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爺在蘇州籌備多年,天、地,神,鬼,已完善,唯獨這“人“字上,還欠缺了幾分火候,若不然蘇州城早已公爺您的了?“


    “哦,沈老此話怎講?“徐顯宗眼前一亮,以他徐家的地位,人脈,在蘇州城的經營,的確如沈衡所言,達到了陶朱公的天,地,神,鬼的境界,但在人治上,卻有不如意的地方,一來他不善於經商,二來蘇州大戶人家也不願意,放著自家生意不去做,反過來幫他,所以這些年在蘇州雖有起色,但一直進展不大,此番朝廷已開了海禁,下西洋,一旦雪災危機已過,那麽寧王估計的局麵將會來臨,沒了海上貿易,沒了財路,他不得不重新回到往日那種緊巴巴的日子,這種日子打死他也不願意再回去,所以他必須趁著朝廷尚未從雪災的危機中走過出來,讓蘇州再一次陷入危機,如此他們徐家、寧王才能亂中取勝,從而達到他們所需要的目的?他正是對這一點深有體會,才聽從了寧王的勸告,親自來到了沈家,目的就是讓沈家去主導這場商戰,最好讓蘇州城陷入更大的混亂,讓朝廷認為蘇州治無可治,從而放棄蘇州!那樣對他們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


    “天下再最賺錢的生意都是人做出來的,陶朱公所謂的天,地,人,神,鬼說到底都是人在主導,一場好的生意,莫不是有人來把握,來推動,公爺想要蘇州城,就需要人來謀劃?“


    “可不是麽,這不我來找沈老,就是知道沈老有這個本事了?”徐顯宗也不客套,見對方這麽上道,便直接說出了自己目的。


    “公爺太看得起老朽了?”沈衡謙虛的一笑道。


    “那裏,那裏,單憑沈老剛才的那一番話兒我就知道沈老有這個本事,蘇州對我們徐家太重要了,沈老是自己人,我也不瞞您了,一旦蘇州開埠,設置市舶司,徐家在江南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了,不僅是我們徐家,江南的各大商家都會受到不程度的衝擊,誰能有實力與整個朝廷的對抗,鄭和的寶船一旦下了西洋,所帶回來的利潤對我們江南的商家,將將是致命的打擊,所以我必須讓朝廷在蘇州開不了埠,市舶司建不起來才好,那樣蘇州還是我們的蘇州,往日的規矩還在,好處不會少,總之一句話兒, 想要在江南做生意,賺大錢,朝廷的市舶司就必須建不起來,蘇州就不能太平,而讓蘇州最好亂起來,無疑是從商業上下手,在這一點上,唯有沈老能為整個江南,為徐家掌舵了?”


    這一番不著痕跡的馬屁,沈衡不知多少年沒有聽到過了,此時聽來說不出的受用,微微頷了頷首道:“我們沈家能有今日,全耐公爺之力,事實上從公爺幫我沈家恢複自由之身的那一刻,老朽這條老命早就為公爺是從了,所以即便是今日徐公爺不親自來,這事兒我也會答應的?“


    一聽沈衡答應,徐顯宗大喜,心道:“多年的恩寵果然收到了成效?“抱拳說了聲感謝,立即恢複了接下來的問題:”蘇州情況沈老也知道了吧?“


    沈衡點了點頭道:“托公爺每日送來的消息,倒也了解一些?“


    “以您看,下一步我們該如何做?“徐顯宗輕聲問道。


    “這是讓自己露點手段了?“沈衡在腹中嘀咕了兩聲,微微一笑,有意露上一手,道:”公爺可聽過旱則資舟,水則資車。‘這幾句話兒?“


    徐顯宗與商業上所知不多,但這句話兒倒也聽人經常提起過,點了點頭道:“世人都說這是陶朱公發財致富的法寶?”


    沈衡道:“可以這麽說,當年陶朱公致富後,認為自己年歲已高,就把行店的生意交給長子經營。他自己卻帶上夫人和小兒遊山玩景,飽覽山河。他們沿著黃河而上,一路經過汴梁、鄭州、洛陽,遊遊轉轉,既觀風景又了解市場行情。再西行爬上了九嶺十八坡,站在洛陽東盧邑的青龍背上西望:“啊,好大的一個湖啊!真是碧水青山,氣象萬千,太美啦!”又見沿湖的山下有一個集市,店鋪門前人們熙熙攘攘,大樹底下擺滿了雜貨小攤,別有山村野市的自然情趣。


    一家老小找了個較為幹淨的店鋪住了下來。


    在好奇心的驅除下,陶朱公即找老農聊天,或坐小舟湖中遊弋,了解到這兒就是昔日洪水橫流時,大禹治水的熊耳山下古莘盧邑。那時,禹王帶領民眾在山的東北角處劈山開石,疏通河道,使洛水東流後水位下降留下這幾十裏的大水湖,人們才在這裏安居樂業。他看到農夫們在山坡上耕耘,漁船在湖內撒網,湖邊有牲畜交易,集市上買賣秩序良好,人們勤勞樸實、好客厚道,心裏不勝歡喜。“


    徐顯宗不知沈衡好端端的說其了陶朱公,但以他對沈衡的了解,知他不是個無聊的人,所以心頭雖奇怪,但還是耐著性子聽下去,再者,世人多半知道陶朱公幫勾踐滅吳與西施泛舟太湖的事跡,與他如何經商的事跡,反而知之不多,無他,隻因為他在軍國大事上表現太過突出,放在當朝也隻有自己祖父可以與之比肩了。一方麵太耀眼,必然會蓋住其他的光彩,而能讓人記住了莫不是光彩照人的軍國大事了。抱著好奇心,徐顯宗耐著性子聽了下去。


    隻聽得沈衡繼續道:“一番考察,陶朱公了解到當地盛產核桃、木耳、山珍野味、肉類皮毛、糧食藥材等土特產品,但是,農民缺少食鹽、葛麻布衣、日用雜品等。於是他心動了,要為這裏的人們辦點好事。他和夫人、兒子商議要把這兒的土特產品販出去,把當地缺少的貨物販進來,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後來範蠡遇到一位劉掌櫃,此人極具生意頭腦,但缺少資金,所以一直做不成大生意。陶朱公表示願意承擔所有投資,兩家合夥做生意,雙方達成了協議,買了一塊地,請工匠們蓋起了一個山貨行、騾馬店,雇用了幾個生意能手,買了十幾頭騾子,找來趕牲畜的趕腳,做起了收購山貨的生意來。範蠡授意劉掌櫃:“咱們收購各種商品的價格都要比別家收購的價格高一些,讓賣主多沾利益,生意就好一些。”劉掌櫃照辦了,來賣貨的人都說新來的陶掌櫃行店收購價高。一傳十,十傳百,供貨人都往這裏跑,不到一個月時間,各種山貨就堆滿了幾十個大庫房。夫人見貨越來越多,就主動到庫房幫忙,大家把每種貨物進行分類打包,等待外運。


    然後,劉掌櫃按照陶朱公掌握的銷貨信息與各地商賈的需求,先把各類上等貨用牲口馱運出山,送往各地出售。各處商人見陶朱公守信都給了好價錢。得款後,他們再到市場購買食鹽、葛麻布衣和日用雜貨等運回。陶朱公又授意劉掌櫃:“出售時,要低於以往市價。”這樣,貨物很快就銷售一空。


    劉掌櫃把這次往返來回的利潤一盤算,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入。此後,沒有買到鹽的人都找劉掌櫃要求進鹽,沒有買到布的人要求進布,劉掌櫃忙得應接不暇。陶朱公深解民意,按著不同的需求進貨,盡量讓大家滿意。遠近的商販們聞風而至,供貨的、進貨的絡繹不絕,商販們到山區購回的大宗貨,按一般收購價再加價付款,提高了他們供貨的積極性。食鹽回來時優先批發給這些商販,讓他們到山區以鹽換貨,商販們見利更大,奔波於山區和行店之間。就這樣,當地的農民也都紛紛來批發些鹽和日用雜品下鄉去賣或換貨,學著做轉運生意,漸漸地也都富裕起來。原來這裏的幾家收購行店的人們看熱了眼,見陶家的生意做得活絡,生意興隆,也都用陶家的同等價格到遠處收購大批貨物運回交給陶家,陶掌櫃和劉掌櫃商議再給他們提價收存,他們也有較好的經濟效益。貨源越多,光靠騾子馱運不適應了,陶掌櫃就和劉掌櫃商議利用洛河有利條件采取水運,買木料請梢工連成木筏,用牛皮裝糧貨通過洛河運往洛陽等地銷售。


    幾個月後,又派人到洛河上遊的龍駒、徐家灣一帶買了幾隻運貨大船,生意越做越紅火,陶朱公的名氣越來越大。


    紅紅火火的生意又吸引來了外地購貨的騾馬馱隊,陶朱公又把各種中等貨都便宜供給他們,讓他們再來時帶進行店需要的商品貨物,如此又為行店增加了運力,加快了資金周轉速度。店內長期掌握著大量存貨,洛河上遊的人們收些大批貨物,用木筏或木船運來後交了貨,把木筏也賣給陶家。再批發些食鹽和各種雜貨,裝船逆水運回銷給農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