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細細想一想也能明白,那些占人沒正兒八經的受訓,不知軍中訓練為何物,常年在深山,沒正兒八經的經過戰場,自是一無所知了,而這樣的將士卻是為主帥最喜歡的人選,他們單純,沒什麽壞心眼,我當兵,你們給我軍餉就行,我給你殺敵人,你們給我功名利祿,簡單而直接其實就是最精銳的精銳,這一點或許在別人看來有些傻,可上了戰場他們立即變成了號令嚴明,軍紀森然,訓練上更是好不打折扣,主帥指東,他們絕不會打西,這樣的將士,還有什麽樣的仗是打不贏的。
可自己這些將士就不一樣了,他們心思活躍,有時候會為了謀取更大的好處,處處刁難,明明可以打贏的仗,因為他們的攪局變得難以取勝。
比如往日自己手中的將士,有三分是處州將士,有一半是蘇州將士,這些人訓練倒也刻苦,就算是上了戰場打仗,也是個個如下山猛虎,就算是安南的精銳,也毫不畏懼,可這些恩有一個毛病,正是這個毛病斷送了他們的性命,也間接的讓黎利做大,成就了今日的霸業。
這話說起來有些久遠,但細想起來,其實並不遠,他們這個毛病在他稱作抱團兒,就是這些將士地域性很強,進了軍中,彼此一聯絡,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一來二去就聯絡出感情來,起初或許是幾十個人,但一場戰事下來,或許就是幾百人,幾千人,他們都會有幾個頭兒,這些人若不是當地的地痞,便是渾渾頭目,為人破有些小聰明,所以一場戰事,落在了他們的眼裏,就要商討一番了?“
這個說起來有些好笑,堂堂大明的軍隊,竟會讓幾個地痞小混混把持,但事實正是如此,因為他們抱團的人數不少,一旦用軍法處置了這些小頭目,勢必會弄成軍中嘩變,出門在外的將士,目的是打勝仗,可不是想弄個軍中嘩變的罪名,再者抱著以和為貴他們也不想弄得太僵,畢竟將帥再厲害,也不過是一個人,而他們是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戰場還是要靠他們去打,敵人還是要靠他們去殺,再者,他們的毛病雖不少,但隻要上了戰場,那個個是勢如猛虎,大多數時候還是能取得勝利,有了這保障,所以許多時候,軍中主帥對於他們在軍中飛揚跋扈了些,提出的一些小要求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滿足的盡量滿足。
一路跟隨他的來的幾萬將士,其中有一半是處州將士,這幫將士早已抱成了一團,牢不可破,他們的習慣是從不打糊塗仗,戰前他們會內部討論,如果認為這個仗可以打,打了後好處足以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還不含糊,有時候主帥尚未下達號令,他們便如猛虎出山一般,殺起敵人來毫不含糊,這個自是讓主帥歡喜,可要是一番商議,覺得這個今日這一戰敵情不明,力量懸殊,或者是沒什麽花頭,更離譜的若是對方是精銳,這個仗就不可以打,一旦定不打,對不起,咱一個兵也不出,就算是主帥來如何威逼利誘都沒有用,就算你把皇帝老人家請出來也不好使,對不起,這個仗咱不能打,也不想打,若是你們用強,咱不當這個兵了,回去當老百姓總可以吧,再不濟我回處州去做個乞丐總行了吧,每次一番討價還價,弄得到頭來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主帥十分的頭疼,卻又奈何不得,偏生那些可恨的言官,聞風而動,少不了拿這些事情做文章,什麽容不得將士,什麽剛愎自用,什麽不愛惜將士等等,這些罪名都不要錢,若被那個可恨的言官給抓著不放,到頭來走的不是那些將士,而是主帥了,弄不好還得進一回錦衣衛的大牢脫一層皮肉,正是重重限製,主帥往往對這幫兵痞是恨得咬牙切齒,卻有無可奈何,久而久之,任由他們的性子來,他們認為這仗可以打就任由他們的性子打,若認為這仗不可以打,任由他們縮在軍營不出便是,一次兩次到也罷了,長此以往,可苦了他,如,洪熙二年二月黎利攻城。他以勁兵五千名出其不意直搗黎利軍營營,將其擊破,斬殺其司空丁禮以下一萬餘人。黎利惶懼想走。將領們請乘勝急擊,他卻由於猶豫三日不出,黎利軍重新又振作起來。他們樹欄柵掘壕塹,四出攻掠,分兵攻陷昌江、諒江,而包圍交州城更急。王通斂兵不出。黎利求和,王通報告了朝廷。正值柳升戰死,沐晟的部隊進到水尾縣時無法前進。王通更害怕了,便利誘黎利求和,為黎利馳傳上呈謝罪表。這是世人對他在此一戰後的評價,尤其是那些言官認定了事情就是這樣的,可事情真的是這樣麽?“
當時他勸說了手下三千處州將士隨自己出征,一舉挫敗黎利,處州的將士回去商議一番後,答應了他的要求,隨後這一仗打得也甚是順利,他仗著五千兵馬,以偷襲的方式挫敗了黎利的精銳,將其擊破,斬殺其司空丁禮以下一萬餘人。黎利惶懼逃走,可謂是大獲全勝,正當他準備追擊之時,手下的三千將士竟死活不同意再打這一場仗,以敵情不明,不可為戰為由,硬是不出兵,他苦苦勸說了三天,最後許諾了重金,可對方依舊不出兵,最後竟是獅子大開口,要這一戰每人紋銀五十兩,三千人每人五十兩,這是幾萬兩的數目,他不過是一個侯爺而已,那裏敢輕易許諾,如此僵持了三日,戰機稍縱即逝,三日後黎利卷土重來,樹欄柵掘壕塹,四出攻掠,分兵攻陷昌江、諒江,而包圍交州城更急,這般情況下,處州將士更是不出兵,王通苦勸無果,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黎利一天天做大,最終成了氣候,世人都將這份罪名算在他的頭上,他不否認,但心裏難道就沒點委屈,所以對於處州的將士可謂是恨之入骨。
好在楊崢來安南後,對他多有包容,他便在一次酒後,將往日的委屈一股腦兒的說了出來,當時在坐的除了楊崢外,還有黃福、張本、高航、徐朗等人,他的這番苦惱剛說完,張本就笑道:“說他太死腦子,這幫將士不過是有些小聰明而已,既是在你手中,你事先應承了他們的要求,等打完了仗,若取勝了,朝廷的獎賞自是有些,縱然沒有那麽多,也算是有些,他們縱然不願意,也唯有接受了。
他當時就想笑,可礙於同是朝廷命官,硬生生的忍住了,倒是其他眾人好一番苦笑。
他暗自忍耐了一番,隻好告訴了他們這法子是如何的行不通,誠如張本所言,得到了承諾後,這幫處州兵的確是一支精銳部隊,他們聽從命令,無論打什麽仗,他們從來不會拒絕,完全服從,而且不怕辛苦,紮營修城之類的力氣活,安排他們幹,他們就會盡力去幹,且從無怨言。而在戰場上殺敵也更加勇猛,但前體是戰後的應承必須落實,若戰事打完了,主帥應承自己的好處沒有落實,他們當時不會有怨言,隻是留下一句莫要後悔。
事實上這句話兒得反過來念,那就是你一定會後悔。
事實上有了第一次,主帥很快就會後悔,大悔特悔,因為在接下來的戰事裏,他們同樣會上戰場,但他們不殺一個敵人,甚至敵人進攻,他們就會主動撤退,當然了,也不會全部徹底,如果敵人再退,他們還是會追,但若敵人回軍,他們會再次撤退,如此往來,但凡與敵相接三十步內,即將肉搏之時,他們一般會全軍退走。總而言之,關鍵時刻實在靠不住,這種情況對一個主帥而來,意味著什麽,隻要是領過兵的人,都知道這其中的凶險,他就有好幾次差點沒死在對方的屠殺之下,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這幫人太記仇,你以為他彼此吭了對方一次,這事情就算是過去了,人家卻不這麽想,一次又一次,不弄死你不罷休?這些年他縮在交州不出,一方麵固然是黎利的實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麵也是手下的確沒什麽可以用的兵馬,才落得如此下場,這番苦楚若上了朝廷,嘿嘿,那些言官給的罪名隻怕不少,自己還不是個死。既如此,那何必費這個人勁兒呢。
這個一直是他軍中的陋習,本也沒想對方能幫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也不好解決,這個陋習不僅僅是他的軍中,隻要是江南的兵馬多半都有這個情況,這也是大明立國不足百年,江南的兵馬連一個彌勒教都剿滅不了的,這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這些,貓膩,隻是軍中主帥無可奈何不說吧了。
^^^^^^^^^^^^^^^^^^^^^^^^^^^^^^^^^^^^^^^^^^^^^^^^^^^^^^^^^^^^^^^^^^^^^^^^^^^^
第一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可自己這些將士就不一樣了,他們心思活躍,有時候會為了謀取更大的好處,處處刁難,明明可以打贏的仗,因為他們的攪局變得難以取勝。
比如往日自己手中的將士,有三分是處州將士,有一半是蘇州將士,這些人訓練倒也刻苦,就算是上了戰場打仗,也是個個如下山猛虎,就算是安南的精銳,也毫不畏懼,可這些恩有一個毛病,正是這個毛病斷送了他們的性命,也間接的讓黎利做大,成就了今日的霸業。
這話說起來有些久遠,但細想起來,其實並不遠,他們這個毛病在他稱作抱團兒,就是這些將士地域性很強,進了軍中,彼此一聯絡,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一來二去就聯絡出感情來,起初或許是幾十個人,但一場戰事下來,或許就是幾百人,幾千人,他們都會有幾個頭兒,這些人若不是當地的地痞,便是渾渾頭目,為人破有些小聰明,所以一場戰事,落在了他們的眼裏,就要商討一番了?“
這個說起來有些好笑,堂堂大明的軍隊,竟會讓幾個地痞小混混把持,但事實正是如此,因為他們抱團的人數不少,一旦用軍法處置了這些小頭目,勢必會弄成軍中嘩變,出門在外的將士,目的是打勝仗,可不是想弄個軍中嘩變的罪名,再者抱著以和為貴他們也不想弄得太僵,畢竟將帥再厲害,也不過是一個人,而他們是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戰場還是要靠他們去打,敵人還是要靠他們去殺,再者,他們的毛病雖不少,但隻要上了戰場,那個個是勢如猛虎,大多數時候還是能取得勝利,有了這保障,所以許多時候,軍中主帥對於他們在軍中飛揚跋扈了些,提出的一些小要求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滿足的盡量滿足。
一路跟隨他的來的幾萬將士,其中有一半是處州將士,這幫將士早已抱成了一團,牢不可破,他們的習慣是從不打糊塗仗,戰前他們會內部討論,如果認為這個仗可以打,打了後好處足以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還不含糊,有時候主帥尚未下達號令,他們便如猛虎出山一般,殺起敵人來毫不含糊,這個自是讓主帥歡喜,可要是一番商議,覺得這個今日這一戰敵情不明,力量懸殊,或者是沒什麽花頭,更離譜的若是對方是精銳,這個仗就不可以打,一旦定不打,對不起,咱一個兵也不出,就算是主帥來如何威逼利誘都沒有用,就算你把皇帝老人家請出來也不好使,對不起,這個仗咱不能打,也不想打,若是你們用強,咱不當這個兵了,回去當老百姓總可以吧,再不濟我回處州去做個乞丐總行了吧,每次一番討價還價,弄得到頭來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主帥十分的頭疼,卻又奈何不得,偏生那些可恨的言官,聞風而動,少不了拿這些事情做文章,什麽容不得將士,什麽剛愎自用,什麽不愛惜將士等等,這些罪名都不要錢,若被那個可恨的言官給抓著不放,到頭來走的不是那些將士,而是主帥了,弄不好還得進一回錦衣衛的大牢脫一層皮肉,正是重重限製,主帥往往對這幫兵痞是恨得咬牙切齒,卻有無可奈何,久而久之,任由他們的性子來,他們認為這仗可以打就任由他們的性子打,若認為這仗不可以打,任由他們縮在軍營不出便是,一次兩次到也罷了,長此以往,可苦了他,如,洪熙二年二月黎利攻城。他以勁兵五千名出其不意直搗黎利軍營營,將其擊破,斬殺其司空丁禮以下一萬餘人。黎利惶懼想走。將領們請乘勝急擊,他卻由於猶豫三日不出,黎利軍重新又振作起來。他們樹欄柵掘壕塹,四出攻掠,分兵攻陷昌江、諒江,而包圍交州城更急。王通斂兵不出。黎利求和,王通報告了朝廷。正值柳升戰死,沐晟的部隊進到水尾縣時無法前進。王通更害怕了,便利誘黎利求和,為黎利馳傳上呈謝罪表。這是世人對他在此一戰後的評價,尤其是那些言官認定了事情就是這樣的,可事情真的是這樣麽?“
當時他勸說了手下三千處州將士隨自己出征,一舉挫敗黎利,處州的將士回去商議一番後,答應了他的要求,隨後這一仗打得也甚是順利,他仗著五千兵馬,以偷襲的方式挫敗了黎利的精銳,將其擊破,斬殺其司空丁禮以下一萬餘人。黎利惶懼逃走,可謂是大獲全勝,正當他準備追擊之時,手下的三千將士竟死活不同意再打這一場仗,以敵情不明,不可為戰為由,硬是不出兵,他苦苦勸說了三天,最後許諾了重金,可對方依舊不出兵,最後竟是獅子大開口,要這一戰每人紋銀五十兩,三千人每人五十兩,這是幾萬兩的數目,他不過是一個侯爺而已,那裏敢輕易許諾,如此僵持了三日,戰機稍縱即逝,三日後黎利卷土重來,樹欄柵掘壕塹,四出攻掠,分兵攻陷昌江、諒江,而包圍交州城更急,這般情況下,處州將士更是不出兵,王通苦勸無果,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黎利一天天做大,最終成了氣候,世人都將這份罪名算在他的頭上,他不否認,但心裏難道就沒點委屈,所以對於處州的將士可謂是恨之入骨。
好在楊崢來安南後,對他多有包容,他便在一次酒後,將往日的委屈一股腦兒的說了出來,當時在坐的除了楊崢外,還有黃福、張本、高航、徐朗等人,他的這番苦惱剛說完,張本就笑道:“說他太死腦子,這幫將士不過是有些小聰明而已,既是在你手中,你事先應承了他們的要求,等打完了仗,若取勝了,朝廷的獎賞自是有些,縱然沒有那麽多,也算是有些,他們縱然不願意,也唯有接受了。
他當時就想笑,可礙於同是朝廷命官,硬生生的忍住了,倒是其他眾人好一番苦笑。
他暗自忍耐了一番,隻好告訴了他們這法子是如何的行不通,誠如張本所言,得到了承諾後,這幫處州兵的確是一支精銳部隊,他們聽從命令,無論打什麽仗,他們從來不會拒絕,完全服從,而且不怕辛苦,紮營修城之類的力氣活,安排他們幹,他們就會盡力去幹,且從無怨言。而在戰場上殺敵也更加勇猛,但前體是戰後的應承必須落實,若戰事打完了,主帥應承自己的好處沒有落實,他們當時不會有怨言,隻是留下一句莫要後悔。
事實上這句話兒得反過來念,那就是你一定會後悔。
事實上有了第一次,主帥很快就會後悔,大悔特悔,因為在接下來的戰事裏,他們同樣會上戰場,但他們不殺一個敵人,甚至敵人進攻,他們就會主動撤退,當然了,也不會全部徹底,如果敵人再退,他們還是會追,但若敵人回軍,他們會再次撤退,如此往來,但凡與敵相接三十步內,即將肉搏之時,他們一般會全軍退走。總而言之,關鍵時刻實在靠不住,這種情況對一個主帥而來,意味著什麽,隻要是領過兵的人,都知道這其中的凶險,他就有好幾次差點沒死在對方的屠殺之下,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這幫人太記仇,你以為他彼此吭了對方一次,這事情就算是過去了,人家卻不這麽想,一次又一次,不弄死你不罷休?這些年他縮在交州不出,一方麵固然是黎利的實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麵也是手下的確沒什麽可以用的兵馬,才落得如此下場,這番苦楚若上了朝廷,嘿嘿,那些言官給的罪名隻怕不少,自己還不是個死。既如此,那何必費這個人勁兒呢。
這個一直是他軍中的陋習,本也沒想對方能幫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也不好解決,這個陋習不僅僅是他的軍中,隻要是江南的兵馬多半都有這個情況,這也是大明立國不足百年,江南的兵馬連一個彌勒教都剿滅不了的,這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這些,貓膩,隻是軍中主帥無可奈何不說吧了。
^^^^^^^^^^^^^^^^^^^^^^^^^^^^^^^^^^^^^^^^^^^^^^^^^^^^^^^^^^^^^^^^^^^^^^^^^^^^
第一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