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他對自己那個侄兒都頗不以為然,甚至有些看不起,一個乳臭未幹的臭小子,隻不過是應了父王的夢,便得到了父王的歡喜,骨子裏和建文帝沒什麽兩樣,所以平日裏他並不放在眼裏。
皇陵位於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紫金山巍峨峻秀,從六朝以來就流傳有“鍾阜龍盤,石城虎踞”的詩句,所以有“虎踞龍盤”之說。玩珠峰下泉壑幽深,紫氣蒸騰,雲氣山色,朝夕多變。朱元璋登基不久,就選中這裏為陵址,經過多年的修建,在他死後,這座皇陵修的極為宏偉壯觀。
陵園最前麵是下馬坊,碑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大字,是陵寢威嚴的標誌,陵前的神道兩側排列著石像生十二對,有石獅子、石獬豸、石駱駝、石麒麟、石狗和石馬各兩對,相立對峙,造型生動,比唐宋帝陵的石雕體態顯得更為壯觀。其中石象和石駱駝最為高大,遠遠看去甚是雄偉。
因是祭拜祖父,所以進皇陵並不能騎馬,皇兄自小身子既肥又重,而且腳有毛病,由兩個太監攙扶著在前麵走,還不時跌跟頭。他身強體壯,跟在後麵,越看越氣惱,父王竟選了這樣一個廢物繼承他的皇位,自己為他立下赫赫戰功,卻要遠封雲南,這太不公平了。
他越想越氣惱,父王當年說過的那句“勉之!世子多疾!“猶如在耳旁,讓他越發不是滋味,他英明神武,難道不是第二個李世民麽?”那李世民不是和我一樣的是老二,一樣英明神武,我一樣可以取代老大最後登基做皇帝的!每次說這話的時候,他總是看到父王的麵色有些不悅,他起初不明,待後來慢慢揣摩,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味,那李世民殺兄殺弟,還是逼李淵退位讓賢的,父王英明神武,不是李淵,更不想成為李淵!他明白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過,但父王的寵愛依舊沒減弱,讓他並沒有當回事,反而看到了這個隨時就能倒地不起的皇兄討厭不已,恨不得殺了他,可如今他是太子。
太子,他心裏冷笑,看著前方皇兄的模樣,心裏在體會父王的那句“勉之!世子多疾!“仿佛在不久的將來,便能實現一般,讓他的膽子也大了幾分,心生戲謔之意,看著跌跌撞撞的皇兄,他嬉笑道:”在前麵走的人跌跟頭,是提醒後麵的人小心著走呢。“他本以為這句話一定能激怒皇兄,但皇兄隻是麵色變了變,輕輕歎了聲,竟沒回話,他心裏暗暗得意。
誰知,就在這時,一直跟在他身後的朱瞻基朗聲說道:“再後麵的人更小心著呢!”這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他當時下了一跳,頗有幾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感覺,他扭頭看了一眼自己的那個侄兒,隻見他稚嫩的臉上洋溢著極大的自信,讓他竟不敢直視的感覺,那一刻,他便知道,自己輕看了這個小家夥,這些年他跟在父王身旁,被父王手把手的教導,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什麽都不懂的乳臭未幹的小子,而是皇太孫,大明未來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直到這一刻,他才嚇得臉變了色,從此以後對自己這個侄兒也多了分小心。
“殿下——殿下——?“楊慶見朱高熙遲遲不說話,忍不住輕輕喊了起來。
朱高熙微微愕了一下,從沉思中驚醒了過來,茫然了道:“何事?“
楊慶道:“我家王爺還有些緊要的話兒,讓奴才跟王爺說?”
朱高熙雖能猜出自己弟弟那點心思,卻也不說破,點了點頭。
楊慶會意,急忙走了過來,伏在朱高熙耳旁一陣輕聲細語起來。
朱高熙心裏暗笑,自己那個弟弟為人聰明狡猾,對皇位多有垂涎,此番前來告知自己這個消息,心裏作何打算,他心知肚明。
“本王知道了,你回去告訴三弟,讓他等本王的好消息,待本王日後成了大事,定會與他共享榮華富貴!”
楊慶大喜,忙躬身道了謝意,轉身出了大殿,門前的侍衛立即上前引領著他離開。
望著楊慶佝僂著身子離開,朱高熙眼裏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自己這個弟弟太過聰明,此番想借本王的手,坐收漁翁之利,隻怕是打錯了算盤。
“王爺,你真的要與三王爺——?“陳剛是朱高熙的心腹,平日裏說話也沒什麽顧忌,看著走遠的楊慶低聲問道。
朱高熙冷笑了聲,道:“你忘記了當年父王如何對我十七叔的?“
陳剛一愣,立即明白了過來:“王爺是想——?“
朱高熙點了點頭道:“父王當年做了雖有些不地道,但坐了那把龍椅,可就由不得他了?“
朱高熙所說的十七叔便是大明鼎鼎大名的寧王朱權。
朱權多才多藝,自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且戲曲、曆史方麵的著述頗豐,有《漢唐秘史》等書數十種,堪稱戲曲理論家和劇作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二種,現存有《大羅天》、《私奔相如》兩種。作品和論著多表現道教思想。生平好宏裝風流,群書有秘本,莫不刊布之。
朱權善古琴,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者《太和正音譜》(中國現存最早雜劇曲譜,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理論著作)。所製作得“中和”琴,號“飛瀑連珠”,是曆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被稱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說,按其順序和年代的排列為:寧、衡、益、潞。“飛瀑連珠”傳世僅一張,製琴人署“雲庵道人”。在朱元璋所有的兒子當中才華最為橫溢,他出生 於金陵(今南京),是為朱元璋第十七子,母為楊妃,自幼聰明好學。洪武二十五年,朱權十五歲時,朱元璋為防禦蒙古,封十七子朱權於大寧(今屬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與燕王朱棣等王子節製沿邊兵馬,稱寧王,是個極為厲害王爺。
建文帝登基後聽從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建議,對諸王進行削藩,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與燕王嗬成一氣,於是決定先廢周王。時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發父親謀反,於是派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之名經過開封,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遷往雲南蒙化 (今雲南巍山)。
建文元年四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齊王被軟禁在南京;代王被軟禁在封地大同 。兩個月後,削岷王,廢為庶人,徙漳州。弄得朝廷人心浮動,但諸王實力都已剪除,唯獨剩下燕王與寧王。
建文帝為了提防燕王謀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朱棣見到幾位親王先後被削藩,明白如此下去必無法逃過此劫,遂一邊爭取時間一邊做戰爭準備。為了爭取時間,建文元年,朱棣先裝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後由於屬下被朝廷處死,遂裝瘋。但由於王府長史葛誠叛變,密奏朝廷“燕王裝病”。朱棣裝瘋被發覺,於是建文帝下密旨,令張昺、謝貴逮捕燕王府的官屬,張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張信與其母親討論之後,將此事告知朱棣。於是朱棣和姚廣孝等進行舉兵的謀劃,令張玉、朱能將八百勇士帶入府中潛伏,以待變故。
張昺、謝貴得到朱允炆密詔後,七月初四帶兵包圍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將官屬全部捆縛,請二人進府查驗。二人進府後,朱棣派出府內死士將其擒獲,並連同府內叛變的葛誠、盧振一同處決。當日夜裏,朱棣攻下北平九門,遂控製北平城。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援引《皇明祖訓》,號稱清君側,指國君身邊的齊泰和黃子澄為奸臣(謀害皇室親族),需要鏟除,稱自己的舉動是,為國“靖難”(意為“平定國難”),燕王既反,朝廷擔心寧王有所行動,先後對他是收其兵權,接著連他的王府三護衛也調走了,一時弄個寧王府人心惶惶。
朱棣奪取北平後,先後攻破薊州,遵化、密雲、居庸關,進攻大寧,為防止大寧軍隊從鬆亭關偷襲北平,用反間計使鬆亭關內訌,守將卜萬下獄。至此,北平周圍全部掃清。燕軍兵力增至數萬。但朝廷實力太過強大,朱棣前往寧王府請朱權出兵相助,並許以攻下南京後,與他分天下而治。經過四年戰爭,朱棣打敗建文帝,奪取了政權,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朱棣即位後,非但隻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還將朱權從河北徙遷至江西南昌,盡奪其兵權。朱權遭此巨創深痛,心又忿忿,耿耿於懷,直到朱高熾登基後,還上書不滿當年燕王之事,被朱高熾一陣嗬斥,才有所收斂。
^^^^^^^^^^^^^^^^^^^^^^^^^^^^^^^^^^^^^^^^^^^^^^^^^^^^^^^^^^^^^^^^
第一更了,月初月票很重要,請諸位踴躍投票!
!!
皇陵位於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紫金山巍峨峻秀,從六朝以來就流傳有“鍾阜龍盤,石城虎踞”的詩句,所以有“虎踞龍盤”之說。玩珠峰下泉壑幽深,紫氣蒸騰,雲氣山色,朝夕多變。朱元璋登基不久,就選中這裏為陵址,經過多年的修建,在他死後,這座皇陵修的極為宏偉壯觀。
陵園最前麵是下馬坊,碑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大字,是陵寢威嚴的標誌,陵前的神道兩側排列著石像生十二對,有石獅子、石獬豸、石駱駝、石麒麟、石狗和石馬各兩對,相立對峙,造型生動,比唐宋帝陵的石雕體態顯得更為壯觀。其中石象和石駱駝最為高大,遠遠看去甚是雄偉。
因是祭拜祖父,所以進皇陵並不能騎馬,皇兄自小身子既肥又重,而且腳有毛病,由兩個太監攙扶著在前麵走,還不時跌跟頭。他身強體壯,跟在後麵,越看越氣惱,父王竟選了這樣一個廢物繼承他的皇位,自己為他立下赫赫戰功,卻要遠封雲南,這太不公平了。
他越想越氣惱,父王當年說過的那句“勉之!世子多疾!“猶如在耳旁,讓他越發不是滋味,他英明神武,難道不是第二個李世民麽?”那李世民不是和我一樣的是老二,一樣英明神武,我一樣可以取代老大最後登基做皇帝的!每次說這話的時候,他總是看到父王的麵色有些不悅,他起初不明,待後來慢慢揣摩,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味,那李世民殺兄殺弟,還是逼李淵退位讓賢的,父王英明神武,不是李淵,更不想成為李淵!他明白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過,但父王的寵愛依舊沒減弱,讓他並沒有當回事,反而看到了這個隨時就能倒地不起的皇兄討厭不已,恨不得殺了他,可如今他是太子。
太子,他心裏冷笑,看著前方皇兄的模樣,心裏在體會父王的那句“勉之!世子多疾!“仿佛在不久的將來,便能實現一般,讓他的膽子也大了幾分,心生戲謔之意,看著跌跌撞撞的皇兄,他嬉笑道:”在前麵走的人跌跟頭,是提醒後麵的人小心著走呢。“他本以為這句話一定能激怒皇兄,但皇兄隻是麵色變了變,輕輕歎了聲,竟沒回話,他心裏暗暗得意。
誰知,就在這時,一直跟在他身後的朱瞻基朗聲說道:“再後麵的人更小心著呢!”這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他當時下了一跳,頗有幾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感覺,他扭頭看了一眼自己的那個侄兒,隻見他稚嫩的臉上洋溢著極大的自信,讓他竟不敢直視的感覺,那一刻,他便知道,自己輕看了這個小家夥,這些年他跟在父王身旁,被父王手把手的教導,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什麽都不懂的乳臭未幹的小子,而是皇太孫,大明未來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直到這一刻,他才嚇得臉變了色,從此以後對自己這個侄兒也多了分小心。
“殿下——殿下——?“楊慶見朱高熙遲遲不說話,忍不住輕輕喊了起來。
朱高熙微微愕了一下,從沉思中驚醒了過來,茫然了道:“何事?“
楊慶道:“我家王爺還有些緊要的話兒,讓奴才跟王爺說?”
朱高熙雖能猜出自己弟弟那點心思,卻也不說破,點了點頭。
楊慶會意,急忙走了過來,伏在朱高熙耳旁一陣輕聲細語起來。
朱高熙心裏暗笑,自己那個弟弟為人聰明狡猾,對皇位多有垂涎,此番前來告知自己這個消息,心裏作何打算,他心知肚明。
“本王知道了,你回去告訴三弟,讓他等本王的好消息,待本王日後成了大事,定會與他共享榮華富貴!”
楊慶大喜,忙躬身道了謝意,轉身出了大殿,門前的侍衛立即上前引領著他離開。
望著楊慶佝僂著身子離開,朱高熙眼裏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自己這個弟弟太過聰明,此番想借本王的手,坐收漁翁之利,隻怕是打錯了算盤。
“王爺,你真的要與三王爺——?“陳剛是朱高熙的心腹,平日裏說話也沒什麽顧忌,看著走遠的楊慶低聲問道。
朱高熙冷笑了聲,道:“你忘記了當年父王如何對我十七叔的?“
陳剛一愣,立即明白了過來:“王爺是想——?“
朱高熙點了點頭道:“父王當年做了雖有些不地道,但坐了那把龍椅,可就由不得他了?“
朱高熙所說的十七叔便是大明鼎鼎大名的寧王朱權。
朱權多才多藝,自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且戲曲、曆史方麵的著述頗豐,有《漢唐秘史》等書數十種,堪稱戲曲理論家和劇作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二種,現存有《大羅天》、《私奔相如》兩種。作品和論著多表現道教思想。生平好宏裝風流,群書有秘本,莫不刊布之。
朱權善古琴,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者《太和正音譜》(中國現存最早雜劇曲譜,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理論著作)。所製作得“中和”琴,號“飛瀑連珠”,是曆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被稱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說,按其順序和年代的排列為:寧、衡、益、潞。“飛瀑連珠”傳世僅一張,製琴人署“雲庵道人”。在朱元璋所有的兒子當中才華最為橫溢,他出生 於金陵(今南京),是為朱元璋第十七子,母為楊妃,自幼聰明好學。洪武二十五年,朱權十五歲時,朱元璋為防禦蒙古,封十七子朱權於大寧(今屬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與燕王朱棣等王子節製沿邊兵馬,稱寧王,是個極為厲害王爺。
建文帝登基後聽從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建議,對諸王進行削藩,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與燕王嗬成一氣,於是決定先廢周王。時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發父親謀反,於是派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之名經過開封,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遷往雲南蒙化 (今雲南巍山)。
建文元年四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齊王被軟禁在南京;代王被軟禁在封地大同 。兩個月後,削岷王,廢為庶人,徙漳州。弄得朝廷人心浮動,但諸王實力都已剪除,唯獨剩下燕王與寧王。
建文帝為了提防燕王謀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朱棣見到幾位親王先後被削藩,明白如此下去必無法逃過此劫,遂一邊爭取時間一邊做戰爭準備。為了爭取時間,建文元年,朱棣先裝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後由於屬下被朝廷處死,遂裝瘋。但由於王府長史葛誠叛變,密奏朝廷“燕王裝病”。朱棣裝瘋被發覺,於是建文帝下密旨,令張昺、謝貴逮捕燕王府的官屬,張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張信與其母親討論之後,將此事告知朱棣。於是朱棣和姚廣孝等進行舉兵的謀劃,令張玉、朱能將八百勇士帶入府中潛伏,以待變故。
張昺、謝貴得到朱允炆密詔後,七月初四帶兵包圍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將官屬全部捆縛,請二人進府查驗。二人進府後,朱棣派出府內死士將其擒獲,並連同府內叛變的葛誠、盧振一同處決。當日夜裏,朱棣攻下北平九門,遂控製北平城。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援引《皇明祖訓》,號稱清君側,指國君身邊的齊泰和黃子澄為奸臣(謀害皇室親族),需要鏟除,稱自己的舉動是,為國“靖難”(意為“平定國難”),燕王既反,朝廷擔心寧王有所行動,先後對他是收其兵權,接著連他的王府三護衛也調走了,一時弄個寧王府人心惶惶。
朱棣奪取北平後,先後攻破薊州,遵化、密雲、居庸關,進攻大寧,為防止大寧軍隊從鬆亭關偷襲北平,用反間計使鬆亭關內訌,守將卜萬下獄。至此,北平周圍全部掃清。燕軍兵力增至數萬。但朝廷實力太過強大,朱棣前往寧王府請朱權出兵相助,並許以攻下南京後,與他分天下而治。經過四年戰爭,朱棣打敗建文帝,奪取了政權,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朱棣即位後,非但隻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還將朱權從河北徙遷至江西南昌,盡奪其兵權。朱權遭此巨創深痛,心又忿忿,耿耿於懷,直到朱高熾登基後,還上書不滿當年燕王之事,被朱高熾一陣嗬斥,才有所收斂。
^^^^^^^^^^^^^^^^^^^^^^^^^^^^^^^^^^^^^^^^^^^^^^^^^^^^^^^^^^^^^^^^
第一更了,月初月票很重要,請諸位踴躍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