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繼續道:“安南人反複無常,當日我大明是”擒滅此賊,蕩除奸凶,複立陳氏子孫”可謂是正義之舉,安南人擁護我大明,如今我大明趁勢剿滅黎氏之後,一舉吞並安南,此舉多少有些不道義,便引起了安南人的反感,自永樂後期,到眼下各種戰亂起義不斷,我大明為了應付安南先後投入大明的人力、物力、財力將士死傷無數,與我大明毫無益處,依微臣看,皇上不如趁勢撤兵,擬複封安南,如tai祖時自為一國,歲奉常貢。此舉即可為朝廷獲些好處,又可減少百姓困苦,如今瓦剌實力日益壯大,安南畢竟是小國,不足為慮,唯獨這韃子實乃我大明的心腹之患,陛下不可不防啊?“


    朱瞻基心頭一緊,一年前的京城危機讓他心頭一動,心道:“是啊,朕怎麽糊塗了,安南不過一府之地,縱是成一國,又能如何,我大明將士百萬,若想征討隨時都可以,反而是這些韃子,自洪武爺始就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成祖雄才偉略尚未消滅韃子,朕若隻顧安南而疏忽了心腹大壞,一旦這些韃子實力大漲,問鼎中原,朕豈不是千古罪人,有麵目見列祖列宗!“


    想到此處,不禁打了一個寒顫道:“楊大人言之有理,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實乃勞民傷財之舉,為區區一個安南國,讓數百萬將士埋屍他國,百姓困苦,朕於心不忍啊,就依楊大人所言!”


    “不可,萬萬不可,皇上萬萬不可?”


    朱瞻基話音一落,安靜的大殿裏響起了反對之聲,眾人循聲望去,卻見楊崢不知何時走了出來,抱拳朗聲道。


    眾人一看是他,微微感到有些驚訝,這幾年來,楊崢可謂是風頭大勝,兩篇狀元之文,天下人人皆知,京城力挫韃子一萬騎兵,一篇《景雲賦》、還是《楊氏詞話》早已讓楊崢在士林中威望極高,此時聽他如此說紛紛議論了起來。


    朱瞻基也有些意外,他雖有意撤兵,可昨日蹇義、夏原吉等以為二十年之功,不應棄於一旦的話兒,還是讓他有幾分猶豫,若不是這次黎利擁兵數十萬攻交趾,陳冾戰死,王通敗走,他也不會走到這一步,最後才不得不同意楊士奇、楊榮的看法,認為蹇義、夏原吉拘牽常見,欲為安南陳氏立後複國,使中國之人皆安於無事的建議。


    如今聽楊崢如此急切的語氣,意外之餘,也有幾分好奇,朗聲問道:“楊愛卿何出此言?”


    楊崢:“回稟陛下,二十年之功,豈能因一人而廢呢?請陛下三思啊?“


    “陛下,楊大人所言極是,今日微臣所聞,那王通膽小如鼠,聞聞升軍敗沒,越加惶懼,忙與黎利議和,出城築壇,束帛載書,教利立陳暠為陳氏後,訂約休兵。其實交趾並沒有陳暠,全係王通、黎利,串同捏造,借此蒙蔽明廷。通贈利綺錦,利賂通珍寶,彼此歡宴了一日,議定由黎利遣使,奉表獻方物。通亦令指揮闞忠,偕黎使入朝,當由鴻臚寺代呈表章,其詞雲:


    安南國先臣陳日煃三世嫡孫陳暠,惶恐頓首上言:曩被賊臣黎季犁父子。篡國弑戮,臣族殆荊臣暠奔竄老撾,以延殘息,曆二十年。近者國人聞臣尚在,逼臣還國,眾言天兵初平黎賊,即有詔旨訪求王子孫立之,一時訪求未得,乃建郡縣。今皆欲臣陳情請命,臣仰視天地生成大恩,謹奉表上請,伏乞明鑒!這是黎利詐謀,必不可從,當再益兵討賊,臣誓將元凶首惡,縶獻闕下。”一直沒說話的張輔這時也道。


    張輔四征安南,安南能在永樂初期並入大明版圖,他立下不世之功,有人稱讚他說:“三征交阯,首功為多。”


    而且安南人也最怕張輔,張輔一走,安南人又開始鬧事。朱棣已經知道非張輔不能平安南,就幹脆讓他長期駐守。永樂十三年四月,張輔第四次抵安南。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他先後平複了陳月湖等人的叛亂,恢複了安南安寧。


    隻是朱棣所用非人,他派往安南的宦官馬琪橫征暴斂、搜羅珍寶,弄得百姓苦不堪言。張輔曾上疏請求更換馬琪,因此馬琪對張輔懷恨在心,伺機報複。


    永樂十四年十一月,張輔被召回。因為馬琪彈劾他功高震主,有異誌,謀圖策劃安南獨立封王。朱棣聽信讒言,以豐城侯李彬代替了張輔。


    李彬在安南的威信不高,又不善於安撫百姓,各種矛盾很快激化,各種反抗也此起彼伏,聲勢逐漸增大。其中尤以黎利影響最大。


    黎利出身貧苦,能力出眾,優恤百姓,深得民心,被安南人視為英雄。他原是陳季擴的大將,女兒被馬琪搶走送入後宮,對明軍極為仇恨,開始舉兵反叛。百姓群起響應。李彬無力清剿,憂憤而死。


    永樂十六年,朱棣見事情鬧大,卻不願再用張輔,而是改派榮昌伯陳智南征。明軍剛開始取得了不小勝利,但窮途末路的黎利和明軍開始開展遊擊戰。陳智才能有限,雙方陷入拉鋸戰。這場戰爭持續了數年,直到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都沒有結束,如今安南弄成這等局麵,可以說與朱棣對他的猜疑離不開。


    這些年張輔雖說沒有直接參與戰事,但滿朝文武百官誰也不敢懷疑他的能力,此時聽他如此說,除了那些武將外,不少文臣也點頭附和。


    楊崢剛才一時心急才喊了這麽一聲,沒想到引起張輔說話,微微感到有些意外,心道:“看樣子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撤兵安南的,畢竟在大明版圖上存活了二十年,哪能這麽輕易的分割出去!“


    張輔的話剛落,蹇義、夏原吉,也說是不可輕許。


    一時群臣議論紛紛,好不熱鬧。


    楊士奇看了一眼楊榮,楊榮會意上前道:“英國公英才多智,若能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安南,老夫相信英國公能打下安南,隻是國公可想過,自永樂後,我大明為何前麵兩次攻占安南如此順利,此後多有不順?“


    張輔道:“安南人反複無常,見我大明皇帝仁慈罷了?“


    楊榮嗬嗬一笑,卻是搖了搖頭道:“國公所言差異,建文帝時,安南黎季犛大肆屠殺陳朝宗室,為篡位鋪平道路。永樂後,黎季犛改姓“胡”,廢黜了陳少帝,篡奪了皇位,建立胡朝;並以虞舜的後代自居,改國號大越為大虞,此後多有暴政,我大明進攻安南之時,以檄文向越人呼籲胡季犛父子的行為是“肆逞凶暴,虐於一國”,並列出胡氏“兩弑前安南國王以據其國”、“賊殺陳氏子孫宗族殆頸、“yin刑峻法,暴殺無辜,重斂煩徵,剝削不已”等二十大罪,又稱明軍的到來是“吊爾民之困苦,複陳氏之宗祀”,使民心動搖。果然,不少越人“厭胡氏苛政,罔有戰心”,有助我朝大軍前進更為順利,此舉乃民心所向,自是容易得很?“


    場上眾人默默沉吟了片刻,暗暗點頭附和。


    張輔當年親曆戰事,對楊榮所言深有感觸,不得不承認楊榮說得有幾分道理。


    楊榮見張輔沒辯白,便知道自己這番話兒算是說對了,想了想繼續道:“此後,我大明對“久染夷俗”的越人“設官兼治,教以中國禮法”,以達致“廣施一視之仁,永樂太平之治”,以陳朝子孫被胡氏殺戮殆盡,無可繼承,於是在越南設置交址都指揮使司、交址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及交址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將之直接管轄,此舉雖看似極好卻是不得人心之舉,所以安南並沒有真正歸順我大明!“


    眾人點頭之餘紛紛附和。


    張輔也有些動容,當年明軍以正義之師攻下安南,所到之處莫不是受到安南百姓的歡迎,可打了幾次,有意將安南納入大明版圖的心思後,明軍就帶著大國的心態,看待這幾場叛亂,對安南百姓多有傷害,當年明軍攻入越南的重要城市東都升龍,並大肆掠奪,“擄掠女子玉帛,會計糧儲,分官辦事,招集流民,的確是殘暴不仁,這些舉動讓安南百姓對大明不再是仁義之師了,而是猛虎了,所以盡管朱棣對胡氏父子十分寬容,隻將他們二人及少數近臣關押,胡澄、胡芮等人皆獲赦免,然而朱棣的安撫卻沒有使安南平靜下來。僅兩年,張輔大軍剛剛班師,以簡定、鄧悉、阮帥等人為代表的安南地方勢力就起兵叛亂,攻擊盤灘、鹹子關,控扼三江府之交通,慈廉、威蠻、上洪、大堂、應平、石室等地安南民眾紛紛響應,明朝駐軍鎮壓不力,致使叛亂不斷蔓延。


    ^^^^^^^^^^^^^^^^^^^^^^^^^^^^^^^^^^^^^^^^^^^^^^


    第三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