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也暗暗吃了一驚,心道:“皇帝原來由此打算,怪不得說我的名單上漏了人選,原來皇帝早就有了矚目的人選,虧我曆經三朝的老臣了,竟連這一點也沒看出來!看來果然是老了?”
朱瞻基似早就看出了群臣的反應,道:“此事就這麽定下了,無須多議了?”
眾臣聽皇帝這話兒,馬上明白了皇帝心意已決,雖說心裏有些不樂意,可誰讓人家命好呢,年紀輕輕就備受皇帝信任,不飛黃騰達才怪呢?“所以這次倒是沒有反對之聲。
見眾官兒如此知趣,朱瞻基心情大好,眼看處理了這三件大事,天色已經大亮了,自己待會兒還要去一趟後宮交代些瑣事,於是對著陳蕪丟了個眼神,陳蕪與他主仆多年,哪裏不明白,這時走上前來,尖著嗓音道:“退朝!“
群臣便在一片議論聲中,紛紛退出了大殿,不多時偌大的謹身殿再也看不到一個大臣的影子,朱瞻基這才站了起來,陳蕪立即恭敬的走了過去,道:“皇上這是要去哪兒?“
朱瞻基道:“去孫妃的寢宮吧!”
陳蕪應了聲,立即讓屬下的太監好生準備,主仆二人趕往孫貴妃的寢宮。
此時的楊崢還不知道,自己隻不過是在樂安州呆了幾日,差點沒混一個公侯的爵位來,若是知道,怕是覺得這王侯公孫來得太容易些了,但此時他顧不得想這些了,良鄉雖離京城並不遠,但沒了馬匹,又經過一番苦戰,累得筋疲力盡的眾人,不得不在原地休息了一日,恢複體力,第二日一早,方才往京城趕去,一路上沒了追兵,加上心情也不錯,所以對沿途的景色也掃不了關顧了一番,這樣約莫到中午的時候,才抵達北京城,眾人歡喜的一看,不知何時,北京城的守衛變得森嚴了起來,眾人不得去向守兵報出自己的姓名,然後摸出自己的腰牌。
這些守將雖是低等的將士,但畢竟是皇城腳下,京城有什麽事情還是知道得一清二楚,這兩日沒少他聽楊崢在樂安州大展神威的的事跡,一看是楊崢,高航等人立時肅然起敬,然後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道:“你就是力挫漢王的楊崢楊大人?”
楊崢一愣。心道:“自己什麽時候力挫漢王了?”可看這將士的神情,也不忍心不承認,便點了點頭道:“我叫楊崢!”
此話一出,城門外的將士立即人人動容,不少人嘀咕道:“實在是我輩的楷模啊,連堂堂的漢王,當今皇帝的皇叔都乖乖服輸,這樣的人,不是英雄,誰是英雄呢?”
楊崢苦笑,自己不過是讓人埋了幾把金刀而已,怎麽一轉眼成了英雄呢,這英雄也太好當了吧?“
正說著話兒,卻聽得前方一陣腳步聲,跟著一頂小轎停了下來,簾布一掀,王振笑吟吟的走了下來,目光在看到楊崢後,立即迎了上來道:“楊大人……?“
楊崢道:“王公公,你怎麽來了?“
王振道:“咱家奉皇上之命,特意來此迎接楊大人進宮的?“
“我日,這也太急了吧,我還沒回來呢?”楊崢有些不滿的道。
王振看他神情,便道:“楊大人不必擔心,皇上隻是聽說你回來了,想尋你入宮問個話兒,交代些事情而已,呆不了多久?“
楊崢知道自己的心思被王振看穿了,也難得解釋,道:“既如此,那就走吧?“
早有兩頂小轎迎了上來,王振道:“楊大人,高大人請吧?“
楊崢與沈豔秋交代了幾聲後,便與高航一左一右上了轎子,王振等兩人坐好,喊了聲:“起!“
兩頂小嬌便平穩的被抬了起來,四平八穩的趕往皇宮。
今日的皇宮變得十分的熱鬧,因為皇帝禦駕親征要去太廟祭拜列祖列宗,將漢王的罪行告知列祖列宗,這可忙壞了宮中的太監,自昨日得知了消息,就開始準備,總算是在天亮之前,做好了這一切準備,沒出現披露,朱瞻基用過早膳之後,便穿上祭服,在群臣的擁護下,趕往太廟。
北京的太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占地二百餘畝,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製建造的。天花板及廊柱皆貼赤金花,製作精細,裝飾豪華。太廟是皇帝舉行祭祖典禮的地方,大殿兩側各有配殿十五間,東配殿供奉著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神位。
大殿之後的中殿和後殿都是黃琉璃瓦廡殿頂的九間大殿,中殿稱寢殿,後殿稱祧廟。此外還有神廚、神庫、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築。太廟以古柏著稱,樹齡多高達數百年,千姿百態,蒼勁古拙。甚是雄偉。
君臣跨過七座座單孔石橋,就到了金水河北為太廟主體建築,有內圍牆環繞。它的南門稱戟門,以門外原列戟一百二十杆作為儀仗而得名。戟門的屋頂曲線平緩,出簷較多,戟門內在中軸線上布置的前殿、中殿、後殿三座大殿,前殿和中殿建在一個三層的土字形漢白玉石台基座上,前殿是皇帝祭祀時行禮的地方,為九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殿前有月台和寬廣的庭院,東西兩側各建配殿十五間,分別配饗有功的皇族和功臣。朱瞻基在這裏隻是稍作了停留,便進入了中殿。這裏供奉曆代帝後神位,麵闊九間,是黃琉璃瓦單簷廡殿頂。中殿東西兩側各建配殿五間,用以儲存祭器。後殿供奉世代久遠而從中殿遷出的帝後神位,麵闊九間,黃琉璃瓦廡殿頂,形式和中殿基本相同。中殿和後殿之間有牆相融。在太廟總體設計中,以大麵積林木包圍主建築群,並在較短的距離安排多重門、殿、橋、河來增加入口部分的深度感,以造成肅穆、深邃的氣氛。大殿體積巨大,坐於三層台基之上,庭院廣闊,周圍用廊廡環繞,以取得雄偉氣氛。此外,大殿內簷彩繪以香黃色為底色,配簡單的旋子圖案,加強了建築物的莊重嚴肅氣氛,朱瞻基獨自進去後,先是念上了一段祭文:“孝玄孫嗣皇帝瞻基,敢昭告於列廟皇祖考妣太皇太後:節序流邁、時維孟秋。氣序若流、時當孟夏。氣序雲邁、時維孟冬。謹以牲醴庶品、用薦時祫之禮。以申追慕之情。伏惟尚享。隨後對著列祖列祖陳述漢王朱高煦的罪行,自己迫不得已禦駕親征。”
做好這一切,朱瞻基當即落實了北京的防備:命定國公徐景昌、彭城伯張昶(專守皇城,安鄉伯張安、廣寧伯劉湍、忻城伯趙榮、建平伯高遠分守京城各門。命廣平侯袁容,京城每門增官軍五百人,兵馬司各給軍士百人,委官率領晝夜巡邏。同時命豐城侯李賢、侍郎郭璡、郭敦、李昶等督餉運。並進一步明確讓兩個皇弟鄭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居守北京,由廣平侯袁容、武安侯鄭亨、都督張昇山、尚書黃淮、黃福、李友直協同讚輔。隨後公開向大營五軍將士發布敕書,宣布漢王“謀為不軌,圖危宗社”的罪名,進行了戰前總動員,隨即公布按以下條例先行厚賞將士和官員——“公,白金(按:即白銀)五十兩、鈔三千貫;侯,四十兩、二千貫;伯,二十五兩、一千貫。都督,十兩、四百貫;都指揮,八兩、三百貫;指揮,六兩、二百貫;千戶衛鎮撫,五兩、一百貫;百戶所鎮撫,四兩、五十貫;旗軍校尉力士,二兩、二十五貫。自都指揮以下,悉加綿布二匹。扈從文職六品以上,所賜例如武職,七品以下銀二兩、鈔五十貫”。同日,最終確定了跟從親征的文臣人選,“命少師蹇義、少傅楊士奇、少保夏原吉、太子少傅楊榮、太常卿楊溥參預機務,賜鞍馬,給鎧胄、弓劍扈從”,如此全數動用平時在朱瞻基身邊被合稱為“三楊蹇夏”的所有五位最重要的謀臣,另外還帶上了太子少保吳中,尚書胡濙、張本,通政使顧佐等人,並再次祭拜太廟,才返回皇宮,剛剛進書房,就見王振急急忙忙的走了過來,告知楊崢高航返回的事情。
朱瞻基命王振將二人帶來禦書房,在徹底聽取了兩人的說詞後,又將自己這番安排告知了楊崢。
楊崢可覺得自己留守有什麽好驚奇的,正好可以將大小姐等人接過來,所以很坦然的接受了這種結果。
倒是高航微微有些驚訝,隻是皇帝既有此安排,他也不便多說什麽。
^^^^^^^^^^^^^^^^^^^^^^^^^^^^^^^^^^^^^^^^^^^^^^^^
第五更了,兩萬的大更新了,存稿全部奉獻了,諸位還等什麽,月票請給力的送上,咱要月票,要訂閱,這個在未來的三天十分的重要,有的話,請送上!咱感激不盡!
!!
朱瞻基似早就看出了群臣的反應,道:“此事就這麽定下了,無須多議了?”
眾臣聽皇帝這話兒,馬上明白了皇帝心意已決,雖說心裏有些不樂意,可誰讓人家命好呢,年紀輕輕就備受皇帝信任,不飛黃騰達才怪呢?“所以這次倒是沒有反對之聲。
見眾官兒如此知趣,朱瞻基心情大好,眼看處理了這三件大事,天色已經大亮了,自己待會兒還要去一趟後宮交代些瑣事,於是對著陳蕪丟了個眼神,陳蕪與他主仆多年,哪裏不明白,這時走上前來,尖著嗓音道:“退朝!“
群臣便在一片議論聲中,紛紛退出了大殿,不多時偌大的謹身殿再也看不到一個大臣的影子,朱瞻基這才站了起來,陳蕪立即恭敬的走了過去,道:“皇上這是要去哪兒?“
朱瞻基道:“去孫妃的寢宮吧!”
陳蕪應了聲,立即讓屬下的太監好生準備,主仆二人趕往孫貴妃的寢宮。
此時的楊崢還不知道,自己隻不過是在樂安州呆了幾日,差點沒混一個公侯的爵位來,若是知道,怕是覺得這王侯公孫來得太容易些了,但此時他顧不得想這些了,良鄉雖離京城並不遠,但沒了馬匹,又經過一番苦戰,累得筋疲力盡的眾人,不得不在原地休息了一日,恢複體力,第二日一早,方才往京城趕去,一路上沒了追兵,加上心情也不錯,所以對沿途的景色也掃不了關顧了一番,這樣約莫到中午的時候,才抵達北京城,眾人歡喜的一看,不知何時,北京城的守衛變得森嚴了起來,眾人不得去向守兵報出自己的姓名,然後摸出自己的腰牌。
這些守將雖是低等的將士,但畢竟是皇城腳下,京城有什麽事情還是知道得一清二楚,這兩日沒少他聽楊崢在樂安州大展神威的的事跡,一看是楊崢,高航等人立時肅然起敬,然後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道:“你就是力挫漢王的楊崢楊大人?”
楊崢一愣。心道:“自己什麽時候力挫漢王了?”可看這將士的神情,也不忍心不承認,便點了點頭道:“我叫楊崢!”
此話一出,城門外的將士立即人人動容,不少人嘀咕道:“實在是我輩的楷模啊,連堂堂的漢王,當今皇帝的皇叔都乖乖服輸,這樣的人,不是英雄,誰是英雄呢?”
楊崢苦笑,自己不過是讓人埋了幾把金刀而已,怎麽一轉眼成了英雄呢,這英雄也太好當了吧?“
正說著話兒,卻聽得前方一陣腳步聲,跟著一頂小轎停了下來,簾布一掀,王振笑吟吟的走了下來,目光在看到楊崢後,立即迎了上來道:“楊大人……?“
楊崢道:“王公公,你怎麽來了?“
王振道:“咱家奉皇上之命,特意來此迎接楊大人進宮的?“
“我日,這也太急了吧,我還沒回來呢?”楊崢有些不滿的道。
王振看他神情,便道:“楊大人不必擔心,皇上隻是聽說你回來了,想尋你入宮問個話兒,交代些事情而已,呆不了多久?“
楊崢知道自己的心思被王振看穿了,也難得解釋,道:“既如此,那就走吧?“
早有兩頂小轎迎了上來,王振道:“楊大人,高大人請吧?“
楊崢與沈豔秋交代了幾聲後,便與高航一左一右上了轎子,王振等兩人坐好,喊了聲:“起!“
兩頂小嬌便平穩的被抬了起來,四平八穩的趕往皇宮。
今日的皇宮變得十分的熱鬧,因為皇帝禦駕親征要去太廟祭拜列祖列宗,將漢王的罪行告知列祖列宗,這可忙壞了宮中的太監,自昨日得知了消息,就開始準備,總算是在天亮之前,做好了這一切準備,沒出現披露,朱瞻基用過早膳之後,便穿上祭服,在群臣的擁護下,趕往太廟。
北京的太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占地二百餘畝,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製建造的。天花板及廊柱皆貼赤金花,製作精細,裝飾豪華。太廟是皇帝舉行祭祖典禮的地方,大殿兩側各有配殿十五間,東配殿供奉著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神位。
大殿之後的中殿和後殿都是黃琉璃瓦廡殿頂的九間大殿,中殿稱寢殿,後殿稱祧廟。此外還有神廚、神庫、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築。太廟以古柏著稱,樹齡多高達數百年,千姿百態,蒼勁古拙。甚是雄偉。
君臣跨過七座座單孔石橋,就到了金水河北為太廟主體建築,有內圍牆環繞。它的南門稱戟門,以門外原列戟一百二十杆作為儀仗而得名。戟門的屋頂曲線平緩,出簷較多,戟門內在中軸線上布置的前殿、中殿、後殿三座大殿,前殿和中殿建在一個三層的土字形漢白玉石台基座上,前殿是皇帝祭祀時行禮的地方,為九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殿前有月台和寬廣的庭院,東西兩側各建配殿十五間,分別配饗有功的皇族和功臣。朱瞻基在這裏隻是稍作了停留,便進入了中殿。這裏供奉曆代帝後神位,麵闊九間,是黃琉璃瓦單簷廡殿頂。中殿東西兩側各建配殿五間,用以儲存祭器。後殿供奉世代久遠而從中殿遷出的帝後神位,麵闊九間,黃琉璃瓦廡殿頂,形式和中殿基本相同。中殿和後殿之間有牆相融。在太廟總體設計中,以大麵積林木包圍主建築群,並在較短的距離安排多重門、殿、橋、河來增加入口部分的深度感,以造成肅穆、深邃的氣氛。大殿體積巨大,坐於三層台基之上,庭院廣闊,周圍用廊廡環繞,以取得雄偉氣氛。此外,大殿內簷彩繪以香黃色為底色,配簡單的旋子圖案,加強了建築物的莊重嚴肅氣氛,朱瞻基獨自進去後,先是念上了一段祭文:“孝玄孫嗣皇帝瞻基,敢昭告於列廟皇祖考妣太皇太後:節序流邁、時維孟秋。氣序若流、時當孟夏。氣序雲邁、時維孟冬。謹以牲醴庶品、用薦時祫之禮。以申追慕之情。伏惟尚享。隨後對著列祖列祖陳述漢王朱高煦的罪行,自己迫不得已禦駕親征。”
做好這一切,朱瞻基當即落實了北京的防備:命定國公徐景昌、彭城伯張昶(專守皇城,安鄉伯張安、廣寧伯劉湍、忻城伯趙榮、建平伯高遠分守京城各門。命廣平侯袁容,京城每門增官軍五百人,兵馬司各給軍士百人,委官率領晝夜巡邏。同時命豐城侯李賢、侍郎郭璡、郭敦、李昶等督餉運。並進一步明確讓兩個皇弟鄭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居守北京,由廣平侯袁容、武安侯鄭亨、都督張昇山、尚書黃淮、黃福、李友直協同讚輔。隨後公開向大營五軍將士發布敕書,宣布漢王“謀為不軌,圖危宗社”的罪名,進行了戰前總動員,隨即公布按以下條例先行厚賞將士和官員——“公,白金(按:即白銀)五十兩、鈔三千貫;侯,四十兩、二千貫;伯,二十五兩、一千貫。都督,十兩、四百貫;都指揮,八兩、三百貫;指揮,六兩、二百貫;千戶衛鎮撫,五兩、一百貫;百戶所鎮撫,四兩、五十貫;旗軍校尉力士,二兩、二十五貫。自都指揮以下,悉加綿布二匹。扈從文職六品以上,所賜例如武職,七品以下銀二兩、鈔五十貫”。同日,最終確定了跟從親征的文臣人選,“命少師蹇義、少傅楊士奇、少保夏原吉、太子少傅楊榮、太常卿楊溥參預機務,賜鞍馬,給鎧胄、弓劍扈從”,如此全數動用平時在朱瞻基身邊被合稱為“三楊蹇夏”的所有五位最重要的謀臣,另外還帶上了太子少保吳中,尚書胡濙、張本,通政使顧佐等人,並再次祭拜太廟,才返回皇宮,剛剛進書房,就見王振急急忙忙的走了過來,告知楊崢高航返回的事情。
朱瞻基命王振將二人帶來禦書房,在徹底聽取了兩人的說詞後,又將自己這番安排告知了楊崢。
楊崢可覺得自己留守有什麽好驚奇的,正好可以將大小姐等人接過來,所以很坦然的接受了這種結果。
倒是高航微微有些驚訝,隻是皇帝既有此安排,他也不便多說什麽。
^^^^^^^^^^^^^^^^^^^^^^^^^^^^^^^^^^^^^^^^^^^^^^^^
第五更了,兩萬的大更新了,存稿全部奉獻了,諸位還等什麽,月票請給力的送上,咱要月票,要訂閱,這個在未來的三天十分的重要,有的話,請送上!咱感激不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