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明軍繼續北上,在黃河以北擊敗韃靼西部的軍隊,韃靼王子也先土幹率部眾來降明,成祖隨即封也先土幹為忠勇王,十一月,明軍班師回京,這一次徹底擊垮了韃靼部落,在蒙古三部落中,韃靼因為被朱棣打擊得最多,實力反而是最小,而且在對待蒙古的問題上,明朝皇帝一直秉著三個那個弱小,扶持哪一個,哪一個強大打哪一個,前些年,瓦剌部趁機迅速發展壯大,永樂十一年,瓦剌軍進駐臚朐河(今克魯倫河),窺視中原。


    朱棣決心再次親征,調集兵力,籌集糧餉。於永樂十二年二月,明軍從北京出發,六月初三,明軍在三峽口(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擊敗了瓦剌部的一股遊兵,殺敵數十騎;初七日,明軍行至勿蘭忽失溫(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瓦剌軍3萬之眾,依托山勢,分三路阻抗,朱棣派騎兵衝擊,引誘敵兵離開山勢,遂命柳升發炮轟擊,自己亦親率鐵騎殺入敵陣,瓦剌軍敗退,成祖乘勢追擊,兵分幾路夾擊瓦剌軍的所撲,殺敵數千,瓦剌軍紛紛敗逃。此役,瓦剌受到重創,此後多年不敢犯邊,漸漸不為明朝重視,所以朱瞻埈根本就沒往這上麵想,此時聽楊崢話中之意,微微楞了一下道:“楊大人以為這五十個蒙古騎兵不是韃靼所為?”


    楊崢道:“韃靼被永樂帝窮追猛打,早已畏我大明如虎,哪還有這個本事,而兀良哈自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以三衛騎兵從戰有功,把大寧衛之地予兀良哈,大寧等衛內撤以後,三衛逐漸南下,況且我大明還在遼東開東原和廣寧(今遼寧北鎮)等地設立馬市,與三衛市易馬匹。盡管三衛時而寇掠明之邊地,但總的說來,他們尚能服從明朝管轄,一個在自己管轄之內的奴才,豈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舉。”


    朱瞻埈皺眉道:“你是說這些人可能是瓦剌的人冒充韃靼人,他們這麽做的目的何在?”


    楊崢道:“王爺別忘了,成祖皇帝五次出兵蒙古,其中唯有永樂十二年,永樂帝舉行第二次北伐,在忽蘭忽失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南)擊敗瓦剌將領馬哈木,追至土剌河,馬哈木逃遁。瓦剌戰敗,明成祖詔告天下,自此再沒有對瓦剌進行征討,自此後數年中,韃靼、瓦剌與明朝之間的關係進入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


    他們都與明廷保持了通使、通貢、稱臣的關係。韃靼、瓦剌之間的仇殺則如故。隻要他們對朝廷不“逆命”,朱棣一概置之不問。這時明廷在三者之間實處於居高臨下的超然地位。瓦剌欲襲韃靼,先通報於朝廷。韃靼戰敗瓦剌,也向朝廷獻所俘人馬,朝廷則陛賞征戰有功者。


    韃靼被瓦剌戰敗,朝廷則加意撫綏“韃靼來歸者”。瓦剌為韃靼所敗,朝廷亦遣使慰問。韃靼朝貢有橫行於市者,朝廷則送阿魯台自治。這期間朱棣對韃靼、瓦剌的政策,真有“以不治治夷狄”之意,以逸待勞,坐收漁利,可朝廷為了拉攏瓦剌對韃靼的打擊,可沒少可瓦剌好處,成祖繼承皇位之初,即派使臣告諭瓦剌部。


    永樂六年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貢馬請封。七年,其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分受明封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三王中馬哈木勢力最強,雖有永樂十二年的忽蘭忽失溫的一戰,瓦剌損失慘重,可朝廷仍封馬哈木的兒子脫歓為順寧王,此人的野心可比他父王的一點都不小?“


    朱瞻埈也慢慢回過味兒來,點了點頭道:“這脫歓的確是個不簡單的人物,自繼承馬哈木的王位後,一味的放低姿態,借著我大明的實力,打壓韃靼,趁機抬頭,就在三年前,此人趁著東部蒙古阿魯台與朝廷關係惡化,被朝廷大軍擊敗,此人竟飲馬河(今克魯倫河)破其眾,俘其大量馬駝牛羊和部眾。飲馬河之捷,使瓦剌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得到大大加強,統一瓦剌各部!“


    說到此人,朱瞻埈壓低聲音道:”本王聽說此人本想自立為汗,但因他不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遺裔,受到部下的強烈反對。於是擁立元裔脫脫不花為汗,並讓其管轄阿魯台舊有部眾,居住於呼倫貝爾草原一帶;又將己女嫁與脫脫不花為妻,自為太師,居住漠北,直接掌握蒙古的政治、經濟實權,實際上是瓦剌第一號人物?不過這些年,此人對朝廷表現的極為溫順,朝廷對瓦剌有什麽要求,他也會盡量滿足,並沒有什麽不臣之心?“


    楊崢道:“笑話,蒙古從來與我們大明就不是一條心,永樂八年二月,朱棣率五十萬大軍,深入漠北,破本雅失裏於斡難河畔,本雅失裏僅以七騎西逃。明軍複東向擊破阿魯台於興安嶺。阿魯台部眾潰散,以其家屬遠遁,朝廷勝利了,所有才有勝利的資本。


    同年十二月癸巳,韃靼太師阿魯台遣平章脫忽歹等向明廷表示歸誠,且貢馬匹。朱棣並不以其曾經“逆命”便拒之。他命“宴勞之”,且賜彩幣襲衣。施又向阿魯台聲稱:“朕奉天命,為天下君,惟欲萬方之人鹹得其所,凡有來者,皆厚撫之,初無遠近彼此之間。”


    隻要不再“逆命”,朱棣仍然樂於接受。然而此次阿魯台的遣使“來朝”,另有他自己的目的。他向朱棣告恕,本雅失裏西走瓦剌,並帶走了傳國玉璽。本雅失裏既然號稱可汗,傳國玉璽又是全蒙古統治權力的象徵,本雅失裏西去,使得阿魯台再難於“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相反,瓦剌的勢力則會由於本雅失裏和傳國玉璽得到加強,韃靼阿魯台所爭的正是統治全蒙古的宗主權。阿魯台企圖借朱棣之手為他複仇。他甚至聲稱“元代子孫已絕”,否定本雅失裏“元裔”的身份。其意蒙古已無合法的最高統治者了,無論本雅失裏還是馬哈木等,都無權號令蒙古各部,他又中傷瓦剌說:“瓦剌之人非有誠心歸附,彼如誠心歸附,當遂獻傳國之寶矣。”


    朱棣雖說:“朕未嚐重此寶也。”但對本雅失裏和瓦剌的“逆命”必然不能置之不顧,阿魯台用各種方法向朱棣表示親近。永樂九年六月,他又遣國公忽魯禿來貢馬,十二月遣徹裏帖木兒等來貢馬。朱棣自然不會虧待,他不僅厚賜來使,給予馬值,而且將洪武中俘入中原的阿魯台的同產兄阿力台及妹送歸。這是什麽,他們不過是畏懼我們的強大,借用我們的力量來打擊自己的對手而已,說到底他們並不是與我們一條心,等我們疲於征戰的時候,他們好趁機壯大自己,這才有了我大明的連番征戰。


    瓦剌同樣想我大明之手打敗自己的仇敵。永樂八年,韃靼被明軍打敗,瓦剌不禁有點幸災樂禍。他們希望明軍能將韃靼勢力徹底消滅。永樂九年二月甲辰,瓦剌順寧王馬哈木等遣使馬哈麻等向明廷貢方物,借機挑撥明廷與韃靼的關係。馬哈麻說:“本雅失裏阿魯台敗走,此天亡之也。然此寇桀鶩,使複得誌,則為害邊境。而西北諸國之使不敢南阿,願早圖之。”


    必欲置本雅失裏阿魯台於死地而後快。為了達到目的,瓦剌盡量向明廷表示恭順,不斷遣使入朝。此後成祖出兵韃靼,大敗本雅失裏阿魯台,可結果如何,韃靼是被打敗了,但這段時間,瓦剌的勢力卻發展起來。永樂十年,馬哈木攻殺了本雅失裏,立其子答裏巴為可汗,從而奪得了“正統”的名號。


    若不是瓦剌要稱霸蒙古還必須除掉韃靼這一障礙,隻怕也等不上兩年了,你看永樂十年五月,瓦剌馬哈木等遣其知院答海兒等隨指揮觀保來到我大明。他們聲稱“既滅本雅失裏,得其傳國玉璽,欲遣使進獻”,但是“慮為阿魯所要,請天兵除之”。來使還恃強向我大明提出過分的要求:“脫脫不花之子,今在中國,請還之。”瓦剌部屬伯顏阿吉失裏等“多效勞力,請加賞齎”。甚至宣稱“瓦剌士馬整肅,請軍器”等等。瓦剌同樣想用傳國玉璽打動成祖的心,讓我大明成為他們消滅的對方工具而已,何時與我們一條心,從永樂來,我大明連年征戰,國力日益空虛,造成了大量軍費更是懸在我大明頭上的一把中天懸劍。


    ^^^^^^^^^^^^^^^^^^^^^^^^^^^^^^^^^^^^^^^^^^^^^^^^^^^^^^^^^^^^^^^^^^^


    第二更了,今晚依舊是三更,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方,送上正確的第三章,還請諸位送上你們的訂閱,好了不多說了,咱們碼字先!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