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什麽,太子回來了?”楊榮一驚長著嘴巴與楊溥相識一望,兩人同時眼裏閃出喜色,楊榮道:“快,快,快去迎接太子?”


    那侍衛道:“殿下讓幾位閣臣在暖閣裏好好等候,太子一會兒便來!”


    “好!好!”楊榮高興得有些語無倫次,等待了兩個多月的太子,總算是安全返回了,心頭一直隱隱不安的感覺立即去了。


    “回來好,回來就好啊!“


    楊溥等人各自點了點頭,趁人不注意,各自暗暗吐了口氣。


    既然太子已經安然返回,四人也不必著急去上早朝,耐心等待太子前來。


    四人並沒有等多久,就見徐勉,王振一左一右的護送朱瞻基走進了暖閣,四人急忙起身行禮。


    朱瞻基衝著門外的侍衛丟了個眼色,那侍衛會意,衝著左右喝了聲,在門外一丈外站定,目不斜視。


    四人相互一望,有些不明白,還是楊榮最先反應過來,四人還沒行君臣之禮,忙率先跪拜了下去。


    朱瞻基急忙上前一步,一把拖住楊榮道:“幾位大人不必多禮了,眼下父王病重,國事還須耐諸位閣臣才是!“


    楊榮道:“殿下客氣了,為君分憂是我等作臣子的應該做的事情,算不得什麽?”


    朱瞻基對於三楊的印象極好,此時也不轉彎抹角,壓低聲音道:“孤這次是秘密返回京城,滿朝文武並不知曉,孤並不想伸張,如今父王病重,身為人子,自當在床前侍奉,朝政大事還需諸位閣臣一如既往!”


    楊榮道:“殿下此話,微臣等不明白,還請殿下明示?”


    朱瞻基道:“此番孤匆忙返回京城,途經樂安州,被孤發現了不少異動,如今父王病重,朝局尚未控製,漢王心思如何,想必諸位閣臣心裏也清楚,孤怕自己返回京城的消息一旦被傳了出去,引起漢王的不滿,趁機舉兵,此舉與國與民毫無益處,所以,孤希望諸位閣臣……?”


    楊榮性警敏通達,善於察言觀色,剛才朱瞻基的那番話說得遮遮掩掩的,但還是看出了這位太子這次返回京城對自己的那位叔叔起了警覺之心,不想在局麵尚未控製之時,發生什麽意外,看出了這一點, 他用力的點了點頭道:“殿下請放心,微臣知道怎麽做了?”


    朱瞻基哦了聲,抬眼瞥了一眼楊榮,道:“楊大人,莫非有了法子?”


    楊榮道:“法子很簡單,再將永樂二十二年事跡重演一遍便是?”


    朱瞻基眉頭一挑,隨即略顯蒼白的臉上湧出了一聲紅暈,衝著楊榮點了點頭道:“這果然是個好主意,就這麽辦?”


    所謂永樂二十二年的事跡,就是永樂皇帝朱棣在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隨從宦官馬雲等人不知所措,與楊榮、金幼孜密商如何處置。楊榮指揮若定,與金幼孜商議,認為離北京尚遠,為防止軍心渙散,應秘不發喪。他們用錫鑄椑將朱棣屍體收殮起來放在車中,每到一地進膳和平時一樣,明軍渾然不覺。楊榮和海壽先回京師,向太子報告情況,決定處理方法。結果,朱高熾順利地即位,國家政局未發生絲毫的騷動,楊榮此番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太子返回京城的消息,就想當年病逝的成祖皇帝一樣,不到太子真正掌握大局的時候,絕不會在京城裏流傳出去,更不會被漢王知道。


    兩人心領神會了一番,朱瞻基這才輕輕歎了口氣,聲音有些嗚咽的道:“父王身子當真這般差麽?”


    楊士奇不在,楊榮為閣臣之首,這些時日沒少往欽安宮跑,對於皇帝的身子骨如何,他比旁人要清楚,此時也歎了聲,道:“太醫說陛下自小喜靜厭動,體態肥胖,行動不便,身子本就虛弱,登基後又為國事操勞,所以才……?”


    楊榮雖說得隱晦,但朱瞻基如何聽不懂,自己這個父王自小喜靜厭動,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於一生嗜武的祖父來說,這個兒子他並不喜歡,所以才有靖難後對自己那個二叔說了那些話兒,引起了太子之爭,好在父王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他的儒雅被群臣文臣所喜歡,在解縉,楊士奇,楊榮,楊溥、黃淮一幹文臣的幫助下,總算是讓祖父下定了決心,立為太子,可他坐上太子的那一日,就注定要成為他幾個兄弟的支持者發動的旨在反對他的陰謀的受害者。一度被祖父嗬斥,便是其手下楊溥和黃淮也一度被囚禁,當年的種種,讓自己這個文靜的父王一直處於危險與壓抑之中。


    登基後,往日的巨大壓力立即去得幹幹淨淨,沒了往日的約束,他開始縱情於酒色,企圖將過去失去的都撲回來,可他身子畢竟虛弱,繁重的國事,加上嗜欲過度,僅僅一年不到的時間,他的身子終於不堪重負跨了起來,這一病就如山倒一般襲來。


    其實,這一天從大臣李時勉在父王登基後不久上的那一道奏折他就看出了端倪,隻是他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麽快,如今的他幾乎不敢想象,該如何去麵對這一天,他之所以讓群臣不泄露他返回京城的消息,並不是懼怕漢王,而是擔心自己,擔心自己能否接手這個重擔,他從小就聽祖父說起那個夢境。


    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作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他馬上跑去看孫子,隻見小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朱棣看後非常高興,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正是這個夢境,讓祖父從小對他格外的寵愛,自小被宮中明師指點,即便是祖父遠征漠北,祖父也常常將他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鍛煉他的勇氣,讓他明白身為君王,需要強大的勇氣方能成就大事,這還不算,祖父每次遠征歸來經過農家,都要帶著他到農家看看,讓他了解農家的艱辛,讓他以後作一位愛民的好皇帝,每次他都應得極為爽快,那是他知道,不管祖父給了多大的期望,他前麵還有父王給他扛著。


    他沒想到這一個重擔,父王扛了這麽多年,到今天終於扛不動了,他病倒了,自己身為皇太子不知能不能接下這份重擔,大明的天下,真能在他手中繁榮昌盛麽?他不得而知,他自問沒有祖父那樣的雄才大略,英武不凡,也沒有父王那般胸襟仁慈,他隻不過是一個知書達理,會點武功,能吟詩作對,能琴棋書畫,對於治國,他會的其實不多?能否治理好祖父留下的江山,他不得不知。


    可即便如此,他並沒有逃避,既然上天選擇了他,祖父選擇了他,他相信老天爺是不會錯的,祖父的眼光也不會錯的,他是太子,是大明的儲君,有責任,有義務扛起這份重擔,他要開創比祖父更好的大明。


    朱瞻基獨自想了一會兒心事,剛才還有糾結的心情,頓時好了許多,看了一眼欽安宮的方向,輕歎了聲,道:“身為兒臣,應該去看看父王了?”嘀咕了聲,便率先向欽安宮方向走去。


    王振衝著楊榮抱了抱拳,立即跟了上去。


    春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豆大的雨滴落在江水裏,擊打出一圈圈淡淡的漣漪,仿佛是一朵朵的曇花,瞬間便開,瞬間又謝。


    江南的春雨,宛若一首宋詞,有些旖旎、細膩的風味。充滿了詩情畫意,讓人忍不住想起洞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四溢的杏花村和青煙繚繞的山野、村舍……。


    此時的江麵上一艘體漆成紅色的船隻疾馳而來,這是一座樓船,這種船隻從漢代開始為官家所用,船高十餘丈,船上的各層建築物都各有專名。第一層稱為廬,就是房屋,第二層因高居於上,所以稱為飛廬,最上層稱為雀室,是古船上的 望台,一般派士兵在裏麵 望、警戒,像鳥一樣站在高處觀察四周的動靜,故稱為雀室。樓船不但外觀高大巍峨,而且列矛戈、樹旗幟,戒備森嚴,攻防皆宜,是一座真正的水上堡壘。由於樓船身高體大,具威懾力,一般用作指揮船,隻是它的行動不夠靈便,在水戰中,必須與其它戰船互相pei合。


    ^^^^^^^^^^^^^^^^^^^^^^^^^^^^^^^^^^^^^^^^^^^^^


    第一更送上,下一更調為每晚送上!請諸位送上,莫要忘記支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