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打探,他弄清楚了變故的來龍去脈,這座不起眼的小島上,竟有兩個朝廷,他們互相之間開戰,誰也不服誰,卻也誰也滅不了誰,實力在伯仲之間,但在他們登上這座小島後,號稱西王的朝廷戰勝了號稱東王的朝廷,但 “東王”戰敗後,西王朝廷開始秋後算賬,正好此時,他船隊經過“東王”的領地,一些將士上了岸,西王朝廷的人,誤以為他們是東王的援兵,竟對寶船的將士展開了廝殺,這一番廝殺好不厲害,船上的將士殺了船隊上岸船員一百七十多人。


    大明將士被殺的消息傳至寶船後,船上的其他將士聽說島上的人殺了自己兄弟,十分憤怒和激動,紛紛上了岸,要求他出兵,一舉解決了這個什麽西王朝廷。


    將士被殺他身為統帥,自然理解這些將士,兄弟無辜被殺,想要報仇在所難免,這些將士之所以沒有立即動手,那是因為他們受到的良好的訓練,在沒有聽他下達的命令之前,不敢貿然行動,畢竟他們是來完成使命的,不是來殺人的。


    當然他還知道,這些將士之所以要動手,一方麵是為了給死去的兄弟報仇,另一方麵無疑是仗著大明艦隊的無敵,憑著寶船上裝備了火炮和火槍等先進武器,一舉消滅島上的西王朝廷不費吹灰之力,所以他們要打。


    將士不斷地勸說,甚至不少將士已經拿起了武器,隻等他的一聲令下。


    但他沒有下達動手的號令,因為他肩上擔負著使命——威服四海,胸懷遠人!“


    “誰也不能動手!“他盯著那些躍躍欲試的下屬,冷聲喝道。


    將士吃驚的望著他,眼裏湧出了憤怒,自己兄弟無故被殺,身為統帥竟不敢出戰,此事若傳揚出去,我大明威望何在。“


    將士在不斷叫嚷,但他不為所動,隻是重複著一遍又一遍的命令:“誰也不許動手!”


    將士不解,有些憤怒,他不為所動。


    許久,他才朗聲道:“你們忘記了我們的使命麽,我們下西洋是做什麽的,難道是來殺人的麽,不,我們不是來殺人的,我們是來完成陛下的使命——威服四海,胸懷遠人。”


    他看到將士們的聲音小了,甚至不少將士已經放下了武器。


    他暗自鬆了一口氣,卻不敢鬆懈,繼續說道:“若我們動手,憑著我們的實力,想要剿滅西王朝廷,輕而易舉,但我們這樣做了,不但壞了我們大明的聲威,還偏離我們下西洋的原意,也會耽誤我們的行程,更嚴重的是,打敗爪哇的消息傳到西洋各地,各國就會懷疑我們的來意,我們的使命還能完成麽?”


    “不,不能完成,不能完成使命,我們下西洋還有什麽意義呢?”他的聲音落地有聲。


    “哐當!”


    一聲清脆,也不知是誰先放下了武器,跟著一陣哐啷的聲響,數萬將士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一場廝殺就此止住,此後他命令派出使者前往西王朝廷交涉此事。


    得知自己的將士殺了大明將士後,西王十分懼怕,派使者謝罪,要賠償六萬兩黃金以贖罪。鑒於西王誠惶誠恐,請罪受罰,於是稟明皇朝,化幹戈為玉帛,和平處理這一事件。明王朝決定放棄對麻喏八歇國的賠償要求,西王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感動,兩國從此和睦相處。


    僅此一事後,他的寶船繼續一路南下,先後經過蘇門答臘、錫蘭山等地,一路上與西洋各國交流受到了極大的歡迎,他們燦爛的笑容,熱情的問候,都讓他懷念不已。


    他多想多逗留幾日,但他不能,因為他還有一項更大的使命,去一個叫古裏國頒布朝廷的旨意。


    經過多日的輾轉,寶船成功抵達古裏國。


    此國西臨大海,南毗鄰柯枝國(今印度柯欽)。從古裏乘船三日到柯枝國,十日到錫蘭山國。當寶船抵達海岸的時候,古裏國沙米國王盛情款待遠方來客。他的船隊受到古裏國人熱情招待。海船上鼓聲、鑼聲、鍾聲、號角一齊發響,震耳欲聾的聲響越過海洋,跨過礁石。海岸邊上的古裏國人看到了一片接一片的帆船迅速向岸邊移動。古裏國人已看清了麵前的寶船,每艘寶船有幾幢屋大,這些船首畫著蛇眼的大船黑壓壓一片,像一座海上城市。


    為了答謝古裏國國王沙裏地,安排筵宴,款待沙裏地。席間,他的副手王景弘向沙裏地國王提出,為紀念這次遠航,在古裏國蓋一座碑亭,以留作紀念。 沙裏地國王欣然同意。這樣,他船隊的官兵就動手蓋造碑亭。經過船隊官兵的努力,沒有多久,在古裏國蓋造好了一座中國風格的碑亭,石碑上刻有碑文。


    “永樂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監鄭和等,統領大 寶船到彼,起建碑亭,立石雲:其國去中國十萬餘裏,民物鹹若,熙 同風,刻石於茲,永樂萬世。”


    此後他宣讀朝廷的旨意,頒詔冊封古裏國王,並賜予印誥、文綺等物,而古裏國國王派遣使至大明朝貢,貢獻寶石、金腰帶、珊瑚珠、胡椒、木香……


    第一次的西洋之行圓滿而回,滿朝文武都為之歡騰,他也很高興,很興奮,這種海上航行的感覺讓他很懷念,很喜歡,那些熱情的人們,讓他魂牽夢繞,還有那一道一道的使命,讓他身為一個大明臣子,也可以為朝廷,為國家建功立業,所以他喜歡這種航行的感覺。


    萬國來朝的感覺,讓朱棣很滿意,很快他又接到了下西洋的旨意。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 丁,三十六歲的他完成了第一次下西洋後,立即與王景弘、侯顯等率船隊第二次下西洋,途經占城、爪哇、暹羅(今泰國)、滿剌加、南巫裏、加異勒(今印度南端)、錫蘭、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欽一帶)、古裏等國。於永樂七年夏七八月間回國。為此他專程到錫蘭,對錫蘭山佛寺進行布施,並立碑為文,以垂永久。碑文中記有“謹以金銀織金、紡絲寶幡、香爐花瓶、表裏燈燭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養,惟世尊鑒之”。


    永樂七年已醜,他三十八歲 九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第三次下西洋,奉香花往詣彼國(指錫蘭,今斯裏蘭卡)供養……當就禮,請佛牙(傳為釋迦牟尼的牙齒,據說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牙齒完整無損,稱為佛牙舍利)至舟,靈異非常,光彩照耀……永樂九年七月初九至京師


    永樂十一年 癸己, 他四十二歲 偕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 丁酉, 他四十六歲 率船隊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 辛醜, 他五十歲歲 偕王景弘、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六次下西洋。


    如今的他已經五十四歲了,自從永樂皇帝駕崩後,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這種空虛感讓他十分的不安,最重要的是明成祖留給他的使命——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在他看來還沒有徹底完成,萬國來朝的局麵才剛剛開始,想要保持這種局麵,下西洋還要繼續下去,為此他不得不親自來南京一趟。


    “大人,你說太子會答應讓你下西洋麽?“鄭和身邊的女子柔聲道。


    這女子叫水月,取自鏡中花,水中月之意,是他的貼身丫鬟,負責照顧他的寢食飲住,以及陪著說話兒解悶,算是他貼心的人。


    水月的聲音不大,卻將鄭和從往日的沉思中給驚醒了回來,看了一眼那翠綠的祖母綠輕歎了聲,道:“我也不知道,不過當今太子是個可造之才,頗有雄心壯誌,性子也有幾分成祖皇帝的影子,相信能看到這下西洋給朝廷所帶來的好處?“


    “但願如此吧?”水月應了聲,語氣卻有些不肯定。


    當今的太子她倒是見過,為人聰明伶俐,但性子卻是與當今聖上頗有些幾分相似,未必會繼續下西洋,畢竟下西洋不是鬧著玩的事情,每年要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非雄才大略之主,是萬萬不敢下西洋的。這些話兒,她一個小小的婢女自然不敢說出口。


    馬車裏隨著這番話兒,變得沉默了起來,唯獨那祖母綠翠綠的光芒,不時的閃射,動人無比。


    …………………………


    馬年就剩下這麽幾天了,小景果斷的求幾張月票啊,都被人超過了,每天早上起來看到這種結果,的確不舒服,你知道的,我一不舒服,就不想碼字,不想碼字就影響更新哦,嗬嗬,好了,這個時候的月票還不算緊張,一票兩票還能上榜,有保底月票的書友們可以看看用戶中心,有票的話可以送上,另外沒有票的,隻要消費一千三百個閱讀幣也是可以獲得一張月票的,所以擁有月票很簡單,投月票更簡單!請送上你們的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