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的這番分析,眾人也能看出一二,局麵的確如楊崢所言,經過言官這麽一鬧,阮鷹是必死無疑了!阮鷹一死,阮家自不會善罷甘休,更不用說那些門生故吏了,可以說黎利能維持眼下安南平和的局麵,那是因為阮鷹這個主心骨還沒死,一旦死了,黎利的霸業,也要走下坡路了,這就是他們的機會!“
張本道:“還是大人厲害,把黎利、阮鷹這對本親密無間的君臣,硬是弄得反目成仇,這樣的大本事,下官可做不來,所以隻有佩服的份兒了?“
眾人都有這個感覺,聽了這話兒紛紛點頭。
楊崢笑道:“你們錯了,不是本官厲害,本官不過是總重挑撥了一下而已,若那黎利沒這個心思,我們就是再挑撥也沒用,反間計說起來很厲害,可正要細細想一下,不過是最簡單的計謀,偏生對方上當,足見這不是我的本事?“
徐朗道:“大人此話對也不對,若不是大人將黎利阮鷹二人琢磨得透透的,這計謀未必能成!“
“可不是麽,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如果他們當真將相和,什麽離間計,反間計一樣是百搭,反而是他們本就有了這個心思,所以經不起旁人的挑撥,便反目成仇了,大人的挑撥看似簡單,人人都會,可正要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境界,可就不容易了!”張本接過話頭道。
眾人又是一陣點頭,表示讚同。
楊崢見本該自己說出心頭的計劃,卻不想說來說去,竟說到了自己的身上,不由得將扇子一收道:“怎麽說到我身上來了,你們不是要聽下一步的計劃麽,怎麽不聽了?”
張本道:“聽大人的計劃簡直是一種享受,這麽美好的事情,怎麽能不聽呢?”
高航道:“可不是麽?剛才是看楊小弟想聽些好話兒,一直沒好意思說吧了?”
楊崢翻了個白眼,心道:“你大爺的,本官什麽時候想聽好話兒來著,明明是你們自說自話罷了,這會兒到成了我想聽了!”
眾人看他氣得麵色紅一陣白一陣哈哈大笑不止。
麵對著這麽幾個活寶,楊崢也隻好哭笑不得的繼續說出自己的計劃了。
局勢已經按照他的預想發展到這一步,他這個主帥心中的計劃其實已經很明朗了,阮鷹一死,對方的軍心便受到影響,楊崢從兩手準備,一手來自軍中,他相信經過他親自打造的楊家軍定能完成這個任務,第二來此小報,如何取得道義上的支持,陳鵠的死,阮鷹的死,他相信這些足以獲得道義上的支持,有這兩手齊頭並進,想要迅速挫敗黎利倒也不是不可能,如今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黎利致命的一刀,他相信這一刀很快就會砍下來。
皇宮內,黎利默默聽完黎丁的匯報,陷入了沉思,此人是忠誠不假,可忠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的老師,這樣的人再多又有何用?看來朕想要獲得天下讀書人的擁護必須除掉他了,此人不死,朕的天下唯有忠臣,沒有良臣!一番決定後,黎利雙目凶光一閃,喝道:“來人”。
門前守候的老太監急忙走了進來,畢恭畢敬的道:“陛下……?“
“擬旨!丞相阮鷹勾結大明,企圖陷害與朕,罪大惡極,今罪名已經由朕查實,無需再審,按我朝律法,當以淩遲之!”黎利一字一字的念出了這道聖旨,說完便從一旁拿起了皇帝大印。
這道聖旨說長也不長,但其中的殺伐之氣讓人神色為之一凝,老太監跟在皇帝身邊多年,還是頭一次見到這等滿是殺氣的聖旨,他不傻,知道皇帝這道聖旨中旨,意味著他比誰都清楚,皇帝是怕再有人在耳旁囉嗦了,既要殺功臣,那就痛快點,漢高祖不是如此、朱洪武、朱棣那個不是該殺的時候好不猶豫的殺了,做皇帝的豈能被一幫大臣左右呢,所以阮鷹必須死,而且不需要大臣同意。
阮鷹被抓後,黎利便效仿大明,不再設置丞相,設置內閣,讓一幫老學究充當內閣閣臣,誰都看得出皇帝的用意,但明白歸明白,但皇帝的聖旨繞過內閣,多少有些說不過去了。
這個規矩,自大唐就有,一代女皇武則天睥睨天下,也得把中書省改為鳳閣,門下省改為鸞台,旨意不出於鳳閣鸞台,便不算詔命,這個規矩一直延續了下來,等到朱洪武建立大明後,廢除中書省而建內閣,旨意必須經過內閣,才算是真正的詔令。
當然了,凡事都有例外,如對於雄主,霸主,這些規矩自是沒什麽效果,再者皇帝有手諭、密詔、甚至口頭的東西要傳達,所以規矩是可以改一下的,如眼前的這道中旨,皇帝口氣如此,誰都看得出是無需經過內閣了,反正隻要沒有人反對,它就能執行,有人反對,它一樣能執行,不得不說中旨對於帝王來說,的確是個好東西,經過言官這麽一鬧,如今的局麵是誰都知道皇帝要殺阮鷹的決心,這道聖旨即便是到了內閣,老太監相信,那幫充當擺設的內閣大臣也是不會反對的,皇帝連功臣阮鷹都敢淩遲處死,更何況是寸功為立的他們呢?
老太監將聖旨重新遞給皇帝看了一遍,好確定無誤後,送到內閣,不知是不是被聖旨上的“當以淩遲之!”五個龍飛鳳舞的大字所吸引了一下,黎利的目光在那五個大字上逗留了許久,原本滿是殺氣的雙眼,還是露出了幾分不舍的情懷,輕輕歎了聲道:“你說朕是不是太殘忍了些?”
“老奴不敢說?”老太監沉吟了一下,低聲道。
“說,朕恕你無罪?”黎利雙目一閃,喝道。
老太監應了聲道:“老奴覺得這是陛下太過仁慈了?”
黎利哦了聲道:“此話怎講?”
老太監道:“老奴小時候聽說書,說那韓信有謀反之心,事先與陳希達成默契,願為內應。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平叛,韓信借病不從,卻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襲擊呂後和太子。不幸事泄,呂後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後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這手段不可謂不殘忍。還有那朱洪武,以發動胡惟庸和藍玉冤獄,一共殺了數萬人,使幫助他得天下的淮西政治集團被徹底清洗。
朱洪武先是以謀逆之罪,誅殺了宰相胡惟庸等一大批功臣宿舊、大小官員15000餘人。後又窮追胡惟庸的黨羽,又殺了唐勝宗等功臣,最後連數一數二的功臣李善長也被滅門。李善長是“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的“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拜官,人臣之分極矣”被朱元璋視為“賽蕭何”的頭號元勳,卻在77歲時全家70多口被朱元璋滿門抄斬,這手段殘忍麽。
他兒子就更不用說了,殺方孝孺、殺景清手段哪一個不殘忍,老奴聽說,鐵鉉見朱棣時,罵不絕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麵北一顧,終不可得。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鐵鉉的耳朵、鼻子,煮熟後塞入他口中,問他滋味如何?鐵鉉厲聲說忠臣孝子的肉有什麽不好吃?鐵鉉仍不屈服,遂受磔刑而死,就是這樣,那朱棣還不放過人家,吩咐左右,架起油鍋把鐵鉉炸了,大殿上頓時充滿了焦糊氣。朱棣怒道:活著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頭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監急忙把鐵鉉的骨架用鐵棒夾著令其轉身,沒成想此時油鍋裏一聲爆響,熱油從鍋裏飛濺出來,直燙得太監們嗷嗷亂叫,鐵鉉的骨架硬是沒有轉身,陛下看看,他們可不是明君麽,這手段比暴君可殘忍多了,漢人的那些暴君,紂王,劉聰、石虎、符生之所以被人罵作暴君,那是他們光顧著用殘忍的手段對付大臣,忘記做了好事,最後弄得國破家亡才有這暴君的名聲,陛下英明神武,開創我大黎一國,就是這,就堪稱有作為的明君了,如今不過是殺了一個企圖勾結大明,謀害皇上的賊人把了,以奴婢看這算不得什麽,我相信不管是老臣,便是後世子孫也會這麽看?“
一聽到後世子孫四個字,黎利眉頭一挑,盯著老太監道:“你說的不錯,為了後世子孫,朕的這點手段,的確算不得什麽?這聖旨你速速送到內閣!“
^^^^^^^^^^^^^^^^^^^^^^^^^^^^^^^^^^^^^^^^^^^^^^^^^^
第二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張本道:“還是大人厲害,把黎利、阮鷹這對本親密無間的君臣,硬是弄得反目成仇,這樣的大本事,下官可做不來,所以隻有佩服的份兒了?“
眾人都有這個感覺,聽了這話兒紛紛點頭。
楊崢笑道:“你們錯了,不是本官厲害,本官不過是總重挑撥了一下而已,若那黎利沒這個心思,我們就是再挑撥也沒用,反間計說起來很厲害,可正要細細想一下,不過是最簡單的計謀,偏生對方上當,足見這不是我的本事?“
徐朗道:“大人此話對也不對,若不是大人將黎利阮鷹二人琢磨得透透的,這計謀未必能成!“
“可不是麽,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如果他們當真將相和,什麽離間計,反間計一樣是百搭,反而是他們本就有了這個心思,所以經不起旁人的挑撥,便反目成仇了,大人的挑撥看似簡單,人人都會,可正要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境界,可就不容易了!”張本接過話頭道。
眾人又是一陣點頭,表示讚同。
楊崢見本該自己說出心頭的計劃,卻不想說來說去,竟說到了自己的身上,不由得將扇子一收道:“怎麽說到我身上來了,你們不是要聽下一步的計劃麽,怎麽不聽了?”
張本道:“聽大人的計劃簡直是一種享受,這麽美好的事情,怎麽能不聽呢?”
高航道:“可不是麽?剛才是看楊小弟想聽些好話兒,一直沒好意思說吧了?”
楊崢翻了個白眼,心道:“你大爺的,本官什麽時候想聽好話兒來著,明明是你們自說自話罷了,這會兒到成了我想聽了!”
眾人看他氣得麵色紅一陣白一陣哈哈大笑不止。
麵對著這麽幾個活寶,楊崢也隻好哭笑不得的繼續說出自己的計劃了。
局勢已經按照他的預想發展到這一步,他這個主帥心中的計劃其實已經很明朗了,阮鷹一死,對方的軍心便受到影響,楊崢從兩手準備,一手來自軍中,他相信經過他親自打造的楊家軍定能完成這個任務,第二來此小報,如何取得道義上的支持,陳鵠的死,阮鷹的死,他相信這些足以獲得道義上的支持,有這兩手齊頭並進,想要迅速挫敗黎利倒也不是不可能,如今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黎利致命的一刀,他相信這一刀很快就會砍下來。
皇宮內,黎利默默聽完黎丁的匯報,陷入了沉思,此人是忠誠不假,可忠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的老師,這樣的人再多又有何用?看來朕想要獲得天下讀書人的擁護必須除掉他了,此人不死,朕的天下唯有忠臣,沒有良臣!一番決定後,黎利雙目凶光一閃,喝道:“來人”。
門前守候的老太監急忙走了進來,畢恭畢敬的道:“陛下……?“
“擬旨!丞相阮鷹勾結大明,企圖陷害與朕,罪大惡極,今罪名已經由朕查實,無需再審,按我朝律法,當以淩遲之!”黎利一字一字的念出了這道聖旨,說完便從一旁拿起了皇帝大印。
這道聖旨說長也不長,但其中的殺伐之氣讓人神色為之一凝,老太監跟在皇帝身邊多年,還是頭一次見到這等滿是殺氣的聖旨,他不傻,知道皇帝這道聖旨中旨,意味著他比誰都清楚,皇帝是怕再有人在耳旁囉嗦了,既要殺功臣,那就痛快點,漢高祖不是如此、朱洪武、朱棣那個不是該殺的時候好不猶豫的殺了,做皇帝的豈能被一幫大臣左右呢,所以阮鷹必須死,而且不需要大臣同意。
阮鷹被抓後,黎利便效仿大明,不再設置丞相,設置內閣,讓一幫老學究充當內閣閣臣,誰都看得出皇帝的用意,但明白歸明白,但皇帝的聖旨繞過內閣,多少有些說不過去了。
這個規矩,自大唐就有,一代女皇武則天睥睨天下,也得把中書省改為鳳閣,門下省改為鸞台,旨意不出於鳳閣鸞台,便不算詔命,這個規矩一直延續了下來,等到朱洪武建立大明後,廢除中書省而建內閣,旨意必須經過內閣,才算是真正的詔令。
當然了,凡事都有例外,如對於雄主,霸主,這些規矩自是沒什麽效果,再者皇帝有手諭、密詔、甚至口頭的東西要傳達,所以規矩是可以改一下的,如眼前的這道中旨,皇帝口氣如此,誰都看得出是無需經過內閣了,反正隻要沒有人反對,它就能執行,有人反對,它一樣能執行,不得不說中旨對於帝王來說,的確是個好東西,經過言官這麽一鬧,如今的局麵是誰都知道皇帝要殺阮鷹的決心,這道聖旨即便是到了內閣,老太監相信,那幫充當擺設的內閣大臣也是不會反對的,皇帝連功臣阮鷹都敢淩遲處死,更何況是寸功為立的他們呢?
老太監將聖旨重新遞給皇帝看了一遍,好確定無誤後,送到內閣,不知是不是被聖旨上的“當以淩遲之!”五個龍飛鳳舞的大字所吸引了一下,黎利的目光在那五個大字上逗留了許久,原本滿是殺氣的雙眼,還是露出了幾分不舍的情懷,輕輕歎了聲道:“你說朕是不是太殘忍了些?”
“老奴不敢說?”老太監沉吟了一下,低聲道。
“說,朕恕你無罪?”黎利雙目一閃,喝道。
老太監應了聲道:“老奴覺得這是陛下太過仁慈了?”
黎利哦了聲道:“此話怎講?”
老太監道:“老奴小時候聽說書,說那韓信有謀反之心,事先與陳希達成默契,願為內應。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平叛,韓信借病不從,卻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襲擊呂後和太子。不幸事泄,呂後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後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這手段不可謂不殘忍。還有那朱洪武,以發動胡惟庸和藍玉冤獄,一共殺了數萬人,使幫助他得天下的淮西政治集團被徹底清洗。
朱洪武先是以謀逆之罪,誅殺了宰相胡惟庸等一大批功臣宿舊、大小官員15000餘人。後又窮追胡惟庸的黨羽,又殺了唐勝宗等功臣,最後連數一數二的功臣李善長也被滅門。李善長是“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的“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拜官,人臣之分極矣”被朱元璋視為“賽蕭何”的頭號元勳,卻在77歲時全家70多口被朱元璋滿門抄斬,這手段殘忍麽。
他兒子就更不用說了,殺方孝孺、殺景清手段哪一個不殘忍,老奴聽說,鐵鉉見朱棣時,罵不絕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麵北一顧,終不可得。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鐵鉉的耳朵、鼻子,煮熟後塞入他口中,問他滋味如何?鐵鉉厲聲說忠臣孝子的肉有什麽不好吃?鐵鉉仍不屈服,遂受磔刑而死,就是這樣,那朱棣還不放過人家,吩咐左右,架起油鍋把鐵鉉炸了,大殿上頓時充滿了焦糊氣。朱棣怒道:活著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頭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監急忙把鐵鉉的骨架用鐵棒夾著令其轉身,沒成想此時油鍋裏一聲爆響,熱油從鍋裏飛濺出來,直燙得太監們嗷嗷亂叫,鐵鉉的骨架硬是沒有轉身,陛下看看,他們可不是明君麽,這手段比暴君可殘忍多了,漢人的那些暴君,紂王,劉聰、石虎、符生之所以被人罵作暴君,那是他們光顧著用殘忍的手段對付大臣,忘記做了好事,最後弄得國破家亡才有這暴君的名聲,陛下英明神武,開創我大黎一國,就是這,就堪稱有作為的明君了,如今不過是殺了一個企圖勾結大明,謀害皇上的賊人把了,以奴婢看這算不得什麽,我相信不管是老臣,便是後世子孫也會這麽看?“
一聽到後世子孫四個字,黎利眉頭一挑,盯著老太監道:“你說的不錯,為了後世子孫,朕的這點手段,的確算不得什麽?這聖旨你速速送到內閣!“
^^^^^^^^^^^^^^^^^^^^^^^^^^^^^^^^^^^^^^^^^^^^^^^^^^
第二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