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士奇似乎有些不放心,道:“楊小弟,此事關乎朝局,關乎太子的安危,你需慎重?再者,太子這些年雖好花木竹石、鳥獸蟲魚、釧鼎書畫,卻是極有作為的太子,在朝中受到文武百官的愛戴,你可千萬別做出對太子名聲有損的事情來!”
楊崢輕笑道:“楊大哥你放心,我自有分寸的,不會亂來的,要做也做些好事,給太子留下個好聲名?”
楊士奇這才點了點頭,忽然左右看了一眼,壓低聲音道:“你這次若是再能給太子留下好的聲名,日後在朝中還能少得了你的好處?”
楊崢汗顏了一把,心道:“這家夥還很不死心啊?”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道:“我對為官之道,毫無興趣?”
楊士奇毫不在意,嘿嘿一笑,道:“慢慢的就有興趣了!”
楊崢道:“楊大哥莫不是對我期望太大了些,我是什麽人你還不知道麽,從來是泡泡妞,吟詩作對,閑來在彭家調戲調戲大小姐,逗逗二小姐,再捉弄捉弄沈家姐妹就心滿意足了,什麽平步青雲,什麽青史留名,我都沒興趣?”頓了頓又道:“楊大哥可聽過這樣一首詩?“
楊士奇正要對他所言反駁幾句,卻聽得他朗聲念叨了起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崢聲音不大,卻有一股獨特的滄桑感,將這首詩詞誦讀得慷慨悲壯。
楊士奇也是報讀詩書之人,一聽“是非成敗轉頭空”,這一句,心頭猛地一動,詩中的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隻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麵對似血的殘陽,江麵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曆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複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再看前方河水翻滾,心頭頗有幾分觸動。
看了一眼楊崢,心道:“這詩詞該是一個飽經滄桑的人寫出來的才是,與他年紀不符啊?“可他自問博學多才,在腹中搜遍了唐詩宋詞都找不到何人做出了這首詩詞,一時竟忘記了剛才的話題,忍不住好奇的問道:”楊小弟,這詩詞可是你作的?“
楊崢哪敢承認,咳咳了兩句道:“不瞞楊大哥,這詩是小弟聽來的?一時覺得好聽,便記了下來?”
楊士奇哦了聲,道:“能做出這首詩的人,怕也是個才學之人吧?”
楊崢點了點頭道:“他的確是個才學之人,七歲時,他母親教他句讀和唐代絕句,常能背誦。十一歲時,就會寫近體詩。十二歲時,擬作《吊古戰場文》,有“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紅看了極為讚賞,複命擬《過秦論》,其祖父讀了之後,自矜謂:“吾家賈誼也”。
直到有一天,他的父親和叔父們觀畫,問他曰:“景之美者,人曰似畫;畫之佳者,人曰似真,孰為正?”要求他寫一首詩加以說明,他略加思索,立即寫詩雲:“會心山水真如畫,名手丹青畫似真;夢覺難分列禦寇,影形相贈晉詩人。”他十三歲時,就隨父入京師,沿途寫有《過渭城送別詩》、《霜葉賦》、詠《馬嵬坡》詩等,其《黃葉詩》,轟動京華。才子之名便世人所熟知?“
楊士奇自小也被人稱為才子,可聽楊崢這麽一說,頓感汗顏,不說這首詩詞,單單是人家十幾歲的詩作都足以比自己強太多了。
“這樣的才子,應該平步青雲才是,怎麽會做出如此蒼涼悲憤的詞作呢?”楊士奇依舊有些好奇,顯已忘記了此行前來如何吸引漢王耳目的問題。
楊崢對後世的這位才子的遭遇也多有同情,輕歎了聲,道:“他的官運的確很順暢,殿試第一名,隻可惜為人有些硬骨頭,得罪了皇帝,被說成是逆鱗之臣,被發配到雲南充軍。他戴著枷鎖,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他突然很感慨,於是請軍士找來紙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抒發心頭鬱悶之氣?”
楊士奇哦了聲,也不知在想什麽,沒再說話。
兩人因這首《臨江仙》一下子陷入了沉默,楊崢倒也樂得清靜。
楊士奇則細細叨念這首詩詞,不知是從中悟出了什麽,時而眉頭大展,時而眉頭緊皺,讓人摸不著頭腦。
樓船因順風順水,不多時便抵達了杭州。
楊崢此番出巡的目的,就是弄出大動靜,好吸引漢王的目光,所以出巡的時候,與楊士奇一番商議,下了血本,從南京皇宮中調出了將近三百人的親衛兵,這些全都是神機營的英勇善戰的將士,每人除了腰間配上了樸刀外,還額外的獲準各各自佩戴連環弩、短銃,可謂是全副武裝,聲勢可謂浩大。
這時,負責這次守衛的是神機營的百戶樊忠,他也不知道這次是走了什麽狗屎運,太子守衛戒備的事情,上頭竟點名要他來擔當,他一直抱怨自己有一身好武藝,卻毫無用武之地,不曾想好運這麽快就來了,心頭歡喜之餘,倒也不敢怠慢,對方畢竟是當朝的太子,稍有不慎可是人頭落地的勾當,豈敢大意。
要說這些,還是楊崢給了旨意,若不然依著樊忠的性子,這樓船這麽大,就該多調些神機營的將士,騎兵、步兵都上來,最好再能弄一門大炮放在上麵,那就萬無一失了!
但這些他也隻敢想想而已,要是真弄出這麽大的動靜,那還不嚇壞了這一路的大小官員。
太子是當朝儲君,尤其是眼下朝廷的局麵,鬧得滿朝風雨的時候,太子出巡所到之地,自然引起了不少轟動,尤其是江浙這一帶的官員,早已接到了消息,告知太子的行程,所以此時的杭州城門外,早已站著了大大小小的官員。
楊崢站在船頭早已將遠處湧動的人群看得清清楚楚,不免感歎這太子的身份還是有些吸引力,這次他打著巡視江南運河的旗號,一來是為了躲避孫氏的春色攻勢,二來;的確是為了轉移漢王的吸引力,將漢王的注意力吸引在江南,不至於趁著太子立足未穩做出什麽出格的主動來,所以這一番一早就讓楊士奇秘密讓人放出了消息。
楊士奇會意,早已派人到江南通風報信,告知了江南一帶官員,太子能來,對於這些江南的官員來說,無疑又是一場改變命運的機會,若是能招呼好了太子,日後太子登基其中的好處,自不是多說,因此得知了這個消息後,這江南的官員人人如大了雞血一樣,算準了日程,一大早就開始在江南運河厚著了。
隻是這江麵春雨綿綿,江風瀟瀟,著實把這些官員凍壞了,有幾個身子虛弱的官員,甚至被凍暈了過去,著實讓人譏笑了一番。
這些楊崢自是不知道,但從前世看了不少電視劇,電影,多少能想象其中的畫麵,自己這一去怕不是好生供養著,想到了一會兒還要與大大小小的官員打交道,寒顫,楊崢一陣頭大。
順風順水,樓船片刻的功夫就到了碼頭,那些被官員擋住了真容的行宮碼頭,仿佛如秦始皇破敗的阿房宮一樣,透著幾分蒼涼之感,這些行宮都是朱棣時期所修,朱棣一生大半都在往返北京和南京,加上常年北巡,京杭大運河作為連接江南和北方的大動脈,朱棣的龍船沒少在這條河上行走,但經唐、宋、元後,運河多有淤積,為了方便行走北京與南京,朱棣命令工部尚書宋禮治理會通河,以保證河道的暢通,宋禮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水利專家,他完成了任務,此後漕運總督陳瑄進一步疏通了河道,從此南北漕運暢通無阻,所謂“南極江口,北盡大通橋,運道三千餘裏”,這些行宮就是在那個時候修建的。
楊崢見這些行宮遠遠看上去就像一顆鑲嵌在群山之中的碩大珍珠,近看似一麵平躺在幽穀內變形的銀鏡,其山勢連綿,綠樹環繞,藍天碧水,渾然一體,景色的確不凡。當年朱棣沒少在這裏巡獵、避暑、遊玩,並在行宮接見大臣和使者,商討和處理國家大事。
^^^^^^^^^^^^^^^^^^^^^^^^^^^^^
早上陪著兒子看了會電視,小家夥很喜歡電視,一直沒脫開身,所以這一更來晚了,請諸位見諒!
...
...
楊崢輕笑道:“楊大哥你放心,我自有分寸的,不會亂來的,要做也做些好事,給太子留下個好聲名?”
楊士奇這才點了點頭,忽然左右看了一眼,壓低聲音道:“你這次若是再能給太子留下好的聲名,日後在朝中還能少得了你的好處?”
楊崢汗顏了一把,心道:“這家夥還很不死心啊?”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道:“我對為官之道,毫無興趣?”
楊士奇毫不在意,嘿嘿一笑,道:“慢慢的就有興趣了!”
楊崢道:“楊大哥莫不是對我期望太大了些,我是什麽人你還不知道麽,從來是泡泡妞,吟詩作對,閑來在彭家調戲調戲大小姐,逗逗二小姐,再捉弄捉弄沈家姐妹就心滿意足了,什麽平步青雲,什麽青史留名,我都沒興趣?”頓了頓又道:“楊大哥可聽過這樣一首詩?“
楊士奇正要對他所言反駁幾句,卻聽得他朗聲念叨了起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崢聲音不大,卻有一股獨特的滄桑感,將這首詩詞誦讀得慷慨悲壯。
楊士奇也是報讀詩書之人,一聽“是非成敗轉頭空”,這一句,心頭猛地一動,詩中的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隻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麵對似血的殘陽,江麵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曆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複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再看前方河水翻滾,心頭頗有幾分觸動。
看了一眼楊崢,心道:“這詩詞該是一個飽經滄桑的人寫出來的才是,與他年紀不符啊?“可他自問博學多才,在腹中搜遍了唐詩宋詞都找不到何人做出了這首詩詞,一時竟忘記了剛才的話題,忍不住好奇的問道:”楊小弟,這詩詞可是你作的?“
楊崢哪敢承認,咳咳了兩句道:“不瞞楊大哥,這詩是小弟聽來的?一時覺得好聽,便記了下來?”
楊士奇哦了聲,道:“能做出這首詩的人,怕也是個才學之人吧?”
楊崢點了點頭道:“他的確是個才學之人,七歲時,他母親教他句讀和唐代絕句,常能背誦。十一歲時,就會寫近體詩。十二歲時,擬作《吊古戰場文》,有“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紅看了極為讚賞,複命擬《過秦論》,其祖父讀了之後,自矜謂:“吾家賈誼也”。
直到有一天,他的父親和叔父們觀畫,問他曰:“景之美者,人曰似畫;畫之佳者,人曰似真,孰為正?”要求他寫一首詩加以說明,他略加思索,立即寫詩雲:“會心山水真如畫,名手丹青畫似真;夢覺難分列禦寇,影形相贈晉詩人。”他十三歲時,就隨父入京師,沿途寫有《過渭城送別詩》、《霜葉賦》、詠《馬嵬坡》詩等,其《黃葉詩》,轟動京華。才子之名便世人所熟知?“
楊士奇自小也被人稱為才子,可聽楊崢這麽一說,頓感汗顏,不說這首詩詞,單單是人家十幾歲的詩作都足以比自己強太多了。
“這樣的才子,應該平步青雲才是,怎麽會做出如此蒼涼悲憤的詞作呢?”楊士奇依舊有些好奇,顯已忘記了此行前來如何吸引漢王耳目的問題。
楊崢對後世的這位才子的遭遇也多有同情,輕歎了聲,道:“他的官運的確很順暢,殿試第一名,隻可惜為人有些硬骨頭,得罪了皇帝,被說成是逆鱗之臣,被發配到雲南充軍。他戴著枷鎖,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他突然很感慨,於是請軍士找來紙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抒發心頭鬱悶之氣?”
楊士奇哦了聲,也不知在想什麽,沒再說話。
兩人因這首《臨江仙》一下子陷入了沉默,楊崢倒也樂得清靜。
楊士奇則細細叨念這首詩詞,不知是從中悟出了什麽,時而眉頭大展,時而眉頭緊皺,讓人摸不著頭腦。
樓船因順風順水,不多時便抵達了杭州。
楊崢此番出巡的目的,就是弄出大動靜,好吸引漢王的目光,所以出巡的時候,與楊士奇一番商議,下了血本,從南京皇宮中調出了將近三百人的親衛兵,這些全都是神機營的英勇善戰的將士,每人除了腰間配上了樸刀外,還額外的獲準各各自佩戴連環弩、短銃,可謂是全副武裝,聲勢可謂浩大。
這時,負責這次守衛的是神機營的百戶樊忠,他也不知道這次是走了什麽狗屎運,太子守衛戒備的事情,上頭竟點名要他來擔當,他一直抱怨自己有一身好武藝,卻毫無用武之地,不曾想好運這麽快就來了,心頭歡喜之餘,倒也不敢怠慢,對方畢竟是當朝的太子,稍有不慎可是人頭落地的勾當,豈敢大意。
要說這些,還是楊崢給了旨意,若不然依著樊忠的性子,這樓船這麽大,就該多調些神機營的將士,騎兵、步兵都上來,最好再能弄一門大炮放在上麵,那就萬無一失了!
但這些他也隻敢想想而已,要是真弄出這麽大的動靜,那還不嚇壞了這一路的大小官員。
太子是當朝儲君,尤其是眼下朝廷的局麵,鬧得滿朝風雨的時候,太子出巡所到之地,自然引起了不少轟動,尤其是江浙這一帶的官員,早已接到了消息,告知太子的行程,所以此時的杭州城門外,早已站著了大大小小的官員。
楊崢站在船頭早已將遠處湧動的人群看得清清楚楚,不免感歎這太子的身份還是有些吸引力,這次他打著巡視江南運河的旗號,一來是為了躲避孫氏的春色攻勢,二來;的確是為了轉移漢王的吸引力,將漢王的注意力吸引在江南,不至於趁著太子立足未穩做出什麽出格的主動來,所以這一番一早就讓楊士奇秘密讓人放出了消息。
楊士奇會意,早已派人到江南通風報信,告知了江南一帶官員,太子能來,對於這些江南的官員來說,無疑又是一場改變命運的機會,若是能招呼好了太子,日後太子登基其中的好處,自不是多說,因此得知了這個消息後,這江南的官員人人如大了雞血一樣,算準了日程,一大早就開始在江南運河厚著了。
隻是這江麵春雨綿綿,江風瀟瀟,著實把這些官員凍壞了,有幾個身子虛弱的官員,甚至被凍暈了過去,著實讓人譏笑了一番。
這些楊崢自是不知道,但從前世看了不少電視劇,電影,多少能想象其中的畫麵,自己這一去怕不是好生供養著,想到了一會兒還要與大大小小的官員打交道,寒顫,楊崢一陣頭大。
順風順水,樓船片刻的功夫就到了碼頭,那些被官員擋住了真容的行宮碼頭,仿佛如秦始皇破敗的阿房宮一樣,透著幾分蒼涼之感,這些行宮都是朱棣時期所修,朱棣一生大半都在往返北京和南京,加上常年北巡,京杭大運河作為連接江南和北方的大動脈,朱棣的龍船沒少在這條河上行走,但經唐、宋、元後,運河多有淤積,為了方便行走北京與南京,朱棣命令工部尚書宋禮治理會通河,以保證河道的暢通,宋禮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水利專家,他完成了任務,此後漕運總督陳瑄進一步疏通了河道,從此南北漕運暢通無阻,所謂“南極江口,北盡大通橋,運道三千餘裏”,這些行宮就是在那個時候修建的。
楊崢見這些行宮遠遠看上去就像一顆鑲嵌在群山之中的碩大珍珠,近看似一麵平躺在幽穀內變形的銀鏡,其山勢連綿,綠樹環繞,藍天碧水,渾然一體,景色的確不凡。當年朱棣沒少在這裏巡獵、避暑、遊玩,並在行宮接見大臣和使者,商討和處理國家大事。
^^^^^^^^^^^^^^^^^^^^^^^^^^^^^
早上陪著兒子看了會電視,小家夥很喜歡電視,一直沒脫開身,所以這一更來晚了,請諸位見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