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人看了許久,聽了許久,眼看著殿外的天漸漸亮了,互市一事仍不見端倪,不免有些急躁起來。
本以為今日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卻不想聽得楊士奇這時抱拳道:“啟奏陛下,關於蒙古互市一事,蒙古韃子已遣人來詢問,算上今日差不多已有半月了,再拖下去難免讓人懷疑我朝的誠信了,所以微臣鬥膽,借用今日早朝,將我朝與韃子互市一事做個了斷,還請陛下明鑒。”
楊崢挨著一個蟠龍柱站了大半個早上,遲遲聽不到自己想聽的話,早就不報什麽希望了,所以趁著眾人不注意,將偌大的身子斜靠蟠龍柱上,那柱子極大,正好將偌大的人給掩蓋了去,所以一早上倒也沒人主意,若非如此,就那些清流對他不滿的勁兒,早就群起而攻了,雖說有蟠龍柱抵擋,但畢竟是在金鑾殿上,楊大人倒也不敢太過放肆,隻是將身子骨靠在上麵,眯著雙眼,並不曾睡了過去。
迷迷糊糊中,聽得有人提起互市一事,頓時一個激靈醒了過來,心道:“總算有人想起了這茬。”站直了身子,放眼望去,見楊士奇在對皇帝大說特說,按說有人提起,楊大人本該高興才是,而且還是人家內閣的首輔,論地位,論說服力可比自己這個當事人強多了,再不濟那些清流隻要想在朝中混或多或少要給幾分臉麵,況且首輔大人代表的可不是一個人,而是三楊,憑著三楊今時今日的地位,隻要知趣的人沒人會出來尋不痛快,楊崢在內心深處也認為,這事兒由內閣來提出來是最合適的,可楊大人著實受不了首輔大人那吞吞吐吐的模樣,估摸著是礙於身份,以及最近內閣的麻煩事太多了,讓這位年過六旬的老頭有些顧忌了,所以往日聲音洪亮,行事果斷的首輔大人今日卻沒了往日的風範,那吞吐含糊的模樣,就好像是大戶人家受氣的小媳婦一樣,怎麽看怎麽不痛快。
好在眾官兒還算給了幾分臉麵,沒人出言打斷首輔大人的敘說,隻是默默的聽著,大多數的官兒隻是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看向了皇帝。
很顯然,經過將近半年的針鋒相對,清流的官兒最後將希望寄托在皇帝的身上,在他們看來,朱家的天下是從韃子手中奪來的,洪武爺登基之初,便豎起了正統之名,賜高麗國書就說過:“元非我類,入主中國百有餘年,天厭其昏淫,亦用殞絕其命。華夏潑亂十有八年,當群雄初起時,朕為淮右布衣,暴兵忽起,誤入其中。見其無成,憂懼弗寧,荷天地眷,授以文武,東渡江左,習養民之道十有四年。其間西平漢主陳友諒;東縛吳張士誠;南平閩粵,戡定八蕃;北逐胡君,肅清華夏,複我中國之舊疆。非但如此,賜日本國書也是豎起了正統之名:“上帝好生,惡不仁者。向我中國自趙宋失馭,北夷入而據之,播胡俗以腥膻,中土華風不竟。凡百有年,孰不與憤?自辛卯以來,中原擾攘,彼倭來寇山東,不過乘胡元之衰耳!朕本中國之舊家,恥前王辱,興師振旅,掃蕩胡番。”
“粵自古昔,帝王居中國而治四夷,曆代相承,鹹由斯道,惟彼元君,本漠北胡夷,竊主中國,今已百年,汙壞彝倫,綱常失序,由是英俊起兵,與胡相較,幾二十年。朕荷上天祖宗之佑,百神效靈,諸將用命,收海內之群雄,複前代之疆宇,即皇帝位,已三年矣。”
賜占城國書同樣如此:“曩者我中國為胡人竊據百年,遂使夷狄布滿四方,廢我中國之彝倫。朕是以起兵討之,垂二十年芟夷既平,朕主中國天下方安,恐四夷未知故遣使以報。“還有賜爪哇國書也沒忘記打上華夏正統的字眼:“中國正統,胡人竊據百有餘年,綱常既隳,冠履倒置,朕是以起兵討之。垂二十年海內悉定,朕奉天命已主中國,恐遐邇未聞故專使報王知之。”非但這幾個周邊國家,頒行天下振興文教詔書也是有說的:“自胡元入主中國,夷狄腥膻,汙染華夏,學校廢馳,人紀蕩然。加以兵亂以來,人習鬥爭,鮮知禮義。今朕一統天下,複我中國先王之治,宜大振華風,以興治教。”
“胡元入主中國,蔑棄禮義,彝倫攸斁,天實厭之,以喪其師。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複先王之舊。雖起自布衣,實承古先帝王之統。”
還有最著名的《諭中原檄》中“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製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製天下也。”“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這些可都是正兒八經的存檔的,不是你想否認就能否認的,當然了也並非說有洪武爺這些手書就萬無一失了,從永樂爺登基祖宗留下的規矩差不多毀了一半,皇帝當真不認可祖宗留下的白紙黑字也不是不可能,正是摸不準眾官兒才一時不好開口,將希望寄托在當今皇帝的身上,要說大明開國百年,論做皇帝的手段,政治遠見洪武爺當之無愧是第一,論才略,論魄力,永樂爺則無人能及得上了,可要說論守成,打造盛世的手段上,洪武爺也好,永樂爺也罷,都不及當今皇上了。
這位皇帝既有洪武爺的遠見,也有永樂的魄力,難得的是他還是一位節儉和仁厚的君主,從登基到今日差不多十年了,十年說長不算長,說短也不算短,可在這十餘年的時間裏,愣是沒有爆發什麽重大的變故,起先群臣也有些看不明白,要說當今皇上除了禦駕親征討伐了一下樂安州的那個叔叔外,差不多沒正兒八經的做過什麽大事,朝政上也多是放手而為,自己有一大半的時間,到是躲在皇宮裏寄情筆墨紙硯,洪武爺忙成狗的政務,在他這兒幾乎沒有過,這位皇帝不光是能搗鼓自己的愛好,閑來還能耍一耍蛐蛐,這幾年的次數雖少了,可名頭卻大了不少,什麽“促織天子”、“蟋蟀皇帝”,一些好事的文人,還寫了不少編排的話,什麽宣廟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本以為今日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卻不想聽得楊士奇這時抱拳道:“啟奏陛下,關於蒙古互市一事,蒙古韃子已遣人來詢問,算上今日差不多已有半月了,再拖下去難免讓人懷疑我朝的誠信了,所以微臣鬥膽,借用今日早朝,將我朝與韃子互市一事做個了斷,還請陛下明鑒。”
楊崢挨著一個蟠龍柱站了大半個早上,遲遲聽不到自己想聽的話,早就不報什麽希望了,所以趁著眾人不注意,將偌大的身子斜靠蟠龍柱上,那柱子極大,正好將偌大的人給掩蓋了去,所以一早上倒也沒人主意,若非如此,就那些清流對他不滿的勁兒,早就群起而攻了,雖說有蟠龍柱抵擋,但畢竟是在金鑾殿上,楊大人倒也不敢太過放肆,隻是將身子骨靠在上麵,眯著雙眼,並不曾睡了過去。
迷迷糊糊中,聽得有人提起互市一事,頓時一個激靈醒了過來,心道:“總算有人想起了這茬。”站直了身子,放眼望去,見楊士奇在對皇帝大說特說,按說有人提起,楊大人本該高興才是,而且還是人家內閣的首輔,論地位,論說服力可比自己這個當事人強多了,再不濟那些清流隻要想在朝中混或多或少要給幾分臉麵,況且首輔大人代表的可不是一個人,而是三楊,憑著三楊今時今日的地位,隻要知趣的人沒人會出來尋不痛快,楊崢在內心深處也認為,這事兒由內閣來提出來是最合適的,可楊大人著實受不了首輔大人那吞吞吐吐的模樣,估摸著是礙於身份,以及最近內閣的麻煩事太多了,讓這位年過六旬的老頭有些顧忌了,所以往日聲音洪亮,行事果斷的首輔大人今日卻沒了往日的風範,那吞吐含糊的模樣,就好像是大戶人家受氣的小媳婦一樣,怎麽看怎麽不痛快。
好在眾官兒還算給了幾分臉麵,沒人出言打斷首輔大人的敘說,隻是默默的聽著,大多數的官兒隻是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看向了皇帝。
很顯然,經過將近半年的針鋒相對,清流的官兒最後將希望寄托在皇帝的身上,在他們看來,朱家的天下是從韃子手中奪來的,洪武爺登基之初,便豎起了正統之名,賜高麗國書就說過:“元非我類,入主中國百有餘年,天厭其昏淫,亦用殞絕其命。華夏潑亂十有八年,當群雄初起時,朕為淮右布衣,暴兵忽起,誤入其中。見其無成,憂懼弗寧,荷天地眷,授以文武,東渡江左,習養民之道十有四年。其間西平漢主陳友諒;東縛吳張士誠;南平閩粵,戡定八蕃;北逐胡君,肅清華夏,複我中國之舊疆。非但如此,賜日本國書也是豎起了正統之名:“上帝好生,惡不仁者。向我中國自趙宋失馭,北夷入而據之,播胡俗以腥膻,中土華風不竟。凡百有年,孰不與憤?自辛卯以來,中原擾攘,彼倭來寇山東,不過乘胡元之衰耳!朕本中國之舊家,恥前王辱,興師振旅,掃蕩胡番。”
“粵自古昔,帝王居中國而治四夷,曆代相承,鹹由斯道,惟彼元君,本漠北胡夷,竊主中國,今已百年,汙壞彝倫,綱常失序,由是英俊起兵,與胡相較,幾二十年。朕荷上天祖宗之佑,百神效靈,諸將用命,收海內之群雄,複前代之疆宇,即皇帝位,已三年矣。”
賜占城國書同樣如此:“曩者我中國為胡人竊據百年,遂使夷狄布滿四方,廢我中國之彝倫。朕是以起兵討之,垂二十年芟夷既平,朕主中國天下方安,恐四夷未知故遣使以報。“還有賜爪哇國書也沒忘記打上華夏正統的字眼:“中國正統,胡人竊據百有餘年,綱常既隳,冠履倒置,朕是以起兵討之。垂二十年海內悉定,朕奉天命已主中國,恐遐邇未聞故專使報王知之。”非但這幾個周邊國家,頒行天下振興文教詔書也是有說的:“自胡元入主中國,夷狄腥膻,汙染華夏,學校廢馳,人紀蕩然。加以兵亂以來,人習鬥爭,鮮知禮義。今朕一統天下,複我中國先王之治,宜大振華風,以興治教。”
“胡元入主中國,蔑棄禮義,彝倫攸斁,天實厭之,以喪其師。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複先王之舊。雖起自布衣,實承古先帝王之統。”
還有最著名的《諭中原檄》中“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製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製天下也。”“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這些可都是正兒八經的存檔的,不是你想否認就能否認的,當然了也並非說有洪武爺這些手書就萬無一失了,從永樂爺登基祖宗留下的規矩差不多毀了一半,皇帝當真不認可祖宗留下的白紙黑字也不是不可能,正是摸不準眾官兒才一時不好開口,將希望寄托在當今皇帝的身上,要說大明開國百年,論做皇帝的手段,政治遠見洪武爺當之無愧是第一,論才略,論魄力,永樂爺則無人能及得上了,可要說論守成,打造盛世的手段上,洪武爺也好,永樂爺也罷,都不及當今皇上了。
這位皇帝既有洪武爺的遠見,也有永樂的魄力,難得的是他還是一位節儉和仁厚的君主,從登基到今日差不多十年了,十年說長不算長,說短也不算短,可在這十餘年的時間裏,愣是沒有爆發什麽重大的變故,起先群臣也有些看不明白,要說當今皇上除了禦駕親征討伐了一下樂安州的那個叔叔外,差不多沒正兒八經的做過什麽大事,朝政上也多是放手而為,自己有一大半的時間,到是躲在皇宮裏寄情筆墨紙硯,洪武爺忙成狗的政務,在他這兒幾乎沒有過,這位皇帝不光是能搗鼓自己的愛好,閑來還能耍一耍蛐蛐,這幾年的次數雖少了,可名頭卻大了不少,什麽“促織天子”、“蟋蟀皇帝”,一些好事的文人,還寫了不少編排的話,什麽宣廟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