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利哼了聲,道:“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自身亡徒。招集英雄,遂誅強楚。光有天下,功齊湯武。業流後嗣,誠帝王之元勳,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寡善人之美稱,鮮君子之風采。惑秦宮而不出,窘項座而不起。計失乎酈生,忿過乎韓信。太公是誥,於孝違矣。敗古今之大教,傷王道之實義。身沒之後,崩亡之際,果令凶婦肆鴆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趙幽囚,禍殃骨肉。諸呂專權,社稷幾移。凡此諸事,豈非高祖寡計淺慮以致禍亂?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儻之節,信當世至豪健壯傑士也。又其梟將盡藎臣,皆古今之鮮有,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勳而遺元功也。不然斯不免當世之妄。朕自不如他?”
阮鷹再一次看了黎利一眼,道:“朱洪武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誌,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幹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朱洪武實身兼之。至於雅尚誌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嚐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至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乃當時一等一的明君,其手段,其智謀,其忍心,非陛下所能比,所以陛下不如也?”
黎利盯著阮鷹看了看道:“朱洪武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製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非尋常帝王可比,朕自問不如他?”
阮鷹正要說話,忽聽得黎利冷哼了聲,道:“你說來說去,便是指責朕是勾踐,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你既早知道朕是這樣的人,為何不走,大明的可是信任你的緊?“
阮鷹聽出對方這話中多少有些抱怨,也不解釋,隻是淡淡道:“陛下對老臣從未真正的信任過?從老臣投靠陛下,陛下便一直對老臣心懷戒心,隻是那時,大明虎視眈眈,陛下還不足夠稱雄稱霸,老臣這把老骨頭還有利用的價值,陛下才得以忍著性子,容忍老臣在身旁陪伴著,如今天下已在陛下手中,一個交州之地,大明的楊崢再厲害,也厲害不過張輔,依陛下的英明神武,自能收複,既如此,何須要身旁的這個老臣來搶奪功勞呢?其實陛下心裏清楚,那些罪證老臣有沒有參與,是不是老臣所為,陛下比誰都清楚,隻是陛下一心想要殺了老臣,勾結大明,背叛陛下,對於老臣,對阮家,對天下無疑是最好的交代,此罪名,既能讓陛下心安理得的殺了老臣,又能讓陛下對天下有個交代,保持陛下英明神武的明君的聲望,可謂是一舉兩得……?“
黎利麵上紅一陣白一陣,劍一般的目光盯著阮鷹久久沒說話,粗重呼吸足以表明他內心已是憤怒不已。
身旁的牢頭,太監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阮鷹,生怕皇帝大怒之下,殃及無辜,站在一旁大氣也不敢出一下。
阮鷹似渾然不覺,慢慢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湯,將目光緩緩看向窗外,那神情似是一個彌留之際的老人,正貪婪的享受著最後一抹陽光的溫暖一般,看得讓人為之動人。
“哼,你胡說八道,若不是你出賣了朕,朕何至於如此,你對不起朕,卻將朕說成越王勾踐,趁機詆毀朕的聲名,你好毒的心思!“黎利雙目射出殺人一般的光芒來,仿佛一頭被激怒的野獸。
但阮鷹無動於衷,一個要死的人,世間就在沒有什麽東西讓他感到害怕了,即便會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能!
黎利似被阮鷹這種不屑一顧的態度所激怒,頓時火氣上湧,啪了一聲,將阮鷹麵前的茶杯摔了一個粉碎,阮鷹冷不丁之下,臉上被濺了不少茶湯,茶湯順著褐色的臉龐一滴一滴的滴落下來,好在茶湯已經涼,並不灼熱,阮鷹緩緩抬起手來,就著已經髒亂的長袖,一點一點的擦去了臉上的茶湯,動作不緊不慢,看不到半分的憤怒。
一旁的太監、牢頭、獄卒可嚇得麵色全無,若不是看皇帝衝著阮大人,早就跪在了地上,磕頭求饒了,那還敢這麽站在一旁。
“朕,朕對你不好麽?任你為丞相,賜其國姓,並封為冠服侯,位居文官之首。你倒是說說看,朕對你如何?“黎利盯著阮鷹憤怒的道。
阮鷹依舊漫不經心的喝了最後一口茶湯,才從嘴裏吐出兩個字來:“好,很好!”
黎利冷笑了聲道:“朕可有對不起你的地方?”
阮鷹道:“沒有,陛下並沒有對不起我的地方?”
黎目光愈發陰冷,盯著阮鷹道:“朕既沒有對不起你,你為何要對不起朕?勾結大明對不起朕?”
本來古井不波的阮鷹聽了這句話兒,忽的雙眼一閃,猛的扭過頭來,好不懼怕的與黎利對視了一眼,道:“老臣說過,我們阮家不曾對不起陛下?”
“說得好聽,若當真對不起朕,何以阮虎會出賣朕?”黎利大聲喝道。
阮鷹道:“那不過是楊崢的計謀罷了,阮虎雖是老臣的侄兒,但老臣敢用性命擔保,時至今日,他仍沒有做出對不起陛下的事情,更不會壞了老臣的名聲,這一點陛下比老臣更清楚?”
黎利心頭不由得一緊,大聲喝道:“朕清楚什麽?你說,朕清楚什麽?”
阮鷹似沒聽到黎利的話兒一般,自顧自的道:“我參加藍山起義,在戰爭中建下什麽功勳,陛下比微臣更清楚,常言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覆車繼軌。老臣往日便是不懂這個道理,才有了今日之禍?陛下難道不比老臣還要清楚麽?”
黎利一愣,剛剛還憤怒的眼神,刹那間變得黯然了不少,道:“你未免高估了自己,小看了朕?”
阮鷹道:“老臣的確是高估了自己,否則也不會傻到向陛下主張不殺明俘、避實擊虛,協助陛下整齊號令,嚴明軍紀,以此獲得安南百姓的支持。
宣德二年的時候,老臣更不應該,在明朝派柳升、沐晟領十萬兵分兩路來援的時候,組織陛下強攻,硬是讓陛下圍而不打,在援軍必經之地支棱(位於今諒山省)設伏,使得東路的柳升中了埋伏,在馬鞍山(今諒山省同登市)戰死,西路沐晟連夜經老街逃回雲南。
後明軍十萬再攻,向昌江進發,又被老臣用計大敗,潰不成軍。王通被迫議和,才打下了陛下的這黎朝的江山,若沒有這些,老臣有何至於引起陛下的懷疑呢,以至於落得今日在這天牢致中過著暗無天日的苦日子。“
“你,你胡說!”黎利怒道:“朕自藍山鄉起兵反明,自稱“平定王,引誘敵軍到洛水(清化錦水),用伏兵將之擊退,其後,朕移軍至靈山,以至靈山、藍山鄉等地為為主要據點,多次領兵與明軍交戰,各有勝負,這麽多年來,朕打了多少次勝仗,殺了多少明朝將士,解救了多少百姓,如今的這大好的江山,是朕一次又一次的浴血奮戰打下來的,沒有你,朕也一樣會打敗明軍,朕的功勳足以名垂千古,豈是你能左右的?”阮鷹長歎了聲,道:“陛下的功勳的確足以名垂千古,是老臣不知所謂,才去做了那些不該做的事情,可陛下想過沒有,這才兩年的功夫,為何陛下不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呢,大明不過是交州一城一府之地,陛下卻遲遲不足以剿滅,這是為何?”
黎利哼了聲道:“這還不是你們阮家在朕的背後幹的好事,若不然區區一個王通,朕豈能收拾不了?“
阮鷹搖了搖頭道:“陛下想得太天真了,姓楊的未必那麽好對付?“
“哼,這個用不著你操心,朕當年不過是憑著三千將士,從藍鄉殺出來,這些年打敗了多少所謂的名將,如今的朕早已不是昔日的平吳王,是一國之君,這天下有朕的精兵強將十幾萬,還有數百萬的子民支持著朕,朕是戰無不勝的,區區姓楊的,朕何懼之有?“
^^^^^^^^^^^^^^^^^^^^^^^^^^^^^^^^^^^^^^^^^^^^^^^^^^^^^^^^
第一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阮鷹再一次看了黎利一眼,道:“朱洪武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誌,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幹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朱洪武實身兼之。至於雅尚誌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嚐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至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乃當時一等一的明君,其手段,其智謀,其忍心,非陛下所能比,所以陛下不如也?”
黎利盯著阮鷹看了看道:“朱洪武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製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非尋常帝王可比,朕自問不如他?”
阮鷹正要說話,忽聽得黎利冷哼了聲,道:“你說來說去,便是指責朕是勾踐,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你既早知道朕是這樣的人,為何不走,大明的可是信任你的緊?“
阮鷹聽出對方這話中多少有些抱怨,也不解釋,隻是淡淡道:“陛下對老臣從未真正的信任過?從老臣投靠陛下,陛下便一直對老臣心懷戒心,隻是那時,大明虎視眈眈,陛下還不足夠稱雄稱霸,老臣這把老骨頭還有利用的價值,陛下才得以忍著性子,容忍老臣在身旁陪伴著,如今天下已在陛下手中,一個交州之地,大明的楊崢再厲害,也厲害不過張輔,依陛下的英明神武,自能收複,既如此,何須要身旁的這個老臣來搶奪功勞呢?其實陛下心裏清楚,那些罪證老臣有沒有參與,是不是老臣所為,陛下比誰都清楚,隻是陛下一心想要殺了老臣,勾結大明,背叛陛下,對於老臣,對阮家,對天下無疑是最好的交代,此罪名,既能讓陛下心安理得的殺了老臣,又能讓陛下對天下有個交代,保持陛下英明神武的明君的聲望,可謂是一舉兩得……?“
黎利麵上紅一陣白一陣,劍一般的目光盯著阮鷹久久沒說話,粗重呼吸足以表明他內心已是憤怒不已。
身旁的牢頭,太監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阮鷹,生怕皇帝大怒之下,殃及無辜,站在一旁大氣也不敢出一下。
阮鷹似渾然不覺,慢慢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湯,將目光緩緩看向窗外,那神情似是一個彌留之際的老人,正貪婪的享受著最後一抹陽光的溫暖一般,看得讓人為之動人。
“哼,你胡說八道,若不是你出賣了朕,朕何至於如此,你對不起朕,卻將朕說成越王勾踐,趁機詆毀朕的聲名,你好毒的心思!“黎利雙目射出殺人一般的光芒來,仿佛一頭被激怒的野獸。
但阮鷹無動於衷,一個要死的人,世間就在沒有什麽東西讓他感到害怕了,即便會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能!
黎利似被阮鷹這種不屑一顧的態度所激怒,頓時火氣上湧,啪了一聲,將阮鷹麵前的茶杯摔了一個粉碎,阮鷹冷不丁之下,臉上被濺了不少茶湯,茶湯順著褐色的臉龐一滴一滴的滴落下來,好在茶湯已經涼,並不灼熱,阮鷹緩緩抬起手來,就著已經髒亂的長袖,一點一點的擦去了臉上的茶湯,動作不緊不慢,看不到半分的憤怒。
一旁的太監、牢頭、獄卒可嚇得麵色全無,若不是看皇帝衝著阮大人,早就跪在了地上,磕頭求饒了,那還敢這麽站在一旁。
“朕,朕對你不好麽?任你為丞相,賜其國姓,並封為冠服侯,位居文官之首。你倒是說說看,朕對你如何?“黎利盯著阮鷹憤怒的道。
阮鷹依舊漫不經心的喝了最後一口茶湯,才從嘴裏吐出兩個字來:“好,很好!”
黎利冷笑了聲道:“朕可有對不起你的地方?”
阮鷹道:“沒有,陛下並沒有對不起我的地方?”
黎目光愈發陰冷,盯著阮鷹道:“朕既沒有對不起你,你為何要對不起朕?勾結大明對不起朕?”
本來古井不波的阮鷹聽了這句話兒,忽的雙眼一閃,猛的扭過頭來,好不懼怕的與黎利對視了一眼,道:“老臣說過,我們阮家不曾對不起陛下?”
“說得好聽,若當真對不起朕,何以阮虎會出賣朕?”黎利大聲喝道。
阮鷹道:“那不過是楊崢的計謀罷了,阮虎雖是老臣的侄兒,但老臣敢用性命擔保,時至今日,他仍沒有做出對不起陛下的事情,更不會壞了老臣的名聲,這一點陛下比老臣更清楚?”
黎利心頭不由得一緊,大聲喝道:“朕清楚什麽?你說,朕清楚什麽?”
阮鷹似沒聽到黎利的話兒一般,自顧自的道:“我參加藍山起義,在戰爭中建下什麽功勳,陛下比微臣更清楚,常言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覆車繼軌。老臣往日便是不懂這個道理,才有了今日之禍?陛下難道不比老臣還要清楚麽?”
黎利一愣,剛剛還憤怒的眼神,刹那間變得黯然了不少,道:“你未免高估了自己,小看了朕?”
阮鷹道:“老臣的確是高估了自己,否則也不會傻到向陛下主張不殺明俘、避實擊虛,協助陛下整齊號令,嚴明軍紀,以此獲得安南百姓的支持。
宣德二年的時候,老臣更不應該,在明朝派柳升、沐晟領十萬兵分兩路來援的時候,組織陛下強攻,硬是讓陛下圍而不打,在援軍必經之地支棱(位於今諒山省)設伏,使得東路的柳升中了埋伏,在馬鞍山(今諒山省同登市)戰死,西路沐晟連夜經老街逃回雲南。
後明軍十萬再攻,向昌江進發,又被老臣用計大敗,潰不成軍。王通被迫議和,才打下了陛下的這黎朝的江山,若沒有這些,老臣有何至於引起陛下的懷疑呢,以至於落得今日在這天牢致中過著暗無天日的苦日子。“
“你,你胡說!”黎利怒道:“朕自藍山鄉起兵反明,自稱“平定王,引誘敵軍到洛水(清化錦水),用伏兵將之擊退,其後,朕移軍至靈山,以至靈山、藍山鄉等地為為主要據點,多次領兵與明軍交戰,各有勝負,這麽多年來,朕打了多少次勝仗,殺了多少明朝將士,解救了多少百姓,如今的這大好的江山,是朕一次又一次的浴血奮戰打下來的,沒有你,朕也一樣會打敗明軍,朕的功勳足以名垂千古,豈是你能左右的?”阮鷹長歎了聲,道:“陛下的功勳的確足以名垂千古,是老臣不知所謂,才去做了那些不該做的事情,可陛下想過沒有,這才兩年的功夫,為何陛下不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呢,大明不過是交州一城一府之地,陛下卻遲遲不足以剿滅,這是為何?”
黎利哼了聲道:“這還不是你們阮家在朕的背後幹的好事,若不然區區一個王通,朕豈能收拾不了?“
阮鷹搖了搖頭道:“陛下想得太天真了,姓楊的未必那麽好對付?“
“哼,這個用不著你操心,朕當年不過是憑著三千將士,從藍鄉殺出來,這些年打敗了多少所謂的名將,如今的朕早已不是昔日的平吳王,是一國之君,這天下有朕的精兵強將十幾萬,還有數百萬的子民支持著朕,朕是戰無不勝的,區區姓楊的,朕何懼之有?“
^^^^^^^^^^^^^^^^^^^^^^^^^^^^^^^^^^^^^^^^^^^^^^^^^^^^^^^^
第一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