海公公點頭道:“我知道了,這就去!“說完轉身出了東暖閣,仿佛想起了什麽,一拍腦門道:”我險些忘了,皇上命我傳旨給漢王,繼續進貢丹藥,你,去將此事告訴門前的侍衛,讓漢王盡快進貢丹藥,這一次要三十粒!“
“是!”門口那太監應了聲,急急忙忙的去了。
……………………
《禹貢》青州之域,又兗州之域。春秋為齊地,管仲曰:“北至於無棣。”
秦並天下,為齊郡。漢為平原、渤海、千乘三郡地。曹魏屬樂陵國,晉石苞為樂陵公是也。隋開皇十七年,割滄州陽信縣置棣州,大業二年廢入滄州。武德四年又置棣州,六年又廢。貞觀十七年又置棣州,治厭次,領陽信、商河、厭次、蒲台四縣。屬河南道。垂拱四年,析蒲台、慶次兩縣置渤海縣屬棣州。五代因之,至永樂元年,因避朱棣名諱改棣州為樂安州,屬濟南府。
這裏原本算不什麽繁華之地,但自從於永樂十四年漢王朱高煦徙封樂安州(今山東惠民縣)後,這個小小的樂安州便熱鬧了起來,呈現一片繁華之相。
朱高熙的漢王府位於樂安州最繁華的地帶,自從十五年三月,朱棣因漢王所為不法,稱其長史史程棕、紀善周巽等不能匡正,皆斥交趾為吏,嚴厲嗬斥了漢王朱高熙,隻可惜朱高煦仍然不收斂,在府中私募軍士三千餘人,不隸籍兵部;縱容士兵在京師內外掠奪,並肢解無罪的人投江;此外殺死兵馬指揮徐野驢,及僭用乘輿器物。朱棣聽聞後,在返回南京時候質問蹇義。蹇義不敢對答,堅持稱自己不知道。又問楊士奇,楊士奇對答:“漢王最初封國在雲南,他不肯去任;之後改為青州,又堅持不行。現在朝廷將遷都北京,他卻要留守南京。他的想法路人都能知道了。希望陛下盡早處理,使得其有定所,用父自之恩,能夠留下永世之利。”朱棣聽後默然。幾天後,朱棣又得知朱高煦私造兵器,陰養死士,招納亡命,及漆皮為船,教習水戰等事,因而大怒,當麵訓話,將其衣冠奪走,掛在西華門內。皇太子朱高熾力求營救,才免去此事。至此朱高熙已經在樂安州整整八年了,這八年他毫無收斂,將自己的王府重新修建了一番,新建的漢王府闊別宮殿,占地八百餘畝,竟占了大半個樂安街。讓人驚訝。
整幢王府坐北朝南,處處殿閣樓台、金碧輝煌。中軸線上的建築主要有承運門、承運殿、端禮殿、昭明殿等。莊嚴的正門點綴著樂亭、表柱、三橋、石獅等皇家建築,令人感到肅殺之氣。
府內布置十分精巧華麗,園林精致優美,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隻是按照朝廷的對藩王的府邸多有規定,從王府的周長,到城牆的高度,從占地的麵積,到王府的結構,都有著統一的標準,像漢王王府這樣的氣勢巍然的府邸,府總亭台樓閣,人數不下千人,或多或少有僭越之嫌,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止朱高熙的怒氣。
此刻的漢王府的大堂裏,漢王朱高熙正背負著雙手踱來踱去,兩道濃眉幾乎擰成了一道疙瘩,仿佛有重大的心事難以解決一般。幾位心腹都小心翼翼的端坐在一旁喝茶,不敢貿然說話,生怕一不小心說錯了話兒,哪裏開罪了這位性情暴躁的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