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大的風?“寧王嘀咕了聲,忙伸手右手來按住了飄動的胡須,他的手掌看似瘦弱,卻十分有力,那一把濃密的胡須,愣是被他按得死死的,任憑東南西北風,紋絲不動。↖,


    “這就是太湖麽?“寧王自言自語的聲。


    車架上的那老者恩了聲,道:“這可不是太湖麽?“


    “我們這是哪兒?“寧王左右看了看問。


    那老頭道:“王爺身份太過敏感,老奴不敢去那太湖,怕人認出來了,所以讓帶著老爺來這洞庭東山了,老奴已打聽過了,這蘇州洞庭東山因在太湖東部分而得名。東山的主峰大尖頂是七十二峰之一,山中主要古跡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羅漢像、元代軒轅宮、明代磚刻門樓、依太湖而建的園林啟園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樓等。宋塑羅漢像比例適度,容貌各異,造型正確,姿態生動,相傳是南宋雕塑名家雷潮夫婦所作,製塑技藝精湛,令人讚賞。軒轅宮麵闊三間,進深九檁,雄踞山垣,麵臨太湖,氣勢確是磅礴。現在東山已同大陸連為一體,成為半島。這裏因為地勢高,平日裏來的人也少,而且位置好,看太湖也真切?“


    寧王嗯了聲道:“還是你想得周到,這蘇州城繁華無比,住著的大人物可不少,這樣的天是冷了些,可沒準兒這些人也來看這太湖雪景,被人認出來了,可就不好了?“


    那老頭道:“老奴也是這麽想的?“


    寧王道:“想得好,想得好啊?“說著重重歎了聲,語氣裏透著一股哀怨,一股沉重的無奈。


    “都說生在帝王,若讓本王選,本王寧願生在尋常百姓家,日子雖過得清苦,可樂得自在,不似本王來蘇州一趟,還得躲躲藏藏,生怕人看見……?”寧王望著山下的太湖,輕歎了聲道。


    “話雖不錯,可王爺有王爺的好,百姓有百姓的苦啊,你看人家那話兒不是說了麽,山河表裏潼關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麽?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做了百姓未必比王爺好?王爺您啊,想多了?”那老頭勸慰道。


    寧王輕輕一笑道:“好一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感情是本王矯情了?“


    那老頭嚇了一大跳,忙跪下道:“王爺,老奴胡說八道,請王爺恕罪?”


    寧王擺了擺手道:“你說的沒錯,是本王矯情了?本王自出生以來,便被父王寵愛,年紀輕輕就得以封王,領兵塞外,建功立業,倒也施展了一身本事?可誰想,一場靖難之役,本王到成了無所事事的閑人,除了每日寄情書本,能做的是吃喝拉撒睡,在王府裏等死,就連王府也跨出不得,這些年我不得不借求道來麻痹自己,為了躲避朝廷的猜忌,我還得在昌北的西山遐嶺峰巔構築了學道的精廬,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刊著與仙道。撰寫<神隱誌>進呈朱棣。《太和正音譜》、《瓊林雅韻》、《神奇秘譜》倒也寫了不少,可除了博了一個賢王的名聲,與天下,與本王可有半分好處,可便是這樣,朱棣祖孫仍對我不放心,本王不過是請求明宣宗將靠近南昌城的灌城鄉土田賜給他。宣德四年又說了幾句,宗室不應確定品級的話, 他們便對本王加以嗬斥,還迫使我不得不上便上書謝罪以求自保,你說說看,有孫兒這樣對待皇祖的麽,他們難道都忘記了,這天下若沒有本王,他們未必做得了!”說到了這兒,寧王重重的吸了口氣,跟著一陣劇烈的咳嗽,嚇得那老頭急忙在他後背上輕輕敲打。


    敲打的一陣,寧王才緩過氣兒來,剛剛因為劇烈的咳嗽漲得通紅的臉,才恢複了常色,好一會兒才繼續道:“這天下的安定,離不開本王的功勳,本王隻是想拿出屬於自己的東西罷了,這有錯麽?”


    “沒錯!”那老頭應了聲,目光在這個在靖難之役中協助朱棣贏得了勝利,人生卻到達了穀底,遭受猜忌、監控等種種不公待遇,諸多怨望不得舒的男人,隻覺得眼前的這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那個意氣風發,多才多藝的十七王爺。


    “本王要的並不多,這天下本王雖有協助之功,但天下畢竟是我那好四哥打下來的,可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這樣對待我,說好了平分天下,卻做出了卸磨殺驢的勾當,將本王的封地許在南昌,天下有這樣對待功臣的麽,況且本王是他的兄弟,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你說這公平不公平!”寧王的聲音又提高了不少。


    好在這裏山勢高峻,加上大雪,倒也沒什麽人來,若不然就算眾人不認識大名鼎鼎的十七王爺,聽了這句話兒也猜出他的身份了。


    那老頭緊張地看了看四周,見四周並沒有什麽人,頓時鬆了一口氣,道:“不公平,憑什麽他們該坐擁天下,王爺得去南昌不毛之地,怎麽著也該是江蘇,餘杭一帶,再不濟湖廣一帶也好過江西之地,就這地兒,還不如tai祖給的封地,雖沒江南的景色山河,可也有大漠風光啊,再說了有韃子在,也可以讓王爺一展所長,那似現在,明明一身的本事,朝廷棄之不用不說,還處處責罵,刁難,迫使王爺終日與書本為伴,硬生生的扼殺了王爺一身的本事,我大明有誰不知,燕王善戰,寧王善謀,可如今如何,天下人提起王爺,也隻知道王爺寫了本撰寫<神隱誌>進呈成祖。還有什麽《太和正音譜》、《瓊林雅韻》、《神奇秘譜》孤本,誰還記得當年奉tai祖這命出兵塞外的寧王呢?“說到這人,那老頭一臉追憶的神情,想當年,燕王朱棣以善戰著稱,寧王朱權以善謀著稱。在當時的諸多藩王中,以受封於今北京的燕王朱棣和受封於寧城縣的王爺勢力最強。當時受封的藩王都有少則數千多則數萬的護衛軍,王爺就有“帶甲八萬,革車六千”,這萬精兵包括元朝歸順過來的蒙古兀良哈部泰寧、福餘、朵顏三衛的騎兵,這些騎兵英勇善戰,是一個實力非常雄厚的武裝力量。此外,像王爺這樣駐守邊防重鎮的藩王不僅統兵,還掌握著地方行政大權,必要時還可以節製朝廷派來的地方高級將領,調動大量的國家正規部隊,洪武爺,讓王爺掌握強兵猛將,鎮守邊關,立功不小,可惜一場靖難,王爺倒是幫了四王爺奪了天下,落得下場就是老奴也感到心酸?“


    寧王似也一臉的追憶,當年的他十三歲被封為寧王,二年之後,前往藩地大寧。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一大鎮。他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提起他的名聲,那個敢輕視之,隻可惜四年靖難,自己的好四哥如願的坐了天下,他的封地既不是蘇州,也不是錢塘,而是他最不情願的江西南昌,四哥雖然表麵對他特別客氣,臨別時還親筆題詩相送。可是,在骨子裏四哥對他這個老弟極不放心,不久便剝奪了他的實際軍權。後來又有人誣告他圖謀不軌,這其中的貓膩如何,他豈能不知,而自己的那個好四哥呢,借著這個由頭,愣是派了不少錦衣衛進了南昌,目的何在,還不是監視他,他自認有些本事,可要讓他在自己四哥手中圖謀不軌,他自問不敢,四哥是什麽人,手中憑著八百死士,就幹奇兵造反,愣是奪了侄兒的江山,古往今來,以藩王之姿奪取天下的能有幾人呢,麵對這樣的四哥,硬碰不得,隻好退而其次了,他在南昌築精舍,終日鼓琴讀書,經常與文學之士相往來,自號“大明奇士”。以躲避災禍,好不容易熬到了四哥去世,壓在自己頭上的那座大山去了,他本以為自己光明之日該來了,所以新皇一登基,他便迫不及待的上書,要求更換自己的封地,要回屬於自己的蘇州城,可皇帝竟以他在南昌之地呆了二十六年為由,愣是不答應,這讓他難以忍受,多年的不平,讓他再也平靜,一番籌備後,便作出了這番舉動。


    與徐顯宗追求富貴不同,他的目的很簡單,拿回屬於他的蘇州城,這是朱棣父子欠他的,他等了這麽多年,是該拿回來了。


    有了這個心思,他是曆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廝朝的tai祖子孫,與當年的那場爭鬥最是清楚不過了,得知南京的魏國公府因備受朝廷打壓,已到了度日艱難的困境,身為魏國公的徐顯宗迫切希望改變這種苦日子,他便派人找到了徐顯宗雙方見了麵,說了些話兒,然後給他指了條路子,本隻是試一試老徐家的人,卻不想人家愣是答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