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宋皇還下旨,考試及第後,不準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


    這樣,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分三甲放榜,這樣一來,想要當官的就必須要有真本事,還要有皇帝過目,比起大唐的舉薦,可要嚴密了許多。“


    黎利點了點頭道:“這倒是?“


    範文巧道:“不經如此,宋代皇帝還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從隋唐開科取士之後,徇私舞弊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此,宋代皇帝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謄錄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宋太宗時,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製。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製。但是,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謄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製度,對於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確產生了很大的效力,天下讀書人徹底算做皇帝的門人了!“


    黎利道:“這宋代皇帝打仗不行,治理國家還是挺厲害的,就這麽輕鬆幾下,竟能杜絕了大唐延續的百年漏洞,讓人好生敬佩的很?“


    範文巧平日裏對宋朝讀書人的天下很是向往,聞言道:“可不是麽,這宋代人啊,在考試內容上也作了較大的改變。宋代科舉基本上沿襲唐製,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弊病很大。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隻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對科舉考試的內容著手進行改變,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所謂經義,與論相似,是篇短文,隻限於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並用經書中的意思去發揮。王安石對考試內容的改革,在於通經致用。熙寧八年,宋神宗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並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為大經,《論語》《孟子》稱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蘇軾等人的反對。後來隨著政治鬥爭的變化,《三經新義》被取消,有時考詩賦,有時考經義,有時兼而有之,變換不定,考的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本事,比起大唐的詩詞歌賦,這個有用的多了,真真兒的有用的人才?“


    “考試到是精簡了,但卻多了徇私舞弊的功夫看樣子也花的不少?這也是個麻煩事,若是朝廷派遣官員不得力,不是一樣的白花費功夫?”


    “嗬嗬,陛下有所不知了?”範文巧嗬嗬一笑道:“這宋代的科考分為三級:解試(州試)、省試(由禮部舉行)和殿試。解試由各地方進行,通過的舉人可以進京參加省試。省試在貢院內進行,連考三天。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為臨時委派,並由多人擔任。考官獲任後要即赴貢院,不得與外界往來,稱為鎖院。考生到達貢院後,要對號入座,同考官一樣不得離場。試卷要糊名、謄錄,並且由多人閱卷。而殿試則於宮內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及定出名次。自宋代起,凡於殿試中進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經吏部選試。這樣看來,並不麻煩?”


    黎利似有些心動,道:“這宋人的科舉可以說是完美無缺了,這大明的皇帝為何不用送人的東西,偏偏弄個什麽八股取仕,這不是吃飽了撐著沒事找事麽?”


    範文巧已經口幹舌燥,聽黎利的口吻,似還有探討下去的意圖,便道:“皇上,可否容微臣喝一口茶湯?”


    黎利一楞,這才驚覺自己與人家說了大半天的話兒,忙招呼太監送上兩杯茶湯來。


    範文巧說了兩更天,早已口幹舌燥,見茶湯送來,客氣了聲,便也不多想讓,端起茶杯便咕嚕咕嚕一陣猛灌,連著將一杯茶湯喝了幹淨,口渴之感才好了些,依著他的性子,本還想再喝上一杯,可人家皇帝沒出聲,他也不好意思,隻好放下茶杯,吧唧吧唧了兩下,繼續說道:“皇上這話兒原本倒也沒錯,可那朱家的皇帝可不這麽想?”


    黎利正喝著茶湯,聞言哦了聲,放下茶杯道:“此話怎麽說?”


    範文巧顯然對宋代的科舉多有研究,聞言吞了吞口水,繼續說道:“這宋代人讀書人聰明,那是有原因的,宋人要科舉,就需要學習策論,而宋人的策論所涉及的泛圍很廣,包括帝王之學、治世之道、天道人極、禮樂弄政、古今治道、當世急務、經學、史學、刑罰、吏治、教化、肆武,甚至天文、地理、祭祀等,這些可了不得,若這讀書人忠於朝廷到也罷了,可有了別的心思,陛下想想,這些本事,想要做些什麽,還能做不成麽?”


    黎利心頭跳了下,讀書人的本事有多大他雖沒見過,但從骨子裏不敢小視,所以一聽宋朝的讀書人有這麽大的本事,不免汗了一把,心道:“怪不得那朱洪武不用宋人的法子,這樣的讀書人那個敢用?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麽?“


    範文巧這一說並非信口開河,宋代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從明代永樂二年狀元曾棨,在其試卷中對宇宙結構,天體運行,論述十分細密,運用了大量的精確的數字:“曆法周天三百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左旋於地,一晝夜,其行一周而又過一度。日月皆右行於天,一晝夜則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如此等等。這種有關自然科學的策問和對策,在曆代之狀元卷中實屬罕見。不僅如此,他同樣運用了大量的精確數字對古代的音律作了論述。對於這種臨時給定的題目,如果平時沒有積累淵博的知識,恐怕是難以作答的,所以但從這一點來說,宋代的讀書人都是聰明人的確不假。


    黎利也不知在想什麽,一時沒說話,宮殿裏,立即變得沉默了起來。


    趁著這檔口兒,範文巧又喝了兩杯茶湯,從他對皇帝的了解,皇帝這是在思考呢,待會兒少不了說上一通,他不過是貼個耳朵聽一棗兒,自己可是實打實的再說,說了這麽一早上,不趁機喝上幾杯茶湯,還不可給渴死。


    也不知過了多久,眼看著天色差不多快亮了,再過一會兒就要早朝了,這事兒不解決,待會兒早朝了可不好說了,可唐人的法子好是好,漏洞大了些,宋人的科舉法子倒是完美,但培養出來的讀書人太強夯了些,碰上了雄主還能震懾得住,碰上了一個好說話的主兒,這幫讀書人還不得蹬鼻子上臉了,到時候誰是誰的皇帝還不好說呢,再說了自己這個做父親的,總不能給自己兒子留下一堆麻煩吧,基於這個考慮,讓黎利好生猶豫了一番,忽想起大明的法子,道:“如愛卿所說,還是這八股文好了?”


    範文巧正喝著茶湯,聽黎利問話,急忙吞了嘴裏的茶湯,然後放下茶杯,搖了搖頭道:“非也,非也,較唐人的開放,宋人完美,這明人的八股文是最不可取?“


    黎利皺眉道:“怎麽說?“


    範文巧似一時沒想到該如何說,沉吟了一番後道:“這樣說吧,明人的八股文呢,被明人稱為製藝、製義、時文、八比文等等,用《四書》為題者又稱“四書義”或“四書文”,用《五經》為題者即可稱“經義”。是朱洪武與謀士劉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製義!“說到這兒,範文巧頓了頓,又道:”經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蓋始於洪武以後。股者,對偶之名也。天順以前,經義之文,不過敷演傳注,或對或散,初無定式,其單句題亦甚少。永樂二十年,會試“樂天者保天下”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樂天”四股,中間過接四句,複講“保天下”四股,複收四句,再作大結。


    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亦有聯屬二句、四句為對,排比十數對成篇,而不止於八股者)。其兩扇立格(謂題本兩對,文亦兩大對),則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之法,亦複如之。故今人相傳謂之八股。若長題則不拘此。


    ^^^^^^^^^^^^^^^^^^^^^^^^^^^^^^^^^^^^^^^^^^^^^^^^^^^^^^^^^^^^^^^^^


    第二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今晚依舊是三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