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京察、外察並非一開始就如此規範。最初考察之時,並無一定之規,多是臨時考察。洪武四年朱元璋命工部尚書朱守仁廉察山東萊州諸郡官吏,六年命禦史台禦史及各道按察司察舉有司官有無過犯,奏報黜陟,此為考察之始。洪武十四年定京察之法:五品以下聽本衙門正官考察行能勤惰,四品以上及近侍、禦史等則由皇帝自裁,考察規定凡現任、帶俸、丁憂、公差、養病、省察等官皆由本衙門堂上官考察!“


    這一番解釋,楊崢算是聽明白了,這京察用前世的話兒說,就是朝廷在考核幹部,每六年京察一次,對象是全國五品以下官員(含五品),包括全國所有的地方知府及下屬、以及京城的京官,雖說這個規矩一直就有,但從建文帝後,誰也沒把這當一回事兒,畢竟先前都是糊弄過去,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習慣,本以為今年如往日一樣,所以滿朝文武百官對這事兒還不怎麽上心。


    可事情還是有變化的,自從朱瞻基登基後,對楊士奇、楊榮、楊溥的器重越來越大,而三人也著實有些才學,短短五年時間,將一個大明打理得是日漸繁榮,內閣的權力也比往日大了許多,鞏固了許多,儼然昔日的丞相。


    三人中,以楊士奇為首做了這首輔,楊榮、楊溥輔佐,眼看京察在即,楊士奇有些借助這次京察好好整頓整頓吏治,一來給大明一個健全的吏治,二來京城的吏治也的確需要徹查,所以他與楊榮、楊溥一番商議。


    兩人與官場上素來以他為首,自是滿口答應,如此一來,今年的京察與往年就有些不同了。


    消息一出,群臣沸騰了,雖說往年的是糊弄了,可那也是上下同心才走得好,如今可好,內閣竟來了這麽一手,擺明了是告訴天下百官,這一次不是糊弄,是來真格的,天下事情就怕認真二人,一聽朝廷動真格的,大大小小的官兒就開始擔心的,找後台的找後台,沒有後台的也擠著腦袋往京城裏走一走,一來探探風氣,二來麽必要的時候也能找找路子。


    擔


    任這次京察的官兒是剛剛當上吏部尚書的郭璡,他出身太學生,為福建布政司左參議、山東布政司左參政,永樂年間升戶部主事,此後晉升為吏部左侍郎。明仁宗即位後,兼詹事府少詹事。明宣宗時期,繼續掌管詹事府。後因吏部尚書蹇義年老,宣宗以郭璡代替,做了這天官,因為京察的到來,一時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都往吏部尚書府裏鑽,好給自己找個路子,在接下來的京察中能給自己留條活路,可人家死腦筋的家夥,找人說情都沒用,一時讓眾人惶惶不可終日。


    有了這麽一個考核官,又有內閣幫忙,往日糊弄的京察算是徹底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皇帝特意下旨,讓京城百官好好配合這次的京察大計,百官縱是不願意,也不得不配合,按照規矩,兩京三十六衙門的數千名官員,四品以上的上《自陳不職疏》,誠懇的述說這六年來為官的政績,以及這些年的操守問題,然後交給皇帝親自裁決,四品以下的官兒則交給了吏部與都察院審察……。


    按照楊士奇的意思,這是一次徹查的京察,所以工作要做得細致,做得讓人心服口服,因此他建議在考評過程中,做兩方麵著手,一方麵,查探必須屬實,確定官員是否走了後門,拉了關係,給考察的工作帶來不公平的現象。另一方麵,整個京察工作則交給六科廊言官負責監察,看看是否有徇私舞弊、情況不實的情況發生。


    可以說這兩方麵做得不錯,朝廷大小官員起初有些意見,待看這一番動作如此之大,如此透明,也算是做到了公正嚴明,反駁之聲倒是越來越少,算是開了一個好頭。


    眼看情況大好,楊士奇幹脆徹底拋出了這次京察的全部內容,其一是考察對象是官員任職期間的德行和過失等,養重查處官員的不稱職情況,計過而不計功。


    其二,考察從官員品德著手,一曰貪、曰酷、曰浮躁淺陋、曰才力不及、曰老、曰病、曰罷軟、曰素行不謹。可以說算是做到了兩方麵兼顧了。


    京察的工作,從二月開始一直有條不紊的展開,結果也還算不錯,按說這麽下去,將是一場完美的京茶,但壞就壞在結果上。


    按照規矩,吏部與都察院在確定官員賢否涉黜後,在六科的監督下,是否有徇私舞弊、觸犯王法的行為,若沒有結果出來後,則需要送到內閣,由內閣首輔票擬去留,或者發還重審議定是否恰當,造冊奏請待皇帝裁決後,才將結果下發。


    按說這隻是走一趟程序,並不是什麽大事,可壞就壞在楊士奇的目的上,這次京察是他一手湊成,其目的除了清除那些不符合朝廷用人要求的官員外,更大的目的在於對科道的官員上。


    科道其職守為糾察內外百司之官﹐在京受命巡視﹐在外巡按地方,監督州縣,考課官吏,糾劾違法行為,整肅風紀。科道官職司風紀督察﹐諫設議政﹐事關吏治﹐故有明一代﹐對科道官的選拔﹑考核﹑遷轉非常重視,楊士奇也不例外,自從他進入內閣後,越發感覺科道早已背離了當初洪武皇帝設置的目的,規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製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頒之;有失,封還執奏。凡內外所上章疏下,分類抄出,參署付部,駁正其違誤。反而是人人將名節看得過重,聲譽逐漸成為一種政治資本,諍諫的動機也由單純變得複雜,一些沽名釣譽之人,往往以諍諫為名謀取政治資本。另一方麵,明代言官雖有話語權,但職務很低,通過諍諫,可以增加能見度,從而快速升遷,一些中低級官員也越殂代庖,跟風言事。


    這些官員往往捕風捉影,小道消息,就極盡聳人聽聞、誇大其辭之能事。關心的並非所論究竟是否屬實,而是能否憑借尖利刻薄的言辭嘩眾取寵,悚人耳目,一舉成名,對其懲罰反而倒成全其美名,還會落下個箝製言論的惡名,使皇帝進退失據。


    這還不算最壞,最壞的一些言官為了利用,為人所利用,其言語權淪為君臣爭權,黨派鬥爭的工具,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也是他不想的看到的,所以才決意著手了這次的京察。


    但結果卻讓他感到意外,京察的結果不盡人意,那些平日裏問題不少,操守不檢點的科道官員一個都沒都不在名單上,反而是那些老實本分的,沒有後台的官兒,比比皆是,這就讓楊士奇不悅了,雖說京察考評為準,然後朝廷給出初步意見,然後將結果送到內閣,內閣也不得幹涉,但這樣的結果,顯然是他不願意看到的,而且如此一來,這次京察的效果也沒達到,自己不但落了一身羊騷,還沒把事情做好,這種結果無論如何他都不會答應了,一旦應承了這個結果,那今日的京察還有什麽意義,自己這個內閣首輔還有何等威嚴,所以,楊士奇重新將結果發給了吏部書上,讓其遵行規矩將考察的結果落實到實處。


    見內閣的決心如此大,吏部也不含糊,隻要與察院都禦史、考功司郎中主持,並密托吏科都給事中、河南道掌道禦史谘訪,重新將考察的結果,對照貪、酷、浮躁、不及、老、病、疲、不謹八類,開始處分致仕、降調、冠帶閑住、為民四等,一翻下來,再一次將結果送到了內閣。


    楊士奇一看的,再一次憤怒了,結果的確按照規矩來,但在才力不及這一條上,在他看來,就有不少問題,如那些言官,禦史很多就是才幹不及,卻不在名單上,反而是那些平時秉公辦事、鐵麵無私,但因為上麵有人不喜,結果被誣告“平日招致同鄉,出入公衙,私相宴敘給坐實了罪名,而其中不少官員則性特暴戾,行更貪淫、克扣靡厭,殘虐有聲,卻因為朝廷有人,竟不在名單上,如此結果,如何讓楊士奇不大怒,隻好將這個問題上奏了朝廷。


    宣德皇子自登基後一直勵精圖治,對官員的才幹與德行十分看重,一聽這種結果,登時把這次負責吏部尚書,察院都禦史、考功司郎中主持,並密托吏科都給事中、河南道掌道禦史谘訪的官員狠狠罵了一通,並明旨重新考核,若再不能落實,吏部、察院都禦史、考功司郎中主持,並密托吏科都給事中、河南道掌道禦史谘訪的官兒也不必當了,因為你們自身就犯了德行的問題,去留交個內閣定奪便是。


    這下吏部、察院都禦史、考功司郎中主持,並密托吏科都給事中、河南道掌道禦史谘訪不敢在玩花樣了,比起他人的飯碗,自己的飯碗更重要,所以不過是幾日,結果幾截然不同,那些才幹不及、以及各種問題的官兒立即不少,尤其是那些科道的官兒,或多或少有些劣評,算是徹底做到了公正公平。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