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同一時間,河南、山西的豪門地主也憤怒地來到內閣抗議,認為於謙膽大妄為,不堪重用,朝廷當以罷黜,一時聲勢浩大,好在於謙的人緣倒也不差,曾經的好友都察院的顧佐為其辯解,加上江西、河南、山西的不少官員覺得上司無辜被劾、為他在地上工作成果被人無端質疑而鳴冤道:“作為科道官,居然敢留任因為考察被罷黜的官員,這可有先例嗎?莫不是綱紀都要亂掉了!於大人的官聲都很好,素有清介君子之名,實乃為國為民的好官。
楊士奇作為首輔,不可能不麵對這些奏折,本著不得罪人的原則,楊士奇並不想將處分擬得過重,隻是責備了於謙兩句,這事兒就這麽過了,有了內閣的態度,於謙做事越發毫無顧忌,先是親到河南開封一帶黃河沿岸視察,發動農民在秋後增築沿河大堤,更在堤岸兩旁種樹以鞏固堤基,每五裏設立一個窩鋪,派專人巡守,負責督率吏卒,隨時修繕河防。對於刑獄,也多悉心從事,民間有冤獄枉屈的事,人人得直接到巡撫衙門申訴,幾乎是全麵能手,弄得河南的一幹官員坐立不安的很,非但如此,又在山西、河南各縣,將交通大道,築高路基。旁邊多開壕塹,多植槐柳等樹。路旁或三裏、或五裏、開鑿一井,大行愛民之舉,這種保百姓,得罪豪門的事情,自然引起了更多的豪門地主的不滿,經過他們的資助的官員得他們指示,瘋狂的彈劾。
眼看次次彈劾無果,一些不甘心的官兒幹脆將矛頭對象了楊士奇,也不知那個大膽的官兒匿名寫了一份《請誅賊臣疏》,奏折上大罵楊士奇為盜權竊柄,誤國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賊乎!“這一番大罵立即引起了不少官員的響應,紛紛上奏折彈劾,罵得最狠的無一例外是來自江西、山西、河南,說什麽太祖高皇帝親見宰相專權之禍,遂詔天下罷中書丞相而立五府九卿,分理庶政,殿閣之臣惟備顧問、視製草,不得平章國事。故載諸祖訓,有曰,以後子孫作皇帝時,臣下有建言設立丞相者,本人淩遲,全家處死。此其為聖子神孫計至深遠也。及楊士奇為輔臣,儼然以丞相自居,挾皇上之權,侵百司之事,凡府部每事之題覆,其初惟先呈稿而後敢行。及今則先麵稟而後敢起稿。楊士奇之直房,百官奔走如市。府部堂司,楊差人絡繹不絕。事無大小,惟楊士奇主張。一或少違,顯禍立見。及至失事,又謝罪於人。雖以前丞相之專恣,未有如斯之甚者。是楊士奇雖無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權;有丞相之權,又無丞相之幹係。以故各官之升遷,未及謝恩,先拜謝楊士奇。蓋惟知事權出於嵩,惟知畏懼奉承於楊士奇而已。此壞祖宗之成法,此乃大罪也,這一番誅心之言,差點沒把楊士奇活活嚇死,急忙上奏辯解,總算當今聖上不糊塗,這事兒才算是就此作罷。
但經過這一事,楊士奇在對待於謙的問題上雖說一如既往的支持,但在觸碰祖宗法度的事情上留有餘地,這並非是害怕,而是避免再度引起言官的彈劾,弄得朝廷不得安寧,身為首輔比誰都清楚,一個盛世的王朝,最需要的是什麽。
經過這件大事,於謙倒也多了幾分聰穎,在處理問題上,手段就老道了許多,如上江西、河南災荒之後,疾疫流行。於謙設立“惠民藥局”,救治各地農民的疾病。農民自然感戴於謙,當時流行著這樣的歌謠:“凶年饑歲貧無粟,處處人民皆枵腹。兒女賣與富家翁,一男止換六鬥穀。春來隻有四鬥糧,兼粞夾糠煮薄粥。夫妻共食一月餘,麵漸(左兀右王)羸皮搭骨。引領看看作餓莩,**耗於無淚哭。忽聞巡撫到此邦,開倉賑濟饑與荒。示民出粟自捐俸,諄諄複諭富賢良。幸蒙尚義諸耆俊,貸資輸穀到官倉。大家小戶皆得食,頃然麵色生榮光。鰥寡孤獨俱有養,醫藥調理救災傷。趙父杜母今複見,天遣恩官拯二方。這些歌謠經過百姓之口傳了出來,那些地方豪門想要彈劾,也難以下口,本著這個經驗,從宣德八年到宣德十年兩年來,京城再無本分奏折,這可喜壞了楊士奇,沒少當著皇帝的麵為其說些好話。
本以為等到自己致仕後,於謙會一直這麽老實,卻不想剛安靜了兩年,於謙就來一個大的,相較與兩年前的各種小打小鬧的動作,這次就結結實實的天怒人怨了。
因這次來自稅糧和徭役方麵的改革,這種改革無疑是從那些豪門大戶的口中奪食了,尤其是江西,這個包含南昌府、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瑞州府、袁州府、臨江府、撫州府、建昌府、吉安府、贛州府、南安府。1個散州,寧州。設77縣的大省份絕對算是文化上的另類,自唐至清,江西考中進士1.05萬人,占全國10.67%,其中狀元48人。宋代多有一門數進士的情形,如王安石、曾鞏、劉恕、孔文仲等一門三進士;洪邁一門四進士;婺源潘鈺及子孫“一門十進士”;樂安流坑董氏家族一門同科五進士,時號“五桂”。鉛山更有“隔河兩宰相,百裏三狀元,一門九進士”之說。明代常常是一科包攬一甲(狀元、榜眼、探花),或是占據前十名的大多數。建文二年庚辰科一甲進士和永樂二年甲申科前七名進士均為吉安人,連續二科的三鼎甲均被吉安一府奪得,在中國科舉史上空前絕後。江西人任宰相28位、副宰相62位,二十四史立傳者500餘人。這個數目恐怖的嚇人,到了大明這種風氣一直延續了下去,明初就有“朝士半江西”的說法,從永樂到崇禎,共有閣臣一百六十四人,按他們的鄉籍分布,是這樣的:浙江:二十七人;江蘇:二十二人;江西:二十二人;河北:十七人;山東:十三人;湖廣(湖北、湖南):十二人(其中湖北九人、湖南三人);福建:十一人;河南:十人;四川:十人;安徽:五人;廣東:五人;山西:五人;廣西:二人;陝西:二人;雲南:一人。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楊士奇作為首輔,不可能不麵對這些奏折,本著不得罪人的原則,楊士奇並不想將處分擬得過重,隻是責備了於謙兩句,這事兒就這麽過了,有了內閣的態度,於謙做事越發毫無顧忌,先是親到河南開封一帶黃河沿岸視察,發動農民在秋後增築沿河大堤,更在堤岸兩旁種樹以鞏固堤基,每五裏設立一個窩鋪,派專人巡守,負責督率吏卒,隨時修繕河防。對於刑獄,也多悉心從事,民間有冤獄枉屈的事,人人得直接到巡撫衙門申訴,幾乎是全麵能手,弄得河南的一幹官員坐立不安的很,非但如此,又在山西、河南各縣,將交通大道,築高路基。旁邊多開壕塹,多植槐柳等樹。路旁或三裏、或五裏、開鑿一井,大行愛民之舉,這種保百姓,得罪豪門的事情,自然引起了更多的豪門地主的不滿,經過他們的資助的官員得他們指示,瘋狂的彈劾。
眼看次次彈劾無果,一些不甘心的官兒幹脆將矛頭對象了楊士奇,也不知那個大膽的官兒匿名寫了一份《請誅賊臣疏》,奏折上大罵楊士奇為盜權竊柄,誤國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賊乎!“這一番大罵立即引起了不少官員的響應,紛紛上奏折彈劾,罵得最狠的無一例外是來自江西、山西、河南,說什麽太祖高皇帝親見宰相專權之禍,遂詔天下罷中書丞相而立五府九卿,分理庶政,殿閣之臣惟備顧問、視製草,不得平章國事。故載諸祖訓,有曰,以後子孫作皇帝時,臣下有建言設立丞相者,本人淩遲,全家處死。此其為聖子神孫計至深遠也。及楊士奇為輔臣,儼然以丞相自居,挾皇上之權,侵百司之事,凡府部每事之題覆,其初惟先呈稿而後敢行。及今則先麵稟而後敢起稿。楊士奇之直房,百官奔走如市。府部堂司,楊差人絡繹不絕。事無大小,惟楊士奇主張。一或少違,顯禍立見。及至失事,又謝罪於人。雖以前丞相之專恣,未有如斯之甚者。是楊士奇雖無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權;有丞相之權,又無丞相之幹係。以故各官之升遷,未及謝恩,先拜謝楊士奇。蓋惟知事權出於嵩,惟知畏懼奉承於楊士奇而已。此壞祖宗之成法,此乃大罪也,這一番誅心之言,差點沒把楊士奇活活嚇死,急忙上奏辯解,總算當今聖上不糊塗,這事兒才算是就此作罷。
但經過這一事,楊士奇在對待於謙的問題上雖說一如既往的支持,但在觸碰祖宗法度的事情上留有餘地,這並非是害怕,而是避免再度引起言官的彈劾,弄得朝廷不得安寧,身為首輔比誰都清楚,一個盛世的王朝,最需要的是什麽。
經過這件大事,於謙倒也多了幾分聰穎,在處理問題上,手段就老道了許多,如上江西、河南災荒之後,疾疫流行。於謙設立“惠民藥局”,救治各地農民的疾病。農民自然感戴於謙,當時流行著這樣的歌謠:“凶年饑歲貧無粟,處處人民皆枵腹。兒女賣與富家翁,一男止換六鬥穀。春來隻有四鬥糧,兼粞夾糠煮薄粥。夫妻共食一月餘,麵漸(左兀右王)羸皮搭骨。引領看看作餓莩,**耗於無淚哭。忽聞巡撫到此邦,開倉賑濟饑與荒。示民出粟自捐俸,諄諄複諭富賢良。幸蒙尚義諸耆俊,貸資輸穀到官倉。大家小戶皆得食,頃然麵色生榮光。鰥寡孤獨俱有養,醫藥調理救災傷。趙父杜母今複見,天遣恩官拯二方。這些歌謠經過百姓之口傳了出來,那些地方豪門想要彈劾,也難以下口,本著這個經驗,從宣德八年到宣德十年兩年來,京城再無本分奏折,這可喜壞了楊士奇,沒少當著皇帝的麵為其說些好話。
本以為等到自己致仕後,於謙會一直這麽老實,卻不想剛安靜了兩年,於謙就來一個大的,相較與兩年前的各種小打小鬧的動作,這次就結結實實的天怒人怨了。
因這次來自稅糧和徭役方麵的改革,這種改革無疑是從那些豪門大戶的口中奪食了,尤其是江西,這個包含南昌府、廣信府、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瑞州府、袁州府、臨江府、撫州府、建昌府、吉安府、贛州府、南安府。1個散州,寧州。設77縣的大省份絕對算是文化上的另類,自唐至清,江西考中進士1.05萬人,占全國10.67%,其中狀元48人。宋代多有一門數進士的情形,如王安石、曾鞏、劉恕、孔文仲等一門三進士;洪邁一門四進士;婺源潘鈺及子孫“一門十進士”;樂安流坑董氏家族一門同科五進士,時號“五桂”。鉛山更有“隔河兩宰相,百裏三狀元,一門九進士”之說。明代常常是一科包攬一甲(狀元、榜眼、探花),或是占據前十名的大多數。建文二年庚辰科一甲進士和永樂二年甲申科前七名進士均為吉安人,連續二科的三鼎甲均被吉安一府奪得,在中國科舉史上空前絕後。江西人任宰相28位、副宰相62位,二十四史立傳者500餘人。這個數目恐怖的嚇人,到了大明這種風氣一直延續了下去,明初就有“朝士半江西”的說法,從永樂到崇禎,共有閣臣一百六十四人,按他們的鄉籍分布,是這樣的:浙江:二十七人;江蘇:二十二人;江西:二十二人;河北:十七人;山東:十三人;湖廣(湖北、湖南):十二人(其中湖北九人、湖南三人);福建:十一人;河南:十人;四川:十人;安徽:五人;廣東:五人;山西:五人;廣西:二人;陝西:二人;雲南:一人。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