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怪不得人人都想當官啊,這樣的院落,若不當官窮苦老百姓怕是一輩子都住不上!“楊崢暗暗的想到。
也不知跟著走了多久,隻覺眼前一亮,聽得前麵的李俊躬身道:“殿下到了!“
楊崢這才注意到,前麵竟還有一座小北苑,北苑的四周都翠竹點綴,中間竟有一畝小池塘,池水清澈無比,數十尾紅鯉來回遊動,聽得兩人的腳步聲,數十尾紅鯉從四麵八方遊來,李卓對著楊崢一笑,從容的伸手入懷,從懷中摸出了一把魚餌來,輕輕撒入池中,此時清風徐來,魚餌順風吹入池麵,四麵八方趕的
紅鯉爭奪食餌,紛紛躍起,瞬間染紅半個池麵,蔚為壯觀。
楊崢見池中魚兒縱情魚趣,頗有幾分人知魚之樂,魚知人之情,人魚相悅,其樂融融的畫麵,忍不住吟唱道:魚國群鱗樂有餘,觀魚才覺我非魚。虞詐兩忘欣共處,魚猶如此況人乎。“
李俊細細品味了片刻,方才一抱拳道:“殿下好才學?“
楊崢擺了擺手道:“雕蟲小技算不得什麽,我們還是去見令尊大人吧?“
李俊應了聲,收了魚餌,轉身帶路,這一次並沒有走多久,隻是轉了一個長廊,就到了一間幽靜雅致的書房門口。
李俊衝著書房門口抱拳道:“爹爹,殿下來了?“
緊閉的房門立即被打開,李卓一身青色長衫立在了門前,躬身道:“下官見過殿下,不知殿下駕臨,有失遠迎——?“
“我日,你這老不死的,睜著雙眼說瞎話,比老子還厲害,你讓人喊我前來,此刻又說什麽不知殿下駕臨,這不是忽悠我麽?算了,看在你小老婆父親的份上,今日難得與你計較?”楊崢哼了聲,道:“李大人不必拘禮,起來說話?”說完,腳步一抬走了進去 李卓、李俊父子二人急忙跟了上去。
這書房不大,難得是裏麵布置還算典雅,各式坐具、臥具、長幾、矮凳,以及金銀各式器皿顯然是經過精心布置,安排在書房的四個角落裏,倒也別致,房靠牆處有一個畫屏,屏前設畫案,案上擺放文房四寶、筆洗、筆注、筆筒和鎮紙等。畫案後麵是一張花梨四出頭官帽椅,通體光素無雕飾,搭腦兩端微向上翹起,靠背略向後彎曲,扶手與鵝脖均為彎材,相交處有角牙相襯,座麵用藤屜,下為直牙條,腿足圓材,腿間裝步步高管腳棖,迎麵的管腳棖下裝極窄的牙條。“彎曲中見端正,樸素中顯大氣極為顯眼,兩側布列長長的架閣大多為禪宗道學和醫藥本草等有關養生之道的書策,此外,還有一些傳世法帖,使得整個書房多了幾分平安寧幽靜的氣氛。
楊崢本就是淡雅的性子,眼前這書房的布置顯然是極附和他的要求,他記得前世聽人說過,古人的書房有極多的講究,須聲不入耳,俗軌不至門。客至共坐,青山當戶,流水在左,輒談世事,便當以大白浮之。”進入宅門內,則給人一種幽靜雅趣的感覺:“門內有徑,徑欲曲;徑轉有屏,屏欲小;屏進有階,階欲平;階畔有花,花欲鮮;花外有牆,牆欲低;牆內有鬆,鬆欲古;鬆底有石,石欲怪;石後有亭,亭欲樸;亭後有竹,竹欲疏;竹盡有室,室欲幽。”他看來,眼前這座小小的書房,就有這種清淨典雅的氣氛,他甚至想著在這樣一片屬於自已的小天地裏,閑倚床榻覽古籍,揮毫潑墨繪丹青,或約上三五同好,齊聚雅齋,摩挲古鼎,品鑒古畫,或撫琴彈奏清曲一首,逍遙自樂,以終天歲,不虛此生!“
“殿下,請坐?”就在楊崢打量書房遐想之時,聽得李卓恭敬的請他落座。
楊崢眼下太子,是君,是父,那張顯眼的花梨四出頭官帽椅自然被他一屁股坐了下去,李卓、李俊一左一右也落了座位,聽得李卓衝著門外喊了聲:“上茶!”
三個身子曼妙的丫鬟快速走了進來,將三杯清茶放在了三人的椅旁的茶幾上,然後一陣風一般的退了出去。
楊崢本不想來,可畢竟是自己未來的嶽父,而李俊打的又是婚事的幌子,所以他不得不來,一來是想聽聽這未來的嶽父,小舅子有什麽要求,二來,也是趁機出來歇息歇息,所以並不著急問話。
李卓斜眼瞥了一眼楊崢,見他神色淡然,並沒有半分不喜的神情,暗暗鬆了一口氣,他這輩子隻在參加殿試的時候,在金鑾殿上匆匆瞥了一眼皇家氣度,從此之後,他再也沒見皇家的氣度,倒是常聽人說去皇家氣度如何如何,多的是伴君如伴虎的話兒,聽得多了對皇家的氣度也多了幾分懼怕,本以為朱瞻基是太子,又是大明未來的天子,必然是個極不好說話的人,稍有不慎便是雷霆之災,從得知太子來參加招親宴會,他的心兒就一直提著,生怕哪裏做得不好,喜事變成喪事,是以不敢有絲毫的馬虎,直到在場上見了這位傳說中的太子,才發現這位注定要坐上龍椅的未來帝王,竟是毫無無架子,說話也沒有半點盛氣淩人的樣子,就是自己讓兒子請他來說話,也是按時來了,頓時大生好感。
見楊崢沒急著說話,他也不好開口說話,三人就那麽端坐喝著茶湯,眼看一杯茶湯快見了底,李卓顯得有些焦急,丟了個眼神給李俊,李俊一愣之下,總算是會意了過來,忽然嗬嗬一笑,道:“殿下,草民最近一時興起,作了一首小詩,卻多有不滿意之處,苦於找不到才學之士指點一二,難得今日碰上了殿下這等才學之人——?”
“不就是讓我給你聽首詩麽,這樣的好環境下,有那麽一首小詩,倒也不錯?“點了點頭道:”李公子不必客氣,隻管說來便是?“
李俊沒想到太子如此好說話,一直提著的心兒總算是放了下來,瞥了一眼李卓,站起身來躬身行了一禮,朗聲道“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楊崢聽了第一句點了點頭,算是滿意,到第二句微微皺了皺眉頭,等全部聽完則是輕輕歎了聲,整首詩,語言清潤平淡,毫無穠豔之氣,雕琢之痕。難得是突出了早梅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個性,創造了一種高遠的境界,隱匿著自己的影子,含蘊十分豐富,倒也是一首難得的好詩,唯獨有些紕漏沒處理好,使得整首詩顯得那麽不自然。
一旁的李俊早就將楊崢的神色看在了眼裏,詩詞念完,不及喝一口茶湯,恭敬的道:“殿下,草民這首詩……?“
“詩是好詩,隻是——?“
李俊一聽是好詩,麵上頓時露出了喜色,這首詩是前些時日,與人遊蕩西湖之時,正巧碰上西湖湖畔幾株早梅開花,一時心動,寫下了這首詩,被人交口稱讚,到很少聽到不好的言語,此時見楊崢神色,便知這詩多少還是有些不妥之處,心頭一急,倒忘記了行禮,脫口道:“隻是什麽?“
楊崢並非真的太子,全沒理會李俊的莽撞,想了想道:“孤隻覺得“昨夜數枝開。”這一句有些不妥?“
李俊才學極好,這首《早梅》吟唱了出來,也覺得有些不妥之處,隻是人在局中,看不明白,久而久之也覺得此詩是一首完美的詩詞。待聽到了楊崢這一句,立即心頭一動:“都說太子才學過人,往日我還不信,今日見了方知盛名之下,所言不虛!”心頭好奇這一句不妥之處,極為恭敬的問道:“敢問殿下,此句有何不妥之處?”
李卓也是一臉的好奇,看著二人言語。
楊崢想了想道:“李公子詩題為《早梅》,寫的是梅,而立意則應在早字:—場大雪下過,深深的積雪覆蓋萬物,但堅毅獨拔的梅花,卻迎風鬥雪,傲然開放。詩中所寫的是含苞待放的早梅,它並不因風雪摧殘而萎縮凋零,反而以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深雪裏綻開蓓蕾。如果是開了數枝,說明已開放了幾天了——?”
李俊心頭一動:“不錯,我怎麽沒想到呢?”
李卓點了點頭心道:“的確有些道理?”
楊崢見二人麵上神色,便知自己說的有些對頭,便繼續說道:“如果是一樹梅花,那就更是花開已久了。不如改為”一枝開”這樣的話,既表現其早,還使人感到無數蓓蕾將迎著嚴酷的風雪,不斷怒放。惟其“一枝”,才表現出堅強峭拔的品格和生命力,這樣,詩的意境才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不知李公子意下如何?“
ps:唐代僧人齊己,對詩文很有興趣。就帶著自己寫的詩稿,前來拜會。齊已把詩稿一首一首地請鄭穀看。鄭穀讀到《早梅》這首詩時,不由得沉思起來。鄭穀吟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穀麵對齊已說:“梅開數枝,就不算早了。”鄭穀又沉吟了一會,說:“不如把‘數’字改為‘一’字貼要。”齊已聽了,驚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鄭穀拜了一拜。文人們知道了,就把鄭穀稱為齊已的“一字之師”。 ——出自《唐詩紀事》。
“怪不得人人都想當官啊,這樣的院落,若不當官窮苦老百姓怕是一輩子都住不上!“楊崢暗暗的想到。
也不知跟著走了多久,隻覺眼前一亮,聽得前麵的李俊躬身道:“殿下到了!“
楊崢這才注意到,前麵竟還有一座小北苑,北苑的四周都翠竹點綴,中間竟有一畝小池塘,池水清澈無比,數十尾紅鯉來回遊動,聽得兩人的腳步聲,數十尾紅鯉從四麵八方遊來,李卓對著楊崢一笑,從容的伸手入懷,從懷中摸出了一把魚餌來,輕輕撒入池中,此時清風徐來,魚餌順風吹入池麵,四麵八方趕的
紅鯉爭奪食餌,紛紛躍起,瞬間染紅半個池麵,蔚為壯觀。
楊崢見池中魚兒縱情魚趣,頗有幾分人知魚之樂,魚知人之情,人魚相悅,其樂融融的畫麵,忍不住吟唱道:魚國群鱗樂有餘,觀魚才覺我非魚。虞詐兩忘欣共處,魚猶如此況人乎。“
李俊細細品味了片刻,方才一抱拳道:“殿下好才學?“
楊崢擺了擺手道:“雕蟲小技算不得什麽,我們還是去見令尊大人吧?“
李俊應了聲,收了魚餌,轉身帶路,這一次並沒有走多久,隻是轉了一個長廊,就到了一間幽靜雅致的書房門口。
李俊衝著書房門口抱拳道:“爹爹,殿下來了?“
緊閉的房門立即被打開,李卓一身青色長衫立在了門前,躬身道:“下官見過殿下,不知殿下駕臨,有失遠迎——?“
“我日,你這老不死的,睜著雙眼說瞎話,比老子還厲害,你讓人喊我前來,此刻又說什麽不知殿下駕臨,這不是忽悠我麽?算了,看在你小老婆父親的份上,今日難得與你計較?”楊崢哼了聲,道:“李大人不必拘禮,起來說話?”說完,腳步一抬走了進去 李卓、李俊父子二人急忙跟了上去。
這書房不大,難得是裏麵布置還算典雅,各式坐具、臥具、長幾、矮凳,以及金銀各式器皿顯然是經過精心布置,安排在書房的四個角落裏,倒也別致,房靠牆處有一個畫屏,屏前設畫案,案上擺放文房四寶、筆洗、筆注、筆筒和鎮紙等。畫案後麵是一張花梨四出頭官帽椅,通體光素無雕飾,搭腦兩端微向上翹起,靠背略向後彎曲,扶手與鵝脖均為彎材,相交處有角牙相襯,座麵用藤屜,下為直牙條,腿足圓材,腿間裝步步高管腳棖,迎麵的管腳棖下裝極窄的牙條。“彎曲中見端正,樸素中顯大氣極為顯眼,兩側布列長長的架閣大多為禪宗道學和醫藥本草等有關養生之道的書策,此外,還有一些傳世法帖,使得整個書房多了幾分平安寧幽靜的氣氛。
楊崢本就是淡雅的性子,眼前這書房的布置顯然是極附和他的要求,他記得前世聽人說過,古人的書房有極多的講究,須聲不入耳,俗軌不至門。客至共坐,青山當戶,流水在左,輒談世事,便當以大白浮之。”進入宅門內,則給人一種幽靜雅趣的感覺:“門內有徑,徑欲曲;徑轉有屏,屏欲小;屏進有階,階欲平;階畔有花,花欲鮮;花外有牆,牆欲低;牆內有鬆,鬆欲古;鬆底有石,石欲怪;石後有亭,亭欲樸;亭後有竹,竹欲疏;竹盡有室,室欲幽。”他看來,眼前這座小小的書房,就有這種清淨典雅的氣氛,他甚至想著在這樣一片屬於自已的小天地裏,閑倚床榻覽古籍,揮毫潑墨繪丹青,或約上三五同好,齊聚雅齋,摩挲古鼎,品鑒古畫,或撫琴彈奏清曲一首,逍遙自樂,以終天歲,不虛此生!“
“殿下,請坐?”就在楊崢打量書房遐想之時,聽得李卓恭敬的請他落座。
楊崢眼下太子,是君,是父,那張顯眼的花梨四出頭官帽椅自然被他一屁股坐了下去,李卓、李俊一左一右也落了座位,聽得李卓衝著門外喊了聲:“上茶!”
三個身子曼妙的丫鬟快速走了進來,將三杯清茶放在了三人的椅旁的茶幾上,然後一陣風一般的退了出去。
楊崢本不想來,可畢竟是自己未來的嶽父,而李俊打的又是婚事的幌子,所以他不得不來,一來是想聽聽這未來的嶽父,小舅子有什麽要求,二來,也是趁機出來歇息歇息,所以並不著急問話。
李卓斜眼瞥了一眼楊崢,見他神色淡然,並沒有半分不喜的神情,暗暗鬆了一口氣,他這輩子隻在參加殿試的時候,在金鑾殿上匆匆瞥了一眼皇家氣度,從此之後,他再也沒見皇家的氣度,倒是常聽人說去皇家氣度如何如何,多的是伴君如伴虎的話兒,聽得多了對皇家的氣度也多了幾分懼怕,本以為朱瞻基是太子,又是大明未來的天子,必然是個極不好說話的人,稍有不慎便是雷霆之災,從得知太子來參加招親宴會,他的心兒就一直提著,生怕哪裏做得不好,喜事變成喪事,是以不敢有絲毫的馬虎,直到在場上見了這位傳說中的太子,才發現這位注定要坐上龍椅的未來帝王,竟是毫無無架子,說話也沒有半點盛氣淩人的樣子,就是自己讓兒子請他來說話,也是按時來了,頓時大生好感。
見楊崢沒急著說話,他也不好開口說話,三人就那麽端坐喝著茶湯,眼看一杯茶湯快見了底,李卓顯得有些焦急,丟了個眼神給李俊,李俊一愣之下,總算是會意了過來,忽然嗬嗬一笑,道:“殿下,草民最近一時興起,作了一首小詩,卻多有不滿意之處,苦於找不到才學之士指點一二,難得今日碰上了殿下這等才學之人——?”
“不就是讓我給你聽首詩麽,這樣的好環境下,有那麽一首小詩,倒也不錯?“點了點頭道:”李公子不必客氣,隻管說來便是?“
李俊沒想到太子如此好說話,一直提著的心兒總算是放了下來,瞥了一眼李卓,站起身來躬身行了一禮,朗聲道“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楊崢聽了第一句點了點頭,算是滿意,到第二句微微皺了皺眉頭,等全部聽完則是輕輕歎了聲,整首詩,語言清潤平淡,毫無穠豔之氣,雕琢之痕。難得是突出了早梅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個性,創造了一種高遠的境界,隱匿著自己的影子,含蘊十分豐富,倒也是一首難得的好詩,唯獨有些紕漏沒處理好,使得整首詩顯得那麽不自然。
一旁的李俊早就將楊崢的神色看在了眼裏,詩詞念完,不及喝一口茶湯,恭敬的道:“殿下,草民這首詩……?“
“詩是好詩,隻是——?“
李俊一聽是好詩,麵上頓時露出了喜色,這首詩是前些時日,與人遊蕩西湖之時,正巧碰上西湖湖畔幾株早梅開花,一時心動,寫下了這首詩,被人交口稱讚,到很少聽到不好的言語,此時見楊崢神色,便知這詩多少還是有些不妥之處,心頭一急,倒忘記了行禮,脫口道:“隻是什麽?“
楊崢並非真的太子,全沒理會李俊的莽撞,想了想道:“孤隻覺得“昨夜數枝開。”這一句有些不妥?“
李俊才學極好,這首《早梅》吟唱了出來,也覺得有些不妥之處,隻是人在局中,看不明白,久而久之也覺得此詩是一首完美的詩詞。待聽到了楊崢這一句,立即心頭一動:“都說太子才學過人,往日我還不信,今日見了方知盛名之下,所言不虛!”心頭好奇這一句不妥之處,極為恭敬的問道:“敢問殿下,此句有何不妥之處?”
李卓也是一臉的好奇,看著二人言語。
楊崢想了想道:“李公子詩題為《早梅》,寫的是梅,而立意則應在早字:—場大雪下過,深深的積雪覆蓋萬物,但堅毅獨拔的梅花,卻迎風鬥雪,傲然開放。詩中所寫的是含苞待放的早梅,它並不因風雪摧殘而萎縮凋零,反而以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深雪裏綻開蓓蕾。如果是開了數枝,說明已開放了幾天了——?”
李俊心頭一動:“不錯,我怎麽沒想到呢?”
李卓點了點頭心道:“的確有些道理?”
楊崢見二人麵上神色,便知自己說的有些對頭,便繼續說道:“如果是一樹梅花,那就更是花開已久了。不如改為”一枝開”這樣的話,既表現其早,還使人感到無數蓓蕾將迎著嚴酷的風雪,不斷怒放。惟其“一枝”,才表現出堅強峭拔的品格和生命力,這樣,詩的意境才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不知李公子意下如何?“
ps:唐代僧人齊己,對詩文很有興趣。就帶著自己寫的詩稿,前來拜會。齊已把詩稿一首一首地請鄭穀看。鄭穀讀到《早梅》這首詩時,不由得沉思起來。鄭穀吟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穀麵對齊已說:“梅開數枝,就不算早了。”鄭穀又沉吟了一會,說:“不如把‘數’字改為‘一’字貼要。”齊已聽了,驚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鄭穀拜了一拜。文人們知道了,就把鄭穀稱為齊已的“一字之師”。 ——出自《唐詩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