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黃淮也道:“是啊,皇上,僅僅聯絡山東等地的武臣就可以定漢王謀逆之罪,陛下大可先發製人,發兵征討。此人覬覦皇位久矣,留之後患無窮。”
朱瞻基輕歎了聲,也不知想些什麽,沉默了片刻,道:“非朕不想發兵,隻是漢王畢竟是朕之皇叔,若在證據不明的情況下,發兵攻打,豈非陷入朕不易,再者,天下才剛剛平靜了幾年,朕,朕實在不想大動兵戈,讓天下百姓再受戰火之苦了?”
“皇上仁義實乃天下百姓之福,隻是漢王之心,陛下不可大意,還是早做準備才好?”黃淮道。
朱瞻基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隨即扭過頭道:“楊愛卿,以你看,楊侍讀的法子可行?”
楊士奇想了想道:“回稟皇上,楊大人此法子倒也是個好法子,這天下剛剛太平幾年,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不過了!”頓了頓又道:“此法一來,可以摸清楚樂安州的情況,讓天下百姓知道漢王是否有謀反之意,二來,亦可警告漢王,讓其收斂兵戈之心,於天下百姓大有好處,可謂是一舉兩得的法子?”
朱瞻基嗯了聲道:“夏愛卿你以為如何?”
夏元吉想了想道:“微臣同意楊大人之見,此法子的確可行!”
朱瞻基點了點頭,目光掃視了群臣,道:“諸位愛卿可還有意見?“
張輔看朱瞻基神色堅定,本想說些什麽,嘴唇動了動,終究是沒說出口,唯獨黃淮道:“陛下,漢王為人英勇善戰,切莫掉以輕心?“
朱瞻基隻是一笑,眼裏閃過一絲冷笑,道:“此事朕心頭已知曉,黃大人不必多言,還是說說派遣誰去樂安州合適?“
剛才還群臣激昂的大殿,立即變得鴉雀無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是誰也沒上前應答。
朱瞻基皺了皺眉頭,就在這時聽得楊士奇道:“微臣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朱瞻基道:“何人?”
楊士奇道:“翰林院侍讀學士楊崢?”
楊崢正在打盹,這些朝政大事可不是他這個小小四品官能左右的,所以說了自己該說的,就靠在一根柱子上打盹兒的,好等朱瞻基與群臣商量出了結果來,好散了早朝,正迷迷糊糊之際,聽得有人說自己的名字,不免有些好奇,待看眾人的目光,心道:“不過是大了個墩,用不著這樣吧?”
正想笑笑糊弄過去,卻聽得朱瞻基道:“楊侍讀?”
楊崢有些迷糊,這時一個官兒輕輕推了他一把,低聲道:“楊大人,皇上叫你呢?”
“皇上喊我,喊我做什麽?”楊崢有些迷糊,看了左右一眼,看眾人眼神裏竟有幾分同情的神色,心裏有些奇怪,正在這時,聽得朱瞻基的聲音道:“楊侍讀……?“
“微臣在……?“楊崢不及細想,急忙應了聲。
隻聽得朱瞻基道:“楊侍讀群臣敬佩你文武全才,特意推薦你去一趟樂安州,不知楊侍讀可願意?“
楊崢還未說話,就聽得朱瞻基道:“朕聽聞楊侍讀忠君愛國,此等有益於朝廷之事,楊侍讀定不會推辭了,此事就這麽定了吧?“
“皇上英明!“群臣急忙呼喊。
楊崢一臉驚愕的看著眾人,心道:“你爺爺的,這樣也行!“
隨即朱瞻基寫了一封信,派司禮監太監侯太送給漢王,信中說:“昨護衛餘丁枚青來言,說叔父有督過朝廷之舉。予誠不信,懷疑是小人離間,不可不告。”
要說這封信,可有些深意,朱瞻基用了“督過朝廷”這一委婉的說法。既表示:我不信,這一定又是小人離間(——離間這個詞已出現得太頻繁了)!書末愈篤情誼,說我皇考仁宗的至親,隻有漢、趙二位叔父,我自即位以來,對叔父如何,神明可鑒。但今小人離間,軍民驚疑,朝廷略為之備,也是沒有辦法。昔日皇祖(朱棣)賓天之初,也有小人造誣罔離間之言,賴皇考與叔父同氣至親,彼此無疑,小人奸計竟不能行。今此輩又欲離間我叔侄,惟叔父鑒之,國家之福,亦宗室之福也。“
群臣見皇帝早有安排,紛紛感到驚奇,可這會兒也不好多說什麽,隨著皇帝一聲退朝,各自退了去。
楊崢可沒想到自己從樂安州返回不久,又要去一趟樂安州,心頭正不爽,卻聽得王振恭敬的走了上前,道:“楊大人,皇上請你去弘德殿敘話?”
楊崢心頭大幹不滿,可皇帝有請,他也不好不去,隻好跟著王振趕往弘德殿,進去的時候,除了自己之外,楊士奇、楊榮、楊溥、張輔、夏元吉等人早到了,見他來,楊士奇等人各自衝著他點了點頭。
楊崢急忙回了一禮,在楊士奇身後落了座,然後低聲道:“楊大哥,皇帝召見我等來此,可有什麽事?“
楊士奇道“多半是為了此番下旨去樂安州一事?“
一想到樂安州,楊崢就有些不悅,可既定的事兒,再衝著楊士奇發火也改變不了事實,所以幹脆咬牙接受了。
楊士奇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道:“就算我不推薦你,皇帝也會讓你去樂安州?“
楊崢道:“何以見得?“
楊士奇道:“法子是你提出來的,而滿朝文武昔日多與漢王有些關聯,在這個緊要的關口,你覺得陛下會信任他們麽?“
楊崢一想,覺得這話兒頗有幾分道理,剛才的怒氣頓時去了一半,隻怪自己多嘴多舌,議論什麽朝政。
眾人說了一會兒話,聽得一陣腳步聲,跟著屏風被人拉開,朱瞻基一身便服走了進來。
眾人以楊士奇為首,紛紛行禮。
朱瞻基擺手落了座後,雙眼掃了一眼眾人,最後目光落在了楊崢的身上,輕歎了聲道:“楊侍讀,此番樂安州一行,事關我大明安危,你可謂是責任重大,你莫要辜負了朕的期望?”
楊崢一笑道:“皇上言重了吧,微臣不過是送個聖旨而已,談不上什麽責任重大?”
朱瞻基的目光在他身上看了許久,好一會兒才低聲歎了聲道:“不瞞楊侍讀,此番朕讓你去樂安州可不僅僅是為宣讀朕的旨意?”
楊崢奇怪道:“那皇上讓我做什麽?“
朱瞻基目光一閃,道:“你一定要查探清楚了?“說著這兒稍作停頓了片刻,道:”朕絕不相信皇叔會做出這種事情來,你可明白朕話中的意思?“
楊崢嘿嘿一笑道:“有點明白,又有些不明白,微臣不知道陛下是讓微臣查出漢王謀反,還是……?“
楊士奇等人各自一笑,這個楊小弟,還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皇帝為了拔出漢王這顆眼中釘肉中刺,都準備了多少年,豈會不希望漢王謀反?“
朱瞻基目光一閃,盯著楊崢似笑非笑的道:“楊侍讀覺得呢?”
楊崢嚇了一大跳,那還個繼續問,立即長跪在地,恭聲道:“請皇上放心,微臣一定盡心盡力辦好皇帝交代的事情,絕不負皇上所托?“
楊士奇暗暗鬆了一口氣,還算識相。
朱瞻基則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你既知道朕的用意,想來該知道怎麽辦了?“
眾人本以為楊崢這次會乖乖的應一聲,誰知他不急不躁的道:“皇上,微臣雖頂著侍讀學士的名頭,可你也知道,咱們根本就沒正經的讀過書,皇帝的話兒還能明白,這事情可就不知道怎麽辦了,本想兩眼一抹黑,胡亂的辦一下,可皇帝說了這事兒事關皇帝名節,漢王的忠誠,微臣可不敢亂辦了,萬一辦錯了,皇上不希望漢王謀反,可人家禁不住龍椅的誘惑,就是要扯起大旗,占山為王,到時候皇上不滿意,治罪與我,我豈不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所以微臣才學淺薄,不足以擔當如此重任,這事情吧還是交給旁人來辦比較妥當,比如楊士奇楊大人、楊榮楊大人都是合適人選,皇上還是再考慮考慮?“
這一番牢騷的話兒,場上眾人如何聽不出來,楊士奇、楊榮二人更是有些哭笑不得,心道:“這人還真是記仇啊?這麽快就開始抱負了?“
朱瞻基也是一笑,道:“此事你放心大膽的去做,做得好這功勞自是你的,辦得不好麽?“說到了這兒稍作停頓了一下,道:”算是朕識人不明可好?“
眾人這時才聽出了味兒來,感情這家夥不是胡攪蠻纏,而是趁著這空兒,將責任推得幹淨,不管成功如否,都沒壞處,這家夥果然是個人精。
楊崢嘿嘿一笑,道:“皇上瞧你把話兒說得,微臣是那樣的人麽,旁人不知道,陛下還不知道麽,為人素來忠君愛國,從來是哪裏需要哪裏搬,別說是樂安州了,就是刀山火海,隻要陛下一句話兒,微臣也是隻身前往的!“
^^^^^^^^^^^^^^^^^^^^^^^^^^^^^^^^^^^^^^^^^^^
第一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
朱瞻基輕歎了聲,也不知想些什麽,沉默了片刻,道:“非朕不想發兵,隻是漢王畢竟是朕之皇叔,若在證據不明的情況下,發兵攻打,豈非陷入朕不易,再者,天下才剛剛平靜了幾年,朕,朕實在不想大動兵戈,讓天下百姓再受戰火之苦了?”
“皇上仁義實乃天下百姓之福,隻是漢王之心,陛下不可大意,還是早做準備才好?”黃淮道。
朱瞻基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隨即扭過頭道:“楊愛卿,以你看,楊侍讀的法子可行?”
楊士奇想了想道:“回稟皇上,楊大人此法子倒也是個好法子,這天下剛剛太平幾年,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不過了!”頓了頓又道:“此法一來,可以摸清楚樂安州的情況,讓天下百姓知道漢王是否有謀反之意,二來,亦可警告漢王,讓其收斂兵戈之心,於天下百姓大有好處,可謂是一舉兩得的法子?”
朱瞻基嗯了聲道:“夏愛卿你以為如何?”
夏元吉想了想道:“微臣同意楊大人之見,此法子的確可行!”
朱瞻基點了點頭,目光掃視了群臣,道:“諸位愛卿可還有意見?“
張輔看朱瞻基神色堅定,本想說些什麽,嘴唇動了動,終究是沒說出口,唯獨黃淮道:“陛下,漢王為人英勇善戰,切莫掉以輕心?“
朱瞻基隻是一笑,眼裏閃過一絲冷笑,道:“此事朕心頭已知曉,黃大人不必多言,還是說說派遣誰去樂安州合適?“
剛才還群臣激昂的大殿,立即變得鴉雀無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是誰也沒上前應答。
朱瞻基皺了皺眉頭,就在這時聽得楊士奇道:“微臣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朱瞻基道:“何人?”
楊士奇道:“翰林院侍讀學士楊崢?”
楊崢正在打盹,這些朝政大事可不是他這個小小四品官能左右的,所以說了自己該說的,就靠在一根柱子上打盹兒的,好等朱瞻基與群臣商量出了結果來,好散了早朝,正迷迷糊糊之際,聽得有人說自己的名字,不免有些好奇,待看眾人的目光,心道:“不過是大了個墩,用不著這樣吧?”
正想笑笑糊弄過去,卻聽得朱瞻基道:“楊侍讀?”
楊崢有些迷糊,這時一個官兒輕輕推了他一把,低聲道:“楊大人,皇上叫你呢?”
“皇上喊我,喊我做什麽?”楊崢有些迷糊,看了左右一眼,看眾人眼神裏竟有幾分同情的神色,心裏有些奇怪,正在這時,聽得朱瞻基的聲音道:“楊侍讀……?“
“微臣在……?“楊崢不及細想,急忙應了聲。
隻聽得朱瞻基道:“楊侍讀群臣敬佩你文武全才,特意推薦你去一趟樂安州,不知楊侍讀可願意?“
楊崢還未說話,就聽得朱瞻基道:“朕聽聞楊侍讀忠君愛國,此等有益於朝廷之事,楊侍讀定不會推辭了,此事就這麽定了吧?“
“皇上英明!“群臣急忙呼喊。
楊崢一臉驚愕的看著眾人,心道:“你爺爺的,這樣也行!“
隨即朱瞻基寫了一封信,派司禮監太監侯太送給漢王,信中說:“昨護衛餘丁枚青來言,說叔父有督過朝廷之舉。予誠不信,懷疑是小人離間,不可不告。”
要說這封信,可有些深意,朱瞻基用了“督過朝廷”這一委婉的說法。既表示:我不信,這一定又是小人離間(——離間這個詞已出現得太頻繁了)!書末愈篤情誼,說我皇考仁宗的至親,隻有漢、趙二位叔父,我自即位以來,對叔父如何,神明可鑒。但今小人離間,軍民驚疑,朝廷略為之備,也是沒有辦法。昔日皇祖(朱棣)賓天之初,也有小人造誣罔離間之言,賴皇考與叔父同氣至親,彼此無疑,小人奸計竟不能行。今此輩又欲離間我叔侄,惟叔父鑒之,國家之福,亦宗室之福也。“
群臣見皇帝早有安排,紛紛感到驚奇,可這會兒也不好多說什麽,隨著皇帝一聲退朝,各自退了去。
楊崢可沒想到自己從樂安州返回不久,又要去一趟樂安州,心頭正不爽,卻聽得王振恭敬的走了上前,道:“楊大人,皇上請你去弘德殿敘話?”
楊崢心頭大幹不滿,可皇帝有請,他也不好不去,隻好跟著王振趕往弘德殿,進去的時候,除了自己之外,楊士奇、楊榮、楊溥、張輔、夏元吉等人早到了,見他來,楊士奇等人各自衝著他點了點頭。
楊崢急忙回了一禮,在楊士奇身後落了座,然後低聲道:“楊大哥,皇帝召見我等來此,可有什麽事?“
楊士奇道“多半是為了此番下旨去樂安州一事?“
一想到樂安州,楊崢就有些不悅,可既定的事兒,再衝著楊士奇發火也改變不了事實,所以幹脆咬牙接受了。
楊士奇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道:“就算我不推薦你,皇帝也會讓你去樂安州?“
楊崢道:“何以見得?“
楊士奇道:“法子是你提出來的,而滿朝文武昔日多與漢王有些關聯,在這個緊要的關口,你覺得陛下會信任他們麽?“
楊崢一想,覺得這話兒頗有幾分道理,剛才的怒氣頓時去了一半,隻怪自己多嘴多舌,議論什麽朝政。
眾人說了一會兒話,聽得一陣腳步聲,跟著屏風被人拉開,朱瞻基一身便服走了進來。
眾人以楊士奇為首,紛紛行禮。
朱瞻基擺手落了座後,雙眼掃了一眼眾人,最後目光落在了楊崢的身上,輕歎了聲道:“楊侍讀,此番樂安州一行,事關我大明安危,你可謂是責任重大,你莫要辜負了朕的期望?”
楊崢一笑道:“皇上言重了吧,微臣不過是送個聖旨而已,談不上什麽責任重大?”
朱瞻基的目光在他身上看了許久,好一會兒才低聲歎了聲道:“不瞞楊侍讀,此番朕讓你去樂安州可不僅僅是為宣讀朕的旨意?”
楊崢奇怪道:“那皇上讓我做什麽?“
朱瞻基目光一閃,道:“你一定要查探清楚了?“說著這兒稍作停頓了片刻,道:”朕絕不相信皇叔會做出這種事情來,你可明白朕話中的意思?“
楊崢嘿嘿一笑道:“有點明白,又有些不明白,微臣不知道陛下是讓微臣查出漢王謀反,還是……?“
楊士奇等人各自一笑,這個楊小弟,還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皇帝為了拔出漢王這顆眼中釘肉中刺,都準備了多少年,豈會不希望漢王謀反?“
朱瞻基目光一閃,盯著楊崢似笑非笑的道:“楊侍讀覺得呢?”
楊崢嚇了一大跳,那還個繼續問,立即長跪在地,恭聲道:“請皇上放心,微臣一定盡心盡力辦好皇帝交代的事情,絕不負皇上所托?“
楊士奇暗暗鬆了一口氣,還算識相。
朱瞻基則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你既知道朕的用意,想來該知道怎麽辦了?“
眾人本以為楊崢這次會乖乖的應一聲,誰知他不急不躁的道:“皇上,微臣雖頂著侍讀學士的名頭,可你也知道,咱們根本就沒正經的讀過書,皇帝的話兒還能明白,這事情可就不知道怎麽辦了,本想兩眼一抹黑,胡亂的辦一下,可皇帝說了這事兒事關皇帝名節,漢王的忠誠,微臣可不敢亂辦了,萬一辦錯了,皇上不希望漢王謀反,可人家禁不住龍椅的誘惑,就是要扯起大旗,占山為王,到時候皇上不滿意,治罪與我,我豈不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所以微臣才學淺薄,不足以擔當如此重任,這事情吧還是交給旁人來辦比較妥當,比如楊士奇楊大人、楊榮楊大人都是合適人選,皇上還是再考慮考慮?“
這一番牢騷的話兒,場上眾人如何聽不出來,楊士奇、楊榮二人更是有些哭笑不得,心道:“這人還真是記仇啊?這麽快就開始抱負了?“
朱瞻基也是一笑,道:“此事你放心大膽的去做,做得好這功勞自是你的,辦得不好麽?“說到了這兒稍作停頓了一下,道:”算是朕識人不明可好?“
眾人這時才聽出了味兒來,感情這家夥不是胡攪蠻纏,而是趁著這空兒,將責任推得幹淨,不管成功如否,都沒壞處,這家夥果然是個人精。
楊崢嘿嘿一笑,道:“皇上瞧你把話兒說得,微臣是那樣的人麽,旁人不知道,陛下還不知道麽,為人素來忠君愛國,從來是哪裏需要哪裏搬,別說是樂安州了,就是刀山火海,隻要陛下一句話兒,微臣也是隻身前往的!“
^^^^^^^^^^^^^^^^^^^^^^^^^^^^^^^^^^^^^^^^^^^
第一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