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三月初一,朱元璋命儒臣修女誡,他對學士朱升等說:“治天下者,正家為先。 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後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至於嬪嬙之屬,不過備職事,侍巾櫛。恩寵或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曆代宮闈,政由內出,鮮有不為禍。惟明主能察於未然,下此多所惑。卿等其篡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知所持守。”
洪武三年,正式明確“皇後之尊,止得治宮中嬪婦之事,即宮門之外,毫發事不得預焉”。加上大明的後宮皇後嬪妃大多都來自民間小戶人家,從小就養成了勤儉持家的習慣,即便是做了皇後,嬪妃,這個習慣也沒改,當今張太後在宣宗登基之初就體恤百姓,戶部困難,多年不曾添首飾,便是皇宮也多年不曾修建,張太後如此,其他妃嬪自是如此了,以至於宣宗登基八年,後宮沒添一件首飾,修一座院子堪稱楷模,如今天下太平,隨著商業稅,海禁的廢除,西洋諸國貿易往來,大明的戶部也慢慢富裕起來,趕上了張太後的壽辰,宣宗便動了這個心思,讓人問戶部要銀子,這次戶部倒也不似三年前那麽不通情理,銀子到是給了些,可也隻有區區二十萬兩,這筆銀子對於尋常人家來說,自是卓卓有餘,可對於皇家來說還是少了點,尤其是宣宗的後宮可不少,總不能光給太後添,其他人不聞不問吧,可問戶部要,戶部未必會給,弄得不好不免引起言官的言語,宣宗不相幹招惹這個煩,恰好鄭和的寶船順利返回,帶回來的寶物卻有不少,按照十分之一取舍,足夠皇帝充盈內庫,可寶物不比銀子用起來方便,皇帝便動了將寶物賣出去的心思,可這事兒他自己又親自做不得,讓太監去經營,怕他們沒經驗,思來想去決定還是找一個可靠的人,此人既會做買賣,手段又了得的人,宣宗在腦海裏轉了一圈,除了楊崢還真尋不到一個合適的人來,可以說今日皇帝尋他來詢問內閣一事不過是幌子,給自己做買賣才是正經事。
宣宗自顧自的道:“不怕愛卿笑話,起先有太監慫恿朕去開一個皇店,就開在這京城的胡同裏,有天字第一號做保證,不怕賺不到銀子,朕也有些心動,若不是怕太監狐假虎威,壞了朕的名聲,朕也不會尋愛卿來幫著經營了?”
楊崢依稀記得明朝皇帝大多有這個愛好,皇帝讓太監把店鋪開在北方商賈輻輳﹑交通便利的城市和地區。如北京的九門﹑鳴玉﹑積慶二坊﹑戎政府街﹑盧溝橋和運河沿岸之張家灣﹑河西務﹑臨清以及北方的軍事重鎮宣府﹑大同﹑山海關﹑廣寧等地。店鋪的來源來自查抄的權貴店輔﹐或來自官店﹐或為強拆民房後所建。經營管理者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太監,如建於正德時一直持續到明末的戎政府街的寶和等六處皇店﹐即由一提督太監督理﹐另有司房鈔條書手數十名﹐提督太監的廳廨即設於寶和店中。開設皇店的目的主要在於營利﹐具體營業或為茶酒店﹐或為牙店﹑塌房(貨棧)﹐或用作娼優所居的花酒鋪﹐有的則用來征收商稅。其中僅寶和六店﹐一年所征之稅即達數萬兩。皇店經管官員還憑借權勢﹐隨意攔截商賈﹐橫征暴斂﹐敲詐勒索。皇店周圍皆設巡邏﹐凡“負販小物﹐無不索錢﹐官員行李﹐亦開囊檢視”﹐商賈舟車﹐亦皆有稅﹐給商民帶來極大的災難。明世宗時曾一度革除京城內外皇店﹐並對作惡者嚴加懲處。但萬曆以後﹐皇店又不斷增加﹐害民日益嚴重,算是明朝一大毒瘤,明朝後來的皇帝在百姓心目中形象不太好,與開皇店不是沒有影響。
“皇上英明!”楊崢由衷的說了句:“陛下為天下之主,豈能與百姓商賈奪利,難免讓人笑話?”
宣宗道:“朕也是這般想,可不這麽做,朕是空有寶物,沒有銀子,想做點事也不方便不是?”
楊崢點了點頭笑道:“這話兒在理,大老爺們手裏沒錢,的確不是個事兒,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何況是陛下,走皇店陛下固然是把銀子賺了,可也丟了百姓的心不是,他們明著不敢說什麽,暗地裏指不定說皇上什麽壞話,所以微臣覺得這買賣,咱們要做既要把銀子賺了,又得落下一個好名聲才是正經事?”
宣宗哈哈大笑道:“朕就是這麽想的,可這樣的法子,朕到今日還沒尋到,這才讓人把你請了進來,你主意多,給朕出個主意?”
楊崢把頭低了下去,皺著眉頭一言不發。
宣宗知道這是他的臭毛病,每次做出這個表情的時候,就表示他在思索問題,所以也沒說什麽,在一旁耐性等待。
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楊崢才抬起頭,猛的在自己大腿上拍了一記,道:“有了,咱們可以拍賣這些寶物?”
“拍賣?”宣宗皺著眉頭呢喃了兩句。
“不錯,皇上可以將這些寶物委托給一個商家,讓他們組織一個拍賣盛宴,讓天下商家出價爭購,到沒有人再出更高一些的價時,就拍板賣出去,咱們這些寶物來自西洋諸國,都是大明稀缺的寶物,那些富商官員素來喜愛,出個大價錢也不是不一定,常言道”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為什麽這麽說呢?盛世錢多,生活安定,人們有閑情逸致欣賞文化,欣賞古董。古董值錢,是因為它稀缺,以後還會升值,所以大家喜歡買古董。到了亂世,紙幣貶值,兵荒馬亂,古董不能吃也不能穿,沒心情欣賞,大家都隻顧生存,所以沒人買古董。除了大米和黃金,沒什麽東西靠得住,我大明經皇上勵精圖治八年,早已是盛世,你沒聽那些百姓說的麽,當今的大明,國內安定,工商繁盛,百姓安寧十足的盛世?”
站在書案旁的太監,一臉羨慕的道:“這個楊大人嘴巴還真甜,盛世繁華,虧他尋了這麽一個馬屁拍了出來,皇帝不高興才怪呢?“
果然宣宗聽了大為高興,道:“百姓真是這麽說麽?”
楊崢一本正經的道:“這是自然!”
宣宗不疑有他,接過先前的話兒說:“這樣說來,拍賣朕的這寶物到是碰上了好時候了?”
楊崢道:“可不是麽,要是放在五年前,隻怕不行,你想啊,商業都難以為繼,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那還有心思收藏寶物,如今可好,國內安定,工商繁盛,百姓安寧,人人都有了閑錢,收藏收藏寶物早已成了他們生活的樂趣?”
宣宗道:“對,對,就好比朕筆墨丹青一樣,唯有吃飽了才有力氣不是?”
楊崢道:“就是這個道理?而且這樣做,既把銀子給賺了,還能給皇帝帶來了好名聲,你想啊,百姓會想皇上老人家都窮得拍賣寶物了,這樣的皇帝肯定是一個好皇帝?”
宣宗大樂,道:“正是,正是!”連說了幾個正是,大手一揮,道:“這點子既是你出的,這事兒就有你來辦,你辦事朕放心?”
楊崢到沒推辭的意思,難得皇帝信任自己,把這樣的沒事給了自己,若是推辭那才是傻子,看一旁那太監一臉羨慕的樣子,越發覺得應該答應。
“那微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楊崢抱了抱拳道。
“少來這一套?”宣宗放下了皇帝的架子,肆無忌憚的笑著。
楊崢嘿嘿一笑,也不否認。
宣宗心頭歡喜,也不客套,道:“太後的壽辰可就到了,這事兒你給朕抓緊一些?”
楊崢畢恭畢敬的應了聲,道:“微臣明白?”
宣宗看了看他,似想起了什麽,淡淡的問:“你就不知朕為何將你從蘇州調回來?”
楊崢神態越發恭敬,道:“皇上必有深意,微臣又何須去問,江南也好,京城也罷,微臣做的都是精忠報國的事情,在哪兒有又什麽區別?”
這話兒不卑不亢,不但誇了自己,還順帶把皇帝帶著也誇了一把,拍馬之高,把一旁的太監羨慕的恨不得立刻拜楊崢為事。
宣宗點了點頭道:“明白就好,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你這扥不驕不躁的精氣神了,朕對你很放心,這件事你放心去做,做好了朕自不會虧待你?”說完從懷中摸出一把一如意遞了過去,道:“這個你拿著,算是給對你在蘇州表現的獎賞?”
身旁的那太監側目看了一眼,又是一臉的羨慕。
楊崢也撇了一眼,見皇上遞過來的不過是一塊尋常的玉如意,頭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就是一把前世的不求人,心頭有些不樂意,心道:“這皇帝太不實在了,老子還得為你張羅拍賣會,也不知那點好東西來賞賜,就給這個東西忽悠?”不情不願的接了下來。
洪武三年,正式明確“皇後之尊,止得治宮中嬪婦之事,即宮門之外,毫發事不得預焉”。加上大明的後宮皇後嬪妃大多都來自民間小戶人家,從小就養成了勤儉持家的習慣,即便是做了皇後,嬪妃,這個習慣也沒改,當今張太後在宣宗登基之初就體恤百姓,戶部困難,多年不曾添首飾,便是皇宮也多年不曾修建,張太後如此,其他妃嬪自是如此了,以至於宣宗登基八年,後宮沒添一件首飾,修一座院子堪稱楷模,如今天下太平,隨著商業稅,海禁的廢除,西洋諸國貿易往來,大明的戶部也慢慢富裕起來,趕上了張太後的壽辰,宣宗便動了這個心思,讓人問戶部要銀子,這次戶部倒也不似三年前那麽不通情理,銀子到是給了些,可也隻有區區二十萬兩,這筆銀子對於尋常人家來說,自是卓卓有餘,可對於皇家來說還是少了點,尤其是宣宗的後宮可不少,總不能光給太後添,其他人不聞不問吧,可問戶部要,戶部未必會給,弄得不好不免引起言官的言語,宣宗不相幹招惹這個煩,恰好鄭和的寶船順利返回,帶回來的寶物卻有不少,按照十分之一取舍,足夠皇帝充盈內庫,可寶物不比銀子用起來方便,皇帝便動了將寶物賣出去的心思,可這事兒他自己又親自做不得,讓太監去經營,怕他們沒經驗,思來想去決定還是找一個可靠的人,此人既會做買賣,手段又了得的人,宣宗在腦海裏轉了一圈,除了楊崢還真尋不到一個合適的人來,可以說今日皇帝尋他來詢問內閣一事不過是幌子,給自己做買賣才是正經事。
宣宗自顧自的道:“不怕愛卿笑話,起先有太監慫恿朕去開一個皇店,就開在這京城的胡同裏,有天字第一號做保證,不怕賺不到銀子,朕也有些心動,若不是怕太監狐假虎威,壞了朕的名聲,朕也不會尋愛卿來幫著經營了?”
楊崢依稀記得明朝皇帝大多有這個愛好,皇帝讓太監把店鋪開在北方商賈輻輳﹑交通便利的城市和地區。如北京的九門﹑鳴玉﹑積慶二坊﹑戎政府街﹑盧溝橋和運河沿岸之張家灣﹑河西務﹑臨清以及北方的軍事重鎮宣府﹑大同﹑山海關﹑廣寧等地。店鋪的來源來自查抄的權貴店輔﹐或來自官店﹐或為強拆民房後所建。經營管理者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太監,如建於正德時一直持續到明末的戎政府街的寶和等六處皇店﹐即由一提督太監督理﹐另有司房鈔條書手數十名﹐提督太監的廳廨即設於寶和店中。開設皇店的目的主要在於營利﹐具體營業或為茶酒店﹐或為牙店﹑塌房(貨棧)﹐或用作娼優所居的花酒鋪﹐有的則用來征收商稅。其中僅寶和六店﹐一年所征之稅即達數萬兩。皇店經管官員還憑借權勢﹐隨意攔截商賈﹐橫征暴斂﹐敲詐勒索。皇店周圍皆設巡邏﹐凡“負販小物﹐無不索錢﹐官員行李﹐亦開囊檢視”﹐商賈舟車﹐亦皆有稅﹐給商民帶來極大的災難。明世宗時曾一度革除京城內外皇店﹐並對作惡者嚴加懲處。但萬曆以後﹐皇店又不斷增加﹐害民日益嚴重,算是明朝一大毒瘤,明朝後來的皇帝在百姓心目中形象不太好,與開皇店不是沒有影響。
“皇上英明!”楊崢由衷的說了句:“陛下為天下之主,豈能與百姓商賈奪利,難免讓人笑話?”
宣宗道:“朕也是這般想,可不這麽做,朕是空有寶物,沒有銀子,想做點事也不方便不是?”
楊崢點了點頭笑道:“這話兒在理,大老爺們手裏沒錢,的確不是個事兒,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何況是陛下,走皇店陛下固然是把銀子賺了,可也丟了百姓的心不是,他們明著不敢說什麽,暗地裏指不定說皇上什麽壞話,所以微臣覺得這買賣,咱們要做既要把銀子賺了,又得落下一個好名聲才是正經事?”
宣宗哈哈大笑道:“朕就是這麽想的,可這樣的法子,朕到今日還沒尋到,這才讓人把你請了進來,你主意多,給朕出個主意?”
楊崢把頭低了下去,皺著眉頭一言不發。
宣宗知道這是他的臭毛病,每次做出這個表情的時候,就表示他在思索問題,所以也沒說什麽,在一旁耐性等待。
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楊崢才抬起頭,猛的在自己大腿上拍了一記,道:“有了,咱們可以拍賣這些寶物?”
“拍賣?”宣宗皺著眉頭呢喃了兩句。
“不錯,皇上可以將這些寶物委托給一個商家,讓他們組織一個拍賣盛宴,讓天下商家出價爭購,到沒有人再出更高一些的價時,就拍板賣出去,咱們這些寶物來自西洋諸國,都是大明稀缺的寶物,那些富商官員素來喜愛,出個大價錢也不是不一定,常言道”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為什麽這麽說呢?盛世錢多,生活安定,人們有閑情逸致欣賞文化,欣賞古董。古董值錢,是因為它稀缺,以後還會升值,所以大家喜歡買古董。到了亂世,紙幣貶值,兵荒馬亂,古董不能吃也不能穿,沒心情欣賞,大家都隻顧生存,所以沒人買古董。除了大米和黃金,沒什麽東西靠得住,我大明經皇上勵精圖治八年,早已是盛世,你沒聽那些百姓說的麽,當今的大明,國內安定,工商繁盛,百姓安寧十足的盛世?”
站在書案旁的太監,一臉羨慕的道:“這個楊大人嘴巴還真甜,盛世繁華,虧他尋了這麽一個馬屁拍了出來,皇帝不高興才怪呢?“
果然宣宗聽了大為高興,道:“百姓真是這麽說麽?”
楊崢一本正經的道:“這是自然!”
宣宗不疑有他,接過先前的話兒說:“這樣說來,拍賣朕的這寶物到是碰上了好時候了?”
楊崢道:“可不是麽,要是放在五年前,隻怕不行,你想啊,商業都難以為繼,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那還有心思收藏寶物,如今可好,國內安定,工商繁盛,百姓安寧,人人都有了閑錢,收藏收藏寶物早已成了他們生活的樂趣?”
宣宗道:“對,對,就好比朕筆墨丹青一樣,唯有吃飽了才有力氣不是?”
楊崢道:“就是這個道理?而且這樣做,既把銀子給賺了,還能給皇帝帶來了好名聲,你想啊,百姓會想皇上老人家都窮得拍賣寶物了,這樣的皇帝肯定是一個好皇帝?”
宣宗大樂,道:“正是,正是!”連說了幾個正是,大手一揮,道:“這點子既是你出的,這事兒就有你來辦,你辦事朕放心?”
楊崢到沒推辭的意思,難得皇帝信任自己,把這樣的沒事給了自己,若是推辭那才是傻子,看一旁那太監一臉羨慕的樣子,越發覺得應該答應。
“那微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楊崢抱了抱拳道。
“少來這一套?”宣宗放下了皇帝的架子,肆無忌憚的笑著。
楊崢嘿嘿一笑,也不否認。
宣宗心頭歡喜,也不客套,道:“太後的壽辰可就到了,這事兒你給朕抓緊一些?”
楊崢畢恭畢敬的應了聲,道:“微臣明白?”
宣宗看了看他,似想起了什麽,淡淡的問:“你就不知朕為何將你從蘇州調回來?”
楊崢神態越發恭敬,道:“皇上必有深意,微臣又何須去問,江南也好,京城也罷,微臣做的都是精忠報國的事情,在哪兒有又什麽區別?”
這話兒不卑不亢,不但誇了自己,還順帶把皇帝帶著也誇了一把,拍馬之高,把一旁的太監羨慕的恨不得立刻拜楊崢為事。
宣宗點了點頭道:“明白就好,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你這扥不驕不躁的精氣神了,朕對你很放心,這件事你放心去做,做好了朕自不會虧待你?”說完從懷中摸出一把一如意遞了過去,道:“這個你拿著,算是給對你在蘇州表現的獎賞?”
身旁的那太監側目看了一眼,又是一臉的羨慕。
楊崢也撇了一眼,見皇上遞過來的不過是一塊尋常的玉如意,頭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就是一把前世的不求人,心頭有些不樂意,心道:“這皇帝太不實在了,老子還得為你張羅拍賣會,也不知那點好東西來賞賜,就給這個東西忽悠?”不情不願的接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