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叨念了兩句,楊崢忽的身子一震,目光重新盯著文章的姓名處喃喃道:“原來是他?他也出手了,難怪這文章敢放在這個位置,天下隻怕沒人敢把這篇文章放在末尾吧?”
‘慈和怡伯仲’除了當今皇帝,還有什麽人敢用這五個字做姓名,朱元璋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明教裏麵還是學到了不少神秘讖緯之術,他給自己後代取名所立的繁瑣而又有趣的規範,總體思路是以“木火土金水”來為後代輩分排順序。他有有26個兒子,每個兒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他給每個兒子定了一個輩分表,每個表20個字,從他的孫子開始依次向下起名字。分別是:太子(朱標)家: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秦王家:尚誌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惇。晉王家: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燕王(朱棣)家: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慈和怡伯仲’正好是朱棣一脈,可以說,隻要在官場混的人,沒有人不知道這五個字代表著什麽,明白了這一點,有此人文章壓著,自己至少不會被口水淹死了。
大明的文官雖都有不少硬骨頭,敢抓著皇帝毛病破口大罵,但也不所有人都如此,若都是那樣,皇帝也不必坐了,天天都被文官給罵死了,對於維護皇帝臉麵從來不缺人,這不,有了皇帝這篇文章做版樣,其他各板塊罵聲就少了許多,幾個王侯公孫,京城名流紛紛撰寫文章表示支持,隻是文章多半是延續了弘桑羊的做法,對鹽、鐵、酒實行專賣,利用壟斷價格,收取高額利潤;推行均輸平準,調節商品流通,平抑市場價格給商人實惠,再從中收取好處,外貿上一是通過對外貿易來控製外國,即盡可能向國外輸出多餘商品,以造成國外對國內商品的以來,從來導致其政治上的被動;二是通過對外貿易來達到“外國之物內流,而利不外泄”,既要削弱敵國,又要豐富國內的商品供應。大部分人認為,隻要嚴格控製出口,並大量輸出國內豐富的黃金和絲綢,就能從急需黃金和絲綢的敵國換取國內需要的商品,不但可以削弱敵國,還可以保證國內市場的供應,同時,禁止鐵兵器的貿易,還可以使西洋各國的軍隊難以與大明抗衡。文章雖多,但所闡述的都差不多,並沒有可貴之初,楊崢看了一遍後,重新回到了宣宗那篇文章上,如說先前是激動皇帝的支持,那麽這會兒冷靜下來就開始思索皇帝的用意了,敢如此明目張膽的用皇家姓名規矩寫了這篇文章,非但明目張膽的提出“重農亦重商“還以皇帝之尊提出來,放在這麽明顯的位置,其用意的確值得斟酌了,與皇帝做了六年的群臣,六年的朋友,楊崢當然知道當今的皇帝雖隻是一個剛剛過了三十的中年人,但絕度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從小在翰林學士的指導下學習儒家學術。雖然他也有他父親的那種學習經籍和文學的天資,但作為一個青年,他絕度是一個傑出的武士,其雄才絕不輸給明朝任何的一個皇帝,這麽做絕對有他的用意,他不會無端地用這個名字寫上這麽一篇與百官觀點不同的文章,若說是炫耀他的文筆,見解,那就太小看了皇帝了,如今天下誰不知當今皇帝非但有南唐李煜的詩才,丹青書法不亞於宋徽宗,便是治國與自己祖父也不相上下,這樣的一個渾身都展露才學的人,根本沒必要這麽做,若真如此,明宣宗斷然不會在前世的曆史上有如此高的評價。
所以這一切的背後一定有巨大的深意,楊崢細細揣摩,他甚至覺得皇帝這篇鏘鏘有力的文章如其說是展露了自己的霸氣,不如說是做個樣子試試水,看一看各方麵的態度好做下一步的的打算,這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同時也是以皇帝之姿,引起各方猶豫不定,這種手段皇帝這兩年沒少用,在實政時既懂得怎樣授權,也知道如何行使領導權。他在作出一項決定前常常采納三楊的意見,而且傾向於接受或支持大學士和大臣們的建議。可是,他在強化行政製度和皇帝權威方麵,表現了強有力的領導才能。當出現危機時,皇帝的行動是果斷和負責的,如在朱高煦的起事和需要作出讓步的時候從來不猶豫,這種高明的手段,使得他做皇帝的六年裏,整個朝廷沒有壓倒一切的外來的或內部的危機,沒有黨派之爭,也沒有國家政策方麵的重大爭論。朝廷各大衙門都有效地進行工作,盡管宦官日益參與了決策過程。但皇帝的及時的製度改革提高了國家行使職能的能力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這兩者是賢明政治的基本要求,尋常皇帝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宣宗卻做到了,正是看明白了宣宗的高明,楊崢才覺得這篇文章的用意的極大。
商業稅不是沒收過,可以農業為本的國策延續了千年,他縱然貴為皇帝,可也未必能隨心所欲,況且頭頂上還有祖宗規矩壓著,想要走上這一步,其結果如何,宣宗豈能看不明白,楊崢甚至相信,皇帝對這個問題比誰都看得明白,否則寫不出這麽鏘鏘有力的文章來,可看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是與官員奪利的大事,天下這麽多的官兒,所延續的實力可不少,皇帝總不能一點都不顧及,說到底大明的江山是朱家的一點都不假,可談到治理上,還得靠文武百官,皇帝的性子自問做不到皇祖爺爺與祖父那般雷厲風行的手段,既做不到,就得換一個手段,那就采用溫和的法子,文人不是喜歡用筆麽,那朕就按照你們的規則來,輿論你們可以掌握,朕同樣可以試一試,朕就不相信這天下沒支持朕的人,刊登這篇文章是為了示其柔,表明自己的身份則是告誡天下文武百官自己在這件事上的態度,而今這兩樣的目的尚不可明顯,但效果卻實實在在,罵聲還在畢竟是不敢太過放肆。
如此慎重其事,單單讓文武百官對皇帝這個決定投鼠忌器,隻怕不是皇帝的最終目的,以楊崢對皇帝了解上琢磨,皇帝擺明了有意發展工商業了,從中給朝廷帶來好處,否則他用不著自己親自出馬,寫出這篇文章還以頭版刊登出來,昭告天下,這說明皇帝對這事兒十分在意,同時還有隱隱偷著某種希望,是什麽希望,楊崢不是神仙尚且看不明白,但他相信皇帝若本著發展工商業是目的,那麽絕不會就此罷手,這樣製造輿論的文章絕對還會繼續出現,明白了這一點,他要做的反而不是急於展開下一步步伐,而是體察上意。所以他選擇了等待。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轉眼又過了半個月,這半個月他除了偶爾去了一趟市舶司看看之外,一切的改革調整瑣事都一股腦的交給了況鍾,要說倚天劍就是倚天劍,短短數日況鍾愣是將他定下的各項規矩都進行了改革,難得是沒人阻攔,沒人鬆懈,甚至連反對的聲音都沒有,不知是市舶司半死不活的存在,讓蘇州的官員迫切希望做出改變,還是這位倚天劍鋒芒太過懾人,斬斷了一切反對的聲音,不過這對於楊崢來說是難得的好事,至少可以在未來的日子看看效果,一旦效果顯著,甜頭大的話,未必就沒人效仿,反正海禁已開了,利益擺在了哪兒了,想不想要就看朝廷與地方的心態了,想要,那好做出改變,沒什麽依據,可以學蘇州,楊崢相信真到那時什麽祖宗規矩都能攔著這一切,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皆為利往,祖宗再大,也打不過白花花的銀子,大不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半個月後,一切果然如此他所料《大明士林報》上再一次以頭版刊登了宣宗皇帝的文章,文章延續了先前發展工商業的觀點,比起上一次這次的文章顯然是精心安排了一番,運用了大量的錦衣衛搜索的資料,以及東南、江南、西南一帶的商業發展情況,楊崢撿了幾條誦了起來:“賈人趨厚利者,不西入川,則南走粵,以珠璣金碧材木之材,或當五,或當十,或至倍蓰無算也。然茶鹽之利,尤巨,非巨商賈不能任。第市法有禁,西北在茶,東南在鹽。茶禁通於西北之虜,而多產於東南,故其法久而可守。鹽禁限於行鹽之地,而在在有之,故其法拘而難行。且茶利食於人榷於國者什之一二,鹽利食於人榷於國者什居七八。故原大則饒,原小則乏,上則富國,下則富民,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此其大經也。吾漸富厚者多以鹽起家,而武林賈氏,用鬻茶成富,至累世不乏。”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慈和怡伯仲’除了當今皇帝,還有什麽人敢用這五個字做姓名,朱元璋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明教裏麵還是學到了不少神秘讖緯之術,他給自己後代取名所立的繁瑣而又有趣的規範,總體思路是以“木火土金水”來為後代輩分排順序。他有有26個兒子,每個兒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他給每個兒子定了一個輩分表,每個表20個字,從他的孫子開始依次向下起名字。分別是:太子(朱標)家: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秦王家:尚誌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惇。晉王家: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燕王(朱棣)家: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慈和怡伯仲’正好是朱棣一脈,可以說,隻要在官場混的人,沒有人不知道這五個字代表著什麽,明白了這一點,有此人文章壓著,自己至少不會被口水淹死了。
大明的文官雖都有不少硬骨頭,敢抓著皇帝毛病破口大罵,但也不所有人都如此,若都是那樣,皇帝也不必坐了,天天都被文官給罵死了,對於維護皇帝臉麵從來不缺人,這不,有了皇帝這篇文章做版樣,其他各板塊罵聲就少了許多,幾個王侯公孫,京城名流紛紛撰寫文章表示支持,隻是文章多半是延續了弘桑羊的做法,對鹽、鐵、酒實行專賣,利用壟斷價格,收取高額利潤;推行均輸平準,調節商品流通,平抑市場價格給商人實惠,再從中收取好處,外貿上一是通過對外貿易來控製外國,即盡可能向國外輸出多餘商品,以造成國外對國內商品的以來,從來導致其政治上的被動;二是通過對外貿易來達到“外國之物內流,而利不外泄”,既要削弱敵國,又要豐富國內的商品供應。大部分人認為,隻要嚴格控製出口,並大量輸出國內豐富的黃金和絲綢,就能從急需黃金和絲綢的敵國換取國內需要的商品,不但可以削弱敵國,還可以保證國內市場的供應,同時,禁止鐵兵器的貿易,還可以使西洋各國的軍隊難以與大明抗衡。文章雖多,但所闡述的都差不多,並沒有可貴之初,楊崢看了一遍後,重新回到了宣宗那篇文章上,如說先前是激動皇帝的支持,那麽這會兒冷靜下來就開始思索皇帝的用意了,敢如此明目張膽的用皇家姓名規矩寫了這篇文章,非但明目張膽的提出“重農亦重商“還以皇帝之尊提出來,放在這麽明顯的位置,其用意的確值得斟酌了,與皇帝做了六年的群臣,六年的朋友,楊崢當然知道當今的皇帝雖隻是一個剛剛過了三十的中年人,但絕度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從小在翰林學士的指導下學習儒家學術。雖然他也有他父親的那種學習經籍和文學的天資,但作為一個青年,他絕度是一個傑出的武士,其雄才絕不輸給明朝任何的一個皇帝,這麽做絕對有他的用意,他不會無端地用這個名字寫上這麽一篇與百官觀點不同的文章,若說是炫耀他的文筆,見解,那就太小看了皇帝了,如今天下誰不知當今皇帝非但有南唐李煜的詩才,丹青書法不亞於宋徽宗,便是治國與自己祖父也不相上下,這樣的一個渾身都展露才學的人,根本沒必要這麽做,若真如此,明宣宗斷然不會在前世的曆史上有如此高的評價。
所以這一切的背後一定有巨大的深意,楊崢細細揣摩,他甚至覺得皇帝這篇鏘鏘有力的文章如其說是展露了自己的霸氣,不如說是做個樣子試試水,看一看各方麵的態度好做下一步的的打算,這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同時也是以皇帝之姿,引起各方猶豫不定,這種手段皇帝這兩年沒少用,在實政時既懂得怎樣授權,也知道如何行使領導權。他在作出一項決定前常常采納三楊的意見,而且傾向於接受或支持大學士和大臣們的建議。可是,他在強化行政製度和皇帝權威方麵,表現了強有力的領導才能。當出現危機時,皇帝的行動是果斷和負責的,如在朱高煦的起事和需要作出讓步的時候從來不猶豫,這種高明的手段,使得他做皇帝的六年裏,整個朝廷沒有壓倒一切的外來的或內部的危機,沒有黨派之爭,也沒有國家政策方麵的重大爭論。朝廷各大衙門都有效地進行工作,盡管宦官日益參與了決策過程。但皇帝的及時的製度改革提高了國家行使職能的能力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這兩者是賢明政治的基本要求,尋常皇帝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宣宗卻做到了,正是看明白了宣宗的高明,楊崢才覺得這篇文章的用意的極大。
商業稅不是沒收過,可以農業為本的國策延續了千年,他縱然貴為皇帝,可也未必能隨心所欲,況且頭頂上還有祖宗規矩壓著,想要走上這一步,其結果如何,宣宗豈能看不明白,楊崢甚至相信,皇帝對這個問題比誰都看得明白,否則寫不出這麽鏘鏘有力的文章來,可看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是與官員奪利的大事,天下這麽多的官兒,所延續的實力可不少,皇帝總不能一點都不顧及,說到底大明的江山是朱家的一點都不假,可談到治理上,還得靠文武百官,皇帝的性子自問做不到皇祖爺爺與祖父那般雷厲風行的手段,既做不到,就得換一個手段,那就采用溫和的法子,文人不是喜歡用筆麽,那朕就按照你們的規則來,輿論你們可以掌握,朕同樣可以試一試,朕就不相信這天下沒支持朕的人,刊登這篇文章是為了示其柔,表明自己的身份則是告誡天下文武百官自己在這件事上的態度,而今這兩樣的目的尚不可明顯,但效果卻實實在在,罵聲還在畢竟是不敢太過放肆。
如此慎重其事,單單讓文武百官對皇帝這個決定投鼠忌器,隻怕不是皇帝的最終目的,以楊崢對皇帝了解上琢磨,皇帝擺明了有意發展工商業了,從中給朝廷帶來好處,否則他用不著自己親自出馬,寫出這篇文章還以頭版刊登出來,昭告天下,這說明皇帝對這事兒十分在意,同時還有隱隱偷著某種希望,是什麽希望,楊崢不是神仙尚且看不明白,但他相信皇帝若本著發展工商業是目的,那麽絕不會就此罷手,這樣製造輿論的文章絕對還會繼續出現,明白了這一點,他要做的反而不是急於展開下一步步伐,而是體察上意。所以他選擇了等待。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轉眼又過了半個月,這半個月他除了偶爾去了一趟市舶司看看之外,一切的改革調整瑣事都一股腦的交給了況鍾,要說倚天劍就是倚天劍,短短數日況鍾愣是將他定下的各項規矩都進行了改革,難得是沒人阻攔,沒人鬆懈,甚至連反對的聲音都沒有,不知是市舶司半死不活的存在,讓蘇州的官員迫切希望做出改變,還是這位倚天劍鋒芒太過懾人,斬斷了一切反對的聲音,不過這對於楊崢來說是難得的好事,至少可以在未來的日子看看效果,一旦效果顯著,甜頭大的話,未必就沒人效仿,反正海禁已開了,利益擺在了哪兒了,想不想要就看朝廷與地方的心態了,想要,那好做出改變,沒什麽依據,可以學蘇州,楊崢相信真到那時什麽祖宗規矩都能攔著這一切,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皆為利往,祖宗再大,也打不過白花花的銀子,大不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半個月後,一切果然如此他所料《大明士林報》上再一次以頭版刊登了宣宗皇帝的文章,文章延續了先前發展工商業的觀點,比起上一次這次的文章顯然是精心安排了一番,運用了大量的錦衣衛搜索的資料,以及東南、江南、西南一帶的商業發展情況,楊崢撿了幾條誦了起來:“賈人趨厚利者,不西入川,則南走粵,以珠璣金碧材木之材,或當五,或當十,或至倍蓰無算也。然茶鹽之利,尤巨,非巨商賈不能任。第市法有禁,西北在茶,東南在鹽。茶禁通於西北之虜,而多產於東南,故其法久而可守。鹽禁限於行鹽之地,而在在有之,故其法拘而難行。且茶利食於人榷於國者什之一二,鹽利食於人榷於國者什居七八。故原大則饒,原小則乏,上則富國,下則富民,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此其大經也。吾漸富厚者多以鹽起家,而武林賈氏,用鬻茶成富,至累世不乏。”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