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笑道:“我這麽說自有我的道理,昔年大將軍達(徐達)之蹙(cu,追逼)元帝(元順帝)於開平也,缺其圍一角,使逸去。常開平(常遇春)怒亡大功。大將軍言:“是雖夷狄,然嚐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將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則縱之固便。”開平且未然。及歸報,上亦不罪。”這段話雖聽著別扭,但張翼還是聽明白了,就是說當年徐達領兵攻打大都的時候,大軍已將大都團團圍住,準備對元順帝來個甕中捉鱉,卻不想中山王徐達,將包圍圈故意漏一個口子,故意放走了元順帝。
這事兒讓開平王常遇春憤怒了,因為白白丟失了活捉元朝皇帝的大功勞,徐達卻不慌不忙地解釋他的動機:“元朝末代皇帝雖然隻不過一介夷狄,但好歹也曾經是我們的皇上,管理中原那麽久,是合法的統治者,怎麽也要給點麵子吧。如果真的逮住他,我們的老大朱元璋該怎麽處理他呢?對於這個前任皇帝,難道封一塊地盤給他?還是把他殺了才甘心?我覺得兩者都不好,還不如把他放了最好。”
常遇春很不認同徐達的做法,班師回朝後向朱元璋打了小報告,卻不想朱元璋早有指示,把他趕到塞外就行了。弄得常遇春有氣說不出。
這事兒在大明也不是什麽秘密,後世修書的時候,明史就有記載,說是明軍進攻北京前夕,大將軍徐達曾對朱元璋說:“臣慮進師之日,恐其(順帝)北奔,將貽患於後,必發師追之“朱元璋卻說:“不必窮追之,但其出塞之後,即固守疆圍,防其侵擾耳“
徐達是明朝第一明將,如果他在順帝北逃之後立刻追擊,一定可以將殘元殲滅,然而朱元璋卻回答說:把他趕到塞外就行了。
對此《元史》裏也有證據,“元順帝本紀”裏就交代:朱元璋鑒於元順帝棄城而去的合作態度,認為他“知順天命,退避而去”,勉強算是實現了元朝明朝的和平交接,鑒於此,因此封其為“順帝”。而在元朝那邊,元順帝被稱為“元惠宗”。但這畢竟是官家的文字,尋常百姓並不知曉,在洪武,永樂的時候,知道這事兒的人還不多,永樂後文人地位大大增高,一些在官場上不得誌的文人墨客,士大夫在退出了朝堂之後,難免寫點文字,加之朝廷也沒有明確的限製這些說話,一些文人墨客加上自己的猜測,運用些史料就把這事兒寫得神乎其神,其中有明人徐禎卿的《剪勝野聞》,據稱:“徐太傅追元順帝,將及之,忽傳令頒師。常遇春不知所出,大怒,馳歸告帝曰:‘達反矣,追兵及順帝而已之,其謀不可逆也。’太傅度遇春歸,必有變,乃留兵鎮北平而自引軍歸,駐舟江浦,仗劍入謁。帝時方盛怒,宿戒閽吏曰:‘達入,慎毋從之。’達既入。未見帝,自疑有變,乃拔劍斬閽吏,奪關而出。帝陰使人釋其罪,令內謁,達不允。於是帝出大庭往視於舟中,達因進曰:‘達有異圖,肯在今日?雖曰晚矣,然吾臨江鞠旅,亦能撫有江淮,顧弗為爾。且吾之不擒元帝,亦籌之熟矣,彼雖微也,亦嚐南禦中國,我執以歸,將曷治焉?天命在上,已知之矣,顧達何人,敢以自外?’帝重感悟,結誓而還,遂修好如故。”
大才子馮夢龍幹脆將這事兒寫成了自己小說裏,說是按元順帝在七月二十八日明軍攻克通州的當晚,就帶著元軍主力倉皇撤離了大都。故八月初二日,徐達“分兵為左中右三路”向大都進軍時,並未遇見強力的抵抗,隻有少量軍隊在垂死反抗。明軍從大都齊化門“填壕登城而入”,非常順利地攻克了大都。但在追擊元順帝的問題上,引發來了後人對徐達是否放走元順帝的爭議。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原來有一種說法,徐達在攻克大都(即北平)後,可以馬上追擊已逃匿的元順帝,而徐達卻命令收兵,不讓常遇春等人繼續追擊,等於是放走了元順帝。”經過這些文人墨客的渲染,這事兒不管是文武百官知曉,就是尋常百姓也知之甚詳,隻不過百姓心裏善良,認為這是洪武爺心地仁慈,不忍心做出殺君之事加以讚揚。
這當然是表麵想象,以朱元璋千古帝王仁慈之心固然有,但韃子卻從不是心慈手軟之人,之所以這麽無非是表明了自己對蒙古的態度而已。
關於這點態度朱棣也沒有否認,在編修的《明實錄》就記載朱元璋於洪武七年(將在應昌之役被俘虜的“元主嫡孫買的裏八剌”遣返回蒙古。朱元璋甚至還揚言要遣返在應昌之役被俘虜的元皇後,《明太祖實錄》記載了朱元璋的相關言論:“上謂省臣日:''朕見前代帝王革命之際,獲其後妃,往往不以禮遇,欺孤虐寡,非盛德所為,朕甚不取。今元脫忽思後在此,北狄但知食肉飲酪,且不耐暑,其飲食居第,務適其宜。若其欲歸,當遣還沙漠。''”所謂的元朝皇後“脫忽思”,並不是元順帝的皇後,而是元明宗的皇後,此時已經落入明軍之手。還有,北元的第三任大汗脫古思貼木兒,曾經歸降明朝,後來亦被朱元璋遣返回蒙古,這件事記載在明成祖給蒙古可汗本雅失裏的一封信裏:“我皇考太祖高皇帝,於元氏之子孫,存恤保全,尤所加厚。有來歸者,皆令北還。如遣妥古思貼木兒還,後為可汗,統率其兵,承其宗祀,此南北之人所共知也。態度雖曖昧,但明眼人一聽,一看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還有這事?”這事兒張翼倒也聽說過,隻是他一個粗人,對這種傳說隻是聽聽過過癮,並不當真,此時聽金一笑說得一本正經,不免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是有這事兒!“朱勇點了點頭接過話頭道:“當日我也聽父親說過,說我朝洪武爺在獲元後妃孫子不行獻俘禮及元宗室皆封以官,此我太祖忠厚之道,興滅繼絕之仁,度越前代者,特意放走了他們,後來,在祭祀曆代帝王時,洪武爺用手指著元世祖的畫像說:“癡達子,癡達子!汝何人,入主中國,可謂幸矣。今不革去者,以爾亦一代之王。朕今天命人歸,奄有天下,於汝子孫不加殺戮,但驅還北。則朕之待勝國亦可謂有恩矣!汝何恨耶?毋再啼哭!”其中“於汝子孫不加殺戮,但驅還北”。就是說他老人家不殺蒙古子孫,隻希望他們知趣返回大漠就算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這事兒讓開平王常遇春憤怒了,因為白白丟失了活捉元朝皇帝的大功勞,徐達卻不慌不忙地解釋他的動機:“元朝末代皇帝雖然隻不過一介夷狄,但好歹也曾經是我們的皇上,管理中原那麽久,是合法的統治者,怎麽也要給點麵子吧。如果真的逮住他,我們的老大朱元璋該怎麽處理他呢?對於這個前任皇帝,難道封一塊地盤給他?還是把他殺了才甘心?我覺得兩者都不好,還不如把他放了最好。”
常遇春很不認同徐達的做法,班師回朝後向朱元璋打了小報告,卻不想朱元璋早有指示,把他趕到塞外就行了。弄得常遇春有氣說不出。
這事兒在大明也不是什麽秘密,後世修書的時候,明史就有記載,說是明軍進攻北京前夕,大將軍徐達曾對朱元璋說:“臣慮進師之日,恐其(順帝)北奔,將貽患於後,必發師追之“朱元璋卻說:“不必窮追之,但其出塞之後,即固守疆圍,防其侵擾耳“
徐達是明朝第一明將,如果他在順帝北逃之後立刻追擊,一定可以將殘元殲滅,然而朱元璋卻回答說:把他趕到塞外就行了。
對此《元史》裏也有證據,“元順帝本紀”裏就交代:朱元璋鑒於元順帝棄城而去的合作態度,認為他“知順天命,退避而去”,勉強算是實現了元朝明朝的和平交接,鑒於此,因此封其為“順帝”。而在元朝那邊,元順帝被稱為“元惠宗”。但這畢竟是官家的文字,尋常百姓並不知曉,在洪武,永樂的時候,知道這事兒的人還不多,永樂後文人地位大大增高,一些在官場上不得誌的文人墨客,士大夫在退出了朝堂之後,難免寫點文字,加之朝廷也沒有明確的限製這些說話,一些文人墨客加上自己的猜測,運用些史料就把這事兒寫得神乎其神,其中有明人徐禎卿的《剪勝野聞》,據稱:“徐太傅追元順帝,將及之,忽傳令頒師。常遇春不知所出,大怒,馳歸告帝曰:‘達反矣,追兵及順帝而已之,其謀不可逆也。’太傅度遇春歸,必有變,乃留兵鎮北平而自引軍歸,駐舟江浦,仗劍入謁。帝時方盛怒,宿戒閽吏曰:‘達入,慎毋從之。’達既入。未見帝,自疑有變,乃拔劍斬閽吏,奪關而出。帝陰使人釋其罪,令內謁,達不允。於是帝出大庭往視於舟中,達因進曰:‘達有異圖,肯在今日?雖曰晚矣,然吾臨江鞠旅,亦能撫有江淮,顧弗為爾。且吾之不擒元帝,亦籌之熟矣,彼雖微也,亦嚐南禦中國,我執以歸,將曷治焉?天命在上,已知之矣,顧達何人,敢以自外?’帝重感悟,結誓而還,遂修好如故。”
大才子馮夢龍幹脆將這事兒寫成了自己小說裏,說是按元順帝在七月二十八日明軍攻克通州的當晚,就帶著元軍主力倉皇撤離了大都。故八月初二日,徐達“分兵為左中右三路”向大都進軍時,並未遇見強力的抵抗,隻有少量軍隊在垂死反抗。明軍從大都齊化門“填壕登城而入”,非常順利地攻克了大都。但在追擊元順帝的問題上,引發來了後人對徐達是否放走元順帝的爭議。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原來有一種說法,徐達在攻克大都(即北平)後,可以馬上追擊已逃匿的元順帝,而徐達卻命令收兵,不讓常遇春等人繼續追擊,等於是放走了元順帝。”經過這些文人墨客的渲染,這事兒不管是文武百官知曉,就是尋常百姓也知之甚詳,隻不過百姓心裏善良,認為這是洪武爺心地仁慈,不忍心做出殺君之事加以讚揚。
這當然是表麵想象,以朱元璋千古帝王仁慈之心固然有,但韃子卻從不是心慈手軟之人,之所以這麽無非是表明了自己對蒙古的態度而已。
關於這點態度朱棣也沒有否認,在編修的《明實錄》就記載朱元璋於洪武七年(將在應昌之役被俘虜的“元主嫡孫買的裏八剌”遣返回蒙古。朱元璋甚至還揚言要遣返在應昌之役被俘虜的元皇後,《明太祖實錄》記載了朱元璋的相關言論:“上謂省臣日:''朕見前代帝王革命之際,獲其後妃,往往不以禮遇,欺孤虐寡,非盛德所為,朕甚不取。今元脫忽思後在此,北狄但知食肉飲酪,且不耐暑,其飲食居第,務適其宜。若其欲歸,當遣還沙漠。''”所謂的元朝皇後“脫忽思”,並不是元順帝的皇後,而是元明宗的皇後,此時已經落入明軍之手。還有,北元的第三任大汗脫古思貼木兒,曾經歸降明朝,後來亦被朱元璋遣返回蒙古,這件事記載在明成祖給蒙古可汗本雅失裏的一封信裏:“我皇考太祖高皇帝,於元氏之子孫,存恤保全,尤所加厚。有來歸者,皆令北還。如遣妥古思貼木兒還,後為可汗,統率其兵,承其宗祀,此南北之人所共知也。態度雖曖昧,但明眼人一聽,一看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還有這事?”這事兒張翼倒也聽說過,隻是他一個粗人,對這種傳說隻是聽聽過過癮,並不當真,此時聽金一笑說得一本正經,不免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是有這事兒!“朱勇點了點頭接過話頭道:“當日我也聽父親說過,說我朝洪武爺在獲元後妃孫子不行獻俘禮及元宗室皆封以官,此我太祖忠厚之道,興滅繼絕之仁,度越前代者,特意放走了他們,後來,在祭祀曆代帝王時,洪武爺用手指著元世祖的畫像說:“癡達子,癡達子!汝何人,入主中國,可謂幸矣。今不革去者,以爾亦一代之王。朕今天命人歸,奄有天下,於汝子孫不加殺戮,但驅還北。則朕之待勝國亦可謂有恩矣!汝何恨耶?毋再啼哭!”其中“於汝子孫不加殺戮,但驅還北”。就是說他老人家不殺蒙古子孫,隻希望他們知趣返回大漠就算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