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第八卷《醉臥沙場君莫笑》從今日起就算是開始了,請圍觀!


    今天下午一直登陸不上,星期二的事情又多,好不容易來了趟網吧,弄了半天算是登陸上了,可太過匆忙,根本沒檢查,不免有些錯誤之處,不過小景一般不會犯大錯誤,小的錯誤還請諸位書友們多多見諒,另外,這是第八卷開頭的一章,小景要寫得細點,所以做了一個調整,請見諒!


    陽曆八月是北京城最熱的時候,這一天,好久沒下雨的北京城上空遍布陰霾,似有一場大雨將至,但從早朝到午後,這雨就一直落不下,把偌大的紫禁城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顯得有些壓抑,就是滿朝文武也像霜打的茄子,蔫耷耷的,不僅如此,往日熱鬧非凡的皇城腳下,也不見了平日裏的川流不息,各種叫賣上,呼喊聲都停止了,街道上不見進進出出的人群,顯得一片空曠,若不是偶爾從六部衙門裏走出一些穿著朝服的官兒,整個紫禁城看上去,仿佛是一座死城。


    紫禁城內的中軸線上,依次座落著奉天、華蓋、謹身三座大殿。此時,巍峨莊嚴的謹身殿內,朱瞻基身著明黃色的盤領窄袖龍袍,頭戴皇冠,手中的朱筆飛快的在勾勒著什麽,身旁站著兩個太監,一個打開奏折,一個負責大聲誦讀,主仆三人配合倒也默契,比起外麵,這裏竟沒有絲毫暑氣,要說這裏有這個效果,還要感謝楊崢楊大人了,自上一次皇帝去了楊家府邸,對楊家避暑的工具大為欣賞,特意讓他進宮了一趟,楊大人雖不是工匠,但好歹知道些理念,將自己心頭的想法細細說了一遍,然後宮中的能工巧匠,發揮無窮的想象,將偌大的謹身殿製成了一座“涼屋”,采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將涼氣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沿簷而下,製成“人工水簾”,屋子裏自然會涼快起來。


    這個方法比“人工風扇”和“葉輪撥風”效果好得多,不論從科技角度看,還是從人文角度看,都是一種進步(哪怕後一種的進步是順帶的)。到了明代,“涼屋”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些文武官兒,在第二天早朝的時候,感受這裏的涼意,不少文人大加讚賞,什麽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雖有幾分誇張,但也說到了點子上。


    此時朱瞻基運筆如飛,自從著手處理漢王、趙王兩個藩王後,臥榻之側少了威脅,他處理政務起來,也是越來越純熟,這不才大半個上午,就將擠壓多日的奏折處理幹幹淨淨,直到這會兒才騰出手來,柔了柔酸麻的臂膀,一旁的太監急忙將一杯冰激淩送了過去:“皇上,吃個解解暑?“


    朱瞻基看了一眼,道:“這個叫什麽來著?“


    那太監一笑道:“楊大人說了這個叫冰激淩,據說是韃子的時候,有個叫馬可波羅的番邦人,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幸福地品嚐到了當時的皇家冷飲“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後來,馬可·波羅把“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意大利,後來又不知道怎麽傳到了另外一個國家,那國家人覺得這是個好東西,突發奇想利用冰塊,加了些他嚐試著在冰中添加一些蜜糖、牛奶和珍珠粉,結果,製成了這個冰淇淋。據楊大人說,吃這個特別的降暑……?“


    “是麽,這個楊小弟知道的還挺多?”朱瞻基聽得好奇,放下手中的朱筆,接過吃了幾口,隻覺得入口即化,細細品味還有一股淡淡的香甜,難得是冰涼異常,在這樣的炎炎夏日吃上一口,的確能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點了點頭道:“此等解暑之物,也讓宮中的妃嬪嚐嚐!”


    那太監道:“回皇上的話兒,老奴已經吩咐過了,今日一早就送去了!”


    朱瞻基嗯了聲,快速的將手中的冰激淩吃得幹淨,隻覺得渾身說不出的舒坦,點了點頭,重新拿起了朱筆,道:“還有幾份奏折?“


    那太監看了一眼道:“回皇上的話兒,還有三份奏折?“


    朱瞻基頓時鬆了一口氣,道:“那開始吧?“


    那太監卻是沒有動,看了一眼朱瞻基道:“皇上,這三份奏折,不需要老奴念,內閣的票擬上說了,這三份奏折,隻需皇上看一下便可?“


    對於內閣的票擬,朱瞻基自登基一來,就十分的遵從,聞言放下朱筆,道:“呈上來?“


    那太監恭敬的將三份奏折呈上了禦案上,朱瞻基皺著眉頭打開,第一份奏折是今年正月完成的禦製《帝訓》,這份《帝訓》是朱瞻基親自所作,共二十五篇成。其篇為君德、奉天、法祖、正家、睦親、仁民、經國、勤政、恭儉、儆戒、用賢、知人、去邪、防微、求言、祭祀、重農、興學、賞罰、黜陟、恤刑、文治、武備、禦夷、藥餌。宣宗自為序,複題其後以說子孫,目的就是給後世子孫留下帝王指南,按照內閣的意思,盡快頒給皇帝的子女看看,所以這件事隻需皇帝過目則好。


    朱瞻基點了點頭道:“這奏折就按內閣的意見發下去!“


    那太監應了聲是,雙手接過奏折恭敬的去了。


    朱瞻基這時又打開第二份奏折,這奏折倒是一件大事,今年的正月初七,宣宗諭戶部申明屯田之法。他說:如今海內無事,軍士除按數留一部分守備外,其餘應全部屯田種糧。所收足以給衣食,則國家可節養兵費用。而且,軍士平日不習勞苦之事,一旦遇到征調,就會畏懼艱難,想法逃避。使他們屯田種糧,服勞役,農閑練武,也就不會產生驕氣懶惰的隱患了。由兵部派老成軍官提督屯田,又命禦史以時巡察。此事已經過了大半年了,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內閣是想讓皇帝下道聖旨去問問。


    朱瞻基掃了兩眼用朱筆批下了“朕已知曉“四個字,便放在了一旁,開始著手打開第三份奏折,隻看了一眼,皇帝眉頭就皺了起來,就在前幾日,欽天監報發生日食,要說這種事情,根本不是皇帝的事情,可在百姓看來,皇帝是天子,以各種自然災害,都認為是上天對天子的警告,其中又以日食月虧尤甚。


    人們認為,天子失德則日食,刑律混亂則月食;為回應天變,朝廷應實施“救護之禮”即”食修德,月食修刑,六所以發生了日食,便被認為是皇帝失德,要舉行隆重儀式,擊鼓行禮,並糾正錯行,也就是皇帝得檢討自己,然後再給上天寫一份檢查,向老天爺說出自己的錯誤,好讓老天爺不要降罪。


    要說這樣的事情,本不是什麽大事,不過是愚昧的百姓不知道這些自然現象而已,不過也幸虧百姓不知道,若是人人都知道這根本不是什麽皇帝做了什麽對不起上天的事情,而是一種自然之像,對天子的敬畏之心也會少了許多,所以曆朝曆代的皇帝,明知道這是騙人的把戲,卻大肆宣揚,說到底就是為了治下的百姓對天子多一份敬畏之心,可此事倒也麻煩,需要皇帝大張旗鼓不說,還要寫幾篇好得不行的文章捎給老天爺,這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寫出來的。


    其中不少大臣也就皇帝是否這麽做。展開了爭論,不少大臣認為不過是一個尋常的天狗食日而已,不必大張旗鼓,勞民傷財不說,還沒什麽實際效果,這個以戶部反應的最為強烈,而以言官為首一些官兒則認為,這是上天對大明下的警告,皇帝作為天子,必須要做出檢討,否則將會有更大的災難,雙方爭論不休,最後將此事推給了內閣,內閣采了一個折中的法子,覺得這事戶部所言是言之有理,而言官也是大有道理,中和的話,就是此事不需要大操大辦,隻需派個人兒寫幾篇華麗的篇章,然後交給皇帝燒給老天爺就好了,讓老天爺好知道皇帝懺悔的心思就好,這法子立即獲得了戶部、言官的一致同意。


    事情算是解決了,可人選又引起了爭論,這算不上一個討好的差事,可辦好了倒也有些好處,而且不是一般人的能做到的,沒有絕佳的文采,是寫不來這馬屁詞兒的。所以爭論的也就是那麽幾個人。


    第一人選自是今年的新科狀元馬愉了,此人臨朐縣朱位村人,其先祖為漢代馬援,扶風人(今陝西興平),為伏波將軍,助光武帝(劉秀)中興東漢,故馬氏至今尚自稱為“伏波世家”或“扶風世家”。馬援後世散居各地。至宋末,有馬近者,為青州府學教授,入元,不仕。避居臨朐,遂以為家。近生珍,珍生慶,慶生天駟,天駟生景信,景信生士賢,士賢乃馬愉之父也。由近至士賢,六世為儒,多以教書為業,皆有隱德,士賢更被鄉裏稱為善人。


    馬愉二十歲中秀才,永樂十八年,中山東鄉試第三名舉人,時年二十六歲,在山東士林中,極有威望,也是當年被看好中狀元人選,而馬愉也是以此為目標,第二年春欲赴北京參加會試,途中得病,誤期,返回。


    注解:曆來著文者,皆雲馬愉為明代江北第一名狀元,其實不然,例如早馬愉三十年中狀元的韓克忠,即為山東武城人。後人不詳考,便將江北第一位以製科得狀元者為江北第一位狀元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