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驥看了一眼楊崢,淡淡的道:“多謝王爺的厚愛,但下官身為朝廷命官,斷然不會做出這等荒唐事,還請王爺見諒……?”
“好,好!本王倒是小看了張大人?”寧王盯著張驥道。
張驥眼裏洋溢著笑容,顯得十分得意,他的確有些得意,能把堂堂十七萬,堂堂魏國公、蘇州坐鎮太監、江南巡撫玩弄與鼓掌之間,天下有幾人,縱是楊崢又能如何,若不是自己突然反水,他未必能站在這兒。
如今楊崢已入了套,隻要演好接下來的戲,他所謀的一切就都會實現,獲得的好處與寧王給的那點好處相比,可謂是天然之別,但他心裏明白,眼前的局麵,還沒完全被他掌控,自己在取信楊崢這一道坎上,還得小心,此人精明無比,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的局麵,容不得他掉以輕心。
可即便如此,他仍相信最終獲得勝利的是他,對這一點他有絕對的自信,因他沒破綻。
“王爺不必浪費口舌了,本官雖從不與人為善,但對於幫了自己一把的搭檔,還是十分看重,王爺都能不計前嫌,本官為何就不能這麽做呢,今日我楊崢就在此發誓,隻要張大人安守本心,今日一事,本官絕不計較,如若違背此誓言,死無全屍?”
一聽此誓言,張驥大喜,若說先前有些擔心,那麽此時就徹底放心了,沒人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當即上前抱拳道:“承蒙大人信任,卑職定恪守本心,與大人一道鏟除妖孽?”說完扭頭看了一眼寧王。
“王爺少跟他們囉嗦,我們殺出去,卑職就不相信這般挨千刀的敢殺了我們“。徐顯宗從一個侍衛手中搶過一把樸刀,惡狠狠地盯著楊崢道。
寧王麵色有些難看,張驥的反水無疑讓他失去了先著,楊崢、張驥的聯合,無論是人數上,權勢上無疑讓他大幹頭疼,打,打不過,那權勢壓,對方根本不吃這一套,看二人的心思,沒準兒真敢殺了他這個王爺,殺出去無疑是癡人說夢話。
他略帶深意的看了一眼張驥,似有了主意,扭頭對楊崢道:“楊大人可知為何本王答應參與了這件事麽?”
楊崢心道:“誰知道你肚子裏有什麽鬼主意,小爺又不是你肚子裏的蛔蟲?”
“下官不知?”楊崢淡淡一笑回了一句。
寧王伸手一指張驥道:“這都是拜此人所賜?”
楊崢饒有興趣的道:“王爺此話怎講?”
寧王道:“這事兒說來話長,本王本奉命編輯《通鑒博論》二卷,寫成《家訓》六篇,《寧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秘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日子雖過得苦悶,可也逍遙自在,本打算就此著書立說,也算是對得起皇兄當年對孤的期望?”
楊崢聽得這裏心頭暗笑,都過我不要臉,比起這些沒底線的老城牆,小爺的臉皮可薄了太多了,什麽逍遙快活,什麽報答皇兄當年的期望,當小爺是吃素的,對你這幾年的舉動一無所知麽,你這番話就是拿到皇宮裏去說,也沒人相信,小爺若是信了那才怪?”
寧王自是不知道楊崢早已通過錦衣衛對他的一舉一動有所了解,兀自在訴苦:“是此人前幾日找到本王,說他這個按察使在蘇州永無出頭之日,讓本王幫點小忙?本王自是不答應,可此人卻苦苦哀求,還說隻要本王輔佐他做上了這巡撫之位,便奏請皇帝將本王的封地南昌調到蘇州,楊大人想必也知道,本王對蘇州城一直情有獨鍾,當年小王便奏請皇兄將本王的封地放在蘇州,可皇兄以蘇州屬於畿內,沒答應,對此本王也不否認,心頭的確有些怒氣,這些年也多次向皇帝提起,皇帝雖拿出諸多理由搪塞本王,但本王也沒說什麽,安安分分在南昌著書立說,直到此人來遊說,才鬼迷心竅的動了這個心思,可以說今日有這樣的局麵,全是此人一手策劃的,如今可好,竟用這種卑鄙的手段來謀害本王,足見此人不可信,說句不好聽的話,今日他能這麽對本王,明日也一定能這麽對待你?”
“王爺,你……?”徐顯宗急切的喊了聲,寧王謀取蘇州的事情,所知道的並不多,縱是皇上也不知寧王打了這個心思,如今可好寧王竟當眾將這事兒給出說來了,一旦這事兒傳到了皇宮裏,難免引起皇帝的警覺,對於這位多才多藝的藩王,從永樂到洪熙、宣德皇帝換了一波又一波,縱然是仁義著稱的仁宗皇帝,對這位王爺也從來沒有給過好臉色,說到底還是對這位王爺不放心,按說對這位大明才學最高,威望最高,碩果僅存洪武一輩的王爺,作為後輩或多或少有些起碼的尊重,可事實上非但如此,無論是洪熙,還是宣德偏偏對這位王爺監視得最為嚴密,任何的風吹草動足以引起皇帝的嗬斥,這幾年寧王天天品茗賞月,談詩論道,貌似一世外高人,並非他天性如此,實則是出於無奈才以一種放浪不羈的形勢,在讓皇帝放心罷了,可他知道,這位王爺的內心深處,卻一直存有不平之意,這倒不是說他有想當皇帝的意圖,隻是覺得憑他的貢獻和才華,不應該被冷落到破落的南昌罷了,他一心醉意蘇州,為此他等走了皇兄,等走了侄兒,好不容易等來了侄孫,本以為這位仁慈善良的好侄孫能看在他年紀大,給他換到蘇州,過幾天舒坦的日子,卻不想比起皇兄,侄兒,這位人人交口稱讚的好侄孫,竟比誰都狠,隻不過是寫了份奏折,說想做一個京城的百姓罷了,可好侄孫卻愣是說他年紀大了,倚老賣老,“有事多崎齕以示威重”。“崎齕”的意思是側齒咬噬,引申為毀傷、齟齬、傾軋之意。這話兒未免重了些,想當年比起哪位皇兄,寧王離權力中樞似更近了一些,是大明一等一的實力派人物,就在那曆史的一瞬間,出城前還春風得意,卻因造化弄人,出城後卻電閃雷鳴,頃刻間便丟了一切,淪為喪家之犬。一個壓抑了一輩子,鬱悶了一輩子的王爺,在暮年之際,從遙遠的南昌,對著京城的方向,淒涼地“叫”幾聲,又有何不可呢?可便是這樣淒涼的言語,不是換來皇帝的嗬斥,便是責罰,都說天家無情,可對一個垂垂老矣的老爺,這無情未免太大了些,徐顯宗之所以答應幫忙,並非是寧王幫忙策劃了那些生意,實則是被這個曾經不可一世,到如今落魄到連說句話都要引來嗬斥的王爺從心裏上同情,才萌生了這個心思,可以說謀取蘇州這個秘密,是二人心目中多年的秘密,此時說出來,他實在想不到這一番由寧王親口說的罪證,將會引來怎樣的懲罰,未必是死,可有些時候,死反而是一種解脫,怕就怕生不如死啊。
寧王瞪了他一眼,冷聲道:“本王自有分寸?國公不必擔心?”
徐顯宗微微楞了一下,疑惑的看了一眼寧王,要說這天下還有誰值得他敬佩的話,除了眼前的這個老人之外,這天下之大,似再沒有人了,京城的內閣的那三位雖算一等一的英雄人物,可終究是有了好運氣,老天爺給了他們施展才華的舞台,才有今日三楊開泰的局麵,眼前的這個叫楊崢的年輕人,的確算得上,論見識,論手段,論做大事的決斷,都足以讓他多看上一眼,可這些與眼前的這個老人相比,終究是少了些東西,他才華橫溢,他勇武不凡、他天之驕子,他春風得意,他胸懷天下,他落魄如斯,他不屈不撓,他胸懷不平之氣,他有誌難施,他孤獨無望,卻屢敗屢戰,一切英雄的品質,他都有了,在他的麵前,一切的英雄,似變得毫不起眼,他讓人敬佩,讓人同情,讓人驚訝,讓人信任,縱然他模樣變了,頭發白了,身子佝僂了,雙手也不再握劍了,身份也落魄了,可即便如此,他依舊是寧王,那個可以傲視一切,心思縝密的七十王爺。這一句嗬斥非但沒有讓徐顯宗感到不愉快,反而從這一句話,從寧王的態度中品味到一絲絲的另類的氣息,心頭雖疑惑,但他壓製著心頭的好奇,不再多問。
楊崢沒想到寧王會如此坦白,從自己掌握的情況看,他相信寧王所說大部分是真的,寧王仰慕蘇州在大明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多年的等待,多年的不平,多年的盼望,終於發現有一天可以得到這一切,為此做些荒唐事,被人利用,似乎說得過去,但楊崢心裏清楚,若這樣看眼前的這個頭發花白的老頭,那就大錯特錯了,不說寧王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才學,就是早年出類拔萃的謀劃能力,就足以笑傲群雄了,人稱燕王善戰,寧王“善謀”。
“好,好!本王倒是小看了張大人?”寧王盯著張驥道。
張驥眼裏洋溢著笑容,顯得十分得意,他的確有些得意,能把堂堂十七萬,堂堂魏國公、蘇州坐鎮太監、江南巡撫玩弄與鼓掌之間,天下有幾人,縱是楊崢又能如何,若不是自己突然反水,他未必能站在這兒。
如今楊崢已入了套,隻要演好接下來的戲,他所謀的一切就都會實現,獲得的好處與寧王給的那點好處相比,可謂是天然之別,但他心裏明白,眼前的局麵,還沒完全被他掌控,自己在取信楊崢這一道坎上,還得小心,此人精明無比,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的局麵,容不得他掉以輕心。
可即便如此,他仍相信最終獲得勝利的是他,對這一點他有絕對的自信,因他沒破綻。
“王爺不必浪費口舌了,本官雖從不與人為善,但對於幫了自己一把的搭檔,還是十分看重,王爺都能不計前嫌,本官為何就不能這麽做呢,今日我楊崢就在此發誓,隻要張大人安守本心,今日一事,本官絕不計較,如若違背此誓言,死無全屍?”
一聽此誓言,張驥大喜,若說先前有些擔心,那麽此時就徹底放心了,沒人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當即上前抱拳道:“承蒙大人信任,卑職定恪守本心,與大人一道鏟除妖孽?”說完扭頭看了一眼寧王。
“王爺少跟他們囉嗦,我們殺出去,卑職就不相信這般挨千刀的敢殺了我們“。徐顯宗從一個侍衛手中搶過一把樸刀,惡狠狠地盯著楊崢道。
寧王麵色有些難看,張驥的反水無疑讓他失去了先著,楊崢、張驥的聯合,無論是人數上,權勢上無疑讓他大幹頭疼,打,打不過,那權勢壓,對方根本不吃這一套,看二人的心思,沒準兒真敢殺了他這個王爺,殺出去無疑是癡人說夢話。
他略帶深意的看了一眼張驥,似有了主意,扭頭對楊崢道:“楊大人可知為何本王答應參與了這件事麽?”
楊崢心道:“誰知道你肚子裏有什麽鬼主意,小爺又不是你肚子裏的蛔蟲?”
“下官不知?”楊崢淡淡一笑回了一句。
寧王伸手一指張驥道:“這都是拜此人所賜?”
楊崢饒有興趣的道:“王爺此話怎講?”
寧王道:“這事兒說來話長,本王本奉命編輯《通鑒博論》二卷,寫成《家訓》六篇,《寧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秘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日子雖過得苦悶,可也逍遙自在,本打算就此著書立說,也算是對得起皇兄當年對孤的期望?”
楊崢聽得這裏心頭暗笑,都過我不要臉,比起這些沒底線的老城牆,小爺的臉皮可薄了太多了,什麽逍遙快活,什麽報答皇兄當年的期望,當小爺是吃素的,對你這幾年的舉動一無所知麽,你這番話就是拿到皇宮裏去說,也沒人相信,小爺若是信了那才怪?”
寧王自是不知道楊崢早已通過錦衣衛對他的一舉一動有所了解,兀自在訴苦:“是此人前幾日找到本王,說他這個按察使在蘇州永無出頭之日,讓本王幫點小忙?本王自是不答應,可此人卻苦苦哀求,還說隻要本王輔佐他做上了這巡撫之位,便奏請皇帝將本王的封地南昌調到蘇州,楊大人想必也知道,本王對蘇州城一直情有獨鍾,當年小王便奏請皇兄將本王的封地放在蘇州,可皇兄以蘇州屬於畿內,沒答應,對此本王也不否認,心頭的確有些怒氣,這些年也多次向皇帝提起,皇帝雖拿出諸多理由搪塞本王,但本王也沒說什麽,安安分分在南昌著書立說,直到此人來遊說,才鬼迷心竅的動了這個心思,可以說今日有這樣的局麵,全是此人一手策劃的,如今可好,竟用這種卑鄙的手段來謀害本王,足見此人不可信,說句不好聽的話,今日他能這麽對本王,明日也一定能這麽對待你?”
“王爺,你……?”徐顯宗急切的喊了聲,寧王謀取蘇州的事情,所知道的並不多,縱是皇上也不知寧王打了這個心思,如今可好寧王竟當眾將這事兒給出說來了,一旦這事兒傳到了皇宮裏,難免引起皇帝的警覺,對於這位多才多藝的藩王,從永樂到洪熙、宣德皇帝換了一波又一波,縱然是仁義著稱的仁宗皇帝,對這位王爺也從來沒有給過好臉色,說到底還是對這位王爺不放心,按說對這位大明才學最高,威望最高,碩果僅存洪武一輩的王爺,作為後輩或多或少有些起碼的尊重,可事實上非但如此,無論是洪熙,還是宣德偏偏對這位王爺監視得最為嚴密,任何的風吹草動足以引起皇帝的嗬斥,這幾年寧王天天品茗賞月,談詩論道,貌似一世外高人,並非他天性如此,實則是出於無奈才以一種放浪不羈的形勢,在讓皇帝放心罷了,可他知道,這位王爺的內心深處,卻一直存有不平之意,這倒不是說他有想當皇帝的意圖,隻是覺得憑他的貢獻和才華,不應該被冷落到破落的南昌罷了,他一心醉意蘇州,為此他等走了皇兄,等走了侄兒,好不容易等來了侄孫,本以為這位仁慈善良的好侄孫能看在他年紀大,給他換到蘇州,過幾天舒坦的日子,卻不想比起皇兄,侄兒,這位人人交口稱讚的好侄孫,竟比誰都狠,隻不過是寫了份奏折,說想做一個京城的百姓罷了,可好侄孫卻愣是說他年紀大了,倚老賣老,“有事多崎齕以示威重”。“崎齕”的意思是側齒咬噬,引申為毀傷、齟齬、傾軋之意。這話兒未免重了些,想當年比起哪位皇兄,寧王離權力中樞似更近了一些,是大明一等一的實力派人物,就在那曆史的一瞬間,出城前還春風得意,卻因造化弄人,出城後卻電閃雷鳴,頃刻間便丟了一切,淪為喪家之犬。一個壓抑了一輩子,鬱悶了一輩子的王爺,在暮年之際,從遙遠的南昌,對著京城的方向,淒涼地“叫”幾聲,又有何不可呢?可便是這樣淒涼的言語,不是換來皇帝的嗬斥,便是責罰,都說天家無情,可對一個垂垂老矣的老爺,這無情未免太大了些,徐顯宗之所以答應幫忙,並非是寧王幫忙策劃了那些生意,實則是被這個曾經不可一世,到如今落魄到連說句話都要引來嗬斥的王爺從心裏上同情,才萌生了這個心思,可以說謀取蘇州這個秘密,是二人心目中多年的秘密,此時說出來,他實在想不到這一番由寧王親口說的罪證,將會引來怎樣的懲罰,未必是死,可有些時候,死反而是一種解脫,怕就怕生不如死啊。
寧王瞪了他一眼,冷聲道:“本王自有分寸?國公不必擔心?”
徐顯宗微微楞了一下,疑惑的看了一眼寧王,要說這天下還有誰值得他敬佩的話,除了眼前的這個老人之外,這天下之大,似再沒有人了,京城的內閣的那三位雖算一等一的英雄人物,可終究是有了好運氣,老天爺給了他們施展才華的舞台,才有今日三楊開泰的局麵,眼前的這個叫楊崢的年輕人,的確算得上,論見識,論手段,論做大事的決斷,都足以讓他多看上一眼,可這些與眼前的這個老人相比,終究是少了些東西,他才華橫溢,他勇武不凡、他天之驕子,他春風得意,他胸懷天下,他落魄如斯,他不屈不撓,他胸懷不平之氣,他有誌難施,他孤獨無望,卻屢敗屢戰,一切英雄的品質,他都有了,在他的麵前,一切的英雄,似變得毫不起眼,他讓人敬佩,讓人同情,讓人驚訝,讓人信任,縱然他模樣變了,頭發白了,身子佝僂了,雙手也不再握劍了,身份也落魄了,可即便如此,他依舊是寧王,那個可以傲視一切,心思縝密的七十王爺。這一句嗬斥非但沒有讓徐顯宗感到不愉快,反而從這一句話,從寧王的態度中品味到一絲絲的另類的氣息,心頭雖疑惑,但他壓製著心頭的好奇,不再多問。
楊崢沒想到寧王會如此坦白,從自己掌握的情況看,他相信寧王所說大部分是真的,寧王仰慕蘇州在大明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多年的等待,多年的不平,多年的盼望,終於發現有一天可以得到這一切,為此做些荒唐事,被人利用,似乎說得過去,但楊崢心裏清楚,若這樣看眼前的這個頭發花白的老頭,那就大錯特錯了,不說寧王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才學,就是早年出類拔萃的謀劃能力,就足以笑傲群雄了,人稱燕王善戰,寧王“善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