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其潛台詞是一方父母官如何做還用得著自己這個巡撫來教麽,若是做不了早早棄官回去算了。對聯寫好的第二日,便以公文的形式告知了江南各地方官,要說這效果還真是立竿見影,往日堆積如山的公文立即不見了蹤影,芝麻綠豆的小事也沒人來詢問,該拿的主意全都寫好了送來,至於何處如何處理,按照規矩朝廷該給多少人銀子,多少糧食,寫得清清楚楚,細細審核之下,竟是絲毫不差,這讓楊大人由衷的感到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好處,但好處歸好處,可擔子來了還是要挑起來的了,為了避免下麵的官員糊弄,楊大人又親筆寫出了另外一番告誡的話兒,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後,以康兆民。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這話兒引用《尚書》其意思,作為一方父母官,得請早晚進諫,以幫助我修德吧!比如鐵器,要用你作磨石;比如渡大河,要用你作船和槳;比如年歲大旱,要用你作霖雨。敞開你的心泉來灌溉我的心吧!比如藥物不猛烈,疾病就不會好;比如赤腳而不看路,腳因此會受傷。希望你和你的同僚,同心來匡正你的君主,使他依從先王,踏著成湯的足跡,來安定天下的人民。你們可都要重視我的這個命令,要考慮取得成績!“一番話兒說得含蓄委婉,又不失恩威,算是做出了一番告誡。
第二日便收到了不少的公文,雖說隻有一句話,惟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後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但意思很明顯,木依從繩墨砍削就會正直,君主依從諫言行事就會聖明。君主能夠聖明,臣下不必等待教命就將奉行,誰敢不恭敬順從我王的美好教導呢? ”雖說其中有幾分反駁的味道,但大體意思還能讓楊大人接受,自己若身不正,還怎麽要求別人呢,所以這幾日,任勞任怨的楊大人不但舍棄了美人吟,還是舍棄了溫柔鄉,在府衙規規矩矩的處理公務,本以為事兒做一件少一件,可事情一件接著一件來,似沒有做完的時候。
往日他對於前世言傳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劄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劄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幾乎不相信的,隻以為這是史學家為了歌頌洪武爺朱元璋勤於政務的好皇帝而已,又或者那一日恰好洪武爺精力旺盛,恰好處理了這些緊急的要務,被史學家記錄了下來,給傳了出來。
時至今日,他做了這江南巡撫,麵對日複一日堆積如山的公務,才切身體會在當年洪武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這話兒固然有些自豪,何嚐沒有幾分無奈。
“看來有得必有失啊?”楊大人看著桌前堆積如山的公文忍不住歎了聲,這巡撫看著風光,還不如一方縣來得舒坦,倘若那縣令聽到了這話兒,指不定要罵楊大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了,年紀輕輕正二品的高官,緋紅色的大紅袍,不過讓你處理了些公務,你還有諸多抱怨,我們到是想,可沒這個機會啊?“
就在楊大人感慨命苦的時候,各方商家大戶、富戶都進了府衙內,一下子擁進了這麽多人,楊大人隻好放下自己做不完的公務,陪著眾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兒,一來二去府衙的氣氛倒也融洽,眼看醞釀得差不多了,蘇州各大富戶、大戶委婉的說出了自己近日所受到的苦楚,大人身為巡撫,知府大老爺的上司,可不能再縱容屬下做出如此擾亂法紀的事情,得好好管一管?把我們的田產給退回來。“
對此楊大人並沒有表現的十分熱情,這事兒他是主謀,哪有自己嗬斥自己的道理,所以除了委婉的表明了自己愛莫能助之外,再多也沒說什麽。
一幹富戶、大戶乘興而來,沒想到卻是這個敗興而回,少不了心頭不痛快,便學百姓罵街破口大罵起來,當然了府衙門前他們可不敢說什麽,出了府衙門口可就沒什麽顧忌,什麽難聽的話,惡心的話兒都罵了個遍。
本以為這事兒是出得我口,入得我耳,你大老爺能奈我何,我不但罵了你,還捎帶上你家人。正以為出了一口惡氣的富戶大戶,忽聽得一陣腳步聲,跟著一幹人馬立即圍了上來,為首那人一身錦衣衛的服飾,任誰看了都心頭害怕。
那人冷笑了聲道:“諸位可認識本官身上的飛魚服?”
這些大戶、富戶平日沒少與官場上打交道,哪有不認識這身聞風喪膽的虎皮,齊齊點頭,心頭暗自擔心又有什麽災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那人也不客氣,厲聲喝道:“爾等膽大妄為,肆意辱罵巡撫大人,該當何罪?”
這一聲呼呼宛如晴天霹靂,剛才還心存僥幸的眾人,立即麵露懼怕之色,一個膽大的富戶,哆嗦著身子走上前道:“回大人的話,我們罵了巡撫大人是不假,可我朝有規矩,凡各地“耆宿老人、遍處鄉村市井士君子人等”,都可以對本省各級地方官吏的施政行為與績效進行測評——?“這是當年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利用百姓對官員進行測評,其評官意見可以用“列姓名具狀”的方式遞送朝廷,也可以在歲終考核官吏時組團來京,當麵告訴自己:本境官吏“為民患者有幾人,造民福者有幾人”,再根據百姓評議,皇帝罷免該罷免的官, 獎賞該獎賞的官員,從而達到吏治清平。
那人冷笑了聲道:“有這規矩是不假,可你們忘了一件事,洪武爺規定的規矩是方便老百姓的,你們是百姓麽?一個個錦衣玉食的,哪有半分百姓的樣子,還敢罵官,今日之事巡撫大人寬宏大量,隻讓你們每人退田五百畝,這事兒就算了?”
“五百畝?”眾富商、大戶恨不得廢了自己這張臭嘴,一張嘴就是五百畝啊,還是良田,這價錢也太高了吧。有心想不給,可一看人家的架勢,不給也得給了。
經此一事,楊大人比況大人更心狠的名聲也就此傳開了,本還指望套點交情,好借巡撫的官威壓一壓況知府的富貴王孫頓時斷了這念頭,生怕一張嘴就是五百畝,而百姓聽聞此事,告狀的膽氣更壯了幾分,才半日的功夫,送往府衙的狀紙又多了不少。
起先況大人也沒在意,以為這是百姓對被富戶、大戶欺壓久了,好不容易碰上了自己這個敢於斷案的官兒,一下子蜂擁而來,因此發生這種事情,倒也能理解。
可事情很快就引起了況大人的不安,首先來告案的不再是百姓,而是比百姓更苦的苦哈哈,這些的案子竟比百姓還多,按說這倒也罷了,偏偏他每判處一個案子,總有幾個大戶不滿,說他偏心,偏不偏心,他自己心裏有數,容不得富戶大戶來說,可看對方的勢頭,的確氣氛的厲害,這讓況大人不明白問題出在何處。
事實上這問題如田管家所言,蘇州這地方有的是遊手好閑的刁民,這些人貪圖享受者,嗜賭成性者,自然也有坑蒙拐騙者,通過昨日的觀察,再有今日一早加以驗證,暗中又有金家從中推波助瀾,這些人驚喜地發現,若這位況青天繼續按照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以救弊也來斷案的話,那麽最終的結果便是一無所有的窮人大獲其利,而他們好吃懶做,遊手好閑,算上這次的雪災,他們如今算是蘇州最窮的窮人,就是那些整日嚷著冤枉的窮苦百姓也不能與他們相比,雖說這種結果是他們咎由自取,可這不是他們眼前顧慮的問題,他們如今思索的是,如何從況大人手中獲取更大的好處,這可是空手套白狼的買賣,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由不得他們不趁機發一次橫財,這可是老天爺給的好機會。
看明白了這一點,他們也不知誰起了一個頭兒,呼朋引類,短短半日的功夫,竟集聚了七八十人,其中有讀書人寫了狀紙,沒讀書的平日裏也沒少鬼點子,更大膽的則是捏造事實,反正那些大戶、富戶平日裏做的壞事,他們也都聽聞了些,雖說有些捕風捉影,但誰敢說這不是呢,再經過況大人親手審判,就算不是也是了,這麽一番計較,七八十人人人一份狀紙,親自來府衙告狀,挑的還是蘇州城數一數二的富戶、大戶,幾個膽大幹脆去碰旁人不敢碰的王侯公孫,這麽一來,午後的府衙,基本上都被他們把持了。
-->
其潛台詞是一方父母官如何做還用得著自己這個巡撫來教麽,若是做不了早早棄官回去算了。對聯寫好的第二日,便以公文的形式告知了江南各地方官,要說這效果還真是立竿見影,往日堆積如山的公文立即不見了蹤影,芝麻綠豆的小事也沒人來詢問,該拿的主意全都寫好了送來,至於何處如何處理,按照規矩朝廷該給多少人銀子,多少糧食,寫得清清楚楚,細細審核之下,竟是絲毫不差,這讓楊大人由衷的感到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好處,但好處歸好處,可擔子來了還是要挑起來的了,為了避免下麵的官員糊弄,楊大人又親筆寫出了另外一番告誡的話兒,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後,以康兆民。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這話兒引用《尚書》其意思,作為一方父母官,得請早晚進諫,以幫助我修德吧!比如鐵器,要用你作磨石;比如渡大河,要用你作船和槳;比如年歲大旱,要用你作霖雨。敞開你的心泉來灌溉我的心吧!比如藥物不猛烈,疾病就不會好;比如赤腳而不看路,腳因此會受傷。希望你和你的同僚,同心來匡正你的君主,使他依從先王,踏著成湯的足跡,來安定天下的人民。你們可都要重視我的這個命令,要考慮取得成績!“一番話兒說得含蓄委婉,又不失恩威,算是做出了一番告誡。
第二日便收到了不少的公文,雖說隻有一句話,惟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後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但意思很明顯,木依從繩墨砍削就會正直,君主依從諫言行事就會聖明。君主能夠聖明,臣下不必等待教命就將奉行,誰敢不恭敬順從我王的美好教導呢? ”雖說其中有幾分反駁的味道,但大體意思還能讓楊大人接受,自己若身不正,還怎麽要求別人呢,所以這幾日,任勞任怨的楊大人不但舍棄了美人吟,還是舍棄了溫柔鄉,在府衙規規矩矩的處理公務,本以為事兒做一件少一件,可事情一件接著一件來,似沒有做完的時候。
往日他對於前世言傳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劄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劄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幾乎不相信的,隻以為這是史學家為了歌頌洪武爺朱元璋勤於政務的好皇帝而已,又或者那一日恰好洪武爺精力旺盛,恰好處理了這些緊急的要務,被史學家記錄了下來,給傳了出來。
時至今日,他做了這江南巡撫,麵對日複一日堆積如山的公務,才切身體會在當年洪武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這話兒固然有些自豪,何嚐沒有幾分無奈。
“看來有得必有失啊?”楊大人看著桌前堆積如山的公文忍不住歎了聲,這巡撫看著風光,還不如一方縣來得舒坦,倘若那縣令聽到了這話兒,指不定要罵楊大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了,年紀輕輕正二品的高官,緋紅色的大紅袍,不過讓你處理了些公務,你還有諸多抱怨,我們到是想,可沒這個機會啊?“
就在楊大人感慨命苦的時候,各方商家大戶、富戶都進了府衙內,一下子擁進了這麽多人,楊大人隻好放下自己做不完的公務,陪著眾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兒,一來二去府衙的氣氛倒也融洽,眼看醞釀得差不多了,蘇州各大富戶、大戶委婉的說出了自己近日所受到的苦楚,大人身為巡撫,知府大老爺的上司,可不能再縱容屬下做出如此擾亂法紀的事情,得好好管一管?把我們的田產給退回來。“
對此楊大人並沒有表現的十分熱情,這事兒他是主謀,哪有自己嗬斥自己的道理,所以除了委婉的表明了自己愛莫能助之外,再多也沒說什麽。
一幹富戶、大戶乘興而來,沒想到卻是這個敗興而回,少不了心頭不痛快,便學百姓罵街破口大罵起來,當然了府衙門前他們可不敢說什麽,出了府衙門口可就沒什麽顧忌,什麽難聽的話,惡心的話兒都罵了個遍。
本以為這事兒是出得我口,入得我耳,你大老爺能奈我何,我不但罵了你,還捎帶上你家人。正以為出了一口惡氣的富戶大戶,忽聽得一陣腳步聲,跟著一幹人馬立即圍了上來,為首那人一身錦衣衛的服飾,任誰看了都心頭害怕。
那人冷笑了聲道:“諸位可認識本官身上的飛魚服?”
這些大戶、富戶平日沒少與官場上打交道,哪有不認識這身聞風喪膽的虎皮,齊齊點頭,心頭暗自擔心又有什麽災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那人也不客氣,厲聲喝道:“爾等膽大妄為,肆意辱罵巡撫大人,該當何罪?”
這一聲呼呼宛如晴天霹靂,剛才還心存僥幸的眾人,立即麵露懼怕之色,一個膽大的富戶,哆嗦著身子走上前道:“回大人的話,我們罵了巡撫大人是不假,可我朝有規矩,凡各地“耆宿老人、遍處鄉村市井士君子人等”,都可以對本省各級地方官吏的施政行為與績效進行測評——?“這是當年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利用百姓對官員進行測評,其評官意見可以用“列姓名具狀”的方式遞送朝廷,也可以在歲終考核官吏時組團來京,當麵告訴自己:本境官吏“為民患者有幾人,造民福者有幾人”,再根據百姓評議,皇帝罷免該罷免的官, 獎賞該獎賞的官員,從而達到吏治清平。
那人冷笑了聲道:“有這規矩是不假,可你們忘了一件事,洪武爺規定的規矩是方便老百姓的,你們是百姓麽?一個個錦衣玉食的,哪有半分百姓的樣子,還敢罵官,今日之事巡撫大人寬宏大量,隻讓你們每人退田五百畝,這事兒就算了?”
“五百畝?”眾富商、大戶恨不得廢了自己這張臭嘴,一張嘴就是五百畝啊,還是良田,這價錢也太高了吧。有心想不給,可一看人家的架勢,不給也得給了。
經此一事,楊大人比況大人更心狠的名聲也就此傳開了,本還指望套點交情,好借巡撫的官威壓一壓況知府的富貴王孫頓時斷了這念頭,生怕一張嘴就是五百畝,而百姓聽聞此事,告狀的膽氣更壯了幾分,才半日的功夫,送往府衙的狀紙又多了不少。
起先況大人也沒在意,以為這是百姓對被富戶、大戶欺壓久了,好不容易碰上了自己這個敢於斷案的官兒,一下子蜂擁而來,因此發生這種事情,倒也能理解。
可事情很快就引起了況大人的不安,首先來告案的不再是百姓,而是比百姓更苦的苦哈哈,這些的案子竟比百姓還多,按說這倒也罷了,偏偏他每判處一個案子,總有幾個大戶不滿,說他偏心,偏不偏心,他自己心裏有數,容不得富戶大戶來說,可看對方的勢頭,的確氣氛的厲害,這讓況大人不明白問題出在何處。
事實上這問題如田管家所言,蘇州這地方有的是遊手好閑的刁民,這些人貪圖享受者,嗜賭成性者,自然也有坑蒙拐騙者,通過昨日的觀察,再有今日一早加以驗證,暗中又有金家從中推波助瀾,這些人驚喜地發現,若這位況青天繼續按照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以救弊也來斷案的話,那麽最終的結果便是一無所有的窮人大獲其利,而他們好吃懶做,遊手好閑,算上這次的雪災,他們如今算是蘇州最窮的窮人,就是那些整日嚷著冤枉的窮苦百姓也不能與他們相比,雖說這種結果是他們咎由自取,可這不是他們眼前顧慮的問題,他們如今思索的是,如何從況大人手中獲取更大的好處,這可是空手套白狼的買賣,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由不得他們不趁機發一次橫財,這可是老天爺給的好機會。
看明白了這一點,他們也不知誰起了一個頭兒,呼朋引類,短短半日的功夫,竟集聚了七八十人,其中有讀書人寫了狀紙,沒讀書的平日裏也沒少鬼點子,更大膽的則是捏造事實,反正那些大戶、富戶平日裏做的壞事,他們也都聽聞了些,雖說有些捕風捉影,但誰敢說這不是呢,再經過況大人親手審判,就算不是也是了,這麽一番計較,七八十人人人一份狀紙,親自來府衙告狀,挑的還是蘇州城數一數二的富戶、大戶,幾個膽大幹脆去碰旁人不敢碰的王侯公孫,這麽一來,午後的府衙,基本上都被他們把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