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想了想道:“本王不知道?“
王振道:“不,王爺知道,這李煜發出對故國的懷念,他固然沒圖王的心思,可那些亡國之臣呢,誰保證他們沒想法呢?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王爺是歸降了不錯,可王爺的子嗣不少,王爺的屬下不少,誰也不敢保證他們不會是下一個燕王呢?身為帝王,誰不希望臥榻之側太平呢?”
朱高煦一愣,有些驚訝的看著王振,忽然哈哈一陣大笑起來:“狗皇帝明明要本王的性命,偏偏虛情假意的弄些祖宗的規矩騙了本王,天下帝王多虛假,這點本王不怪他,可本王斷子絕孫他日後如何麵對我父王?“
王振道:“皇上要的是江山穩定,隻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陛下就不怕沒有臉麵見永樂皇帝,倒是王爺,朱家子孫,卻不顧國家安危,司機謀反又有何麵目見永樂皇帝呢?“
朱高煦不說話,但誰也知道他想說是什麽。
許久,才聽他歎了聲道:“王公公請你幫本王帶個話兒,就說本王求皇帝看在都是朱家子孫的份上,放過本王的子嗣可好?“
王振道:“這個咱家怕是幫不了王爺,陛下朝綱獨斷,我一個太監豈敢胡亂言語?“
朱高煦還想說什麽,卻聽得王振道:“王爺請放心,皇帝已經說了,王爺是皇叔,陛下絕不會殺皇叔的?“
朱高煦微微一愕,忽然仰天哈哈大笑道:“殺叔之名,狗皇帝讓本王活著,不過是想天下人展示他的仁慈的好皇帝吧了,心裏何嚐不喜歡殺了本王呢?“
王振這次沒再說話,因為朱高煦的確說中了皇帝的心思,輕歎了聲道:“王爺能明白那是最好不過了!“說完便對侍衛喝道:”漢王乃是當今陛下的皇叔,如今雖囚禁在此,但陛下仁慈,仍以皇叔之禮敬之,爾等若敢怠慢,小心了腦袋!“
馬順立即道:“王公公請放心,我等明白!“
王振道:“明白最好了!“說著轉身就要離開,忽聽得朱高煦道:”你回去告訴狗皇帝,不要逼人太甚?得饒人處且饒人,否則……?“
王振看了一眼滿臉恨意的朱高煦,王振道:“咱家會給王爺帶到的?”
王振倒是失言,返回皇宮後,便將見朱高煦的一舉一動說了一遍,朱瞻基對於朱高煦末尾暗含威脅的話兒,大為憤怒,可一時也不敢把他怎麽樣,皇帝的寶座是一把雙刃劍,他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不假,可仍有好多事情他仍不能放手去做,比如懲罰自己的皇叔,隻要他還想做個明君,就不能背負殺叔的罪名,這不,這兩日,他就接到了叔祖父寧王朱權為朱高煦求情的上奏之後的某一天,他他基內心有些鬱悶。
因為叔祖父在這份奏折裏,也倚老賣老,公然直接拿宣德元年八月的事情借題發揮,指責自己在一些事情上違背祖製,但他卻不能接二連三,再像當年對待叔王一樣,也給他戴上個謀反罪名,把這位爺爺輩的有功王爺也“武定”了。作為一國之君,內心窩火卻沒處撒,如今再聽漢王這番話兒,心頭的怒火還能小得了,可也隻是發發火兒,還真不能把漢王怎麽樣?“
這幾日,處理了政務,也不知怎麽就心血來潮,忽然想起了被自己囚禁的皇叔,當下擺駕逍遙城。
當出現在被鎖鏈綁縛的朱高煦麵前時,可以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熟視良久”四字,說明他們之間用眼神對了很長時間的話。一個說:“你這個坑爹的小子竟然如此陰損,說讓我解釋,卻直接把我騙了來綁在這裏,硬按上謀反的罪名,還冤殺了那麽多人。看你穿著皇帝的龍袍,不過是個衣冠禽獸!”
一個說:“你當年不是挺有能耐麽,敢與我爭太子位。現在我是皇帝,你再有能耐,卻已經成為我的階下囚。”
一個說:“你這個不講恩義的東西,當年若不是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助你皇爺爺打下江山,現在的皇帝還不知是誰呢!哪輪到你這個畜生!”
一個說:“你別嘴硬。現在我就是皇帝,不僅可以把你綁在這裏,而且我想什麽時候殺你就什麽時候殺你,還有你的老婆孩子!”
話說到這裏,朱高煦登時大怒,冷不防地伸腿一掃——盡管他帶著腳鐐,但由於自幼練武,加上把多年的積怨、滿腔的怒火都凝聚於這一腿部動作上,一下把不可一世的皇帝朱瞻基摔出老遠,跌了個嘴啃泥。
一幫隨從趕忙一邊按住朱高煦,一邊扶起狼狽不堪、惱羞至極的朱瞻基。但朱高煦力大無比,幾個侍從用盡全力也按不住他。氣急敗壞的朱瞻基一邊躲閃,一邊想起宮殿門外有重達數百斤的消防用大銅缸,立即命幾位大力士去抬了一口來,眾人七手八腳地把朱高煦反扣在大銅缸之下。
沒想到,膂力超常的朱高煦依然能把銅缸頂起,對著周圍的人橫衝直撞,朱瞻基情急之下,早已顧不得殺叔之名,立即喝令門外的侍衛,將宮中囤積的木炭搬來,把被扣在銅缸裏的朱高煦堆埋起來,然後把堆成小山一樣的木炭點燃。眼見著炭火熊熊,越燒越旺,青煙彌漫中,大銅缸由最初的劇烈搖晃到慢慢泛紅、透亮、塌陷、熔化……
當年不可一世的漢王就這麽化作一縷青煙,隨風而逝。
………………
今天看了一下,不知不覺第七卷《京華煙雲雪滿天》已經寫了將近兩百張,七八十萬字,曆時三個月,到今晚算是畫上了句號,不敢說寫得很好,盡力而為,第八卷《醉臥沙場君莫笑》從明日開啟,希望諸位喜歡,另外說明下,關於朱高煦的死,這段事情本來是宣德四年的才發生的事情,為了故事的連貫,我提前了,請諸位見諒,再者有一個書友對這位悲情的王爺給我了一點看法,這裏也附帶一下,不是湊字數,因為字數已經夠了。
《明史》對朱高煦怎麽死得沒有記載,但是在《紀事本末》及《史竊》中均有。
據說有一天,宣宗皇帝閑得無聊,便想起了造反兵敗被抓起來了的朱高煦,朱高煦同學可是一點都不乖,這麽大人了還玩小孩子的遊戲,趁皇帝小兒不注意的時候,勾了宣宗一腿,讓宣宗跌了一個大跟頭,估計當時朱高煦非常得意的笑了。這可是誰都沒幹過的也是誰都不敢幹的淘氣事情,作為手下敗將,朱高煦終於贏了一次,絆倒了自己的侄子宣宗皇帝,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但是作為囚下之臣還不老實,還要幹壞事,自然是要付出代價、受到懲罰的。
宣宗皇帝摔了一跤,搞的顏麵不存,憤怒之餘,自然要大大教訓這個叔叔才行。於是,叫了一個大力士舉了一個三百斤的銅缸壓在了朱高煦的頭上,但是朱高煦力氣大得很,並沒有被這個銅缸給壓扁、壓倒、壓碎。朱高煦可是個真正的軍人,行伍出身,跟著他老子成祖皇帝戎馬沙場,小小一個三百斤的銅缸豈能就壓垮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朱高煦?朱高煦昂首挺胸,硬是將這個三百斤的銅缸給頂了起來,這不是駁宣宗的麵子嘛,但是朱高煦顯然已經視死如歸了,不能活得精彩,就要死得轟烈。朱高煦也是一個王者,他有他的尊嚴,他不能屈辱的再這樣活下去,所以,朱高煦並沒有求饒,宣宗皇帝命人往銅缸裏麵加了大量的木炭,然後將木炭點燃,木炭燃燒得很厲害,個把時辰便將銅缸熔化,朱高煦就這樣丟了他的性命。
當然,這隻是他的死法而已。究其死因,自然是造反所致。逐鹿天下者,命運總是如此,不是成王,就成敗寇,敗寇的結局往往都是一個字---死!為什麽要造反,原因也很簡單,隻有皇帝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權力不僅造就**,也引起造反。但是引起對於權力的向往,還是明成祖的一句話。成祖早已立了朱高熾為世子,也就是說,朱高熾是名正言順的接班人了,按理來講,朱高煦不應該再存野心才對,但是朱高煦一直跟著成祖造反,驍勇善戰,頗得成祖器重,朱高煦本人也算聰慧,心機也頗重,對於權力最高峰自然覬覦已久。
成祖本人顯然也考慮過是否要易儲,曾私下就易儲一事谘詢過解縉,解縉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給成祖提出了不可易儲的理由,成祖考慮到宣宗聰穎仁孝,終於打消了易儲的想法。
在建文四年,成祖兵敗,欲向建文議和,但恰好朱高煦引北騎至,成祖用手撫摸著高煦的背,並說,“繼續努力吧,你是有希望的,世子疾病多多。”從這麽一句簡單的話,可以推想出很多的含義。
高煦就憑了這麽一句不算允諾的空頭允諾,與政府軍作了殊死搏鬥,終於擊退了政府軍隊。而此時政府軍方麵陳瑄又來降,燕軍一時化被動為主動,渡江追擊政府軍,最後終於攻克首都,可見,高煦軍功赫赫,也都是被成祖給君位繼承的可能性引誘出來的。
跟著朱高煦的一班部將,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也紛紛向成祖建議易儲立高煦。高煦造反的時候,說道,“靖難之戰,非我死力,燕之為燕未可知。…”此言也非虛。隻可惜宣宗已經坐穩了位,討伐叛逆,名正言順,禦駕親征,天下歸心。朱高煦欲再演靖難故事,已不可得矣,逆天而行,終歸失敗。不過,我覺得,朱高煦雖然失敗,也算是個英雄。
!!
王振道:“不,王爺知道,這李煜發出對故國的懷念,他固然沒圖王的心思,可那些亡國之臣呢,誰保證他們沒想法呢?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王爺是歸降了不錯,可王爺的子嗣不少,王爺的屬下不少,誰也不敢保證他們不會是下一個燕王呢?身為帝王,誰不希望臥榻之側太平呢?”
朱高煦一愣,有些驚訝的看著王振,忽然哈哈一陣大笑起來:“狗皇帝明明要本王的性命,偏偏虛情假意的弄些祖宗的規矩騙了本王,天下帝王多虛假,這點本王不怪他,可本王斷子絕孫他日後如何麵對我父王?“
王振道:“皇上要的是江山穩定,隻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陛下就不怕沒有臉麵見永樂皇帝,倒是王爺,朱家子孫,卻不顧國家安危,司機謀反又有何麵目見永樂皇帝呢?“
朱高煦不說話,但誰也知道他想說是什麽。
許久,才聽他歎了聲道:“王公公請你幫本王帶個話兒,就說本王求皇帝看在都是朱家子孫的份上,放過本王的子嗣可好?“
王振道:“這個咱家怕是幫不了王爺,陛下朝綱獨斷,我一個太監豈敢胡亂言語?“
朱高煦還想說什麽,卻聽得王振道:“王爺請放心,皇帝已經說了,王爺是皇叔,陛下絕不會殺皇叔的?“
朱高煦微微一愕,忽然仰天哈哈大笑道:“殺叔之名,狗皇帝讓本王活著,不過是想天下人展示他的仁慈的好皇帝吧了,心裏何嚐不喜歡殺了本王呢?“
王振這次沒再說話,因為朱高煦的確說中了皇帝的心思,輕歎了聲道:“王爺能明白那是最好不過了!“說完便對侍衛喝道:”漢王乃是當今陛下的皇叔,如今雖囚禁在此,但陛下仁慈,仍以皇叔之禮敬之,爾等若敢怠慢,小心了腦袋!“
馬順立即道:“王公公請放心,我等明白!“
王振道:“明白最好了!“說著轉身就要離開,忽聽得朱高煦道:”你回去告訴狗皇帝,不要逼人太甚?得饒人處且饒人,否則……?“
王振看了一眼滿臉恨意的朱高煦,王振道:“咱家會給王爺帶到的?”
王振倒是失言,返回皇宮後,便將見朱高煦的一舉一動說了一遍,朱瞻基對於朱高煦末尾暗含威脅的話兒,大為憤怒,可一時也不敢把他怎麽樣,皇帝的寶座是一把雙刃劍,他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不假,可仍有好多事情他仍不能放手去做,比如懲罰自己的皇叔,隻要他還想做個明君,就不能背負殺叔的罪名,這不,這兩日,他就接到了叔祖父寧王朱權為朱高煦求情的上奏之後的某一天,他他基內心有些鬱悶。
因為叔祖父在這份奏折裏,也倚老賣老,公然直接拿宣德元年八月的事情借題發揮,指責自己在一些事情上違背祖製,但他卻不能接二連三,再像當年對待叔王一樣,也給他戴上個謀反罪名,把這位爺爺輩的有功王爺也“武定”了。作為一國之君,內心窩火卻沒處撒,如今再聽漢王這番話兒,心頭的怒火還能小得了,可也隻是發發火兒,還真不能把漢王怎麽樣?“
這幾日,處理了政務,也不知怎麽就心血來潮,忽然想起了被自己囚禁的皇叔,當下擺駕逍遙城。
當出現在被鎖鏈綁縛的朱高煦麵前時,可以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熟視良久”四字,說明他們之間用眼神對了很長時間的話。一個說:“你這個坑爹的小子竟然如此陰損,說讓我解釋,卻直接把我騙了來綁在這裏,硬按上謀反的罪名,還冤殺了那麽多人。看你穿著皇帝的龍袍,不過是個衣冠禽獸!”
一個說:“你當年不是挺有能耐麽,敢與我爭太子位。現在我是皇帝,你再有能耐,卻已經成為我的階下囚。”
一個說:“你這個不講恩義的東西,當年若不是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助你皇爺爺打下江山,現在的皇帝還不知是誰呢!哪輪到你這個畜生!”
一個說:“你別嘴硬。現在我就是皇帝,不僅可以把你綁在這裏,而且我想什麽時候殺你就什麽時候殺你,還有你的老婆孩子!”
話說到這裏,朱高煦登時大怒,冷不防地伸腿一掃——盡管他帶著腳鐐,但由於自幼練武,加上把多年的積怨、滿腔的怒火都凝聚於這一腿部動作上,一下把不可一世的皇帝朱瞻基摔出老遠,跌了個嘴啃泥。
一幫隨從趕忙一邊按住朱高煦,一邊扶起狼狽不堪、惱羞至極的朱瞻基。但朱高煦力大無比,幾個侍從用盡全力也按不住他。氣急敗壞的朱瞻基一邊躲閃,一邊想起宮殿門外有重達數百斤的消防用大銅缸,立即命幾位大力士去抬了一口來,眾人七手八腳地把朱高煦反扣在大銅缸之下。
沒想到,膂力超常的朱高煦依然能把銅缸頂起,對著周圍的人橫衝直撞,朱瞻基情急之下,早已顧不得殺叔之名,立即喝令門外的侍衛,將宮中囤積的木炭搬來,把被扣在銅缸裏的朱高煦堆埋起來,然後把堆成小山一樣的木炭點燃。眼見著炭火熊熊,越燒越旺,青煙彌漫中,大銅缸由最初的劇烈搖晃到慢慢泛紅、透亮、塌陷、熔化……
當年不可一世的漢王就這麽化作一縷青煙,隨風而逝。
………………
今天看了一下,不知不覺第七卷《京華煙雲雪滿天》已經寫了將近兩百張,七八十萬字,曆時三個月,到今晚算是畫上了句號,不敢說寫得很好,盡力而為,第八卷《醉臥沙場君莫笑》從明日開啟,希望諸位喜歡,另外說明下,關於朱高煦的死,這段事情本來是宣德四年的才發生的事情,為了故事的連貫,我提前了,請諸位見諒,再者有一個書友對這位悲情的王爺給我了一點看法,這裏也附帶一下,不是湊字數,因為字數已經夠了。
《明史》對朱高煦怎麽死得沒有記載,但是在《紀事本末》及《史竊》中均有。
據說有一天,宣宗皇帝閑得無聊,便想起了造反兵敗被抓起來了的朱高煦,朱高煦同學可是一點都不乖,這麽大人了還玩小孩子的遊戲,趁皇帝小兒不注意的時候,勾了宣宗一腿,讓宣宗跌了一個大跟頭,估計當時朱高煦非常得意的笑了。這可是誰都沒幹過的也是誰都不敢幹的淘氣事情,作為手下敗將,朱高煦終於贏了一次,絆倒了自己的侄子宣宗皇帝,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但是作為囚下之臣還不老實,還要幹壞事,自然是要付出代價、受到懲罰的。
宣宗皇帝摔了一跤,搞的顏麵不存,憤怒之餘,自然要大大教訓這個叔叔才行。於是,叫了一個大力士舉了一個三百斤的銅缸壓在了朱高煦的頭上,但是朱高煦力氣大得很,並沒有被這個銅缸給壓扁、壓倒、壓碎。朱高煦可是個真正的軍人,行伍出身,跟著他老子成祖皇帝戎馬沙場,小小一個三百斤的銅缸豈能就壓垮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朱高煦?朱高煦昂首挺胸,硬是將這個三百斤的銅缸給頂了起來,這不是駁宣宗的麵子嘛,但是朱高煦顯然已經視死如歸了,不能活得精彩,就要死得轟烈。朱高煦也是一個王者,他有他的尊嚴,他不能屈辱的再這樣活下去,所以,朱高煦並沒有求饒,宣宗皇帝命人往銅缸裏麵加了大量的木炭,然後將木炭點燃,木炭燃燒得很厲害,個把時辰便將銅缸熔化,朱高煦就這樣丟了他的性命。
當然,這隻是他的死法而已。究其死因,自然是造反所致。逐鹿天下者,命運總是如此,不是成王,就成敗寇,敗寇的結局往往都是一個字---死!為什麽要造反,原因也很簡單,隻有皇帝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權力不僅造就**,也引起造反。但是引起對於權力的向往,還是明成祖的一句話。成祖早已立了朱高熾為世子,也就是說,朱高熾是名正言順的接班人了,按理來講,朱高煦不應該再存野心才對,但是朱高煦一直跟著成祖造反,驍勇善戰,頗得成祖器重,朱高煦本人也算聰慧,心機也頗重,對於權力最高峰自然覬覦已久。
成祖本人顯然也考慮過是否要易儲,曾私下就易儲一事谘詢過解縉,解縉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給成祖提出了不可易儲的理由,成祖考慮到宣宗聰穎仁孝,終於打消了易儲的想法。
在建文四年,成祖兵敗,欲向建文議和,但恰好朱高煦引北騎至,成祖用手撫摸著高煦的背,並說,“繼續努力吧,你是有希望的,世子疾病多多。”從這麽一句簡單的話,可以推想出很多的含義。
高煦就憑了這麽一句不算允諾的空頭允諾,與政府軍作了殊死搏鬥,終於擊退了政府軍隊。而此時政府軍方麵陳瑄又來降,燕軍一時化被動為主動,渡江追擊政府軍,最後終於攻克首都,可見,高煦軍功赫赫,也都是被成祖給君位繼承的可能性引誘出來的。
跟著朱高煦的一班部將,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也紛紛向成祖建議易儲立高煦。高煦造反的時候,說道,“靖難之戰,非我死力,燕之為燕未可知。…”此言也非虛。隻可惜宣宗已經坐穩了位,討伐叛逆,名正言順,禦駕親征,天下歸心。朱高煦欲再演靖難故事,已不可得矣,逆天而行,終歸失敗。不過,我覺得,朱高煦雖然失敗,也算是個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