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利也知道這登基禮的重要,聞言道:“範大人要見什麽人?”
範文巧道:“阮大人!“
“範大人此話何意,難道範大人不知道阮鷹那老匹夫勾結反賊,壞我父王大事,此等大逆不道之人,範大人還要見他,不知範大人有何居心?“範文巧的話兒剛落,一旁的黎元龍冷笑了聲搶過話頭道。
範文巧似有應對,聞言並不慌亂,抱拳對黎元龍行了一禮道:“小王爺的話兒嚴重了,微臣隻是這麽做,隻是出於對皇上登基禮的考慮,談不上別無用意?”
黎利麵部表情的問:“範愛卿此話怎講?”
範文巧道:“阮大人精通、與漢人禮儀最是熟悉,微臣見見他,隻是想讓阮大人給微臣說說細節罷了,以免壞了陛下的登基禮?”
黎利哦了聲,道:“既如此,朕便讓你見見他便是?”
範文巧忙應了聲,退到了一旁,他此番的目的,除了詢問登基禮的細節外,更大的目的是想接這次機會,讓皇帝答應讓阮鷹做這個首席禮儀官,從而讓阮鷹立下這擁立之功,也可以減輕些罪責,好早日出來,可從皇帝的口吻,似對阮家很是忌諱,他是個聰明人,自不會做出引火燒身的傻事來,此事也做到了點到為止。
當日範文巧便進了牢房見了阮鷹,果然如他所料,對漢學精通的阮鷹將漢人的那套禮儀解說得甚是詳細,便是皇帝如何落座,帶什麽佩飾這樣的細節方麵都一一說了出來,讓他好生佩服。
明知道皇帝對阮鷹多有防範,但還是給了不少善意的寬慰,出了牢房後,立即著手登基禮的準備,按照阮鷹的解說,他連夜擬定了一個詳細的工作計劃,並結合漢人的書籍加以改進,連夜製作了一個詳細的流程,然後每一個流程又分為許多小塊,密密麻麻讓人眼花繚亂,卻又不得不說十分的詳細。
第二日一早,他先知會了文武百官,先是上了《勸進表》,請求黎利早日即帝位,文武百官雖覺得無聊,無奈一朝天子一朝臣,誰也不敢馬虎,一早就在門外請求黎利登基了,按照禮儀,這套禮儀要做三次才算是做足的麵子,有了經驗的黎利,並不理會,可憐那幫文武百官,天不亮就開始在門外一次一次的勸說,眼看天色超不多黑了,皇宮的大門才被打開,一個太監出來丟了一句話兒,說皇帝知道了,皇宮的大門又重新合上,這才拖著疲憊了一天的身子,返回各自的府上。
過了一日,範文巧親自領著文武百官再一次來到皇宮門外,最後一起勸進,總算是這次的場麵夠大,動靜也不小,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勸進表》在皇宮門外響起。
臣彰頓首。臣聞天生蒸人,樹之以君,所以對越天地,司牧黎元。聖帝明王鑒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饗,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無主,故不得已而臨之。社稷時難,則戚藩定其傾;郊廟或替,則宗哲纂其祀。所以弘振遐風,式固萬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
伏睹平吳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
群臣會議,皆言陳祚已終。臣聞昏明迭用,否泰相濟,天命未改,曆數有歸,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齊有無知之禍,而小白為五伯之長;晉有驪姬之難,而重耳主諸侯之盟。社稷靡安,必將有以扶其危;黔首幾絕,必將有以繼其緒。伏惟殿下,玄德通於神明,聖姿合於兩儀,應命代之期,紹千載之運。夫符瑞之表,天人有征,中興之兆,圖讖垂典。自荊揚隕喪,巴蜀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雖有夏之遘夷羿,宗姬之離犬戎,蔑以過之。陛下撫寧江左,奄有中原,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攝不類,杖大順以肅宇內。純化既敷,則率土宅心;義風既暢,則遐方企踵。天祚大偽,必將有主,主黎祀者,非殿下而誰?以邇無異言,遠無異望,謳歌者無不吟詠徽猷,獄訟者無不思於聖德,天地之際既交,華裔之情允洽。一角之獸,連理之木,以為休征者,蓋有百數;冠帶之倫,要荒之眾,不謀而同辭者,動以萬計。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以上尊號。願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狹巢由抗矯之節,以社稷為務,不以小行為先,以黔首為憂,不以克讓為事。上以慰宗廟乃顧之懷,下以釋普天傾首之望。則所謂生繁華於枯荑,育豐肌於朽骨,神人獲安,無不幸甚。
臣聞尊位有德者居之,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黎氏。吳王並日月,無幽不燭,深謀遠慮,出自胸懷,不勝犬馬憂國之情,遲睹人神開泰之路。臣等各忝守方任,職在遐外,不得陪列闕庭,共觀盛禮,踴躍之懷,南望罔極。謹上。待悠長《勸進表》一聲聲的被文武百官念完後,宮門緩緩打開,皇帝沒有像上一次一樣,派個太監出來丟出一句話兒就關上了宮門,讓群臣喝了一早上的西北風,餓了一天的肚子,喊了一天的話兒,這次皇帝親自走到了宮門外,親手接過了《勸進表》細細端詳了一番後,立即下令城門大開,文武百官進皇宮內議事。
早已喝了一肚子的西北風的文武百官人人大喜,紛紛高呼萬歲,聲響如雷,好不動容。
大殿上,先有禮部解說新皇帝登基的具體黃道吉日,以及各種禮儀細節,皇帝聽得極為認真,最後定下第二日一早迎接新皇帝登基大禮。
當夜皇宮是一片忙碌,在範文巧的指揮下,宮中的太監開始按照登基禮布置,龍椅的擺設,案子、雲盤、雲蓋如何放,唱諾太監什麽時候該喊什麽話兒,什麽時候該讓皇帝抬起那一隻腳,以及宮中的瓜果,糕點、香燭什麽上都交代得一清二楚,這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府上。
翌日寅時,新皇帝登基大禮正式開始,新皇帝親自率領文武百官趕往前朝太廟稷壇祭告,由新皇帝親口誦讀禪讓詔書,誦完後,焚燒以告前朝皇帝,然後新君再行四拜禮,算是完成了禪讓大禮,至此新皇帝算是徹底得到了認可,重新返回宮中。
一早得到指令的侍衛,天還不亮,就趕到了太廟,在廟外的空地上,設置皇帝車駕、侍衛和儀仗,包括五徑、各種旗、蓋、扇,還有大象、老虎、豹子等動物,等新皇帝一出太廟,便跪請皇帝登上禦座,返回皇宮。
天降破曉的時候,按照禮部算的時辰,這個時候便是最佳的黃道吉時,新皇帝的禦座必須在這個時候,進入皇宮,為此這些侍衛,昨日大半夜就在此等候,等皇帝的禦座一現身,便利索的打開了宮門,迎接皇帝進了皇宮。
而在門外等候的太監,這時候就高聲唱諾,皇帝回宮,百官覲見!“
負責報時的太監,便會敲打鍾鼓,一時鍾鼓齊鳴,宮門再一次被打開,同時左右掖門洞開,文武百官整理好衣物官帽,神色一派莊嚴的從一左一右兩掖門魚貫而入,在殿門外按照順序站好了位置,然後交給你了鴻臚寺,鴻臚寺掌朝會、賓客、吉凶儀禮之事。凡國家大典禮、郊廟、祭祀、朝會、宴饗、經筵、冊封、進曆、進春、傳製、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覲,諸蕃入貢,與夫百官使臣之複命、謝思,若見若辭者,並鴻臚引奏。歲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讚百官行禮,所以文武百官待會兒行什麽禮儀都都這些官兒從中指點,更別說禮讚、知班、典儀、官員、各種將軍、侍衛、內侍;負責鳴鞭、儀仗的侍衛,莫不是有他們來安排,平日裏倒也罷了,今日難得有這麽一次露臉的機會,自是好好把握,那些平日裏得罪自己的官兒,這個時候可是好好報複的時候,所以文武官兒錯漏不少,抱怨聲一片,好不容易把這幫大老爺折騰的夠嗆,才讓他們在一片抱怨聲中走了進去,開始向皇帝行禮。
黎利高高坐在龍椅上,下麵是四百多個文武官員,聽得太監一聲唱諾,齊刷刷的跪拜行五拜三叩之禮,每一次禮畢,太監再一次唱諾,文武百官艱難的從地上爬起來,再一次行禮,如此反反複複五次後,三百九叩的大禮才算告一段落,文武百官各自等待皇帝垂問,大殿裏難得變得安靜下來,範文巧這時走上前,從懷中摸出昨晚央求阮鷹寫的《登極詔》奉上,黎利一手接過,細細看了一遍,便點了點頭,要說這阮鷹的手筆,的確不一樣,便是眼前這份詔書,細細誦來仍其覺得氣勢不凡,黎利似有所動,看了兩邊,便親自蓋上了皇帝的寶印,重新交給範文巧,然後由範文巧交給鴻臚寺卿奏當場頒布《登基詔》。
^^^^^^^^^^^^^^^^^^^^^^^^^^^^^^^^^^^^^^^^^^^^^^^^^^^^^^^^^^^^
第一更先送上,請圍觀,請訂閱,今晚依舊是三更!
範文巧道:“阮大人!“
“範大人此話何意,難道範大人不知道阮鷹那老匹夫勾結反賊,壞我父王大事,此等大逆不道之人,範大人還要見他,不知範大人有何居心?“範文巧的話兒剛落,一旁的黎元龍冷笑了聲搶過話頭道。
範文巧似有應對,聞言並不慌亂,抱拳對黎元龍行了一禮道:“小王爺的話兒嚴重了,微臣隻是這麽做,隻是出於對皇上登基禮的考慮,談不上別無用意?”
黎利麵部表情的問:“範愛卿此話怎講?”
範文巧道:“阮大人精通、與漢人禮儀最是熟悉,微臣見見他,隻是想讓阮大人給微臣說說細節罷了,以免壞了陛下的登基禮?”
黎利哦了聲,道:“既如此,朕便讓你見見他便是?”
範文巧忙應了聲,退到了一旁,他此番的目的,除了詢問登基禮的細節外,更大的目的是想接這次機會,讓皇帝答應讓阮鷹做這個首席禮儀官,從而讓阮鷹立下這擁立之功,也可以減輕些罪責,好早日出來,可從皇帝的口吻,似對阮家很是忌諱,他是個聰明人,自不會做出引火燒身的傻事來,此事也做到了點到為止。
當日範文巧便進了牢房見了阮鷹,果然如他所料,對漢學精通的阮鷹將漢人的那套禮儀解說得甚是詳細,便是皇帝如何落座,帶什麽佩飾這樣的細節方麵都一一說了出來,讓他好生佩服。
明知道皇帝對阮鷹多有防範,但還是給了不少善意的寬慰,出了牢房後,立即著手登基禮的準備,按照阮鷹的解說,他連夜擬定了一個詳細的工作計劃,並結合漢人的書籍加以改進,連夜製作了一個詳細的流程,然後每一個流程又分為許多小塊,密密麻麻讓人眼花繚亂,卻又不得不說十分的詳細。
第二日一早,他先知會了文武百官,先是上了《勸進表》,請求黎利早日即帝位,文武百官雖覺得無聊,無奈一朝天子一朝臣,誰也不敢馬虎,一早就在門外請求黎利登基了,按照禮儀,這套禮儀要做三次才算是做足的麵子,有了經驗的黎利,並不理會,可憐那幫文武百官,天不亮就開始在門外一次一次的勸說,眼看天色超不多黑了,皇宮的大門才被打開,一個太監出來丟了一句話兒,說皇帝知道了,皇宮的大門又重新合上,這才拖著疲憊了一天的身子,返回各自的府上。
過了一日,範文巧親自領著文武百官再一次來到皇宮門外,最後一起勸進,總算是這次的場麵夠大,動靜也不小,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勸進表》在皇宮門外響起。
臣彰頓首。臣聞天生蒸人,樹之以君,所以對越天地,司牧黎元。聖帝明王鑒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饗,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無主,故不得已而臨之。社稷時難,則戚藩定其傾;郊廟或替,則宗哲纂其祀。所以弘振遐風,式固萬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
伏睹平吳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
群臣會議,皆言陳祚已終。臣聞昏明迭用,否泰相濟,天命未改,曆數有歸,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齊有無知之禍,而小白為五伯之長;晉有驪姬之難,而重耳主諸侯之盟。社稷靡安,必將有以扶其危;黔首幾絕,必將有以繼其緒。伏惟殿下,玄德通於神明,聖姿合於兩儀,應命代之期,紹千載之運。夫符瑞之表,天人有征,中興之兆,圖讖垂典。自荊揚隕喪,巴蜀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雖有夏之遘夷羿,宗姬之離犬戎,蔑以過之。陛下撫寧江左,奄有中原,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攝不類,杖大順以肅宇內。純化既敷,則率土宅心;義風既暢,則遐方企踵。天祚大偽,必將有主,主黎祀者,非殿下而誰?以邇無異言,遠無異望,謳歌者無不吟詠徽猷,獄訟者無不思於聖德,天地之際既交,華裔之情允洽。一角之獸,連理之木,以為休征者,蓋有百數;冠帶之倫,要荒之眾,不謀而同辭者,動以萬計。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以上尊號。願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狹巢由抗矯之節,以社稷為務,不以小行為先,以黔首為憂,不以克讓為事。上以慰宗廟乃顧之懷,下以釋普天傾首之望。則所謂生繁華於枯荑,育豐肌於朽骨,神人獲安,無不幸甚。
臣聞尊位有德者居之,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黎氏。吳王並日月,無幽不燭,深謀遠慮,出自胸懷,不勝犬馬憂國之情,遲睹人神開泰之路。臣等各忝守方任,職在遐外,不得陪列闕庭,共觀盛禮,踴躍之懷,南望罔極。謹上。待悠長《勸進表》一聲聲的被文武百官念完後,宮門緩緩打開,皇帝沒有像上一次一樣,派個太監出來丟出一句話兒就關上了宮門,讓群臣喝了一早上的西北風,餓了一天的肚子,喊了一天的話兒,這次皇帝親自走到了宮門外,親手接過了《勸進表》細細端詳了一番後,立即下令城門大開,文武百官進皇宮內議事。
早已喝了一肚子的西北風的文武百官人人大喜,紛紛高呼萬歲,聲響如雷,好不動容。
大殿上,先有禮部解說新皇帝登基的具體黃道吉日,以及各種禮儀細節,皇帝聽得極為認真,最後定下第二日一早迎接新皇帝登基大禮。
當夜皇宮是一片忙碌,在範文巧的指揮下,宮中的太監開始按照登基禮布置,龍椅的擺設,案子、雲盤、雲蓋如何放,唱諾太監什麽時候該喊什麽話兒,什麽時候該讓皇帝抬起那一隻腳,以及宮中的瓜果,糕點、香燭什麽上都交代得一清二楚,這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府上。
翌日寅時,新皇帝登基大禮正式開始,新皇帝親自率領文武百官趕往前朝太廟稷壇祭告,由新皇帝親口誦讀禪讓詔書,誦完後,焚燒以告前朝皇帝,然後新君再行四拜禮,算是完成了禪讓大禮,至此新皇帝算是徹底得到了認可,重新返回宮中。
一早得到指令的侍衛,天還不亮,就趕到了太廟,在廟外的空地上,設置皇帝車駕、侍衛和儀仗,包括五徑、各種旗、蓋、扇,還有大象、老虎、豹子等動物,等新皇帝一出太廟,便跪請皇帝登上禦座,返回皇宮。
天降破曉的時候,按照禮部算的時辰,這個時候便是最佳的黃道吉時,新皇帝的禦座必須在這個時候,進入皇宮,為此這些侍衛,昨日大半夜就在此等候,等皇帝的禦座一現身,便利索的打開了宮門,迎接皇帝進了皇宮。
而在門外等候的太監,這時候就高聲唱諾,皇帝回宮,百官覲見!“
負責報時的太監,便會敲打鍾鼓,一時鍾鼓齊鳴,宮門再一次被打開,同時左右掖門洞開,文武百官整理好衣物官帽,神色一派莊嚴的從一左一右兩掖門魚貫而入,在殿門外按照順序站好了位置,然後交給你了鴻臚寺,鴻臚寺掌朝會、賓客、吉凶儀禮之事。凡國家大典禮、郊廟、祭祀、朝會、宴饗、經筵、冊封、進曆、進春、傳製、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覲,諸蕃入貢,與夫百官使臣之複命、謝思,若見若辭者,並鴻臚引奏。歲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讚百官行禮,所以文武百官待會兒行什麽禮儀都都這些官兒從中指點,更別說禮讚、知班、典儀、官員、各種將軍、侍衛、內侍;負責鳴鞭、儀仗的侍衛,莫不是有他們來安排,平日裏倒也罷了,今日難得有這麽一次露臉的機會,自是好好把握,那些平日裏得罪自己的官兒,這個時候可是好好報複的時候,所以文武官兒錯漏不少,抱怨聲一片,好不容易把這幫大老爺折騰的夠嗆,才讓他們在一片抱怨聲中走了進去,開始向皇帝行禮。
黎利高高坐在龍椅上,下麵是四百多個文武官員,聽得太監一聲唱諾,齊刷刷的跪拜行五拜三叩之禮,每一次禮畢,太監再一次唱諾,文武百官艱難的從地上爬起來,再一次行禮,如此反反複複五次後,三百九叩的大禮才算告一段落,文武百官各自等待皇帝垂問,大殿裏難得變得安靜下來,範文巧這時走上前,從懷中摸出昨晚央求阮鷹寫的《登極詔》奉上,黎利一手接過,細細看了一遍,便點了點頭,要說這阮鷹的手筆,的確不一樣,便是眼前這份詔書,細細誦來仍其覺得氣勢不凡,黎利似有所動,看了兩邊,便親自蓋上了皇帝的寶印,重新交給範文巧,然後由範文巧交給鴻臚寺卿奏當場頒布《登基詔》。
^^^^^^^^^^^^^^^^^^^^^^^^^^^^^^^^^^^^^^^^^^^^^^^^^^^^^^^^^^^^
第一更先送上,請圍觀,請訂閱,今晚依舊是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