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起楊崢自身才華,運氣好得出氣,況鍾似沒有這麽好命,他能得到這一切,是他一步一步的走出來的,在這期間他踏實的作風,無敵的人品,加上過人的才幹,讓他有了各種各樣的聲望,這些東西對於正途出身的官員來說,有與沒有並無多大關係,但況鍾就不一樣,他刀筆出身,知利不知義,知刻薄不知大體,用之任風紀,使人輕視朝廷,這樣的尷尬地位,想要在朝廷立足,就需要不斷的刷人望,引起朝廷的注意,從而得到當權者的賞識,事實上縱觀況鍾這一路走來,他的確是這麽做的,強大的名望,讓他越來越多的被人注意,無敵的人品,踏實的作風,細膩的辦事風格,讓越來越多的人賞識他,先是俞益向當時的禮部尚書呂震介紹他,經永樂帝麵測抉用為禮部六品主事(正六品)。成祖朱棣雖然廣攬人才,但是他對書吏卻抱有很大的偏見。他曾說:“若刀筆吏,知利不知義,知刻薄不知大體,用之任風紀,使人輕視朝廷。”況鍾書吏起家,能被皇帝直接任命為正六品的官員,算是極為罕見的。
在九年的任期中,由於他勤謹廉潔,博識幹練,又任勞任怨,極得朝廷賞識(僅永樂帝的獎賜就有31次之多),升為儀製司製司郎中(正四品)。
宣德五年,受當時吏部尚書蹇義的推薦,特選他擔任當時“天下第一劇繁難治”、全國最富庶的的蘇州知府之職,這一路走來,都可以看他不斷刷人望的結果,可以說名聲是他的立足之本,不然以他的的條件,坐到目前的位置,早已引起了別人的彈劾,天下的官兒就這麽多,正途出身的尚未做到四品,一個書吏出身的雜流,卻正兒八經的做上了正四品的官兒,還是正堂官,替朝廷牧民一方的知府。
在大明做官,任何人都需要名聲,可索要程度有深有淺,有大有小,而與正途出身相比,況鍾這個雜流對於名聲的渴望,就非同一般了,這是他的立足之本,他可以一日無權,但不能一日沒有人望,若是沒了這個東西,朝堂之上是沒有他立足之地了。
可以說人望是況鍾不斷升遷的根本,同時也是他致命的弱點,看明白了這一點,金老爺子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那張白淨圓潤的臉開始蕩漾著淡定的笑容。
一旁的金二公子看著老爹雙眼裏閃過多日沒看到過的光彩,往日與官場上才看到的神采重新附體,頓時鬆了一口氣,心道:“這老爺子也太能裝了?”
“爹爹,你打算怎麽辦?”雖說鬆了一口氣,可心頭還是好奇,忍不住問了句。
金老爺子眯著雙眼看了看天,道:“今天太晚了,不宜去府衙,要不然人家還以為我金家怕了姓況的?明日一早再去?“
金二公子心頭雖疑惑,可看老爺子如此模樣,也隻能將信將疑的應了聲。
一夜無話,第二日一早,金公子尚在睡夢之中,木門就被人敲開了,金老爺蒼老而有力道的聲音道:“什麽時候了,還不起來?不去救你大哥了?”
金二公子雖討厭被人打擾清夢,可這人是自己老爹,也發作不得,嘟噥了兩句,便開始穿戴。
一番收拾後,金二公子便去了自己房舍,來到了前廳,尚未來得及詢問老爹這麽著急作什麽,目光就被金老爺子一身緋紅的官袍所吸引了,好奇的問:“爹爹,您老人家不是致仕了麽,怎麽穿上了這二品的官袍了?“
金老爺子正自我感覺不錯,仿佛回到了朝堂之上,激揚文字的時候,冷不丁的被兒子一句話提醒,頓時回到了現實中,美夢被人打破,無疑讓人很不爽,金老爺子雖是七十古來稀的年紀,同樣感到不爽,狠很瞪了兒子一眼,怒道:“你懂什麽?“
金二公子無緣無故的被訓斥了幾句,心有十分不樂意,嘟噥了聲:“我是不懂,可再不懂也知道你是致仕的二品官?“
再一次被打擊,金老爺子頓時翻了個白眼,差點沒一口血噴出來,怒道:“你以為我願意穿啊,這還不是為了你大哥?“
金二公子心道:“您老人家想穿官袍過過癮直說便是了,誰也不敢說你什麽,何必拿大哥做幌子呢?難不成你穿了這一身官袍,那姓況的就放了大哥不成?若是這樣,那姓況怕也不敢這麽對大哥了?”
金老爺子似看出了兒子心頭所想,心裏有些悲哀,自己致仕在家,竟連兒子都看不起。
“爹爹,你還沒告訴我,你打算怎麽去救大哥呢?“金二公子記掛著大哥,忍不住問道。
金老爺子道:“就靠這身官袍了?”
金二公子頓時臉色一拉,有些喪氣的道:“爹,別說兒臣說話太實在,你這官袍若是早兩年穿上或許還有些用,可這會兒還是算了吧,那況鍾本就不是懾於權勢,畏於豪強的主兒,您想用你的二品官袍來壓人家,我看您還是省點力氣,免得自取其辱,被人看笑話?”
“誰說我要以權壓人了?”金老爺子憤怒的道。
“這蘇州城誰不知道您老是當朝工部尚書,您穿了這一身去,不去以權壓人,那是什麽?”金二公子好奇的問。
金老爺子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悲涼,心道:“我金泉讀書半生,鄉試,以第二名中舉。二十二歲中進士,因其文章、書法兼優,入翰林院為第一名庶吉士,是何等聰明之人,怎麽生出的兒子卻如此愚蠢呢?“
金二公子還知道自己已在老爹眼裏成了愚蠢的代表,仍抓著腦袋道:“穿著二品官袍,不去以權壓人,那去做什麽?總不見得那姓況的看見你這一身官袍就放人罷?”
金老爺子道:“你懂什麽,別以為姓況的是個清官,不畏強權就當真成了聖人,聖人也有弱點,再說了清官也不是沒有貪的?”
聽到這兒金二公子忍不住插話道:“孩兒可沒聽過這姓況的貪,倒是況大人為官清廉,三餐佐飯,僅一葷一素;身居簡室,未鋪設華糜之物的美名不斷傳播?“
金老爺子著實不想與自己這個蠢兒子多說,可不說明白又怕他待會兒鬧笑話,歎了聲道:“姓況的貪的不是銀子,不是享受,是清名!我是當朝二品,天下皆知,若是放下身段,放下臉麵去求他,你覺得會怎麽樣?”
“什麽,爹爹要去求況鍾,這,這太丟臉了吧,我們金家雖有些把柄落在了姓況的手中,但也不至於如此啊,爹爹我看您啊,是老糊塗了,這事兒您啊,還是不要去了,交個我去辦吧?”金二公子大吃一驚道。
金公子徹底無語,冷冷道:“你以為我願意去麽,可不去不行啊,這姓況的是鐵了心要拿下我們金家啊,他這是刷名望啊,不去你大哥怎麽辦,金家怎麽辦?”
“爹太杞人憂天了吧,姓況的沒那麽大的本事,我們金家也不至於那麽沒用,這前前後後來蘇州的官兒還少麽,比姓況的有本事的,有名聲的多了去了,他們期初那個不想動我們金家,可結果如何了,金家不但毫發無傷,還一步一步做大,時至今日已是蘇州第一家了,名下良田二十萬畝,家奴數萬人,名下店鋪,莊園不計其數,說句不好聽的話,如今的蘇州城有一半的話語權是我們金家說得算,他況鍾剛正不阿也好,清正廉明也罷,遲早會哪裏來回那裏去,爹爹不必如此悲觀?“金二公子以為老爹被姓況的手段給嚇怕了,才做出如此丟人現眼的舉動。
金老爺子怒道:“這就是你們不知道收斂的結果,若是早些收斂會有今日麽,往日的那些知府或許是比況鍾有本事,有才學,可你們忘記了兩點,那會兒你爹還是正兒八經的二品尚書,蘇州父母官少不了要畏懼,所以才任由你們在蘇州橫行霸道,第二你們忘記了況鍾的後台是誰?”
金二公子不屑的道:“一個雜流出身的官兒,能什麽後台,後台再大能大到那裏去?”
金公子重重的歎了口氣,道:“鼠目寸光,蘇州府的人口和稅糧超過當時的全國任何一個府,蘇州府治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定,蘇州府稅糧的征收情況也會直接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早在宣德三年,宣宗就曾就蘇州府知府的人選關照吏部:“蘇州府是大郡,公務繁劇,趕緊物色廉潔奉公、有才能者出任知府,貪汙暴虐、殘害百姓的人不能任用。”可見蘇州府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宣宗選況鍾任蘇州府知府,說明況鍾的能力和才幹都得到了皇帝的肯定,況鍾為官的操守也讓皇帝放心,況鍾等九人赴任前,皇帝親自設宴為他們送行,並為他們頒發了敕書。在敕書中,皇帝對他們到任後的政務進行了具體的指導,並給予他們一定的權力,奏章可直達禦前,也就是說可以越級直接與皇帝聯係,表明了皇帝對他們施政的支持。
-->
比起楊崢自身才華,運氣好得出氣,況鍾似沒有這麽好命,他能得到這一切,是他一步一步的走出來的,在這期間他踏實的作風,無敵的人品,加上過人的才幹,讓他有了各種各樣的聲望,這些東西對於正途出身的官員來說,有與沒有並無多大關係,但況鍾就不一樣,他刀筆出身,知利不知義,知刻薄不知大體,用之任風紀,使人輕視朝廷,這樣的尷尬地位,想要在朝廷立足,就需要不斷的刷人望,引起朝廷的注意,從而得到當權者的賞識,事實上縱觀況鍾這一路走來,他的確是這麽做的,強大的名望,讓他越來越多的被人注意,無敵的人品,踏實的作風,細膩的辦事風格,讓越來越多的人賞識他,先是俞益向當時的禮部尚書呂震介紹他,經永樂帝麵測抉用為禮部六品主事(正六品)。成祖朱棣雖然廣攬人才,但是他對書吏卻抱有很大的偏見。他曾說:“若刀筆吏,知利不知義,知刻薄不知大體,用之任風紀,使人輕視朝廷。”況鍾書吏起家,能被皇帝直接任命為正六品的官員,算是極為罕見的。
在九年的任期中,由於他勤謹廉潔,博識幹練,又任勞任怨,極得朝廷賞識(僅永樂帝的獎賜就有31次之多),升為儀製司製司郎中(正四品)。
宣德五年,受當時吏部尚書蹇義的推薦,特選他擔任當時“天下第一劇繁難治”、全國最富庶的的蘇州知府之職,這一路走來,都可以看他不斷刷人望的結果,可以說名聲是他的立足之本,不然以他的的條件,坐到目前的位置,早已引起了別人的彈劾,天下的官兒就這麽多,正途出身的尚未做到四品,一個書吏出身的雜流,卻正兒八經的做上了正四品的官兒,還是正堂官,替朝廷牧民一方的知府。
在大明做官,任何人都需要名聲,可索要程度有深有淺,有大有小,而與正途出身相比,況鍾這個雜流對於名聲的渴望,就非同一般了,這是他的立足之本,他可以一日無權,但不能一日沒有人望,若是沒了這個東西,朝堂之上是沒有他立足之地了。
可以說人望是況鍾不斷升遷的根本,同時也是他致命的弱點,看明白了這一點,金老爺子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那張白淨圓潤的臉開始蕩漾著淡定的笑容。
一旁的金二公子看著老爹雙眼裏閃過多日沒看到過的光彩,往日與官場上才看到的神采重新附體,頓時鬆了一口氣,心道:“這老爺子也太能裝了?”
“爹爹,你打算怎麽辦?”雖說鬆了一口氣,可心頭還是好奇,忍不住問了句。
金老爺子眯著雙眼看了看天,道:“今天太晚了,不宜去府衙,要不然人家還以為我金家怕了姓況的?明日一早再去?“
金二公子心頭雖疑惑,可看老爺子如此模樣,也隻能將信將疑的應了聲。
一夜無話,第二日一早,金公子尚在睡夢之中,木門就被人敲開了,金老爺蒼老而有力道的聲音道:“什麽時候了,還不起來?不去救你大哥了?”
金二公子雖討厭被人打擾清夢,可這人是自己老爹,也發作不得,嘟噥了兩句,便開始穿戴。
一番收拾後,金二公子便去了自己房舍,來到了前廳,尚未來得及詢問老爹這麽著急作什麽,目光就被金老爺子一身緋紅的官袍所吸引了,好奇的問:“爹爹,您老人家不是致仕了麽,怎麽穿上了這二品的官袍了?“
金老爺子正自我感覺不錯,仿佛回到了朝堂之上,激揚文字的時候,冷不丁的被兒子一句話提醒,頓時回到了現實中,美夢被人打破,無疑讓人很不爽,金老爺子雖是七十古來稀的年紀,同樣感到不爽,狠很瞪了兒子一眼,怒道:“你懂什麽?“
金二公子無緣無故的被訓斥了幾句,心有十分不樂意,嘟噥了聲:“我是不懂,可再不懂也知道你是致仕的二品官?“
再一次被打擊,金老爺子頓時翻了個白眼,差點沒一口血噴出來,怒道:“你以為我願意穿啊,這還不是為了你大哥?“
金二公子心道:“您老人家想穿官袍過過癮直說便是了,誰也不敢說你什麽,何必拿大哥做幌子呢?難不成你穿了這一身官袍,那姓況的就放了大哥不成?若是這樣,那姓況怕也不敢這麽對大哥了?”
金老爺子似看出了兒子心頭所想,心裏有些悲哀,自己致仕在家,竟連兒子都看不起。
“爹爹,你還沒告訴我,你打算怎麽去救大哥呢?“金二公子記掛著大哥,忍不住問道。
金老爺子道:“就靠這身官袍了?”
金二公子頓時臉色一拉,有些喪氣的道:“爹,別說兒臣說話太實在,你這官袍若是早兩年穿上或許還有些用,可這會兒還是算了吧,那況鍾本就不是懾於權勢,畏於豪強的主兒,您想用你的二品官袍來壓人家,我看您還是省點力氣,免得自取其辱,被人看笑話?”
“誰說我要以權壓人了?”金老爺子憤怒的道。
“這蘇州城誰不知道您老是當朝工部尚書,您穿了這一身去,不去以權壓人,那是什麽?”金二公子好奇的問。
金老爺子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悲涼,心道:“我金泉讀書半生,鄉試,以第二名中舉。二十二歲中進士,因其文章、書法兼優,入翰林院為第一名庶吉士,是何等聰明之人,怎麽生出的兒子卻如此愚蠢呢?“
金二公子還知道自己已在老爹眼裏成了愚蠢的代表,仍抓著腦袋道:“穿著二品官袍,不去以權壓人,那去做什麽?總不見得那姓況的看見你這一身官袍就放人罷?”
金老爺子道:“你懂什麽,別以為姓況的是個清官,不畏強權就當真成了聖人,聖人也有弱點,再說了清官也不是沒有貪的?”
聽到這兒金二公子忍不住插話道:“孩兒可沒聽過這姓況的貪,倒是況大人為官清廉,三餐佐飯,僅一葷一素;身居簡室,未鋪設華糜之物的美名不斷傳播?“
金老爺子著實不想與自己這個蠢兒子多說,可不說明白又怕他待會兒鬧笑話,歎了聲道:“姓況的貪的不是銀子,不是享受,是清名!我是當朝二品,天下皆知,若是放下身段,放下臉麵去求他,你覺得會怎麽樣?”
“什麽,爹爹要去求況鍾,這,這太丟臉了吧,我們金家雖有些把柄落在了姓況的手中,但也不至於如此啊,爹爹我看您啊,是老糊塗了,這事兒您啊,還是不要去了,交個我去辦吧?”金二公子大吃一驚道。
金公子徹底無語,冷冷道:“你以為我願意去麽,可不去不行啊,這姓況的是鐵了心要拿下我們金家啊,他這是刷名望啊,不去你大哥怎麽辦,金家怎麽辦?”
“爹太杞人憂天了吧,姓況的沒那麽大的本事,我們金家也不至於那麽沒用,這前前後後來蘇州的官兒還少麽,比姓況的有本事的,有名聲的多了去了,他們期初那個不想動我們金家,可結果如何了,金家不但毫發無傷,還一步一步做大,時至今日已是蘇州第一家了,名下良田二十萬畝,家奴數萬人,名下店鋪,莊園不計其數,說句不好聽的話,如今的蘇州城有一半的話語權是我們金家說得算,他況鍾剛正不阿也好,清正廉明也罷,遲早會哪裏來回那裏去,爹爹不必如此悲觀?“金二公子以為老爹被姓況的手段給嚇怕了,才做出如此丟人現眼的舉動。
金老爺子怒道:“這就是你們不知道收斂的結果,若是早些收斂會有今日麽,往日的那些知府或許是比況鍾有本事,有才學,可你們忘記了兩點,那會兒你爹還是正兒八經的二品尚書,蘇州父母官少不了要畏懼,所以才任由你們在蘇州橫行霸道,第二你們忘記了況鍾的後台是誰?”
金二公子不屑的道:“一個雜流出身的官兒,能什麽後台,後台再大能大到那裏去?”
金公子重重的歎了口氣,道:“鼠目寸光,蘇州府的人口和稅糧超過當時的全國任何一個府,蘇州府治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定,蘇州府稅糧的征收情況也會直接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早在宣德三年,宣宗就曾就蘇州府知府的人選關照吏部:“蘇州府是大郡,公務繁劇,趕緊物色廉潔奉公、有才能者出任知府,貪汙暴虐、殘害百姓的人不能任用。”可見蘇州府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宣宗選況鍾任蘇州府知府,說明況鍾的能力和才幹都得到了皇帝的肯定,況鍾為官的操守也讓皇帝放心,況鍾等九人赴任前,皇帝親自設宴為他們送行,並為他們頒發了敕書。在敕書中,皇帝對他們到任後的政務進行了具體的指導,並給予他們一定的權力,奏章可直達禦前,也就是說可以越級直接與皇帝聯係,表明了皇帝對他們施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