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笑道:“就是知道你瞎貓撞上了死耗子,我們才包了這憶江南給你指點迷津,不然你以為我們光知道喝花酒啊?“
楊崢一聽這話登時大喜,道:“有諸位大人從旁指點,下官放心多了?“
”好了,別矯情了,有什麽就問吧?“楊溥笑著道。
楊崢一直對楊溥極有好感,聽了這話兒,嗯了聲道:“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對安南一無所知,我想了解了解安南可以麽?“
張輔輕輕歎了聲道:“楊大人實乃天生的將才,的你這次回來,我可要與你好好切磋切磋!“
楊崢道:“下官一定奉陪到底!“
張輔哈哈一陣大笑,道:“那我也不客氣了,今日就讓你學幾招?”
楊崢大喜,張輔乃當時第一的名將,又有四次征戰安南的經驗,若能得到他的指點,此番前往安南必是事半功倍,當下抱拳道:“多謝國公賜教!”
張輔擺了擺手道:“安南是我大明的心頭的一塊心病,能讓大明順利去了這塊心病,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楊崢點了點頭道:“國公所言極是?“
張輔道:“兵法所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身為主帥,不斷要了解地方的將士,地形情況,還要了解自己的將士,唯有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否則就是盲目了。“
行家一出手就看有沒有,楊崢一聽,心道:“果然不愧是名將,不拘泥兵書,一句知己知彼,就要讓將帥對敵方做衝鋒的了解,還要了解自己的將士,如此才好調兵遣將!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
張輔繼續道:“楊兄弟年紀雖輕,但先有剿滅彌勒教的經驗,又有擊敗韃子的壯舉,倒也算得上一員合格的將才,隻是此番安南非比尋常,隻需勝不許敗,所以末將才這般嘮叨,還請楊大人莫要見怪才好……?”
楊崢正色的道:“國公說笑了,下官不過瞎貓碰上死耗子,僥幸打了兩次勝仗而已,安南隻怕沒那麽幸運了,不瞞國公,能聽到國公與諸位大人的嘮叨,下官心頭反而踏實些?”
胡瀅歎了聲道:“楊大人年紀輕輕,能這麽想,實乃我大明之福啊?”
眾人紛紛點頭。
這下倒是弄得楊崢有些不好意思,嗬嗬一笑,道:“不瞞諸位大人,下官這是害怕,才想多聽點……?”
眾人一愣,隨即哈哈一陣大笑,張輔道:“你年紀輕,上了戰場的次數太少,心頭害怕在所難免,總好過不知戰事,卻盲幹的人好多了,須知上了戰場,去的可不是你一個人,是數十萬,數百萬的將士,他們都將身家xing命都jiao給你了,身為主帥不僅僅要打敗敵人,為大明開疆擴土,還要保護那些將士,你能害怕,說明你對將士的性命看得中,這樣反而更讓我們放心,戰場上瞬息萬變,差之毫厘,便謬以千裏,稍有不慎,就是血一般的教訓,謹慎些縱使沒錯的!“
楊崢點了點頭道:“下官明白!“
張輔看他麵色凝重,暗暗點了點頭心道:“年紀輕輕不急不躁,還能如此虛心,難得可貴啊!”
楊榮本對楊崢這次立主進兵安南有些不滿,可一國兩製的構想,又讓他心動,此時看他虛心請教的神色,那點不快立即去得幹幹淨淨。
張輔繼續道:“平定安南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的很,如今的安南,經過我大明二十年的治理,雖說不成功,但也好歹落下了我大明的影子,哪裏的百姓,對我大明先進的文明還是向往的,不然黎利也不會拖到現在才能打敗王通柳升等人了,隻可惜,二十年的功勳竟白白浪費,讓人好生惋惜,因此,這次楊大人需要小心對付,一切不必拘泥於形勢,仗能勝則勝,若不能勝退一步也不是不可,切勿心浮氣躁,否則欲速則不達?”
楊崢點了點頭道:“國公之言,下官銘記在心!”
張輔擺了擺手表示不必在意,繼續說道:“安南最要緊的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雖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卻未必人人都能做到,楊大人要打贏這一場戰事,從而實行一國兩製,說到底最後都需要人心的支持,不然一切都是一紙空文,黎利之所以能乘勢一挫再挫我大明,說到底是我大明的官兒這些年,在安南做到太離譜,雖有黃福,李彬等人的極力挽救,但杯水車薪,安南的百姓早與我大明離心離德了,沒有民心還談什麽治理呢!”說到這兒輕輕歎了聲道:“黎利如今就是活在水裏的魚兒,我大明想要挫敗他,關鍵在斷水,沒了水的魚兒,還能活多久!”
楊崢一愣,這樣的說法還是頭一次聽說,不過細細一想,倒也是這個道理,黎利聽從黎隻“乂安險要,地大人眾,……略定乂安,以為立腳之地”的建議,向該區步步進迫。明洪熙元年)行軍期間,黎利得到越南百姓的支持,黎利亦順勢向百姓約法三章,宣布:“民苦於虐政久矣,凡所至州縣,秋毫無犯,非偽官(明朝官府)之牛穀,雖甚饑困,不得濫取。”憑著嚴格的軍紀,黎利軍所到之處,都得到群眾的響應,“相與並力圍乂安城(今乂安河興原縣)”。雖然該城仍被明軍所堅守,但轄下地區,已被黎利占領,短短一年多的功夫,能連敗大明精銳,安南的水還真是作用不小!“
見楊崢露出凝重的神色,張輔點了點頭,繼續道:“所以楊小弟此去安南,不可急著用兵,先收取民心,一旦民心有歸順,黎利雖能打仗,未必是我大明精銳的對手!收拾起來也就容易了?”
楊榮哈哈一笑道:“可不是麽,沒了百姓支持,那黎利便是斷水了魚兒,縱有鯉魚躍龍門的本事,也翻不起什麽大浪,要剿滅他們,也就容易些了!”
黃淮道:“可不是,我還沒見過斷水的魚兒,能繼續活下去呢?”
眾人哈哈一陣大笑,原先有些壓抑的氣氛立即便的歡快了許多。
楊士奇笑著道:“叛亂曆朝曆代都有,尤其是王朝到了末期,朝政**,皇帝昏庸,從而民不聊生,各路起義風起雲湧,而麵對這種叛亂的時候,每個皇帝應對的法子不同,但多半是兩種法子,其一是國力強大用武力圍剿,其二是招安!“
楊崢細細一想,還真是這個樣子。
楊士奇繼續道:“武力圍剿好處自是不少,武力強盛,恰好有了一個能力的武將,比如嶽王爺幫宋王朝剿滅洞庭湖的叛亂,可謂是功在千秋了!“
南宋時,洞庭湖地區農民軍首領鍾相起兵反宋,鍾相被殺後,楊麽等又聚集人馬占領洞庭湖區,采取“陸耕水戰”體製,繼續與南宋朝廷對抗。宋廷視之為“心腹蓄毒”,曾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卻都是铩羽而歸。
紹興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嶽王爺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製置使,率領約五萬人馬前往鎮壓。嶽王爺於三月由池州進軍,四月到達潭州。嶽王爺首先招降了楊麽部將黃佐,又讓其回到湖中招降楊麽部眾,先後來降者兩千三百餘人。
僅過兩個月,等到四月,嶽王爺一麵繼續招降,一麵乘機攻打外圍營寨。首先命黃佐攻擊周倫水寨,周倫敗走,部卒被殺死和墜入湖中者甚眾,寨柵糧船全被焚燒。接著,嶽王爺又讓此前屢被楊麽打敗的任士安出戰誘敵,嶽王爺事先設下伏兵,待士安精力垂困時,伏兵乃起,四麵圍擊,大獲全勝。
如此又過了一月,宋廷命張浚回朝,張浚認為楊麽水寨一時難以攻破,嶽王爺則向張浚保證:除去從潭州(今湖南長沙)到洞庭來往路程,八日內一定會“俘諸囚於都督之庭”。嶽王爺到鼎州,先遣降人楊華為間,入寨潛結楊麽屬下,誘降義軍;同時,置寨列艦,實施軍事威脅。六月初二,黃佐受嶽王爺命,由嶽王爺機密官黃縱隨行,赴楊欽營寨招降。結果楊欽率全寨一萬餘人(其中戰士三千餘人),乘船數百艘,投嶽王爺。嶽王爺立即報請朝廷予以封賞。楊欽又為嶽王爺勸降了全琮、劉詵等部。
楊麽軍大部被瓦解,惟楊麽、夏誠仍據寨自固。嶽王爺知湖區地勢艱險莫測,且舟師水戰不及楊麽車船,遂先遣人開堰閘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諸港,散青草於湖麵,以滯車船。繼以楊欽為向導,率軍進圍楊麽寨。楊麽率眾突圍,力戰失利,被俘後處死。夏誠死守其寨,亦被官軍攻破。
對被俘人員,有人主張全部殺死,嶽王爺以各首領或率眾降宋,或已被處置,告誡諸將不得濫殺無辜;凡精壯之士,一律收編入伍;而老弱瘦軟、不堪服役者,皆“各給米糧令歸田”。這樣所得丁壯五六萬,被安置歸業的二萬七千餘戶,十萬餘人。繳獲船舶一千餘隻。自此南方安定,讓大宋王朝大大鬆了一口氣,這就是圍剿的好處,一旦徹底圍剿成功,就是永絕後患之舉了。楊崢點了點頭,低頭沉吟了片刻,道:“那招安如何?“
^^^^^^^^^^^^^^^^^^^^^^^^^^^^^^^
第三更了,今晚就這麽多了,請見諒哦!
!!
楊崢一聽這話登時大喜,道:“有諸位大人從旁指點,下官放心多了?“
”好了,別矯情了,有什麽就問吧?“楊溥笑著道。
楊崢一直對楊溥極有好感,聽了這話兒,嗯了聲道:“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對安南一無所知,我想了解了解安南可以麽?“
張輔輕輕歎了聲道:“楊大人實乃天生的將才,的你這次回來,我可要與你好好切磋切磋!“
楊崢道:“下官一定奉陪到底!“
張輔哈哈一陣大笑,道:“那我也不客氣了,今日就讓你學幾招?”
楊崢大喜,張輔乃當時第一的名將,又有四次征戰安南的經驗,若能得到他的指點,此番前往安南必是事半功倍,當下抱拳道:“多謝國公賜教!”
張輔擺了擺手道:“安南是我大明的心頭的一塊心病,能讓大明順利去了這塊心病,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楊崢點了點頭道:“國公所言極是?“
張輔道:“兵法所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身為主帥,不斷要了解地方的將士,地形情況,還要了解自己的將士,唯有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否則就是盲目了。“
行家一出手就看有沒有,楊崢一聽,心道:“果然不愧是名將,不拘泥兵書,一句知己知彼,就要讓將帥對敵方做衝鋒的了解,還要了解自己的將士,如此才好調兵遣將!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
張輔繼續道:“楊兄弟年紀雖輕,但先有剿滅彌勒教的經驗,又有擊敗韃子的壯舉,倒也算得上一員合格的將才,隻是此番安南非比尋常,隻需勝不許敗,所以末將才這般嘮叨,還請楊大人莫要見怪才好……?”
楊崢正色的道:“國公說笑了,下官不過瞎貓碰上死耗子,僥幸打了兩次勝仗而已,安南隻怕沒那麽幸運了,不瞞國公,能聽到國公與諸位大人的嘮叨,下官心頭反而踏實些?”
胡瀅歎了聲道:“楊大人年紀輕輕,能這麽想,實乃我大明之福啊?”
眾人紛紛點頭。
這下倒是弄得楊崢有些不好意思,嗬嗬一笑,道:“不瞞諸位大人,下官這是害怕,才想多聽點……?”
眾人一愣,隨即哈哈一陣大笑,張輔道:“你年紀輕,上了戰場的次數太少,心頭害怕在所難免,總好過不知戰事,卻盲幹的人好多了,須知上了戰場,去的可不是你一個人,是數十萬,數百萬的將士,他們都將身家xing命都jiao給你了,身為主帥不僅僅要打敗敵人,為大明開疆擴土,還要保護那些將士,你能害怕,說明你對將士的性命看得中,這樣反而更讓我們放心,戰場上瞬息萬變,差之毫厘,便謬以千裏,稍有不慎,就是血一般的教訓,謹慎些縱使沒錯的!“
楊崢點了點頭道:“下官明白!“
張輔看他麵色凝重,暗暗點了點頭心道:“年紀輕輕不急不躁,還能如此虛心,難得可貴啊!”
楊榮本對楊崢這次立主進兵安南有些不滿,可一國兩製的構想,又讓他心動,此時看他虛心請教的神色,那點不快立即去得幹幹淨淨。
張輔繼續道:“平定安南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的很,如今的安南,經過我大明二十年的治理,雖說不成功,但也好歹落下了我大明的影子,哪裏的百姓,對我大明先進的文明還是向往的,不然黎利也不會拖到現在才能打敗王通柳升等人了,隻可惜,二十年的功勳竟白白浪費,讓人好生惋惜,因此,這次楊大人需要小心對付,一切不必拘泥於形勢,仗能勝則勝,若不能勝退一步也不是不可,切勿心浮氣躁,否則欲速則不達?”
楊崢點了點頭道:“國公之言,下官銘記在心!”
張輔擺了擺手表示不必在意,繼續說道:“安南最要緊的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雖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卻未必人人都能做到,楊大人要打贏這一場戰事,從而實行一國兩製,說到底最後都需要人心的支持,不然一切都是一紙空文,黎利之所以能乘勢一挫再挫我大明,說到底是我大明的官兒這些年,在安南做到太離譜,雖有黃福,李彬等人的極力挽救,但杯水車薪,安南的百姓早與我大明離心離德了,沒有民心還談什麽治理呢!”說到這兒輕輕歎了聲道:“黎利如今就是活在水裏的魚兒,我大明想要挫敗他,關鍵在斷水,沒了水的魚兒,還能活多久!”
楊崢一愣,這樣的說法還是頭一次聽說,不過細細一想,倒也是這個道理,黎利聽從黎隻“乂安險要,地大人眾,……略定乂安,以為立腳之地”的建議,向該區步步進迫。明洪熙元年)行軍期間,黎利得到越南百姓的支持,黎利亦順勢向百姓約法三章,宣布:“民苦於虐政久矣,凡所至州縣,秋毫無犯,非偽官(明朝官府)之牛穀,雖甚饑困,不得濫取。”憑著嚴格的軍紀,黎利軍所到之處,都得到群眾的響應,“相與並力圍乂安城(今乂安河興原縣)”。雖然該城仍被明軍所堅守,但轄下地區,已被黎利占領,短短一年多的功夫,能連敗大明精銳,安南的水還真是作用不小!“
見楊崢露出凝重的神色,張輔點了點頭,繼續道:“所以楊小弟此去安南,不可急著用兵,先收取民心,一旦民心有歸順,黎利雖能打仗,未必是我大明精銳的對手!收拾起來也就容易了?”
楊榮哈哈一笑道:“可不是麽,沒了百姓支持,那黎利便是斷水了魚兒,縱有鯉魚躍龍門的本事,也翻不起什麽大浪,要剿滅他們,也就容易些了!”
黃淮道:“可不是,我還沒見過斷水的魚兒,能繼續活下去呢?”
眾人哈哈一陣大笑,原先有些壓抑的氣氛立即便的歡快了許多。
楊士奇笑著道:“叛亂曆朝曆代都有,尤其是王朝到了末期,朝政**,皇帝昏庸,從而民不聊生,各路起義風起雲湧,而麵對這種叛亂的時候,每個皇帝應對的法子不同,但多半是兩種法子,其一是國力強大用武力圍剿,其二是招安!“
楊崢細細一想,還真是這個樣子。
楊士奇繼續道:“武力圍剿好處自是不少,武力強盛,恰好有了一個能力的武將,比如嶽王爺幫宋王朝剿滅洞庭湖的叛亂,可謂是功在千秋了!“
南宋時,洞庭湖地區農民軍首領鍾相起兵反宋,鍾相被殺後,楊麽等又聚集人馬占領洞庭湖區,采取“陸耕水戰”體製,繼續與南宋朝廷對抗。宋廷視之為“心腹蓄毒”,曾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卻都是铩羽而歸。
紹興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嶽王爺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製置使,率領約五萬人馬前往鎮壓。嶽王爺於三月由池州進軍,四月到達潭州。嶽王爺首先招降了楊麽部將黃佐,又讓其回到湖中招降楊麽部眾,先後來降者兩千三百餘人。
僅過兩個月,等到四月,嶽王爺一麵繼續招降,一麵乘機攻打外圍營寨。首先命黃佐攻擊周倫水寨,周倫敗走,部卒被殺死和墜入湖中者甚眾,寨柵糧船全被焚燒。接著,嶽王爺又讓此前屢被楊麽打敗的任士安出戰誘敵,嶽王爺事先設下伏兵,待士安精力垂困時,伏兵乃起,四麵圍擊,大獲全勝。
如此又過了一月,宋廷命張浚回朝,張浚認為楊麽水寨一時難以攻破,嶽王爺則向張浚保證:除去從潭州(今湖南長沙)到洞庭來往路程,八日內一定會“俘諸囚於都督之庭”。嶽王爺到鼎州,先遣降人楊華為間,入寨潛結楊麽屬下,誘降義軍;同時,置寨列艦,實施軍事威脅。六月初二,黃佐受嶽王爺命,由嶽王爺機密官黃縱隨行,赴楊欽營寨招降。結果楊欽率全寨一萬餘人(其中戰士三千餘人),乘船數百艘,投嶽王爺。嶽王爺立即報請朝廷予以封賞。楊欽又為嶽王爺勸降了全琮、劉詵等部。
楊麽軍大部被瓦解,惟楊麽、夏誠仍據寨自固。嶽王爺知湖區地勢艱險莫測,且舟師水戰不及楊麽車船,遂先遣人開堰閘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諸港,散青草於湖麵,以滯車船。繼以楊欽為向導,率軍進圍楊麽寨。楊麽率眾突圍,力戰失利,被俘後處死。夏誠死守其寨,亦被官軍攻破。
對被俘人員,有人主張全部殺死,嶽王爺以各首領或率眾降宋,或已被處置,告誡諸將不得濫殺無辜;凡精壯之士,一律收編入伍;而老弱瘦軟、不堪服役者,皆“各給米糧令歸田”。這樣所得丁壯五六萬,被安置歸業的二萬七千餘戶,十萬餘人。繳獲船舶一千餘隻。自此南方安定,讓大宋王朝大大鬆了一口氣,這就是圍剿的好處,一旦徹底圍剿成功,就是永絕後患之舉了。楊崢點了點頭,低頭沉吟了片刻,道:“那招安如何?“
^^^^^^^^^^^^^^^^^^^^^^^^^^^^^^^
第三更了,今晚就這麽多了,請見諒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