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見段譽有些緊張,點了點頭道:“段公子客氣了,老夫不過是奉命下西洋而已,算不得什麽?”
段譽見鄭和越發客氣,心頭也越發緊張了起來,心中想說的話兒也變得幾把起來,心急之餘,目光落在楊崢處緊張的看了他幾眼。
楊崢看他模樣既是好笑又有些氣惱,狠狠瞪了一眼,扭頭對鄭和抱了抱拳,道:“這位段兄弟素來敬佩大人在下西洋中所作所為,今日有幸見到大人想要親口聽大人說說?以滿足好奇之心?“
當年朱棣能從數千人當中挑選鄭和作為下西洋的人選,除朱棣本人對他十分信任之外,更大的原因他是個宦官,宦官無牽無掛,更不可能有後代,成祖才放心的把那麽那一支船隊和武裝力量交給他,而不怕他因為擁有了巨大的力量而萌生割據海外的野心,而一般的正常人在擁有巨大的權力,兵力和財富後很難說會不會萌生野心。除這些帝王心思外,還在於鄭和本身就是博辯機敏,思維敏捷,口才剛利之人,善於外交,這些年可沒少運用自己口舌說服西洋諸國朝貢,朱棣死後,西洋之行就此擱淺,他一個行將就木的人無人理會,早就想找個人說說話兒,今日楊崢的一番話,讓他心中對未來西洋之行充滿期望,心頭歡悅之餘,也動了說說的心思。
要說鄭和下西洋趣事還真不少,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爪哇事件、古裏建碑、舊港擒捉陳祖義外,最富有傳奇的應該是“錫蘭山王的廢立。”
錫蘭山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古代小國,據傳,釋迦牟尼佛化名僧伽羅到過該國,曾被該國推尊為王,故又稱僧伽羅國。錫蘭山是釋迦牟尼佛傳教地方,在錫蘭山供奉著佛的真身、佛牙和舍利子,是有名的佛教勝地。居民多數信仰佛教和印度教。
錫蘭山盛產寶石、香料,地理位置又重要,是東、西方海船的交匯處和中轉站。
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就到過錫蘭山寺。錫蘭山寺是一個佛教寺,雖然鄭和是回教徒,信奉伊斯蘭教。但他尊崇佛教,自稱“奉佛信官”,他在國內時就曾經出資印造佛經,並印有他的題記,分送國內各大禪寺。在鄭和下西洋時,鄭和船隊中有許多官兵信仰佛教,海上航海艱險,信仰佛教的官兵祈望佛祖保佑海上航行平安。所以,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途經錫蘭山,就到錫蘭山寺進行大型佛事活動,隻是不巧,在禮佛的過程中,得知那錫蘭山國王阿烈苦奈兒“負固不恭”,“又不輯睦鄰國,屢邀劫其往來使臣,諸番皆苦之”。鄭和見這錫蘭山一帶是航海西域遠國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試圖以和平方式解決錫蘭山問題,錫蘭山國王阿烈苦奈兒倒也答應了爽快,鄭和也沒在意,等第二次出使時,問題依舊存在,眼看自己下西洋規模宏大,不解決這些問題,對於接下來的西洋之行大大的不利,為此鄭和將此事在回國後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朱棣,朱棣當即支持鄭和前往解決錫蘭問題。
當年,鄭和受命“再往錫蘭山”。在永樂七年三月明成祖朱棣發布命鄭和第三次出使西洋的命令的同時,授給鄭和敕諭海外諸國的詔書,其中特別強調了“爾等祗順天道,恪守眹言,循理安分,勿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淩弱。”
秉著這份旨意,鄭和好言相勸,讓他阿烈苦奈兒莫要行倒行逆施之舉,誰知阿烈苦奈兒不但不理會鄭和勸說,還十分的傲慢無禮,不僅不接受大明天子的宣諭,反而“令其子納言,索金銀寶物”,被鄭和所拒絕。
眼看和談失敗,阿烈苦奈兒幹脆撕破臉皮,見鄭和寶船上寶物不少,竟無恥的謀劫錢糧船隻寶物,意圖謀害鄭和,舉五萬兵馬,刊本塞道,分兵以劫海舟,這消息被他的一個手下得知了,不小心泄露了出來,引起了鄭和的警覺,當下立即返回寶船,誰知沿路水路竟被阿烈苦奈兒所堵。麵對如此險境,鄭和不慌不忙,在得知阿烈苦奈兒傾巢而出後,出其不意攻入阿烈苦奈兒的皇宮,一舉擒獲錫蘭山國王阿烈苦奈兒並其家屬,此戰鄭和大獲全勝。
於永樂九年六月乙巳(十六日),鄭和由海外返京,獻所俘錫蘭山國王阿烈苦奈兒並其家屬。朱棣對阿烈苦奈兒毫不客氣的扣押了阿烈苦奈兒以及家屬,隨後命禮部在阿烈苦奈兒的親屬中選擇比較賢能的耶巴乃那為國王,阿烈苦奈兒亦同時被遣送回國,才算是徹底解決了錫蘭山國的問題,而這件錫蘭山國王廢立的事,也不知怎麽被傳揚了出去,在民間早已當做了演義來說,隻是各種說法都有,聽來不真切,今日聽鄭和說來,眾人在驚訝之餘,不免暗自佩服鄭和的用兵之道,在當時如此胸前的情況下,竟還能兵行險招,一舉攻下錫蘭山國國王的皇宮,不得不讓人驚歎。
楊崢心頭也十分的震動,這些故事在前世經過影視早已渲染了十分厲害,隻是不曾親耳所聞,親眼所見,不免對這些事情少了幾分信任,如今聽鄭和娓娓道來,才發現當年的這件趣事,比起前世影視上所展現的還要凶險幾分,若不是有大智慧,大魄力是斷然做不來的。
“大人真乃奇人!“許久,楊崢長歎了聲道。
高航,大小姐、段譽紛紛點頭,神色無比的莊重。
鄭和見眾人如此,眉頭微微跳了跳,顯得有幾分得意,他這一生最為得意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是在在靖難之變中,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為朱棣立下戰功。第二件是在南京禦書房裏,被朱棣將“鄭”字賜他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第三件就是他作為太監,研究和分析航海圖、通曉牽星過洋航海術、熟通各式東西洋針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學、船舶駕駛與修理的知識技能,為大明開創下西洋的壯舉,這三件引以為豪的大事裏,他最看重的就是下西洋的壯舉,因此被人說起,心頭不免多了幾分俗氣。
氣氛因為鄭和的趣事變得愉快了不少,鄭和又說了一些南洋趣事,到最後那些風塵女子也湊過來細細凝聽的,聽到驚險處忍不住驚呼,聽得歡喜時少不了掩著小嘴嬉笑,將小小的庭院深深渲染的十分熱鬧。
如此這般說說笑笑,日頭竟已偏西,眾人還有意猶未盡。
偏在這時,那車把式走了進來,對著鄭和輕輕說了幾句,鄭和點了點頭站起來,抱拳對楊崢道:“小兄弟,今日多虧了你一席話,他日老夫若再能下西洋,必來重謝?“
楊崢忙回禮道:“大人客氣了,下西洋之舉功在社稷,滿朝文武除大人外,無人可行,我隻不過是說了幾句實話而已,算不得什麽?“
鄭和點了點頭,道:“小兄弟年紀輕輕,見識不凡,還能如此謙虛實屬難得,他日若有空閑,便來馬府來找老夫說說話兒?“
楊崢道:“一定,一定!“
鄭和不再多言出了庭院深深,門外車把式早已將修複的馬車駕了過來,待鄭和上了馬車,立即駕著馬車飛奔而去。
看著馬車遠處,楊崢才回過神來,沒想到今日能見到了大名鼎鼎的鄭和,不得不說這是一大收獲,心裏兀自回味的剛才一幕,隻聽得段譽“哎呦“一聲,道:”我們光顧著說話,倒是把時辰給忘了,你看著天色?“
高航看了一眼門外,又看了看那些環肥燕瘦的女子,心道:“何止是忘記了時辰,這滿園春色,你何曾記得了?“
經過段譽這麽一聲歡呼,楊崢才想起今日來的目的是來感受這秦淮河畔的青樓文化,誰知時辰竟過了這麽快。
段譽看了一眼大小姐,膽怯的走到楊崢的跟前,輕輕在衣袖上拉扯了一下,向前走了幾步,低聲道:“我們該不會就這樣回去吧?“
“這個,這個麽?“楊崢有些緊張的看了一眼大小姐,一時竟也不知該如何答話。
大小姐看在眼裏哼了聲,道:“你們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看了一眼還想看兩眼,怎麽如今想留下來不走了?“說完狠狠瞪了一眼楊崢。
楊崢大汗,嘿嘿一笑忙走了過去,一把拉過大小姐的小手,道:“大小姐這話兒怕是有些說過了吧,我可看了一眼,就不看第二眼了,要回去,我這就走!”
^^^^^^^^^^^^^^^^^^^^^^^^^^^^^^^^^^^^^^^^^^^^^^^^^^^^^^^^^^^^^^^^^^^
第三更了,今天的事情比較多,一直沒時間碼字,今晚就這麽多了,下麵借著碼字去,不然明日沒得更了,另外求幾張月票哦,諸位莫要忘記了!
段譽見鄭和越發客氣,心頭也越發緊張了起來,心中想說的話兒也變得幾把起來,心急之餘,目光落在楊崢處緊張的看了他幾眼。
楊崢看他模樣既是好笑又有些氣惱,狠狠瞪了一眼,扭頭對鄭和抱了抱拳,道:“這位段兄弟素來敬佩大人在下西洋中所作所為,今日有幸見到大人想要親口聽大人說說?以滿足好奇之心?“
當年朱棣能從數千人當中挑選鄭和作為下西洋的人選,除朱棣本人對他十分信任之外,更大的原因他是個宦官,宦官無牽無掛,更不可能有後代,成祖才放心的把那麽那一支船隊和武裝力量交給他,而不怕他因為擁有了巨大的力量而萌生割據海外的野心,而一般的正常人在擁有巨大的權力,兵力和財富後很難說會不會萌生野心。除這些帝王心思外,還在於鄭和本身就是博辯機敏,思維敏捷,口才剛利之人,善於外交,這些年可沒少運用自己口舌說服西洋諸國朝貢,朱棣死後,西洋之行就此擱淺,他一個行將就木的人無人理會,早就想找個人說說話兒,今日楊崢的一番話,讓他心中對未來西洋之行充滿期望,心頭歡悅之餘,也動了說說的心思。
要說鄭和下西洋趣事還真不少,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爪哇事件、古裏建碑、舊港擒捉陳祖義外,最富有傳奇的應該是“錫蘭山王的廢立。”
錫蘭山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古代小國,據傳,釋迦牟尼佛化名僧伽羅到過該國,曾被該國推尊為王,故又稱僧伽羅國。錫蘭山是釋迦牟尼佛傳教地方,在錫蘭山供奉著佛的真身、佛牙和舍利子,是有名的佛教勝地。居民多數信仰佛教和印度教。
錫蘭山盛產寶石、香料,地理位置又重要,是東、西方海船的交匯處和中轉站。
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就到過錫蘭山寺。錫蘭山寺是一個佛教寺,雖然鄭和是回教徒,信奉伊斯蘭教。但他尊崇佛教,自稱“奉佛信官”,他在國內時就曾經出資印造佛經,並印有他的題記,分送國內各大禪寺。在鄭和下西洋時,鄭和船隊中有許多官兵信仰佛教,海上航海艱險,信仰佛教的官兵祈望佛祖保佑海上航行平安。所以,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途經錫蘭山,就到錫蘭山寺進行大型佛事活動,隻是不巧,在禮佛的過程中,得知那錫蘭山國王阿烈苦奈兒“負固不恭”,“又不輯睦鄰國,屢邀劫其往來使臣,諸番皆苦之”。鄭和見這錫蘭山一帶是航海西域遠國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試圖以和平方式解決錫蘭山問題,錫蘭山國王阿烈苦奈兒倒也答應了爽快,鄭和也沒在意,等第二次出使時,問題依舊存在,眼看自己下西洋規模宏大,不解決這些問題,對於接下來的西洋之行大大的不利,為此鄭和將此事在回國後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朱棣,朱棣當即支持鄭和前往解決錫蘭問題。
當年,鄭和受命“再往錫蘭山”。在永樂七年三月明成祖朱棣發布命鄭和第三次出使西洋的命令的同時,授給鄭和敕諭海外諸國的詔書,其中特別強調了“爾等祗順天道,恪守眹言,循理安分,勿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淩弱。”
秉著這份旨意,鄭和好言相勸,讓他阿烈苦奈兒莫要行倒行逆施之舉,誰知阿烈苦奈兒不但不理會鄭和勸說,還十分的傲慢無禮,不僅不接受大明天子的宣諭,反而“令其子納言,索金銀寶物”,被鄭和所拒絕。
眼看和談失敗,阿烈苦奈兒幹脆撕破臉皮,見鄭和寶船上寶物不少,竟無恥的謀劫錢糧船隻寶物,意圖謀害鄭和,舉五萬兵馬,刊本塞道,分兵以劫海舟,這消息被他的一個手下得知了,不小心泄露了出來,引起了鄭和的警覺,當下立即返回寶船,誰知沿路水路竟被阿烈苦奈兒所堵。麵對如此險境,鄭和不慌不忙,在得知阿烈苦奈兒傾巢而出後,出其不意攻入阿烈苦奈兒的皇宮,一舉擒獲錫蘭山國王阿烈苦奈兒並其家屬,此戰鄭和大獲全勝。
於永樂九年六月乙巳(十六日),鄭和由海外返京,獻所俘錫蘭山國王阿烈苦奈兒並其家屬。朱棣對阿烈苦奈兒毫不客氣的扣押了阿烈苦奈兒以及家屬,隨後命禮部在阿烈苦奈兒的親屬中選擇比較賢能的耶巴乃那為國王,阿烈苦奈兒亦同時被遣送回國,才算是徹底解決了錫蘭山國的問題,而這件錫蘭山國王廢立的事,也不知怎麽被傳揚了出去,在民間早已當做了演義來說,隻是各種說法都有,聽來不真切,今日聽鄭和說來,眾人在驚訝之餘,不免暗自佩服鄭和的用兵之道,在當時如此胸前的情況下,竟還能兵行險招,一舉攻下錫蘭山國國王的皇宮,不得不讓人驚歎。
楊崢心頭也十分的震動,這些故事在前世經過影視早已渲染了十分厲害,隻是不曾親耳所聞,親眼所見,不免對這些事情少了幾分信任,如今聽鄭和娓娓道來,才發現當年的這件趣事,比起前世影視上所展現的還要凶險幾分,若不是有大智慧,大魄力是斷然做不來的。
“大人真乃奇人!“許久,楊崢長歎了聲道。
高航,大小姐、段譽紛紛點頭,神色無比的莊重。
鄭和見眾人如此,眉頭微微跳了跳,顯得有幾分得意,他這一生最為得意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是在在靖難之變中,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為朱棣立下戰功。第二件是在南京禦書房裏,被朱棣將“鄭”字賜他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第三件就是他作為太監,研究和分析航海圖、通曉牽星過洋航海術、熟通各式東西洋針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學、船舶駕駛與修理的知識技能,為大明開創下西洋的壯舉,這三件引以為豪的大事裏,他最看重的就是下西洋的壯舉,因此被人說起,心頭不免多了幾分俗氣。
氣氛因為鄭和的趣事變得愉快了不少,鄭和又說了一些南洋趣事,到最後那些風塵女子也湊過來細細凝聽的,聽到驚險處忍不住驚呼,聽得歡喜時少不了掩著小嘴嬉笑,將小小的庭院深深渲染的十分熱鬧。
如此這般說說笑笑,日頭竟已偏西,眾人還有意猶未盡。
偏在這時,那車把式走了進來,對著鄭和輕輕說了幾句,鄭和點了點頭站起來,抱拳對楊崢道:“小兄弟,今日多虧了你一席話,他日老夫若再能下西洋,必來重謝?“
楊崢忙回禮道:“大人客氣了,下西洋之舉功在社稷,滿朝文武除大人外,無人可行,我隻不過是說了幾句實話而已,算不得什麽?“
鄭和點了點頭,道:“小兄弟年紀輕輕,見識不凡,還能如此謙虛實屬難得,他日若有空閑,便來馬府來找老夫說說話兒?“
楊崢道:“一定,一定!“
鄭和不再多言出了庭院深深,門外車把式早已將修複的馬車駕了過來,待鄭和上了馬車,立即駕著馬車飛奔而去。
看著馬車遠處,楊崢才回過神來,沒想到今日能見到了大名鼎鼎的鄭和,不得不說這是一大收獲,心裏兀自回味的剛才一幕,隻聽得段譽“哎呦“一聲,道:”我們光顧著說話,倒是把時辰給忘了,你看著天色?“
高航看了一眼門外,又看了看那些環肥燕瘦的女子,心道:“何止是忘記了時辰,這滿園春色,你何曾記得了?“
經過段譽這麽一聲歡呼,楊崢才想起今日來的目的是來感受這秦淮河畔的青樓文化,誰知時辰竟過了這麽快。
段譽看了一眼大小姐,膽怯的走到楊崢的跟前,輕輕在衣袖上拉扯了一下,向前走了幾步,低聲道:“我們該不會就這樣回去吧?“
“這個,這個麽?“楊崢有些緊張的看了一眼大小姐,一時竟也不知該如何答話。
大小姐看在眼裏哼了聲,道:“你們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看了一眼還想看兩眼,怎麽如今想留下來不走了?“說完狠狠瞪了一眼楊崢。
楊崢大汗,嘿嘿一笑忙走了過去,一把拉過大小姐的小手,道:“大小姐這話兒怕是有些說過了吧,我可看了一眼,就不看第二眼了,要回去,我這就走!”
^^^^^^^^^^^^^^^^^^^^^^^^^^^^^^^^^^^^^^^^^^^^^^^^^^^^^^^^^^^^^^^^^^^
第三更了,今天的事情比較多,一直沒時間碼字,今晚就這麽多了,下麵借著碼字去,不然明日沒得更了,另外求幾張月票哦,諸位莫要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