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姐泛起一片羞紅,白了他一眼,嗔道:“討厭——?
兩人摟著說了一會兒話,期間楊崢又將寶哥哥的故事說了一段,期間少不了夾雜了一些雲遊太虛的片段,二小姐嘴上笑罵,心裏卻是高興萬分,沒少讓他占些便宜,隻可惜,氣氛雖好,景色也對,二小姐到了最後,也是一副任君胡來的模樣,但楊崢終究礙於她十六歲的年紀,不敢越過雷池一步,硬生生的將那點念頭給壓製了下來。79閱.
二小姐走後,他見彭家上上下下忙碌,也不好整日躲在房舍裏,和段譽一起幫了一些小忙,搬了一些年貨,期間始終沒見到大小姐,想起那一晚奇怪的夢境,心裏多少有些擔心日後大小姐真如如此做。
下午一過,就算是正式過年了,各種炮竹之聲絡繹不絕,孩子的嬉鬧聲,街上也是一片熱鬧,每家每戶開始掃庭、貼對聯兒,親朋來往不斷,入夜的時候炮竹聲徹夜不停,各家各戶燈火徹夜通明,西湖湖畔,各種帶有年味的活動也多不勝數,鬥雞、彈棋、投壺、蹴鞠、玩酒牌、觀看花燈——?還有小孩喜愛看的吐火、馬戲、踢毽子……
除夕這一天,彭家從早上開始就打掃庭院的,楊崢象征性的收拾了一下,待夜色差不多到的時候,剪了一些紅紙,寫了一幅對聯,幾個大大的喜字,貼在了自己房舍的前前後後。
待第一陣炮竹聲後,彭家開始吃年夜飯,吃的是餃子,期間陪著段譽、福伯做了一些遊戲,活絡了一下氣氛。
吃完了年夜飯,才見彭夫人一臉倦容的走進來食堂,開始給府上的仆人發放紅包,楊崢捏了捏自己那一份,憑著厚度,他便知道不少,也不看直接塞入懷中,對著眾人抱拳恭賀了一番,說了一些祝福的話兒,便回到了自己的雅舍裏。
永樂二十二年,就此過去。
當然了這隻是大明普通人家的年,對於一國之君,一個登基不久的新皇帝來說,這一年尤顯重要。
因為過了今晚,新皇帝就不再用父親的年號,按照規定,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年號。
自從永樂皇帝於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在第三次北伐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機作亂,因此秘不發喪,將軍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將朱棣的遺體裝入棺材中,每日還是照例進餐、請安,隻是皇帝的車簾再也沒有掀開、皇帝也再沒有說話,軍中一切如常,同時,派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後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由於大臣們的精心安排,總算沒有爆發什麽叛亂,皇位得以平穩過渡,舉國歡呼,新皇帝自問沒有父親的雄才偉略,但他隨父征戰多年,知道創業很難,登基後重用戶部尚書夏元吉,采取了一係列減少國家開支的措施,因為永樂年間,遷都、修《永樂大典》、征戰蒙古,下西洋,出兵安南留下的創傷,經過這數月的恢複,如今總算是有了成效,國家還算安穩,尤其是他聽信了楊士奇、楊榮、楊博等人建議,在登基後用賢臣,削汰冗官,廢除了前朝的宮刑,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辦珠寶;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修明綱紀,愛民如子,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對於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這一切都使得大明百姓充分的休養生息,父親留下戰爭創傷也慢慢恢複,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如今的大明一派欣欣向榮,對於一個剛剛登基的皇帝來,這第一個年能取得這樣的成效,不得不是說有些驕傲。
如今他才四十八歲,還年輕,他相信隻要他勤政愛民,他開創的王朝,也一定比祖父、父親更加繁榮,更加昌盛,他也會成為曆史上比肩唐宗宋祖的聖君。
而要做好這一切,首先得需要自己的年號,新的皇帝即位,踐阼為主,需要重定正朔,以顯示奉天承運,上順天道,下合人意,而重新確定年號紀年,正是奉正朔的一種表示,他朱高熾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年號。
為此,他一早讓禮部著手議定年號,但這些時日禮部尚書不在朝廷,所以他將此事交給了太子少師呂震處理。
這呂震臨潼人。洪武年間以鄉舉進入太學,後升山東按察司試僉事。之後入朝擔任戶部主事,後升北平按察司僉事。燕王朱棣起兵後,呂震降於朱棣,被命侍奉世子。永樂初年,升任真定知府,三年後升刑部尚書,永樂六年,改禮部尚書。朱高熾監國期間,其女婿主事張鶴朝參失儀,朱高熾因為看在呂震的份上寬宥了他。朱棣知道後很憤怒,將呂震和蹇義投進錦衣衛監獄,但不久之後,就給他們複職。
此人曾三次奉命省親,其中兩次正值關中鬧饑荒,呂震令有關官員出粟賑濟,回來後才上報朱棣。但他沒有學術,任禮官卻不知大體,所以朱高熾對於本沒什麽好感,但此人多了禮部尚書多年,在楊士奇不在北京,一時倒也按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而且此人倒也不是一無是處,永樂年間,擔當禮部尚書之時,每次奏事,別的尚書都手拿副本,又與左右侍郎輪番上奏。呂震身兼三部之任,奏章更多,但他都是自己口授奏章,不用侍郎參予。情狀複雜,千頭萬緒,他都背誦如流,不曾有誤。他曾扈從朱棣北狩,朱棣見有石碑立在沙磧中,率群臣去讀碑文。過了一年,朱棣與文臣談及該石碑,詔令禮部派官去錄回碑文。呂震說不用派,請備好筆紙在皇上麵前寫出來。朱棣暗中派人去拓回碑文校對,竟無一字脫誤。這份能耐,讓朱高熾很是欣賞,故此將此等大事交給了他。
經過幾日的商討,呂震倒也不負所托,於昨日送來商議的年號的結果,隻是朱高熾有些不滿意,遲遲沒有朱批。
此時的龍椅上,朱高熾皺著眉頭細細斟酌呂震送上的年號,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守在身旁的太監王振斜眼瞥了一眼那奏折,不安多看,弓著身子小心翼翼的走到龍椅旁,將龍椅茶幾旁邊的茶杯輕輕撤了下去,他生怕驚動了正在思索的朱高熾,因此他大動作極為小心,可以說沒有半點響聲。
但朱高熾還是看到了他,對於這個為自己披紅的太監,朱高熾還是有些影響的,尤其是那一手模仿自己筆法的書法沒讓內閣的楊榮看出破綻,讓他很高興,對這個太監的印象多了幾分好感。
此時,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麽,竟將手中的奏折放了茶幾上,對著王振道:“你可是叫王振?”
王振心頭一喜,皇帝既然能記住自己的名字,見皇帝看著自己,忙跪下道:“回稟皇上,正是奴才?”
朱高熾點了點頭,並沒有讓他站起來,祖父當年定下的規矩“太監不得幹政“雖說經過了這麽多年,有些鬆懈,但素來喜好讀書的他,並不覺得祖父當年這條禁令有什麽錯,昔日繁華的大唐這些太監可沒少禍害。
心裏知道是一回事,但怎樣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他看來,偶爾讓這些太監幫自己做一些小事情,分擔一些事情,但也不是什麽壞事。
沉吟了一番,問道:“以你看這幾個年號,朕該選哪一個好呢?“
王振飛快的瞟了一眼奏折,叩頭道:“奴才,奴才不敢?“
朱高熾對王振顫抖的神情感到很滿意,哼了聲道:“是你讓你看,你不必驚慌!“
“是!“王振應了聲,這才抬起眼睛飛快的瞟了幾眼,見那奏折上一堆恭維的話兒,直到末尾處才寫上了幾個年號,”建康、元嘉、興平、中和、洪熙幾個年號,他還注意的在前麵的幾個年號上,皇帝都用朱紅的筆法點了幾下,唯獨洪熙那個年號前麵多了幾點。
“看來皇帝對”洪熙“有些意動了。“王振在心裏暗暗嘀咕了聲,不敢多看。
朱高熾道:“你以為朕用那個年號好?不必害怕,想到什麽說什麽,朕恕你無罪!”
一聽“恕你無罪”王振膽子也大了些,腦海裏飛快的轉動了一下,弓著身子行了一下禮道:“稟皇帝,奴才進宮之前,也讀了一些史書,從史書上知道,這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建元。《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前一百二十二年)為元狩元年。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
兩人摟著說了一會兒話,期間楊崢又將寶哥哥的故事說了一段,期間少不了夾雜了一些雲遊太虛的片段,二小姐嘴上笑罵,心裏卻是高興萬分,沒少讓他占些便宜,隻可惜,氣氛雖好,景色也對,二小姐到了最後,也是一副任君胡來的模樣,但楊崢終究礙於她十六歲的年紀,不敢越過雷池一步,硬生生的將那點念頭給壓製了下來。79閱.
二小姐走後,他見彭家上上下下忙碌,也不好整日躲在房舍裏,和段譽一起幫了一些小忙,搬了一些年貨,期間始終沒見到大小姐,想起那一晚奇怪的夢境,心裏多少有些擔心日後大小姐真如如此做。
下午一過,就算是正式過年了,各種炮竹之聲絡繹不絕,孩子的嬉鬧聲,街上也是一片熱鬧,每家每戶開始掃庭、貼對聯兒,親朋來往不斷,入夜的時候炮竹聲徹夜不停,各家各戶燈火徹夜通明,西湖湖畔,各種帶有年味的活動也多不勝數,鬥雞、彈棋、投壺、蹴鞠、玩酒牌、觀看花燈——?還有小孩喜愛看的吐火、馬戲、踢毽子……
除夕這一天,彭家從早上開始就打掃庭院的,楊崢象征性的收拾了一下,待夜色差不多到的時候,剪了一些紅紙,寫了一幅對聯,幾個大大的喜字,貼在了自己房舍的前前後後。
待第一陣炮竹聲後,彭家開始吃年夜飯,吃的是餃子,期間陪著段譽、福伯做了一些遊戲,活絡了一下氣氛。
吃完了年夜飯,才見彭夫人一臉倦容的走進來食堂,開始給府上的仆人發放紅包,楊崢捏了捏自己那一份,憑著厚度,他便知道不少,也不看直接塞入懷中,對著眾人抱拳恭賀了一番,說了一些祝福的話兒,便回到了自己的雅舍裏。
永樂二十二年,就此過去。
當然了這隻是大明普通人家的年,對於一國之君,一個登基不久的新皇帝來說,這一年尤顯重要。
因為過了今晚,新皇帝就不再用父親的年號,按照規定,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年號。
自從永樂皇帝於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在第三次北伐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機作亂,因此秘不發喪,將軍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將朱棣的遺體裝入棺材中,每日還是照例進餐、請安,隻是皇帝的車簾再也沒有掀開、皇帝也再沒有說話,軍中一切如常,同時,派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後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由於大臣們的精心安排,總算沒有爆發什麽叛亂,皇位得以平穩過渡,舉國歡呼,新皇帝自問沒有父親的雄才偉略,但他隨父征戰多年,知道創業很難,登基後重用戶部尚書夏元吉,采取了一係列減少國家開支的措施,因為永樂年間,遷都、修《永樂大典》、征戰蒙古,下西洋,出兵安南留下的創傷,經過這數月的恢複,如今總算是有了成效,國家還算安穩,尤其是他聽信了楊士奇、楊榮、楊博等人建議,在登基後用賢臣,削汰冗官,廢除了前朝的宮刑,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辦珠寶;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修明綱紀,愛民如子,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對於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這一切都使得大明百姓充分的休養生息,父親留下戰爭創傷也慢慢恢複,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如今的大明一派欣欣向榮,對於一個剛剛登基的皇帝來,這第一個年能取得這樣的成效,不得不是說有些驕傲。
如今他才四十八歲,還年輕,他相信隻要他勤政愛民,他開創的王朝,也一定比祖父、父親更加繁榮,更加昌盛,他也會成為曆史上比肩唐宗宋祖的聖君。
而要做好這一切,首先得需要自己的年號,新的皇帝即位,踐阼為主,需要重定正朔,以顯示奉天承運,上順天道,下合人意,而重新確定年號紀年,正是奉正朔的一種表示,他朱高熾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年號。
為此,他一早讓禮部著手議定年號,但這些時日禮部尚書不在朝廷,所以他將此事交給了太子少師呂震處理。
這呂震臨潼人。洪武年間以鄉舉進入太學,後升山東按察司試僉事。之後入朝擔任戶部主事,後升北平按察司僉事。燕王朱棣起兵後,呂震降於朱棣,被命侍奉世子。永樂初年,升任真定知府,三年後升刑部尚書,永樂六年,改禮部尚書。朱高熾監國期間,其女婿主事張鶴朝參失儀,朱高熾因為看在呂震的份上寬宥了他。朱棣知道後很憤怒,將呂震和蹇義投進錦衣衛監獄,但不久之後,就給他們複職。
此人曾三次奉命省親,其中兩次正值關中鬧饑荒,呂震令有關官員出粟賑濟,回來後才上報朱棣。但他沒有學術,任禮官卻不知大體,所以朱高熾對於本沒什麽好感,但此人多了禮部尚書多年,在楊士奇不在北京,一時倒也按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而且此人倒也不是一無是處,永樂年間,擔當禮部尚書之時,每次奏事,別的尚書都手拿副本,又與左右侍郎輪番上奏。呂震身兼三部之任,奏章更多,但他都是自己口授奏章,不用侍郎參予。情狀複雜,千頭萬緒,他都背誦如流,不曾有誤。他曾扈從朱棣北狩,朱棣見有石碑立在沙磧中,率群臣去讀碑文。過了一年,朱棣與文臣談及該石碑,詔令禮部派官去錄回碑文。呂震說不用派,請備好筆紙在皇上麵前寫出來。朱棣暗中派人去拓回碑文校對,竟無一字脫誤。這份能耐,讓朱高熾很是欣賞,故此將此等大事交給了他。
經過幾日的商討,呂震倒也不負所托,於昨日送來商議的年號的結果,隻是朱高熾有些不滿意,遲遲沒有朱批。
此時的龍椅上,朱高熾皺著眉頭細細斟酌呂震送上的年號,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守在身旁的太監王振斜眼瞥了一眼那奏折,不安多看,弓著身子小心翼翼的走到龍椅旁,將龍椅茶幾旁邊的茶杯輕輕撤了下去,他生怕驚動了正在思索的朱高熾,因此他大動作極為小心,可以說沒有半點響聲。
但朱高熾還是看到了他,對於這個為自己披紅的太監,朱高熾還是有些影響的,尤其是那一手模仿自己筆法的書法沒讓內閣的楊榮看出破綻,讓他很高興,對這個太監的印象多了幾分好感。
此時,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麽,竟將手中的奏折放了茶幾上,對著王振道:“你可是叫王振?”
王振心頭一喜,皇帝既然能記住自己的名字,見皇帝看著自己,忙跪下道:“回稟皇上,正是奴才?”
朱高熾點了點頭,並沒有讓他站起來,祖父當年定下的規矩“太監不得幹政“雖說經過了這麽多年,有些鬆懈,但素來喜好讀書的他,並不覺得祖父當年這條禁令有什麽錯,昔日繁華的大唐這些太監可沒少禍害。
心裏知道是一回事,但怎樣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他看來,偶爾讓這些太監幫自己做一些小事情,分擔一些事情,但也不是什麽壞事。
沉吟了一番,問道:“以你看這幾個年號,朕該選哪一個好呢?“
王振飛快的瞟了一眼奏折,叩頭道:“奴才,奴才不敢?“
朱高熾對王振顫抖的神情感到很滿意,哼了聲道:“是你讓你看,你不必驚慌!“
“是!“王振應了聲,這才抬起眼睛飛快的瞟了幾眼,見那奏折上一堆恭維的話兒,直到末尾處才寫上了幾個年號,”建康、元嘉、興平、中和、洪熙幾個年號,他還注意的在前麵的幾個年號上,皇帝都用朱紅的筆法點了幾下,唯獨洪熙那個年號前麵多了幾點。
“看來皇帝對”洪熙“有些意動了。“王振在心裏暗暗嘀咕了聲,不敢多看。
朱高熾道:“你以為朕用那個年號好?不必害怕,想到什麽說什麽,朕恕你無罪!”
一聽“恕你無罪”王振膽子也大了些,腦海裏飛快的轉動了一下,弓著身子行了一下禮道:“稟皇帝,奴才進宮之前,也讀了一些史書,從史書上知道,這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建元。《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前一百二十二年)為元狩元年。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