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遠,益州清城人,振錫南遊,到達交趾,然後由交趾乘舶往訶陵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又到獅子洲(今斯裏蘭卡),更往大覺寺(印度摩訶菩提寺)。僧伽跋摩,康國人,顯慶年內,奉令往交趾采藥。他在交州正值災荒,每天營辦飲食,救濟孤苦,悲心涕泣,時人號為常啼菩薩。曇潤,洛陽人,在交趾居住年餘,聲望頗隆。隨後他泛舶南行欲往印度,行到訶陵北渤盆國(今婆羅洲),遇疾而終。慧命,荊州江陵人,至占波(越南中部)後,遭逢大風,不能西行,折而歸唐。智弘,洛陽人,與荊州無行同往印度,至合浦登舶,漂到匕景(越南中部),又回到交州,居住一夏,冬末複隨舶南行,到室利佛逝國,更到獅子洲,往中印度同時和唐僧同往西域求法的越南僧人,有運期、窺衝、大乘燈。運期,交州人,與曇潤同行,後為中國益州會寧的弟子,隨師至訶陵國,從訶陵高僧智賢受戒。窺衝,交州人,是明遠的弟子,與師同舶航行商海,到獅子洲,赴中印度。大乘燈,愛州人(越南北部),幼隨父母往杜和羅缽底國(今泰國境內)出家,後隨唐使郯緒到達長安,在慈恩寺玄奘法師處受具足戒,居長安數載,閱覽經書,後來曾隨義淨往中印度。一時安南佛教在安南開始興起,等李朝王統繼起後,越南佛教進入黃金時代,是時頗受宋朝影響,或迎三藏教典,或仿宋製,以考試百姓而度為僧,並設立戒場以傳授戒法,李朝第三主李聖宗甚且被形容為印度之阿育王。其後第四主李仁宗、第六主李英宗、第七主李高宗皆為崇信佛法且大力護持佛教之君王。計李朝八主凡二百一十五年,先後興建興天禦寺、五鳳星樓、勝嚴寺、天王寺、崇度報天寺、永隆聖福寺、真教寺等諸多名刹,然至第八主李惠宗時國勢衰頹至極,帝乃退位出家,號”惠光大師”。代李朝者為陳朝,凡一百七十五年十二主,亦采保護佛教政策,惟至末期則漸有限製佛教之舉,如規定僧人未滿五十歲者一律參加考試,佛教在安南迅速壯大,這些年來,隨著戰事不斷,民間佛教如雨後春筍一般興起,而百姓更是時時處處都有佛教的印跡和色彩,各地鄉村建有威嚴而又簡樸、親切的寺廟。鄉村寺廟隨時敞開大門迎來拜佛信徒。拜佛的供品一般都是人們親手種植或加工的產品,如香蕉、檳榔、糯米飯、沙糕、甜餅和檳榔花甜羹等,這些到也罷了,便是在尋常的節日,如上元節、佛誕等重大節日進行放生儀式意味著愛惜生命、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百姓幾乎全部出動,為這些佛祖祭拜,與這些相比,自己這個君王到是無關緊要了,若止於此倒也沒什麽,偏生這些百姓幾乎對佛教近乎瘋狂的信任,佛教信徒還於每年陰曆盂蘭報孝節(七月十五)進行”舍罪亡人”又稱”祭祀眾生”儀式。這天,人們為報孝父母、先祖而祈禱超渡,同時不忘另擺供桌為尚未超脫、無人祭祀、無依無靠的亡魂祈禱,體現博愛之心。


    每逢初一、十五上寺念經祈求國泰民安,家庭和睦,眾生安樂。每於其日全國各地寺廟都迎來眾多男女老少信徒以虔誠之心誦經禮佛。館使寺是首都河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也是越南中央佛教會的辦事處,每逢初一、十五各地信徒聚集在佛台前莊嚴地敬奉。


    在世心中有佛,去世後希望陪在佛身邊。按照越南人曆史悠久的祭祀先祖的慣例,子孫後代要照料先祖、祖父母和父母的墳墓,並在忌日進香供飯。然而,有些人因為考慮死後無人祭祀或者出於喜好而吩咐家屬將其遺照和骨灰寄托在寺廟裏,以便靈魂靠近佛,又有人看管進香,免得孤寂難熬,足見佛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已經大大超過了這個君王了,不僅如此,這些佛教的興起,使得大量的勞動人手出家為僧或者投靠寺院為寺戶、佃戶,寺院控製了許多土地和勞動力,寺院經濟發展起來,而封建政府的納稅戶卻大為減少。傅奕反對佛教的理由之一就是,僧尼是遊食之民,不向國家交納租稅,浪費了封建國家許多錢財,減少了稅收,而大批田產及勞動都佛寺管理,國家的財富大批流入佛寺之中,這對於黎利來說,自是不會願意看到的,所以便動了改革佛教的心思。


    隻是佛教在安南影響頗大,輕易之下也不敢妄動,他一時也沒什麽好主意,便找來了範文巧來商量了。


    要說這讀書人的腦子就是好用,範文巧先給他分析了安南佛教的現狀,眼下的安南,僧徒濫雜,寺廟多幣,蠱害百姓社會,今年年初,佛徒人數有二百萬,寺院三萬餘所,占新朝口十五份一,佛徒侵占農田,不勞而獲,又可逃避租稅力役與國家與百姓都沒有好處,但一來佛教在安南影響極大,不可輕易動手,好在前些年來,儒學大肆傳入安南,並在讀書人中,迅速得到了發展,儒士階層勢力上升,僧侶集團開始推動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陳朝末年,朝廷多次沙汰僧徒,並限製寺院僧侶勢力的發展。


    黎利登基後,獨尊儒學,執行抑佛重儒政策,道教日益興起,佛教也大不如從前,隻需方法合理,倒也不是不能改革。


    範文巧給黎利的法子一麵扶持儒家、道教的興起從而達到遏製佛教的作用,另一反麵,令僧尼戒行不精者還俗,財物入官,僧許留奴一人,尼許留婢兩人。會昌三年,查點外國僧人,並禁摩尼教等流傳。令兩街功德使疏理京城,公案無名者還俗,遞歸本貫,諸州道府皆同斯例。


    而後詔禁供養佛牙,毀長生殿內道場經像,換為天尊老君之像。勘檢天下寺舍奴婢,敕毀佛寺,勒僧尼還俗,下令並省寺院。同時下令沒收寺院土地財產,毀壞佛寺、佛像,淘汰沙門,勒令僧尼還俗。從兩方麵著手,兩方麵打擊,從而達到弱化佛家的作用。


    要說這法子還真好用,他這些時日,為了這事兒先是製造輿論,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門、道士等辯論儒釋道三教先後;朝廷大臣,尤其是那些言官等屢上書駁斥道教,紛紜不息,此後他禦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門、道士,親講<禮記>,欲以儒術治天下。


    幾日後議禁佛,詔僧道大集京師,斥佛教不淨,下詔禁佛道二教:經像悉毀,並令沙門、道士還俗,三寶福財散給臣下,寺觀塔廟賜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


    當一切的輿論打造的差不多了,他便設置通道觀,選佛、道名士120人,普著衣冠,為“通道觀學士”,並置官吏統管,短短幾日,佛教可謂一時聲望跌到了低估。


    當然了,單單這兩下還是不夠的,為了更為徹底的打擊佛教,他親自為《道德經》作注,叫人學習。尊老子的《道德經》為《道德真經》,莊子的著作為《南華真經》,庚桑子的著作為《洞靈真經》,列子的著作為《衝虛真經》,在科舉中增設老、莊、文、列四子科。並規定道士女冠由宗正寺管理,宗正寺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務的機構,算是徹底打擊了佛教,這還不算,他通過範文巧製造輿論,從儒家方麵著手,讓他上一份精益求精的奏折,好趁機將佛教的危害昭告天下,範文巧令了指令後,返回府上,思索了幾日,才寫出了這篇文章來,今日一早就迫不及待的送了上來。


    如其說是寫的,不如說是借鑒的,他漢學不如阮鷹,勉強知道唐朝時有個武宗滅了佛,朝廷官員一致叫好,後來他的兒子想重新樹立佛教,迎回了有個佛骨,有個姓韓的官兒看出了其中的危害,為此寫了一篇陳述佛家利害的文章,他回府後從諸多典籍中尋得了這篇文章,然後將其研讀了一遍,又尋了幾個誌同道合的官兒好生研究了一番,最終一致認為,此文章最適合眼下皇帝的心思,便也不在多寫,直接將這篇文章以奏折的形式寫了下來,今日一早便進了宮中,給黎利瞧瞧。


    黎利這幾日對佛教正想著怎麽下狠手,見範文巧這麽快就寫好了文章,登時大喜,將文章丟給一旁的老太監,令他大聲念來。


    ^^^^^^^^^^^^^^^^^^^^^^^^^^^^^^^^^^^^^^^^^^^^^^^^^^^^^^^^^^^^^^^^^^^^^^^


    第二更了,事情太多了,一時忙不過來,請見諒了,雙倍月票第一天,請諸位送上你們的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